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席軍WH

    我看這些上古歷史人物時,也有這方面疑惑。實際上,在中國秦漢之前,燒書和毀壞書籍的事情太多了,而由於當時書籍的製造極為困難,所以,造成上古時代的歷史沒有極好的傳承下來。這帶給我們極大的困惑。

    對於上古時代“子”的意思,我認為有兩種意思同時使用。一種是確定的兒子。另一種是從一個部落中分出去的一個部落也被稱之為原部落的子。比如我認為“黃帝是少昊之子”的意思是黃帝部落是從少昊部落分離出來的遷移他處的新部落。所以,我覺得您提出來的問題用這兩種兒子定義來解釋,容易邏輯自洽。

    舜為顓頊帝的六世孫是指和現在社會上的定義一致。也就是說,舜生活在顓頊帝的部落裡。

    禹為顓頊帝的孫子,可能是禹部落是從顓頊部落中經歷兩次分裂誕生的。可以看出,禹和舜不在一個部落中。

  • 2 # onlyyou49355

    個人以為,禹透過治水,整合大量的人力物力,透過治水,達到了開疆拓土的目的。功勞太大,勢力太強,禪讓只是相對較好的結果。

  • 3 # 山水祥

    後人編寫難免有疏漏。愛好歷史,是因為歷史的借鑑性於個人成長有利,可增廣見聞,胸襟和格局……史書所記載的大可不必細究。

  • 4 # 萬里長空夜未央

    翻開史記第一卷,我們首先想說的,就是兩個字:

    奇怪。

    超長的壽命,奇怪的繼承關係

    從黃帝開始,傳位顓頊,再傳帝嚳,再傳帝堯,這四帝的傳承都算正常。

    但到了帝舜這裡,按照家族譜系,他屬於顓頊的第6世孫,而堯的祖父蟜極和顓頊是平輩,換句話說,堯是舜的高祖父輩(爺爺的爺爺),他在位70年後得到舜,又過了20年後讓賢,再過28年後去世。

    而堯是等到異母兄弟摯表現不佳後才取而代之的。

    請問,堯是多少歲?

    這還不算,舜在61歲時,接替堯登上帝位,執政22年時推薦了禹作為接班人,接著又過了17年後去世,壽命為100歲。

    那麼,這時的禹應該多少歲了呢?

    他可是和舜的高祖父一個輩份的呀!接力棒又交回老人家手上了嗎?

    重疊的形象,奇怪的人物和名字

    參考其他文獻,得到的是與《五帝本紀》和《夏本紀》截然不同的答案。

    1. 顓頊是昌意的孫子,而非兒子

    《山海經·海內經》:“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郭璞注:“《竹書》雲:‘昌意降居若水,產帝乾荒’,乾荒即韓流也,生帝顓頊。”

    2. 堯的沒有作為的哥哥摯,和玄囂是同一個人,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少昊

    《太平御覽》卷七十九引《帝王世紀》曰:“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降居江水,有聖德,邑於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

    3. 句芒蟜極同橋牛(蟜橋同音;牛與扭同音),瞽叟(字面是瞎眼老頭的意思)是個莫名其妙的人物,這些都是被生造出來的

    4. 此外,窮蟬指窮奇,敬康指後康,句芒指夏國後芒

    《索隱》:“《系本》作窮系。宋衷雲:‘一雲窮系,諡也。’”後康是夏代的三位君王時期::太康、中康、少康

    5. 鯀是黃帝的孫子

    《山海經·海內經》說:“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又說“鯀復生禹”,它記載的禹的世系是黃帝-駱明-鯀(白馬)-禹

    6. 綜上,我們試著更新一次五帝關係

    堯的世系:黃帝 > 少昊 > 嚳 > 堯

    舜的世系:黃帝 > 昌意 > 顓頊 > 舜

    禹的世系:黃帝 > 駱明 > 鯀 > 禹

    可以看到,堯和禹仍是同一輩,舜比他們晚一輩,但已不再那麼誇張。

    可能的原因

    司馬遷在《五帝本紀》中也承認年代久遠,有些長者說不明白,各地方說法又不統一;更重要的是,孔子所傳在當時已經瀕臨失傳。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接下來,關於治水的問題,堯在四方諸侯的堅持下(四嶽,指四方諸侯)採用了鯀,結果9年都沒有成功。舜給出的意見,從字面來看,是將鯀殺死在羽山,用以威脅東夷。

    讙兜進言共工,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放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

    真的是這樣嗎?

    為什麼三苗作為一族,與共工、讙兜和鯀並列?有沒有可能這就是4個部落的名字?

    為什麼對於其他三方,處罰都是流放或“遷”,只有對鯀卻是“殛”的極刑?殺死鯀對東夷而言意義何在?殛是否也代表著流放呢?

  • 5 # 國病

    對上古世系不必太認真,事實完全不是這樣。

    上古人物幾乎都不是指具體的人,而是指族群。因為上古是血親族群集中生活、統一行動的,所以不突出個體。周代之前都是這樣。

    大禹也不可能是大鯀的兒子,因為在印第安、巴比倫、猶太裡都有司職漁業和海洋的大鯀,但沒有提到大禹。印第安的大鯀就是治水的。而且大鯀在東南沿海,大禹出自西羌,你如何解釋這種時空矛盾呢?中東和印第安裡有大鯀明顯是有人離開中國遠涉重洋、長途跋涉了。文獻記載是大鯀由於治水不利受到懲罰,上古流傳的東西往往淡淡幾個字,背後卻是大歷史。就像后稷被遺棄這個母題在全世界都有類似的故事,摩西被遺棄、羅馬建城者雙胞胎羅慕路斯和瑞慕斯被遺棄。羅馬也被證實與被遺棄的苗蠻有關,就是於苗蠻聯姻的以掃族白匈奴為主。大鯀被懲罰同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我的破解是帝堯設計擊敗大鯀體系,並將他們一分為二分別發配四川和東北。所以其跟隨民族C系和D系矮黑後裔現在還在西南和東北。帝舜大禹從四川發跡,又從漢中、甘肅、寧夏到陝北(石卯遺址)擊敗了帝堯後裔(陶寺遺址)。並如法炮製分了北三苗等去西部牧羊。四川支發跡後才有大禹的名號,說是大鯀兒子,只是表明其祖源而已。大禹族離開四川時留下了的眾多跟隨民系就是百濮,大禹後裔返回江浙老家就是百越。東北支大鯀族主體去了中東,也是留下部分人帶領跟隨民族,就是東胡了。印第安人並不像是一次東渡過去的,而是有多次。大鯀時代四散時一定有一次。

    帝舜也是代表體系,說其為六世孫一方面是數理附會,我懷疑帝舜是指德意志人,就是七仙女族群父系後代。這也是其叫姚重華,以及文獻裡常常有舜華一詞的原因。白種數理就是六,另一方面也代表他們作為附屬者很久了。黃帝的二十五子以及得其位者十四人都是數理附會。因為二十五就是代表父黃母白的五,十四是七仙女數理,也是冥神數理。代表原來的炎帝系。帝舜的舜字甲骨文裡就有個炎字。堯字也是三土,代表老三支系苗蠻,也就是那個被拋棄的人。

    後來中國的古代記錄通常把異族一筆代過不做詳細記錄,舉八元八愷也只是介紹了代表黃種的八愷。比如帝堯取代的摯就是少昊氏,也是姜子牙老婆掃帚星,白種以掃族。而且為了突出黃帝基本是主觀構建的體系,《史記》為掩蓋堯舜爭鬥又有更多的杜撰。把各個時期同一民系的不同符號強行並列。所以關於世系沒法認真。需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對神話傳說、民俗、文獻、基因進行研究比對。比如被遺棄的后稷,在域外有非常多的面目出現,比如古埃及的阿蒙神,比如撒旦,比如宙斯,比如猶太裡的瑪拿西、摩西。都是被視為反叛者,還被視為巴力也叫“巴盧”或“巴阿爾·哈達德”。這個人就有兩根降魔棒,這個民俗今天在潮汕地區就有啊。拿著兩根木棒跳的英歌舞,實際就是黃帝制鼓,使用了只有一隻腳的夔牛皮做鼓,於是軍威大振。苗族、漢族都如此,跟重視鼓。所以透過這樣的方法才能破解比對源流,巴阿爾·哈達德名字裡有個哈達也是資訊。哈達就是混天凌,就是水袖。

    這個石雕表明了髮髻、牛角、鼓棒、鉤子,這個神就是以牛形象出現,而且也是與閃電有關。並且把仇敵冥神剁成了肉泥,與我們和藏族幾乎一樣,藏族天葬和我們的口頭禪,動不動就要將對方剁成肉泥,剁也是出自多,代表黃種和養狗人。也符合古埃及冥神被分割成十四塊的故事。只有透過這種比對,才能搞清楚源流和歷史主線。文獻記錄以及神話其實中外都有東拉西扯的情況,需要配合民俗、語言、基因去比對。所以對於帝舜的六世孫這種問題,不必糾結。

  • 6 # Khargha

    上張圖來解釋你的疑惑。。。至於為什麼會直接傳位於禹,是因為禹治水有功。而禹之父--鯀,則因治水不力被斬了,那時禹還年少。

  • 7 # LORD妖

    上古傳承更像是共祖的多個軍事部落聯盟公推的聯盟首領,首領各部落輪值或民主競爭或兵強馬壯者得之。部落在不斷的分裂合併演化。堯舜禹或為各部落的首領被推舉為共主。堯為堯部落的當代首領執掌部落聯盟的軍事指揮。

    或者是某年到某年期間,舜部落軍勢強盛戰勝了堯部落獲得了部落聯盟的最高指揮權,更名為舜時代,之後各代首領自稱舜,初代名為姚重華。之後被禹部落推翻。之後禹部落完全獲得了軍事指揮權,開始家天下。各部落被完全整編融合。逐漸進行更大範圍的融合其他遠血統的部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勇士再爆內訌,火勇大戰格林比賽中怒噴考辛斯,後者敢怒不敢言,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