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藉此問,瞭解民國大家的救國思想
7
回覆列表
  • 1 # 江南俗士1972

    胡適與魯迅,中國現代思想界的兩座高峰。表面看,由於政治立場不同,魯迅和胡適從新文化運動同一條戰壕裡的戰友,漸行漸遠,甚至成了兩個對立陣營的成員。但是從本質上,不論是胡適還是魯迅,他們都始終沒有違背新文化運動時的初心,他們都是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都是偉大的愛國者。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只有魯迅或者胡適。有魯迅和胡適,國家甚幸民族甚幸。

  • 2 # danyboy

    非常好的問題。

    我先描述一下這個問題:

    魯迅和胡適在新文化運動時期,都曾是批判舊文化,鼓吹新文化的鼓手,先驅。但後來兩人因為種種原因(下面我會提到)分道揚鑣,當然,主要是魯迅主動切斷了和胡適的友誼。再後來,死去的魯迅被逐漸塑造成左翼革命的象徵之物,而活著的胡適則去了臺灣。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大陸看不到胡適的著作,臺灣看不到魯迅的著作。直到80年代初期,大陸才重新把胡適的作品的印刷出版,而臺灣要到更晚,到戒嚴解除之後,才能逐漸買到魯迅的著作。

    現在,我來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探討一下兩個人為什麼在近現代思想史上成為完全不同的兩個星座。

    1、關於魯迅和胡適的思想源頭

    因為當代中國思想的混亂,特別是一般讀者只是透過課本瞭解魯迅,透過一些帖子瞭解胡適,所以,很多人完全搞不清魯迅和胡適的真實思想立場。

    胡適是典型的美式自由主義者,所謂美式,是指與法國的不同。胡適的思想放在今天看是右翼的自由主義,主張個人自由,主張法律,反對公權對個體自由的干涉,反對法律問題政治化,反對暴力推翻現有秩序。如果從思想源頭看,胡適的思想歸根結底是來自英國蘇格蘭經驗主義的保守主義思想。但是,因為他在美國留學,所以又帶有一些積極自由主義的色彩。

    而魯迅其實也可以歸為自由主義者,因為他同樣反對強權對個體的干涉,但是,魯迅因為是留日的,他的自由主義與其說是學理性的,不如說是自發性的。所以,魯迅的確具有強烈的左翼色彩,他支援平等勝過自由,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和主張超越法律,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所以,魯迅可以看做一個左翼的自由主義者。

    放在今天的話,打個不恰當的比方,胡適是一個體制內的右派公知;而魯迅類似一個體制外的左翼公知。

    2、魯迅為何後來反對胡適

    魯迅與胡適雖然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魯迅對胡適的拒絕,我認為主要的、直接的原因,並不是思想上的,而是具體的問題上的。

    魯迅和胡適最開始一同反對舊的思想、舊的體制,他們也在文章中互相讚揚。但是,到了20年代女師大的風潮,因為胡適支援校方,魯迅支援學生,導致了二人開始決裂。

    為什麼這一件事情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呢?

    這裡面有很微妙的東西在。

    胡適支援學校,法理上是說的過去的,因為當時的是非,不見得學生沒有責任。眾所周知,當時的學生是很牛的,動輒就驅逐校長。楊蔭瑜是楊絳的姑媽,也是中國早期女留學生,她擔任女師大校長時,手段比較強硬,要求學生不要參與政治,要認真讀書,結果學生就要把她驅逐了。對胡適來說,這的確不見得是楊蔭瑜的錯誤,而且,胡適一向主張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要遠離政治。

    而魯迅的點不同,魯迅根本上認為軍閥時期的中國,不讓學生關心黑暗的現實,怎麼可能?楊蔭瑜身為校長,不為學生著想,手段又強硬,毫不講道理,因此支援學生。

    這裡,兩人的微妙之處就顯示出來了:魯迅認為胡適是一個只看到小處,看不到大的是非的人,認為胡適的主張小道理講得通,大道理講不通;認為胡適表面上客觀中立,而在當時的強弱太過懸殊的環境下,客觀公正就意味著是強權的幫兇。

    打個比方,在今天,網路上有個壞人幹了壞事,被網友人肉了。胡適就會站出來說,人肉是不合法的;而魯迅會說,他都幹了那麼多壞事,你不去關注他乾的事情,卻關注人肉合不合法?

    這個比方不是很恰當,但能夠解釋上面女師大風潮時,胡適和魯迅的微妙分歧。

    於是,我們越到後來,就會看到,胡適確確實實是一個這樣的人:當時國民政府非常腐敗,胡適也在報紙上罵,但是,一旦需要,他立刻可以當駐美大使,當外交部長。他肯定是看到了那種積重難返的腐敗的,但是他仍然在國民政府的框架下做事情,這就顯示了他的思想主張的堅定。

    而魯迅幾乎會認為,腐敗的國民政府,是一無是處的,也就越發認為胡適的行為,是看似公正,實則大的政治倫理上錯的一塌糊塗。魯迅譏諷胡適說:“幫忙文人”,就是這個意思。

    3、如何看待?

    直到今天的網路上,還有很多人要麼踩胡適捧魯迅,要麼捧魯迅踩胡適。這個不能這樣極端。

    胡適的水平,無論是思想還是學術,是不如魯迅深刻的。

    而歷史證明了,魯迅也不是神,他的思想當然深刻,但藥力比較猛,水平差的人服用後,可能效果未必好。倒是胡適的藥方,對國民政府這種殭屍可能無藥可醫,但對長期的善政良俗的建立,是有緩慢但積極的好處的。

    因此,為啥一定要捧誰貶低誰呢。

    而且,他倆說到底都是反對強權,維護個人自由的思想者。

  • 3 # 勇行萬里路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同樣魯迅也讀過私塾,也留過學(日本)。他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迫於家族的壓力娶了家族指定的老婆。

    魯迅和胡適最大的區別是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反之,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胡適。

    胡適更強調規則,有了規則,並得到好的執行,道德自然就提高了。國家自然就進步了。

    而魯迅更強調對人的所謂教化,認為人教化好了,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所以他的作品大多都是是喚醒華人。

  • 4 # 比兔子跑得還快

    這兩個人的蒼生,並非同一個蒼生,如此而已!

    魯迅的蒼生,是阿Q,祥林嫂,孔乙己他們,既可憐又可愛的平凡人,窮人,底層人。

    胡適的蒼生呢?是中產階級,是象牙塔中的人。

    兩相比較,漸行漸遠則不足為奇了

  • 5 # 宋光蠻

    胡適在北平解放前,曾陪著一個美國佬找過傅作義,如果我們給你大量的軍火,你對忠統下野有何看法,傅說,我是軍人,忠統,民主,不是你一向倡導的嗎?

  • 6 # 上善若水30524

    如果確實都是心繫蒼生,那麼胡適是貴族式居高臨下的悲憫,而魯迅是其所著《一件小事》、《閏土》等中所反映的對勞苦大眾的感同身受,是站在無產階級立埸,對勞苦大眾解放的思考、探索和實踐。階級立場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胡魯的漸行漸遠是必然的。

  • 7 # 智慧改變命運

    天下本無事,奈何騷客有閒!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嘗試從管理哲學角度回答。個人觀點我姑妄說之,你故妄聽之,不喜一笑了之。

    魯迅先生(1881)和胡適先生(1891)是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和棋手!

    魯迅先生經歷了晚清的民生凋敝,民國革命的一波三折(推翻帝制,北洋混鬧,二次革命,國共內戰)。是既得利益者中的清醒者,棄醫投文透過吶喊喚醒社會!新社會文化的構建者,從業餘哲學愛好而成哲學思想家。

    胡適先生小魯迅10歲沒有棄醫投文的履歷,也是既得利益的受益者,但是從西學哲學而歸,具有系統的哲學思想體系,對中國古代哲學有系統整理見《中國哲學史大綱》。

    在社會的管理構建上比魯迅先生來的更實際,看的更透徹!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致力於撕裂與開創!符合革命革新的需要,也符合民眾對英雄文人的冀許,尤其在對哲學和社會管理知識缺乏的階層有更多的擁躉!

    胡適求學歸來(1917),正是國家新秩序構建,也是各種政治精英集團在國家治理權博弈的時代。胡適在戰鬥中重規則承認改良與繼承——被定義為革命不徹底(這是沒有哲學功底,或者既得利益者基於自身需要批判胡適的根本)或牆頭草。

    魯迅先生的構建思想來自於自我探索與實踐,包括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的認可; 胡適先生的構建來自於既有模式的理論指導(學習哲學的人不可能忽略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倆個的根本區別

    歷史證明沒有制度的建設,輿論鬥爭與批判,只會撕裂社會,造成更大的混亂!

    資訊不對稱下的反政府,反秩序輿論批判更可怕!

    這也是當下民間對部分北洋、民國的人物、事件評價有反思重新評價的根本原因!

    “善於繼承而不為所限,勇於創新而不驕狅!”應該是時下的人們學習先賢的基本態度!

    將zhengzhi流氓置於Sunny之下可以制定出正義的規則!將zhengzhi賢達置於密室之中可以制定出卑劣的典章!這是管理悖論!

    在國家變更中規則的構建重於撕裂性批判!這也是魯迅胡適兩位先賢的人生給後人的啟示!

    學習先賢的現實意義:在民智矇昧(非因學識而被矇蔽,實因既得利益而自我欺騙)階段,於其猛烈的抨擊社會醜惡現象,造成更大的撕裂與混亂,不若靜下心來推動社會規則正義性的構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銅錢草栽培對花盆有要求嗎?帶孔的好?還是不帶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