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康世家
-
2 # 我的名字取不來
臨海市歷史悠久,是浙江省直管台州代管的縣級市。雖然現在的年味不是以前那麼濃,但進入臘月只要您在臨海或多或少的還是會看到年味。一到臘月首先我們會最先看到會有很多人忙著灌香腸,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冬至前做好,當您看到各家各戶陽臺掛著做好香腸時,就意味著年越來越近了。
進入臘月,在臨海就會有搗麻餈做年糕的習俗。搗麻餈是指將糯米經浸水、蒸炊、舂搗、擀制等多道工序後加工成的一種有較強韌勁的特色食品。年糕與麻餈不同的就是選用的是晚米,其他工序與麻餈相同。年糕意思為“年年高”,臘月裡搗年糕有吉祥的寓意。
到了農曆十二月二十四到三十日之間,會選一個日子,並且這日子不能與家裡人生肖有衝突的,那天擺上祭品在第一次漲潮的時間,念著特有的經文祭拜天地,同時也緬懷先祖,俗稱“謝年”。所謂“謝”即懷著感恩之心,感謝天地這一年以來為我們提供了風調雨順的日子,使得我們有吃、有穿、有住。並祈福明年能夠同樣幸福、平安、好運,財運更上一層。隨著謝年的花炮聲響起,家家戶戶開始了大掃除,稱之為“掃揚塵”,民間的說法是借掃除灰塵把一切“黴運”、“晦氣” 等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辭舊迎新。接著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雞鴨魚肉、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以及各種堅果、糖果與零食是家家戶戶少不了的必備,現在政府也會在市區設點,低價為市民限量購買海鮮與肉類食品。
一晃到了年二十九了,基本上臨海人都要包麥油脂。麥油脂首先要有麥油脂皮,(麥油脂皮就是麵粉加水加點鹽慢慢調製成漿,在鍋裡攤成圓形的薄皮,待兩面烙熟即可)。然後開始炒料,有芹菜魷魚絲、海帶、綠豆芽、胡蘿蔔、冬筍絲、蒿菜,菜頭絲(蘿蔔絲曬乾而成)與前腿肉條狀一塊紅燒、鹽豬肉、豬肝、炒米麵、炒豆麵等食材。在開吃前先把菜品擺上桌,並點上香蠟燭開始祭祖,告知先祖今天做節日,讓他們有客叫客,並感謝他們的庇佑,祈願他們來年再保護家人的平平安安,禮畢後燒紙錢口中唸唸有詞,大意是禮節結束,先祖走時別忘帶錢。等這些結束後,就可以用麥油脂皮把菜品包捲起來,然放在鍋裡用少許油煎一下,等兩面金黃就可以美美開吃了。在這天家家戶戶還會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與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到了年三十,這一天一家人一起張羅著豐盛的菜餚,雞鴨魚肉樣樣俱全,也叫年夜飯,而且年夜飯要慢慢吃,要吃出一年的感覺,長輩們還會給晚輩發紙質紅包,稱之為“壓歲錢”,因此“過年”是小孩最喜歡的時候,有吃有玩有紅包。吃完年夜飯之後,全家團聚在一起閒聊、看春晚,“打麻將、打撲克”等,在新舊交替時間家家戶戶開始燃放爆竹象徵著辭舊迎新,通常那些打麻將的人群就也承擔了一個任務,通宵守夜稱“守歲”,零點前放的鞭炮煙花叫“關門炮”,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驅趕走。有“關門炮”當然有”開門炮”,大年初一,起得最早的首先做的開啟大門燃放鞭炮,預祝新年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在大年初一或初二上午,每家每戶帶著水果、糕點來到先人墳前祭拜,祈求保佑全家健康平安、萬事如意,稱之“拜墳歲”。拜玩墳歲後並開始走親訪友,拜年了,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並且長輩也會給小孩子壓歲錢。
回覆列表
日本新年傳統上在十二月已經開始準備,最早是由十二月初八臘八節開始就準備過年事務,有些則由十二月十三開始,因此這天被稱為正月事始。而新年由元日至正月十五才結束,稱為“松之內”日語:松の內),現在由於主要節慶活動主要集中在正月首三日),因此現在“三が日”和“松の內”多混用。自江戶時代寬文二年(1662年正月初六),江戶幕府在江戶城下命令人們於正月初七日之前結束賀年裝飾的通知,人們照此仿效,這樣的習俗便漸漸以關東為中心擴充套件開來,把賀年活動從正月十五結束縮短到人日就結束,而日本小正月(元宵節)的習俗左義長也被禁止。江戶幕府末期的考證家喜田川守貞研究得出此舉應該是為了預防火災。此外,有些地區也有將新年截至正月二十(小填倉),把正月二十稱為二十日正月或骨正月的。
相對於正月十五的“小正月”,整個新年又被稱為“大正月”、“大年”,“男の正月”,小正月也被稱為“小年”或“女の正月”。
歷史
日本新年的歷史一般認為始自飛鳥時代,當時推古天皇從中國唐朝引進當時的農曆元嘉歷,並仿效唐人過節的習俗,包括新春習俗,自此日本人開始在農曆正月慶祝新年,但亦有說法指在六世紀前已經有慶祝正月的習俗。日本的新年最初是以祭祖和向歲神祈求豐收的節日,後來在宮廷和民間一直髮展,現在所見的傳統習俗是江戶後期的形式。日本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因此有些傅統與中國非常相似。日本農曆在明治六年(1873年)一月一日起停用,改用西曆,原來的農曆便稱之為“舊曆”,新春日期也隨之改為西曆元旦起的三天國定假日,因此現今日本人的新年是西曆的一月一日。
習俗
歲前節俗
日本北海道札幌市中央區中島公園附近的年宵市場
過年前人們會去置辦年貨、大掃除、佈置家居。又會舉行忘年會,人們紛紛回家與家人團聚。
辦年貨
在十二月下旬,日本各地都會有稱為“歲之市”的(歳の市)年宵市場售賣各種賀年用品。傳統上歲之市設於神社或寺廟範圍內,現代則沒有限制。
忘年會
忘年會是公司或者朋友們的聚餐,是從室町時代留下來的習慣。忘年會的意思是忘掉一年的辛苦的宴會。過去人們一邊喝酒一邊詠和歌,現在多唱卡拉OK。每年的這個時節,街上總會有很多喝得醉醺醺,衣服搭在肩上,領帶歪歪斜斜的的中年男人。
大掃除
日本人的傳統的大掃除也在十二月十三就開始,由打掃神龕開始,一則為了清潔家居,二則也有洗去黴氣的意思。只是現在人們生活都繁忙,13日那天頂多就把神棚上的灰塵撣一下,到12月下旬放了假才真正開始大掃除。
佈置年飾
新年期間擺放的門松
清潔好家居就會佈置新春裝飾,傳統上年飾要在十二月廿九之前佈置好,這是因為日語中“九”與“苦”同音,若這天才完成佈置年飾就不吉利;若果至除夕才佈置好,則稱為“一日飾”,對神明欠缺誠意[1]。
日本常見的年飾有門松、注連繩、破魔矢、草耙、年畫、鏡餅等。門鬆放置於家門口,以求讓神靈降臨自家。注連繩則用以阻擋邪靈入侵。破魔矢一般掛在神龕上方,寓意破除妖魔。草耙日語稱為“熊手”,寓意抓住福氣,作用類似北韓半島新年的福笊籬[1]。
年畫在日本稱為“正月繪”(正月絵),江戶時代以來的傳統年畫多是稱為折物的木刻版畫,題材為傳統吉祥圖案如七福神、松竹梅等。
年夜飯
配上蒲鉾、天婦羅炸蝦的年越蕎麥
主條目:年夜飯
大晦日即大除夕,這一天大家在中午為止就把所有的過年的準備工作做完,當天傍晚一家人團聚著開始吃年夜飯過年。年夜飯中有雜煮,此外由江戶時代開始,年夜飯必定包括麵條,通常是蕎麥麵,稱為“年越蕎麥”,寓意長壽[2]。
守歲
這天人們會守歲,迎接年神,要至新年日出可以去睡。傳說除夕晚早睡的話,就會多生皺紋和白髮[2]。
除夕敲鐘
除夕子夜,全國各處的大小佛寺廟都會響起108下的鐘聲,稱為除夕敲鐘。在子夜時分聽到這些遠處同時響起的鐘聲。這108下鐘聲原來是有特別意思的:第一種說法是這108下鐘聲代表驅走108個魔鬼,第二種說法是這108下鐘聲代表了108位神佛,第三種說法是這108下鐘聲代表代表了一年十二個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加起來的總數。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反映了日本人透過這108下鐘聲驅走黴運、祈求神佛保佑的願望。
新年習俗
祝賀
年賀狀
一如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的新年,人們會互相祝賀,又有向親友或一年關照過自己的人送年賀狀(賀年卡)的習俗原來年初都要進行名為御年始(お年始)的串親訪友拜年活動。1990年代末以來隨著手機的普及,透過電郵,簡訊等進行拜年的漸漸增多。另外,在新年伊始會面的人一般會說“あ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來相互寒暄祝賀。
祭祀
人們在新年時會祭祀先祖,也有迎接年神祈求五穀豐登的活動,與夏之盆(夏の盆盂蘭盆節)相對應,也有的習俗。但是,隨著佛教影響的加強,祭祀活動融合了佛教的盂蘭盆,成為人們供養先祖的活動。
御年玉(壓歲錢)
新年期間,長輩要給未成年晚輩一些壓歲錢,日語叫做御年玉(お年玉)。御年玉傳統上用白色的封套,近年則有不同圖案的封套。金額視乎晚輩的年齡和與自己的親疏關係而定。
飲食
新年吃的御節料理
新年吃年糕是日本的傳統,象徵著堅韌與希望,日本年糕的食用方法有放在爐火上烤制,也有加進湯裡食用。雜煮則是一種放年糕的湯。在關東用清水煮。關西用白味噌煮,年糕是圓形的。吃雜煮就是把頭天供給神吃的東西,撤下來加上山珍海味一起煮,表示得到了神的恩惠。
日本的年菜稱為御節料理,傳統上御節料理先用於供神,後又撤下供人們食用,意味著人們從神那裡得到了食物。做御節料理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年神在家裡,所以不便在廚房裡弄出很多丁丁當當的嘈雜聲,所以三天不開火。繁忙的家庭主婦在這幾天也能得到休息。御節料理的擺法很有講究,專用的飯盒裡一共有四層,多半是些圖吉利的菜色。例如,紅白蘿蔔絲代表紅白至喜。海帶卷代表歡樂、愉快。黑豆代表勤勞工作。鯡魚籽代表子孫昌盛。
新年的第一天要喝屠蘇酒,一年內防病消災的意思。屠蘇是一種中藥。配方內包括白朮、桔梗、山椒、防風、肉桂、大黃、小豆等。喝屠蘇酒起源於宮廷,後來傳至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