-
1 # 家庭醫生雜誌
-
2 # 純愛李老師
經期可以艾灸嗎?
結論是經期艾灸可以的,而且經期艾灸好處多多,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促進排毒,尤其是對淤堵類婦科病來說大有利好(如子宮肌瘤,盆腔積液等),經期艾灸能促進腫塊和積液的排出!
經期如何艾灸?還有一類高頻問題是“經期如何艾灸?”
這裡我們做一個統一的回答:一般情況下,經期照常艾灸即可,也就是說平時怎麼艾灸,經期就怎麼艾灸。當然了,艾灸作為一種體驗療法,需個性化,需辯證,各位可根據自己的經期症狀來艾灸,大致如下——
1、經量少
經期艾灸穴位:八髎、子宮、歸來、血海 、三陰交、太溪。
艾灸時間:軀幹部位每穴30-40分鐘,四肢部位每穴15-20分鐘。
2、月經淋漓不淨
經期艾灸穴位:隱白穴+大敦穴。
艾灸時間:重灸,也就是溫度儘量高一些,時間,每次每穴艾灸30分鐘,血不止可一日灸多次。
3、經期頭痛
經期艾灸穴位:百會、阿是穴(痛點)、風府、合谷、太沖。
艾灸時間:可一日多次,合谷、太沖每次30分鐘,其他穴位15-20分鐘。
4、經期腰痛
經期艾灸穴位:命門、阿是穴(痛點)、關元、合谷、三陰交、太沖 。
艾灸時間:軀幹部位每穴30-40分鐘,四肢部位每穴15-20分鐘。
5、經期乳房脹痛
經期艾灸穴位:天宗、肩井、膻中、足三里、太沖。
艾灸時間:軀幹部位每穴30-40分鐘,四肢部位每穴15-20分鐘。
艾灸後月經不調怎麼回事?艾灸後月經不調,這也是很多灸友在不瞭解艾灸常識,盲灸瞎灸的情況下,容易反覆出現的一類情況。
艾灸後出現月經量少、經期推遲,更有甚者很久了月經都不見蹤影,讓灸友擔心是不是閉經了,以為是艾灸把身體灸壞了。
其實這是因為剛剛接觸艾灸,心裡沒底。這些灸友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做法——
為了暖宮,平時只灸腰腹部,再加上可能因為心情過於急切,幾乎每天不停的在灸。
經驗豐富的灸友可能會看出來,這在艾灸過程中犯了兩個錯誤:①只灸腰腹,沒有平衡陰陽;②施灸過程中沒有休息。
為什麼只灸腰腹部穴位、並且連續不間斷,會導致這麼明顯的艾灸反應?
腰腹部位的氣海、關元,命門等,都是扶陽補氣的要穴,也正好是人體丹田部位所在。對女性來說,扶陽補氣固然是必要的。但是!氣補好之後,也要進行疏導,使其能夠順暢的執行起來,否則就會造成氣鬱血滯。
有一句話叫做:氣有餘便是火。就像大補元氣的高麗參、鹿茸,吃多了,會上火,是這個道理。如果艾灸掌握的不好,補氣太過,會上火,也是這個道理。
再加上連續不間斷的艾灸,就相當於不停的往鍋爐裡扔柴火,火越燒越旺,卻不給鍋爐內的熱量以出口,這勢必會導致溫度越來越高,後果就是傷津耗血!這也導致了灸友的月經不調。
艾灸後月經不調怎麼處理?對於這類艾灸反應,需要增加艾灸下肢的一些穴位:
1、血海穴:活血生血
2、足三里穴:平衡陰陽,增強脾胃的運化生血能力
3、太溪穴:滋生腎水
4、太沖穴:疏肝解鬱,行氣活血
5、湧泉穴:引火下行
目的主要是兩個:一是增強備孕促孕的效果;二是引火下行,促血下行。
純愛足三里·足部艾灸
善艾者壽·知艾者福
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分兩天灸完這些穴位,每個穴位至少堅持15分鐘,灸2天休息一天或一週休息2-3天。
以上這幾個穴位,不僅是適合艾灸反應後的月經推遲、閉經,對於氣鬱、血虛引起的閉經和月經推遲,都可這樣艾灸。
-
3 # 艾灸儀艾灸床
痛經為最常見的婦科症狀之一,指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伴有腰痠或其他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佔痛經90%以上;繼發性痛經指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痛經。
痛經
痛經的原因:
1.原發性痛經的發生主要與月經時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關。PGF2α含量升高時造成痛經的主要原因。PGF2α含量高可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乏氧狀態而出現痛經。
2.血管加壓素、內源性縮宮素以及β-內啡肽等物質的增加。
3.精神、神經因素。
臨床表現:
1.原發性痛經在青春期多見,常在初潮後1~2年內發病。
2.疼痛多自月經來潮後開始,最早出現在經前12小時,以行經第1日疼痛最劇烈,持續2~3日後緩解。疼痛常呈痙攣性,位於下腹部恥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內側。
3.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等症狀,嚴重時面色發白、出冷汗。
4.婦科檢查無異常發現。
寧靜艾灸治療痛經
使用艾灸治療痛經的方法:隔姜灸:將生薑切片,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來潮、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鹽隔姜灸:將食鹽適量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而後將薑片放置於食鹽上,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薑片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結束。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艾條灸:用點燃的艾條在患者的腹部、腰骶部及小腿內側等部位施行溫和灸,當患者感受到艾條熱度向面板深處灌注或出現灸感感傳時,疼痛可逐漸緩解。每次每穴艾條灸2~3分鐘,每次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關元穴
附子餅灸:將附子研細,製為餅狀,放置於患者疼痛部位,如腹部、腰骶部等,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附子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開始,每日一次,連續5天,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隔藥灸:取紅花、蒲黃、川芎、延胡索各等量研為細末,加黃酒少許製成藥餅,放置於肚臍、關元穴處。取艾絨如蠶豆或棗核大小,放在藥餅上,點燃艾絨施灸,每穴灸3~5壯,每次約10~30分鐘。自經前3~5天經來出現疼痛開始,每日一次,至月經疼痛消失為止,一個月經週期為一療程,連續3個療程。
注意,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上面的艾灸方法僅供參考,假如身體有不舒服的情況,建議立即就醫。
女性艾灸注意事項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燙嘴的溫開水;加幾2-3個紅棗更好。一些氣虛的女性艾灸時或者之後會頭暈,這樣就不會了。艾灸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喝燙嘴的溫開水;最忌諱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結束2個小時以後才能洗澡。用溼熱的毛巾擦拭艾灸過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說,可以用熱水洗澡,那是錯誤的!熱水也是水溼。如果要洗菜做飯,一定要戴上橡膠手套,用熱水洗。
3、施灸後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面板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
我們同時可以減少艾灸的時間,也可以泡泡腳後艾灸湧泉穴、太沖穴。
4、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進食的時候氣血會集中在胃部,影響艾灸的治療效果;再就是對胃氣也是一個挑戰。
5、如果你的月經量不大,特別是有痛經的女性在經期完全可以艾灸! 只是你比平時的艾灸時間短一點!如果艾灸後月經量增大,也不用慌,上面有止血的特效穴。不過月經量正常或偏大的女性建議不要在經期艾灸,因為艾灸可以活血化瘀,會造成血量增多現象。
-
4 # 重返健康態
幾乎所有婦科問題,包括痛經,都是寒溼積於腎(婦科在中醫裡歸屬於腎這套大系統)!只要將寒溼驅離腎,婦科問題就迎刃而解!具體方法很多,用艾灸是很好的辦法之一。重點是灸肚臍,以及上下一條線上的關元、中脘等各穴,以不灼傷表皮而熱透肌膚讓體內微熱為度,最佳是灸至體表微汗,但切不可大汗淋漓!堅持天天灸,一段時間後全身狀態就會越來越好,體暖膚美,婦科問題不翼而飛,痛經再也不是煩惱了!
回覆列表
痛經女性在家裡可用艾條自行治療,一般可選擇神闕穴和關元穴(這兩個穴位是治療婦科疾病的要穴)。
神闕穴即我們俗稱的肚臍處,為任脈經穴,艾灸此穴能溫中、散寒、止痛,溫暖胞脈,調暢衝任;
關元穴位於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等。
除此兩穴外,也可以對整個下腹部進行艾灸。艾葉辛溫,可通經絡、逐寒溼,加之點燃後的熱性作用,可增強其穿透性,從而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具體方法:取仰臥位或坐位,先點燃艾條(1~2條),在神闕穴和關元穴位上施行溫和灸法,一般在離穴位面板5~10釐米處以旋轉法艾灸,一般面板出現潮紅或微紅、有熱感透入肌肉並出現擴散或傳導為佳;不宜離面板過近,以免燙傷面板。
艾灸一般控制在20~30分鐘即可,時間過長,容易“暈灸”。一般病人每日艾灸1次,疼痛嚴重者每日可艾灸兩次。每次艾灸時最好選擇經前3~5天,月經來潮時停灸,此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一般多有效果,但在治療期間應避免進食生冷辛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