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斷點I

    姜子牙72歲以前的記載比較少,大家熟知姜子牙是在渭水河畔釣魚,然後被文王發現並請為軍師,開始輔佐文王和武王進行統一天下,推翻商紂王的暴政,而後武王開始分封天下,姜子牙在周朝打敗商朝的過程中一直都是位居前線,而且每一場戰役和運籌帷幄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也就給了之後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姜子牙可以分封到齊國,成為齊國的開國國王

  • 2 # 三觀粉碎機

    在傳統說法裡面姜子牙在磻溪垂釣,姬昌用卦術算出此人能助自己成就霸業,後逐出山時,姜子牙已經72歲,既"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但是根據最新的考古研究中國在商周時期的人均壽命也不過剛剛達到18歲這條現在的成人線而已。加上當時的衛生狀況,馬車製造的粗劣程度,甚至馬鞍馬蹬都沒有的情況下,姜子牙72歲別說上戰場了,就是路都移動不了。

    也就是說姜子牙的年齡在這裡肯定是造假了,但他助周滅商又是真真切切的事實。那這一切的說法到底是什麼呢?最有可能的情況就是姜子牙根本不是逆襲,而本身就是姬昌的頂級幕僚。有一個很有力的事實依據就是商周時期中國百姓識字率非常低非常低,姜子牙能夠知天文懂地理,就已經不可能是普通人出生了。

    實際上這點也符合歷史的說法。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為什麼是呂氏呢?因為姜子牙祖上做過四嶽之官,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呂地(河南南陽)。雖然傳到姜子牙這代已經家道中落,但依舊不是普通百姓可以比的,這使得姜子牙從小就能獲得很好的教育。在另外一個說法中,姜子牙實際上本身就是商紂朝的謀士。後來紂王無道,他遊說諸侯,最終和西周一拍即合,成為姬昌的謀士。

    實際上把這兩點結合在一起,應該是姜子牙比較準確的說法了。這點有些類似戰國時期的著名縱橫家蘇秦,唯一區別就是蘇秦賭輸了,姜子牙賭贏了。不過如果真實歷史是如此的話,姜子牙也的確算逆襲了,只是年紀這一塊,毋庸置疑還是假的。

  • 3 # 程式設計師小馬vlog

    姜子牙,俗稱姜太公。.東海海濱人,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呂尚,生於公元前1156年,死於公元前1017年,壽139歲。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尊“師尚父”,先輔佐周文王,與謀“剪商”,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分封於齊,為周代齊國始祖。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謀略家、政治家、軍事家。

    姜子牙所處的時代,殷商王朝風雨飄搖,日薄西山,已不可救藥的衰落了。這個延續了五百多年的東方王朝,在殷紂王暴虐無道的統治下,正在加速滑向滅亡。

    而西部的周國,在西伯姬昌(周文王)昌明的治下,正迸發出朝氣蓬勃的茁壯力量。

    一邊是黑暗無道的統治,百姓民不聊生,怨生載道。一邊是仁政清明的統治,人心安定,國勢日強。

    人心向背,不言而喻。當是時,天下民心盡歸於周,四方諸候紛紛依附於周。

    周朝的崛起,已嚴重威脅到商朝的利益,雙方的角逐從最初的虛與委蛇到全面爆發,是遲早的事。

    姜子牙就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一、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齊之逐夫,半生坎坷。

    姜子牙先世曾為貴族,也曾家世顯赫,但到了姜子牙時,已淪為貧民。

    《尉繚子》說:"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漢代劉向的《說苑·尊賢》也說:"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

    這些文獻雖然在說法上,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但根據傳說和史料記載。姜子牙的前半生,確實窮困潦倒,為了生汁,曾經販酒於市,屠牛為夫。

    還有一種說法,姜子牙曾為”齊之逐夫“,即姜子牙曾經入贅婦家為婿,後因”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被老婦逐出家門,所以有"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說苑·尊賢》。

    二、胸懷大志,貧而不移。太公鉤魚,願者上勾。

    姜子牙雖然家貧,但他胸懷大志,於販酒賣肉之餘,仍堅持刻苦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有一天能大展宏圖,為國效力,但直到70歲時,仍然一事無成。

    72歲時,壯心不已的姜子牙,得知姬昌為了治國安邦,正在廣招天下賢才,便毅然離開了朝歌,

    他隱居陝西渭水,垂釣於渭水之濱,尋找得見姬昌的機會。

    姜太公的釣魚方式很特別,魚杆很短,魚線只有三尺長,而且不放魚餌,世人疑之,曰“願者上釣”。

    有一次、,姬昌外出打獵,在渭水的支流磻溪邊上遇見了一位釣魚的老人。老人鬚髮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釣魚的魚鉤離水面很高,並且是直的,不是彎的,上面也沒有釣餌。文王看了很納悶,果然過去和老人攀談起來。姜子牙成功的利用了別人的好奇心,引起了姬昌的注意,得以覲見姬昌。

    兩人談得十分投機,姬昌見姜子牙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就向姜子牙請教治國安邦之道:姜子牙提出“三常”之說:一曰君子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曾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今得遇姜子牙,果然是成就霸業的王佐之才。“便對姜子牙說:”我先君太公預言:當有聖人至周,周才得以興盛。”於是,親自把姜子牙扶上車輦,拜為太師,稱“太公望”。

    三、輔佐文王,施行仁政,惠民韜光,立國興邦。

    姜子牙輔佐文王,施行了以下政策

    第一、施行惠民政策,減輕賦稅,提倡生產。實行農人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租稅,八家各分私田百畝,大小官吏都有分地,子孫承襲,作為俸䘵等經濟政策,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打下了滅殷的經濟基礎。

    第二、實行韜光養晦政策,表面恭順事殷,麻痺殷紂王,暗中拉攏爭取鄰國,剪其羽翼,逐步孤立和削弱殷商,一步一步的佔領了殷商王朝的大部份屬地,。

    第三、完善軍隊建制和裝備、兵種。積極練兵,為滅殷作準備。

    在姜子牙的謀劃下,歸順周文王的諸候和部族越來越多,形成了事實上“三分天下,其二歸周”的局面,為最終取代殷商,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 審時度勢,決勝千里,輔佐武王,驅商建周。

    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姬發繼位,拜姜子牙為國師,尊稱為師尚父,繼續輔佐周武王。

    武王十三年,殷商集團發生內亂,良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啟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姜子牙審時度勢,認為現在是滅殷的最佳時機,答曰: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

    武王於是遍告諸候: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姜子牙為主帥,以“弔民伐罪”為號召,出兵伐紂,進軍殷都朝歌。

    姜子牙親自授袍而鼓,率眾先涉河,二月甲子,周武王會合其它諸候大軍陳師牧野,與商紂王17萬大軍,展開了最後的對決。

    拂曉,莊言的誓師開始,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言歷數殷商之罪,說明伐紂的目的仍是“代天行伐,激勵戰士勇猛作戰。

    姜子牙親自指揮,向紂師發起了挑戰,並乘勝追擊。紂師雖然人多,耐無鬥志,前徒倒戈,17萬大軍土崩瓦解,商糾王自焚於鹿臺,商滅,周立。

    牧野之戰的勝利,離不開姜子牙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天賦。他選擇在紂王最鬆懈麻痺、眾叛親離的時候進行討伐,佔盡天時、地利、人合,“弔民伐罪“師出有名,謀兵佈陣組織有方,為滅商興周作出了臣大的貢獻。

    武王滅商後,姜子牙輔助武王和周公旦制定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用於穩固和保障周天子的統治。由周天子對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性親族和有功之臣進行分封,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 首封於齊地營丘。

    五:輔助周公,穩固周室,富民興邦,雄起東方。

    公元1045年,姜子牙率部奔趕齊國都城營丘,由於一路車馬勞頓,每宿必留,走得很慢,一天旁晚,他們來到離營丘不遠的地方準備宿營,有人說,這樣享於安樂,不像是要到自己的封地任職的樣子。姜子牙猛然醒悟,急忙整頓人馬,星夜兼程奔赴營丘。剛到淄河西岸,便與萊國的軍隊狹路相逢。

    萊國離營丘很近,是商紂王屬國,萊候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穩,先搶佔營丘,雙方劍撥駑張,在淄河西岸展開了對叄,姜子牙指揮諾定,萊軍被殺得丟盔棄甲。姜子牙在營丘站穩了腳跟,齊國建立。

    姜子牙在齊國,順應當地習俗,簡化周朝的繁文縟節,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在人才選撥上。打破了周人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來選撥人材,並大量吸收東夷當地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的統治階層。提出“六守”、“八徵”、“六不用”政策、於是,天下人才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

    姜太公施行的這些政策,為齊國雄起東方,稱霸諸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姜子牙安定齊國後,由三兒子留守齊國,自己仍在周朝都城鎬京擔任太師,大兒子擔任護衛王室安全的虎賁氏一職。成王時期,管叔、蔡叔作亂, 淮夷、徐夷、“殷東五候”起兵反周。姜子牙父子,輔助周公平定亂局,為二次安周立下了汗馬功勞,周王曾令給姜子牙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候王還是伯爵,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征服他們。齊國從此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大。

    成王去逝,姜子牙父子受成王託孤遺命,輔佐太子姬釗登位,史稱周康王......

    公元前1017年,姜子牙卒,時年139歲

    姜子牙前半生坎坷,窮困潦倒,屠牛朝歌,沽酒賣食。但貧而不移,終不改志,幸於渭水之濱得遇明主,開始他轟轟烈烈的傳奇人生。輔佐文王,共謀”剪商“,輔佐武王,共同“滅商”,建立周朝。開創齊國,富民興邦。文治武功,雄視東方。

    他是中國古代集智慧、軍事、謀略之大成者。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一兒童節的由來,幾歲到幾歲屬於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