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天哥侃大山

    蘇武牧羊原因何在?蘇武留胡節不辱,蘇武牧羊是為了向敵人顯示自己的氣節。

    蘇武牧羊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蘇武被迫在遙遠的貝加爾湖放了十幾年的羊,始終思念故土,不忘大漢朝。千百年來,“蘇武留胡節不辱”的故事不僅被寫進了史書,還被寫進了教材,寫成了歌謠、戲劇,被人傳頌千古。無數的史學家都認為,蘇武是漢朝以來最有民族氣節的英雄人物。可是,關於蘇武牧羊的詳細情況,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

    蘇武是漢朝人,他為何跑到了千里之外的少數民族地區?他在漢朝是怎樣的身份?為什麼要到塞外去放羊?他只不過在貝加爾湖放了十幾年羊而已,又為何被眾多的史學家所稱頌?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一切,還要從漢武帝當政時期說起。

    漢武帝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漢朝在他的統治之下國富民強,一片繁榮。只是,北方的匈奴對漢朝的威脅一直以來都是漢武帝的心病。匈奴當年被著名的將領衛青和霍去病打敗之後,元氣大傷,與漢朝和平相處了一段日子。雖然口頭上一直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可私底下還是對漢朝虎視眈眈,有所圖謀。

    當時,匈奴與漢朝有互派使者拜訪的習俗,但匈奴無緣無故扣留了一些漢朝的使者,作為報復,漢朝也扣留了一部分匈奴的使者。雙方名義上和好,暗地裡卻是相互鉤心鬥角,爭鬥不斷。後來,匈奴的單于去世,由他的弟弟且鞮侯單于接替王位,這個且鞮侯單于擔心漢朝會在他剛剛即位立足未穩的時候出兵收拾他,就決定要搶先一步向漢朝表示友好。他首先釋放了所有被扣押的漢朝使者,又派使者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護送這些漢使們回漢朝,他的書信寫得非常謙虛恭敬:“漢武帝,您是我的長輩,我們匈奴作為晚輩,怎麼敢對長輩大漢朝不尊敬呢?”總之,淨挑好聽的話說,說得漢武帝心花怒放。因為古人都提倡“化干戈為玉帛”,這種化敵為友的事情,對於漢朝的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於是,漢武帝立即決定放回此前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還要再派一大批使者前往匈奴,去化解雙方几十年來的恩怨,友好相處。蘇武,正是這批使者的負責人之一。當時的蘇武是漢武帝的貼身侍從,專門負責掌管漢武帝的馬廄以及平日打獵所用的弓箭武器等,深得漢武帝信任,因此被委以重任,出使匈奴,負責這件重要的外交大事。

    蘇武帶著自己的副將張勝、常惠率領使團浩浩蕩蕩出發了。但他不知道,自己長達十幾年的苦難將從此開始。蘇武本以為自己帶著漢朝的禮物和漢武帝的親筆書信,以及歸還的匈奴使者,會順利與且鞮侯單于會面並完成使命,然後很快回到漢朝覆命。可誰知道,剛剛到匈奴就出了岔子。

    原來,在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叫衛律的漢朝的使者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這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作虞常,一向對衛律很不滿,而虞常又碰巧跟蘇武的副將張勝是好朋友,他趁著這個機會私下找到張勝,說自己的母親和弟弟都在漢朝,心裡很牽掛,願意出力除掉漢朝的叛徒衛律,希望漢朝能多照顧他的家人。張勝這個人好表現,想暗地裡完成這件大事出個風頭,便私下跟虞常商量了一個殺掉衛律的計劃。更過分的是,他還想抓且鞮侯單于的母親帶回漢朝做人質,以此要挾匈奴。蘇武攤上這麼一個膽大妄為的副將,也算是倒黴。張勝這個欠缺考慮的計劃,最後肯定不能成功,他不僅沒有殺掉衛律,反倒讓虞常被且鞮侯單于抓住了。

    無奈之下,害怕承擔責任的張勝才把這一切都告訴了蘇武。蘇武得知自己的手下捅了這麼大的婁子,匈奴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他對張勝說:“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是無法挽回了,我身為漢朝的使節,要是被匈奴人嚴刑拷打,等於是丟了我們漢朝的臉,還不如及早自我了斷。”說著就要拔刀自殺,手下的人連忙勸阻。

    虞常被匈奴人嚴刑拷打之後,供出了自己與張勝合謀的事情。張勝貪生怕死,很快也投降了。蘇武作為張勝的上司,自然脫不了干係,且鞮侯單于大怒之下要殺掉蘇武,後來在大臣的建議下又改變主意,要蘇武投降匈奴。蘇武大義凜然地拒絕了:“我是大漢朝的使節,如果喪失氣節投降了匈奴,即使我保全了性命,還有什麼臉面面對自己的國家呢?又有什麼臉面回去見鄉親父老?”說完,立刻拔出佩刀自刎,且鞮侯單于的手下急忙上前阻攔,此時的蘇武卻已受了重傷。且鞮侯單于敬佩蘇武的氣節,命醫生給蘇武治傷,想盡一切辦法威逼利誘蘇武,想要讓他投降匈奴。結果,都被蘇武拒絕了。惱羞成怒的且鞮侯單于不甘心放蘇武回去,就把蘇武流放到匈奴最北邊的北海去放羊,他告訴蘇武:“什麼時候你放的羊生了羊羔,我就放你迴歸漢朝。”但卑鄙的且鞮侯單于給蘇武的全部都是公羊,這明擺著就是永遠不讓蘇武回漢朝。

    匈奴的北海就是如今的貝加爾湖一帶,荒涼而且寒冷。蘇武獨自一人在這片荒涼的土地上放牧,飢寒交迫之下,卻始終拿著象徵自己漢朝使者身份的符節,以表達自己對漢朝的思念和忠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使者符節上面的裝飾都掉光了,蘇武的頭髮和鬍鬚也都變白了,他還是在這片荒涼的地方牧羊。且鞮侯單于死了以後,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作對,又派使者來求和。這時候,漢武帝已經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對使者撒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和漢昭帝都信以為真。幸好,當初與蘇武、張勝一同被扣押在匈奴的副將常惠,私下買通一個匈奴的使節,把蘇武還活著的訊息傳回了漢朝。

    於是,漢昭帝派遣使者給單于傳話:“匈奴既然真心同漢朝和好,就不該這麼沒有誠意。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以為真的是蘇武的氣節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訊息,於是答應把蘇武放歸漢朝。

    蘇武在匈奴19年,從當初被漢武帝信任派遣出使匈奴,到受自己的一個副將牽連而被匈奴扣押;再到孤身一人在荒涼的匈奴北海放牧羊群十幾年,餓了就吃野草,渴了就喝雪水,受盡苦難;最後被自己的副將報信搭救而得以迴歸故土,可謂是一波三折,經歷了種種磨難。蘇武當年出使匈奴的時候是40歲,帶領一百多人出使匈奴,可如今卻只剩下副將常惠。他們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老百姓都出來迎接。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已經失去顏色的符節,沒有一個不感動的,說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漢昭帝也重賞了蘇武,後來蘇武去世,當時的漢宣帝把蘇武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足見漢朝對蘇武的尊重。

    後世大都知道蘇武被困匈奴牧羊19年的故事,卻很少有人瞭解其中的細節和原因。在一個個偶然或者必然的事件之中,蘇武憑著自己心中“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民族氣節,終於堅持到了迴歸故土的那一天。相對於投降匈奴的使者衛律,以及貪功又怕死的副將張勝來說,蘇武用自己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證明了自己的偉大人格,也征服了當時的百姓和後世的人們,成為堅持民族氣節的楷模,蘇武的這種精神將會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名垂千古。

    風餐露宿,牧羊北海邊,十九年如一日,蘇武不棄符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拿馬為什麼被稱為運河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