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2021新的啟航

     程長庚

      (1811一1880)

      程長庚名椿,一名聞翰,字玉山(一作玉珊),寓名四箴堂。祖居安徽懷寧石牌鎮,出生於潛山縣黃泥鎮程家井。其父程祥桂是道光年間三慶班掌班人。

      幼年在徽班(三慶班)坐科,道光二年(1822)隨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關》、《戰長沙》的演出嶄露頭角,後為三慶班老生首席演員。自道光至咸豐年間,任三慶班主,“精忠廟”廟首,三慶、春臺、四喜三班總管。為京劇藝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獻,被稱為徽班領袖、京劇鼻祖。

      程長庚出科於徽班,自然他所學的同樣具有徽班演員的特點,那就是文武昆亂不擋,十門角色都能拿起來。由於他有這樣紮實的根底,所以能演劇目十分豐富,不僅老生本工的正副角色,他都會,而且武生戲、淨角戲也都能演。即以他的靠把戲來說,五種顏色靠戲的角色,他都能演。

      程長庚唱腔,脫胎於“徽調”,取法於楚調,兼收崑曲、山陝梆子諸腔之長,溶匯為“皮黃調”,卻以徽音為主。當時稱徽派。倦遊逸叟在《梨園舊話》中說他“亂彈唱乙字調,穿雲裂石,餘音繞樑而高亢之中又別具沉雄之致”。他的嗓音內行話叫“腦後音”,他講求字正腔圓,不事花哨,直腔直調,沉雄爽朗。他的唱和念法,是柔寓於剛;發聲吐字,安徽的鄉音土味較濃。

      程長庚的做工身段,一招一式,都是遵循老徽班演法,絕不稍逾規矩。他的投袖(單投袖),揚袖、捋髯等小身段,也無不講求“端凝肅穆”。他的表演善於體察人物的性格、身份,注重表現其氣質、神采,做功身段沉穩凝重。

      代表劇目有《文昭關》、《戰長沙》、《華容道》、《群英會 》、《取成都》、《鎮潭州》、《戰樊城》、《魚腸劍》、《取南郡》、《戰樊城》、《讓成都》、《舉鼎觀畫》、《狀元譜》、《鎮潭州》、《法門寺》、 《安五路》、《天水關》和崑曲《釵訓大審》等。有時還為何桂山演出《白良關》配演“小黑”尉遲寶林。他演關羽戲,特別注意唱工,至於做派著重神威端莊,身段不多。他的崑曲也唱得很好,經常演出的有《釵釧大審》等。他對演出劇目的選擇極嚴,認為不合情理,和歷史上太無根據的戲,如《武家坡》、《回龍鴿》等薛平貴的戲,都堅決不演。

      他為人正直,戲德高尚,技藝精湛,備受同行的推崇,並能以身作則,班規嚴整。他曾創辦四箴堂科班,培養出陳德霖、錢金福等京劇演員。他為維護演員的人格,力主廢除站臺(開戲前旦角演員站在臺上應酬看客)陋習。譚鑫培、孫菊仙、汪桂芬都曾受到他的教益。他與張二奎、余三勝並稱老生“三傑”、“三鼎甲”。

      他在晚年,為了培育第二代,曾籌辦三慶大科班。他的教育方法,如春風化雨,隨地而施。“京劇”老生新三派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都是他的弟子。而老楊派的楊月樓(楊小樓之父),不但是程門高弟,並且繼承為三慶班主。他的傳人還有盧勝奎、殷德瑞(專演靠把戲)等人。

      活動年表

      1828年,道光八年(戊子):京劇形成

      湖北的“楚班”到北京,常常和“徽班”同臺演出。開始稱為“皮黃戲”,也就是後來的京劇。當時最有名的演員是老生程長庚,被京劇界奉為元勳。

      1867年4月21日,同治六年(丁卯)三月十七日:劉趕三私應堂會被逐出梨園

      農曆三月十七、十八兩日,劉趕三私自應地安門內黃花門東口路北內務府堂郎中馬子脩名嵩林宅無名班堂會。被廟首張子久、王蘭鳳、程長庚、徐小香等得知,將劉趕三趕出梨園,登出保身堂名號。後經其徒張福官、王順福託求,馬子修諭廟首等科罰劉趕三不應為而為銀五百兩,重修大市街精忠廟旗杆二座,刻有上下款“同治歲次丁卯夏季,津門弟子劉寶山敬獻重修”。

      1879年,光緒五年(己卯):譚鑫培首次赴滬

      譚鑫培與孫彩珠同赴滬。譚鑫培年三十五,隸金桂茶園,藝名譚金福,專演武生戲。時秦腔方盛於上海,有陳彩林者實執牛耳。彩林本隸京中勝春班,班為某內監所蓄,彩林恃寵勢,不赴其侍御之召,侍御銜之,遂飛章彈劾宦官不得私蓄梨園,班遂報散。彩林至上海,歷金桂,傾倒一時。譚不得志,明春回京,始蓄志研究皮簧劇,譚本充三慶班武行頭,父唱老旦兼老生,其音左嗓,故稱之譚叫天,非美名也。譚早年坐科於金奎班,文武昆亂,皆所兼習,出科後拜程長庚為師,但程為安徽人,而譚籍湖北黃陂,鄉音不改。及後成名,宗譚者反以湖廣音咬字為正宗,而並誤皮簧為黃陂者,可謂數典忘祖矣。(摘自《春申舊聞》:《譚鑫培五次蒞滬》)

      1879年9月4日,光緒五年(己卯)七月十八日:三慶班應史家衚衕仁和王文恰公夒石宅堂會

      農曆七月十八、十九兩日,三慶班應史家衚衕仁和王文恰公夒石宅堂會,並外串四喜班。

      主要劇目

      《伏虎》(程長庚)

      《文昭關》(程長庚)

      《八大錘》(徐小香,楊月樓,黃潤甫)

      《梳妝擲戟》(徐小香,朱蓮芬)

      《遊園驚夢》(徐小香,朱蓮芬)

      《四思凡帶下山》(朱蓮芬,沈芷秋,孫彩珠,陳蘭仙,楊明玉)

      《群英會》(楊月樓,盧勝奎,徐小香,錢寶峰,孫二官)

      《活捉三郎》(楊明玉,朱蓮芬)

      《雙包案》(初連奎,何桂山)

      《伐東吳》(譚金福)

      《一門忠烈》(譚金福)

      《定軍山》(譚金福)

      《巧連環》(德子傑,李順亭)

      《捉放曹》(盧勝奎,何桂山,劉桂慶)

      《玉玲瓏》(蔣長福,小二哥)

      《鎮潭州》(李小珍,殷德瑞)

      《陽平關》(遲定兒,黃潤甫,李順亭,張三元)

      《狀元譜》(小叫天,孫二官,陸杏林)

      《雙泗洲》(李小珍,李小玉,張芷芳,朱小元)

      《祭江》(陸小芬)

      《闖山》(宋福壽,劉趕三)

      《相梁刺梁》(楊明玉,朱蓮芬,葉中定)

      《大小騙》(楊明玉,宋趕升)

      《探母》(楊月樓,陳德霖,陸小芬)

      《北詐》(何桂山)

      《截江》(遲定兒,孔元福)

      《御碑亭》(小叫天,趙寶芬,李小珍,陳德霖)

      《桑園寄子》(盧勝奎,陳德霖)

      《金山寺》(陳德霖,李六兒,李七兒,錢金福,李殿甲)

      《雲臺觀》(盧勝奎)

      《戲目蓮》(陳德霖,陸杏林)

      外串四喜班主要劇目

      《千里駒》(陳蘭仙,曹春山,葉中定,姚增祿,王阿巧)

      全本《梅玉配》(梅巧玲,夏福寶,範春桂,鮑福山,吳連奎)

      《探親》(劉趕三,梅巧玲)

      《孝感天》(餘紫雲,李硯儂)

  • 2 # 桃白白講武

    幫你們科普一下:

    京劇行也叫梨園行。在舊社會和其他行業一樣,也有供祖師爺等種種封建迷信習慣。梨園行供的祖師爺是唐明皇。

    相傳唐明皇既能打鼓,還訛傳能唱小花臉。他和大臣們常在宮中的梨園內演唱,娛樂消遣,後來“梨園”成了戲曲行的代名詞。演員的子弟稱為梨園子弟。我們的祖師爺沒鬍子,春秋兩季穿黃帔,戴九龍冠;冬夏兩季穿素紅褶子,戴王帽;年節穿紅蟒。

    不過,道光之後清朝宮廷內供的卻是道光皇帝的母親稱為“御後祖師”。相傳她原是唱小花臉的演員,被嘉慶皇帝看中,接進宮去生了道光皇帝,才被立為正宮。道光做了皇帝,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他母親說出自己的身世,才感嘆地說:“想不到我也是戲子啊!”意思是自己是唱戲的兒子。可後來訛傳成演員就是“戲子”了。“御後祖師”是頭戴冕旒冠的金身像。 再晃皇羌剿扌薔紙腥├俠桑壯啤襖俠繕瘛薄4笛菰蹦茉諉沃惺芩傅恪⒋眨食譜媸Α?

    武戲供“五昌兵馬大元帥”。五昌是戰國時期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孫武的總稱。至於為什麼供他們,就說不清楚了。

    武行單供一位“觔斗祖師”白猿。不過這牌位不在桌上,而在桌下單設,連同五昌一起稱“武猖”。如果寫五昌神位那是代表五位神聖,寫武猖神位,那就是代表六位神聖了。

    樂隊單供“音樂祖師”李龜年。李龜年是唐朝有名的音樂家,所以樂隊以他為祖師。

    管戲箱的單供青衣童子。青衣童子也叫指天劃地聾啞童子。尊稱叫指天劃地佛。

    梳頭的祖師是南海觀世音。因為觀音菩薩是男的,女菩薩像是他的化身。那時旦角都是男演員扮演的,所以和觀音男變女像拉上了關係,就以他為祖師了。他的牌位總是供在梳頭桌的上方,梳頭桌子除了戲具用品外,不許放其他物品,否則就是不恭的表現。

    在祖師爺唐明皇雕像的兩旁是一幅小鑾駕:金瓜、鉞斧、朝天鐙。“五昌”是幅武鑾駕:藤牌、弓箭、鴨子棍、鎖鏈、堂板。

    當然,你說的“鼻祖”是程長庚老闆

  • 3 # punkfox

    如果說人物,那應該就是徽班進京的程長庚。

    如果說劇種,那麼皮黃的起源應該算是徽劇和漢劇,而部分武生戲和旦角戲還吸收了崑曲的曲牌和唱腔身段。

    崑曲,是南劇之祖。

    而徽劇和漢劇則是由北方的板腔體戲曲輾轉到南方,又輾轉進京形成了京劇。

    北方的板腔體戲曲的鼻祖,可以說是秦腔,是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戲曲,所以戲曲行拜祖師爺要拜唐明皇,戲班子第一個扮戲的一定是丑角。(唐明皇當年就善唱丑角,當年唱戲娛樂時,用一玉質的面具遮蓋面部,這也是丑角勾臉時的中間一塊白的起源)。

    這麼來說,京劇可以說是集了南戲北戲之大成,由南方和北方兩個戲曲起源融合產生的,被稱為國粹,實至名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為什麼沒有繼續做幼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