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外的葛嶺、寶石山,統稱北山,是杭州一大景區。楊載在四十歲以前,常居於此,留下了不少詩篇,本詩就是其中被選家注目的一篇。
楊載作詩,鍛字煉句,是很下功夫的; 這首七律,在格局上並無特異之處,可觀的全在於措辭的刻意求新,不肯從俗從熟。首聯第一句“愁耳偏工著雨聲”,把老是聽聞憂愁之聲的雙耳稱為“愁耳”,已經很精煉了;把愛聽稱為“偏工”,更覺生動,顯得這“愁耳”很有性格,於聽雨這事格外精工,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尋常之意)。但是這二者還都不及一個“著”字更見詩人的功夫——既然“愁耳”“偏工”於聽雨,那麼它聽起來也不同往常,是緊緊地附(著,附著)在雨聲邊;這雨聲,也彷彿不是落在窗前戶外,而是擦耳而過!這是貫注了多少勁力才煉出的一字啊!沒有這一字,便不足以匹配前四字;而詩人寫下四字在前,就勢必要求有一更奇之字緊隨在後:看來,詩人是處處在為自己出難題,而時時為解出難題而自得。
“好懷”,指對美好事物的懷思、眷戀。詩人素愛美景,時常惦記著不要誤了遊覽的時機、辜負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現在想到雨中北山定別有情趣,自然更不能不一往了。於是,首聯雖然只寫到“常恐負山行”,但詩人的聞雨上山,已包含在內,詩的頷聯,也就能直接寫山景了。“未辭花事駸駸盛,正喜湖光淡淡晴。”“未辭花事”就是“花事未辭”,因對仗的關係作了倒裝。暮春三月,正是杭州最豔麗的時節,因此,雖然有濛濛細雨,也不能令千樹桃花萬枝柳起推辭為春天作妝點的念頭,花枝們仍然在迅速地走向繁盛(駸駸,原意是馬的疾行,引申為迅速)。有這許多護春使者在爭奇吐豔,西湖上自然是晴光燦爛,即使是在雨中,從北山上鳥瞰下去,這晴光也不過淡了一點而已。這二句裡無一“雨”字,卻句句都與雨有關,寫出的恰切不過的雨中北山之景,筆法真可算“空靈”了。“未辭”和“正喜”,看似閒筆,其實正起著活躍詩句的作用;前者使百花也具有像“愁耳偏工”一樣的、不肯推辭走向繁盛的獨特性格;後者則道出了詩人的性格。既是具有“愁耳”的人,過分的豔麗自然不諧他的心情,淡淡的晴光才正合他的口味。
杭州西湖外的葛嶺、寶石山,統稱北山,是杭州一大景區。楊載在四十歲以前,常居於此,留下了不少詩篇,本詩就是其中被選家注目的一篇。
楊載作詩,鍛字煉句,是很下功夫的; 這首七律,在格局上並無特異之處,可觀的全在於措辭的刻意求新,不肯從俗從熟。首聯第一句“愁耳偏工著雨聲”,把老是聽聞憂愁之聲的雙耳稱為“愁耳”,已經很精煉了;把愛聽稱為“偏工”,更覺生動,顯得這“愁耳”很有性格,於聽雨這事格外精工,超乎其他功能(偏,出乎尋常之意)。但是這二者還都不及一個“著”字更見詩人的功夫——既然“愁耳”“偏工”於聽雨,那麼它聽起來也不同往常,是緊緊地附(著,附著)在雨聲邊;這雨聲,也彷彿不是落在窗前戶外,而是擦耳而過!這是貫注了多少勁力才煉出的一字啊!沒有這一字,便不足以匹配前四字;而詩人寫下四字在前,就勢必要求有一更奇之字緊隨在後:看來,詩人是處處在為自己出難題,而時時為解出難題而自得。
“好懷”,指對美好事物的懷思、眷戀。詩人素愛美景,時常惦記著不要誤了遊覽的時機、辜負了大好山色空自寂寞;現在想到雨中北山定別有情趣,自然更不能不一往了。於是,首聯雖然只寫到“常恐負山行”,但詩人的聞雨上山,已包含在內,詩的頷聯,也就能直接寫山景了。“未辭花事駸駸盛,正喜湖光淡淡晴。”“未辭花事”就是“花事未辭”,因對仗的關係作了倒裝。暮春三月,正是杭州最豔麗的時節,因此,雖然有濛濛細雨,也不能令千樹桃花萬枝柳起推辭為春天作妝點的念頭,花枝們仍然在迅速地走向繁盛(駸駸,原意是馬的疾行,引申為迅速)。有這許多護春使者在爭奇吐豔,西湖上自然是晴光燦爛,即使是在雨中,從北山上鳥瞰下去,這晴光也不過淡了一點而已。這二句裡無一“雨”字,卻句句都與雨有關,寫出的恰切不過的雨中北山之景,筆法真可算“空靈”了。“未辭”和“正喜”,看似閒筆,其實正起著活躍詩句的作用;前者使百花也具有像“愁耳偏工”一樣的、不肯推辭走向繁盛的獨特性格;後者則道出了詩人的性格。既是具有“愁耳”的人,過分的豔麗自然不諧他的心情,淡淡的晴光才正合他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