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娛樂小拖拉機

    D&G辱華事件近一年,仍有奢侈品牌沒能吸取這當頭一棒的教訓。近兩天,範思哲(Versace)、Coach、紀梵希等奢侈大牌皆因新發售的一款印有多個城市和國家名稱的T恤,將中國香港及澳門地區單獨列為國家,涉嫌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陷入輿論風口浪尖。

    將此次事件推上高潮的,還有半天時間內,紛紛宣佈解約的各位中國明星代言人。繼D&G後,這一眾知名奢侈品牌也將面臨中國市場向它們關閉大門的困境。

    明星用“集體解約”表態,品牌們排隊道歉

    楊冪是第一個表明態度的藝人。昨日凌晨楊冪旗下的嘉行工作室釋出了一則宣告,表示已經發送“解除協議告知函”,而此前就在6月,楊冪才成為該品牌的首位中國代言人。

    範思哲在十幾分鍾內迅速做出迴應,在其官方微博發表道歉宣告並下架相關產品,但眾網友因為這種“特供式道歉”心生不滿,要求其在海外社交媒體也發表同樣宣告;隨後範思哲的品牌創意總監Donatella Versace在品牌官方及個人Instagram、Facebook、Twitter上釋出道歉宣告,內容無疑都是“熱愛中國,尊重中國”。這一套公關危機應對思路,與去年D&G如出一撤。

    沒想到的是,第二個D&G不只有範思哲一家。今天上午,劉雯在微博直接發表了一則“律師宣告”,表示嚴厲譴責Coach的行為,並終止與Coach的代言合作,而在7月底劉雯才首次以女士全系列代言人身份與國際品牌合作。

    事態一發不可收拾。隨後紀梵希也被發現設計的T恤有同樣的問題,去年10月開始擔任彩妝代言人的易烊千璽立即發表了“解約宣告”;連早已停止與Coach合作關係的關曉彤、許魏洲和任嘉倫都緊急表態;甚至還有明星做起了自我審查,歡娛影視就發表宣告發現旗下藝人宋威龍合作的亞瑟士品牌也有此傾向,表示要停止與該品牌的所有商務合作。

    明星的集體解約,既是一個代言危機的積極應對方式,也是在面對國家主權問題時的態度價值觀展現。明星藝人們這次掌握起了主動權,在重大問題前旗幟鮮明,避免了“不表態”而遭受的輿論攻擊。而觀察明星藝人們的態度宣告,尤以劉雯的表態最為直接,看起來也更具效力,因為其使用了律師事務所的宣告,在形式上更嚴謹,也更符合商業合約處理方式的邏輯,比普通的宣告更帶有震懾力。但對於擁有模特身份的劉雯來說,奢侈時尚品牌賦予了其在各大秀場上的工作機會,這麼“剛”的態度對於劉雯而言是否是一個適宜的應對方式?不止是劉雯,奢侈代言對於許多明星而言,上到一線演技派,下到新生流量偶像,仍然是極為重要的商業價值體現,這就涉及到當奢侈品牌出現某種危機時,代言人應該做出何種程度的反應,這種反應將導致品牌與明星合作關係的優劣。

    據營銷娛子醬瞭解,並非所有明星藝人都能從奢侈品代言中收穫天價代言費,某當紅一線流量小生透露其奢侈代言只有幾十萬的收益。對於不少藝人來說,品牌間的“等級”之分是對藝人身價的一種折射,奢侈品代言可以提升藝人在時尚領域的資源獲取,也能從名頭上為藝人的商業價值做背書。對於奢侈品牌而言,長線代言使用過於昂貴的藝人帶來過多成本,且承擔的“醜聞”風險會更大,因而當下奢侈品與明星間的關係更像是“各取所需”,奢侈品牌越來越傾向於採用短期推廣合作方式,利用明星的流量效應“帶貨”,而明星們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帶貨”中證明自身流量並非虛言。因而,一個“有汙點”的奢侈品牌,對於明星來說,是起不到商業價值背書的作用的。

    此次的“T恤門”事件,涉及到尤為敏感的國家領土主權問題,作為公眾人物,如果稍有遲疑,在家國面前計較個人利益的得失,難免就會遭來大眾非議。加之當下兩岸形勢較為嚴峻,國內處於“敏感時段”,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星代言人表達出個人的政治立場態度,是降低風險最為理想的選擇。面對明星代言人的集體解約,奢侈品牌們只能道歉三連,排著隊表達歉意,同時也表達自己的堅持“一箇中國”的立場,但無一例外,海外都沒能聽到它們充足的聲音。

    對於消費者來說,奢侈品牌每一次道歉之後,似乎都沒能帶來多徹底的改變,反而更像是應對危機做出的慣性反應,在道歉變得越來越習以為常的情況下,奢侈品牌的態度反而顯得尤為不真誠。連人民日報都就此事發表評論,認為兩大國際知名品牌(範思哲和Coach)“不約而同”犯了愚蠢錯誤,並質問光道歉有用嗎?明顯對這兩大品牌的處理態度表示不滿。不到一年時間,奢侈品牌再度陷入這樣的困局,到底緣由何在?

    奢侈品牌頻頻觸雷,中國市場之殤未知解

    毫無疑問,國際奢侈品巨頭在中國市場收益頗多,這意味著品牌們採取激進的營銷措施不斷擴張影響力。不管是範思哲、Coach涉嫌將香港澳門列為國家,還是去年D&G的辱華事件,其實都是在產品設計或廣告營銷層面所犯的錯誤,但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奢侈品牌想搶佔中國市場,卻沒有一位華人或者亞裔能在品牌“本土化”決策上說得上話。

    而危機發生後,品牌是否還能重塑公眾形象,能否再重拾中國消費者的信賴,都是未知數。去年D&G辱華事件發生後,阿里巴巴、京東、寺庫、唯品會等國內電商平臺全線下架D&G的產品,全球最大奢侈品電商YNAP在感恩節黑五之際宣佈撤下其產品,對於D&G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今年釋出的2018全年財報也顯示,D&G的收入錄得12.9億歐元,基本與上一年持平,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則同比下滑7.1%至1.56億歐元。今年一季度彭博社發表文章稱D&G仍然為其辱華而付出代價,其創始人雙雙跌出福布斯富豪榜。據諮詢公司Gartner L2資料,在2019年第一季度,也就是辱華事件發生之後的半年內,D&G在微博的社交媒體參與度同比下跌98%。最近七夕期間D&G復更微信公號,釋出了一則不包含產品資訊的內容推送,似乎是在向中國消費者示好,但遺憾的是網友們對其進行了進一步聲討。早前在三八婦女節D&G也復更微博表示節日祝賀,但微博評論也幾乎清一色的謾罵聲。

    D&G釋出的七夕內容可想而知,奢侈品牌在重大輿論危機後,想再重振旗鼓可謂難上加難。他們此前沒有意識到的,不僅僅是對中國市場的不夠用心,而是忽略了中國消費者在政治問題上的敏感度,對消費者在作出購買決策時將國家主權因素考慮進去的不理解,往往導致他們在進行本土化戰略時出現偏差。奢侈品牌應該敲響警鐘的,是在表面營銷上提倡“多樣化”,實則還是用西方話語體系去審視海外市場,文化上的“熱愛與尊重”是不可能在啟用亞裔模特,或將書法、太極等傳統中國元素融入設計中,就可以斷言已做出開放與包容。同理,要想完全在中國市場上立足,對政治經濟問題存在認知偏差,並將其歸類為小題大做,那麼永遠都會有下一個類似此次的事件再次出現。

  • 2 # 老炮油

    這些品牌做錯了事必須要對中國進行道歉。 不知這位提問人是希望中國直接就把這些品牌給下架之類的嗎, 那些不是太可能他們有錯但還不至於如此,另外現在來說國內也無法缺少這些品牌。

  • 3 # 海南哪裡玩

    道歉僅是說明一個態度的問題,把企業開到中國,想著圈華人的錢,卻不按中國的規矩做事肯定是要被譴責的,然而在事情白熱化之後,光是在官方微博發表致歉的言論遠遠不夠,這個只是表面的功夫,我們想要看到的是實際行動,將涉嫌損害中國國家領土完整的產品下架,回收,禁售才是態度誠懇。

    目前我們的國家香港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我想作為華夏炎黃子孫的一員,在面對國外涉嫌侵犯我們國家主權的時候,應該拿出強硬的態度,這些明星給大眾做了很好的表率。

  • 4 # 劉宏旭自在山莊

    道歉是沒用的!因為“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干什麼!”。開個玩笑,下面說說我的想法:

    一、外國公司、品牌涉及辱華的事件已經很多了,已經有了前車之鑑,所以現在這些公司和品牌並非是無意間涉及辱華言論或其他,而且這麼大的公司不可能連一個國家顯而易見的歷史和政治方向都不瞭解;所以它們(無論是個人還是群體)從骨子裡是真心看不起中國的。之所以事件發生升級後,它們要出來道歉,只不過是為了賺錢和輿論壓力而已,並非出於真心和對中國的尊重!

    二、為什麼屢次出現這樣的辱華事件,也還會繼續發生這樣的事件,這就值得我們華人自己反省一下。

    舉個例子:幾年前的抵制日貨事件算是規模比較大、比較轟動的了,當時我在深圳上班,也參加了遊行。好像當時是這樣傳說的,日企說會和其他國家道歉,但就是不會向中國道歉,因為華人還是會買日本貨的!我當時想,日本哪裡來的這種信心?在以後的這幾年,我終於明白了,他們的信心恰恰來源於華人本身。是的,我是多麼的無語,就從我身邊的例子來說也讓我很無奈。比如買車,身邊很多朋友首選就是日本車,我也勸說過(我自己買的是中國產車),我是這樣說的:我承認日本的技術很先進,但他們的產品真的無可代替嗎?中國產的技術也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了,價效比也高,而且中國和日本之間從歷史到現在都有矛盾……有勸成功的,但大部分還是選擇了日本車!他們的理由竟讓我無言以對——國家都沒有禁止,我為什麼要禁止!況且錢是他們的,他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所以,源源不斷的辱華事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於我們華人本身!

    因為事件過了之後,該買的還是會買,我們並沒有把名族自尊刻到心底裡!

    三、中國就是我們的母親。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有人辱罵了你的母親,他和你道歉,你會接受和原諒嗎?

    綜上所述,我個人是不會接受道歉的。

    所以我個人觀點,我覺得道歉是沒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機畫幅與拍照畫質關係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