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美劇吧

    黑鏡到底是怎樣一部英劇

    “如果你一輩子只看一部英劇,必須是「黑鏡」”

    “沒看過「黑鏡」的追劇人生是不完整的。”

    《黑鏡》,被譽為史上最牛逼科幻劇,在英劇屆、美劇屆享譽盛名。

    從2011年英國首次播出以來,就以絕妙的腦洞收服了國內外大批的忠實粉。

    14年聖誕特輯之後,此部神劇離開英倫三島,被美國 Netflix(《紙牌屋》就出自此公司之手)收入麾下,除核心編劇之外,幾乎全部更換為美國血統。

    同時,《黑鏡》也採取和《紙牌屋》一樣的播出方式,一次性一季全部放出,讓劇迷們已擼到天亮。

    已經迴歸的第四季也是如此,全季熟肉汁源已經為大家備好,回覆劇名即可。

    《黑鏡》被Netflix接手以後,似乎有些水土不服,總體評分有下降,也有劇迷認為質量不比以前,但影響力依然是現象級。

    絕大部分劇迷入坑《黑鏡》都是從第一季第一集《國歌》開始

    也難怪,誰讓第一個故事就驚天動地呢

    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在當天下午四點,全球直播跟一頭豬發生關係。

    這是個玩笑嗎?不不,這是真的。

    這個訊息一出來,整個社交媒體都炸了,公眾們呈現出了極其狂熱的狀態。

    這種情況下,想要封鎖訊息封鎖影片那已是不可能。

    那麼,身為一國之相的首相要怎麼做呢?

    他的團隊想出了一個辦法:

    用色情片演員做為首相的替身加上人臉替換技術,完成綁匪的要求,然而

    片場某個白痴似乎認出了我們指定的替身演員,把照片發到了推特。

    網際網路另一端的綁匪得知後立刻寄來公主的一根斷指以示警告。

    “我說過了,不許作弊。”

    而這一訊息也第一時間透過網際網路被公眾所知,面對斷指,公眾們的情緒逐漸從“嚴懲罪犯”轉化為了“公主的安全第一”。

    全民參與,狂熱關注,自由的網路發言升級為了輿論壓力,網路民調顯示,86%參與者認為應該滿足綁匪的要求。

    完成綁匪的變態要求成了首相的必然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黑鏡》指的就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見著的大大小小的黑色螢幕,手機、iPad、筆記本……

    這些螢幕的一面是黑暗無邊的電子世界,另一面就是我們人類。

    在《國歌》裡,人類躲在螢幕背後肆意的施展著自己的“生殺大權”,這便是社交媒體日益發展帶來的罪惡,是這塊黑鏡帶來的黑色預言。

    最神奇的是,《國歌》甚至神預言了播出後兩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竟然和劇中的“首相一樣”幹過和豬**這檔子事。

    在第三季第一集《急轉直下》中,編劇再次將目光投向社交網路。

    只不過這次的目標是社交中的每個人。

    在社交網路中,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我們為了得到別人一個贊,一杯咖啡要拍一個小時。

    我們拿自己的生活做樣本給別人看,比較、炫耀、滿足虛榮心,在幾個贊中沾沾自喜,pathetic。

    在這裡,一個人的分值決定了他的階級。

    五分是滿分,4.5分上,你就是上等階層,可以買別人買不到的房子,還能打折,坐飛機租車工作甚至看病都有特殊優待。

    但如果你的評分低於2.5,那你就要被趕出公寓掃地搬磚了

    在這個世界裡,評分就是評判一個人的全部,一旦評分扣光,迎來的就是一旦你的評分被扣光,那迎來的就是作為犯人被終身監禁。

    為了獲取這些賴以生存的五星好評,每個人都像女主角一樣小心翼翼的生活。

    即使食物難吃也要擺出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和死對頭在電梯間裡相遇要一邊翻著白眼一邊互相吹捧;

    萬不得已的時候也要和多年不見的高分白蓮花假模假樣的恢復友誼;

    為了正式踏入4.5分俱樂部,女主也是操碎了心,無所不用無所不為,然而,天不遂人願……

    觀眾可能覺得編劇有“科技妄想症”,過度放大科技對人的危害。

    但社交網路、螢幕已經在不經意之間徹底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躲在“黑鏡”背後的我們,還剩下多長時間?

    每一集《黑鏡》所探討的問題都是和我們的當下完美契合,並隨著時間契合度越來越高,這些問題擁有了更多層次和維度。

    我們可以辯證的思維來看待黑鏡,但你得承認,《黑鏡》有它自己的深度和厚度,“神劇”名號它當之無愧。

    已經迴歸的《黑鏡》第四季共六集,分別是

    《方舟天使》

    《卡利斯特號星艦》

    《鱷魚皮》

    《吊死DJ》

    《金屬頭》

    《黑色博物館》

  • 2 # 飛鳥不解風

    黑鏡的魅力在於,基於某一科學技術的發展,將現實中的某一因素放大到極端,從而對未來進行腦洞大開的想象。常常戳中觀眾痛點,帶來深思。

    最典型的就是黑鏡第一季第二集的[一千五百萬]。

    01

    人人身著相同的灰色衣服,居住在侷促的單間,牆壁由巨型螢幕構造。

    24小時不間斷播放被製造出來的精神垃圾,腐蝕思想榨乾獨立思考的空間。

    民眾不被允許擁有人的個性,沒有選擇衣服和居所的權利。

    能擁有的僅僅是用賬戶裡的積分換取虛擬形象中增加的帽子,改變的髮型。

    或是讓無休止播放的精神垃圾靜音片刻,以及需要花費一千五百萬的昂貴上升機會。

    這就是黑鏡在[一千五百萬]中塑造出的未來世界。

    02

    男主Bing是其中普通的一員,年滿21歲就必須加入踩單車大軍。

    行屍走肉像一個沒生命的木偶,麻木在一天天積累。

    直到遇到女主Abi。偶然在廁所邊上聽到女孩宛如Teana的歌聲。

    Bing努力說服女主參加比賽,即使代價是6個月忍飢挨餓才能攢下的1500萬鉅額積分。

    Bing 和Abi以為正走在通往希望的唯一道路,她出眾的容貌讓她獲得不公正的優先表演權。

    沒人說這個比賽是公平的,比賽本身不過是有權有勢的大Boss用來安撫民眾的工具罷了。

    給了微弱的人生希望,又設下重重陷阱,玩弄弱小的民眾。

    Abi的表演很成功,美麗的容貌更加勾人。大Boss們隨意改變比賽獎品,開出誘人的條件誘導Abi成為出賣色相的所謂大明星。

    Abi得到了很多漂亮衣服和更大的房子,但也僅此而已。

    Bing在單間裡的巨大螢幕看到了墮落的Abi,她本來是應該高歌的純淨天使,卻被腐蝕墮落。

    暴怒而又無可奈何。

    03

    他不甘心,6個月的超負荷工作終於得到參賽門票,幸運地因為大boss突然想看看有色人種而獲得表演機會。

    而已經等候半年有餘的另一位參賽者歇斯底里地怒罵。

    Bing用玻璃碎片抵住脖子,終於得到在所有人面前說話的機會。

    他憤怒,他痛恨,他歇斯底里地咆哮痛罵,這個世界是多麼荒謬不公,民眾低賤到沒有被當做人類來看待。

    面對如洪水的恨意,大boss淡淡道:“你說的對,世界就是這樣。”

    世界歸於沉寂,bing成為反抗者的商標,被統治者收入囊中,被大眾無情消費。

    04

    看到這裡,毛骨悚然。

    這便是當代社會的縮影嗎?你我便是踩單車的渺小存在,日復一日辛苦勞動。

    無時無刻不被製造出來的精神垃圾充斥大腦,影響獨立思考力與判斷力,最後歸為螻蟻消失於世。

    像Bing一般發出反抗的聲音,但也無法喚醒早已麻木的民眾。

    如Bing一樣看不到希望被招安,統治者順水推舟,讓反抗者事件成為向世人證明反抗無意義的有力手段。

    如一根毒刺扎入大腦,讓還有意識的神經徹底壞死。

    多少人看完電影陷入深思,感同身受自己便是踩單車的一員。

    黑鏡將這個剝削事件塑造到極致,但和現實依舊有幾點不同。

    這些不同,使我們的生命依然值得期待,依然具有它應有的意義。

    每個個體始終擁有自由純粹的思考時間,有權利免費去拒絕精神垃圾,只要能辨別其中。

    網際網路時代能讓更多社群匯聚龐大的力量,面對不公時勇敢去反抗,相信不會孤立無援。

    個人品牌的崛起,讓每個個體都有權利說“不”,有權利發出自己的聲音,更有權利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05

    最後,回到足以載入史冊的那一刻。

    當馬丁路德金對不平等與無情踐踏說“不”時,奴隸主說:“對,你說的很對,世界就是這個樣子。”

    如果馬丁路德金與男主一樣沉默,對無情剝削恨之入骨,用盡力氣痛罵卻又無法正確行動,那麼這一切都是一場會被認定為無用的鬧劇演出。

    馬丁路德金沒有楞住,他說:世界應該是人人生而平等,是以人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判而不是以膚色。

    自此,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終於變成了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你每天留下多少時間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