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Q君莫笑W

    首先我們大概瞭解一下陸游的經歷。

    陸游29歲考進士,34歲在福建寧德做小吏,36歲做京官,後被外放,42歲被免官。退休5年以後,又先後在川、陝做了9年不大的官職,在福建、江西做了不到兩年小官,直到62歲再次被召見,又做過嚴州刺史,京官修史,終因他一再上書,痛陳杜絕 媚,謀及備戰、吏治,大大觸怒腐朽當局,被以“吟詠專嘲風月”的罪名,在65歲過年時節再次被免官。詩人這次退隱後直到去世,20多年時間絕大部分都是在農村度過。宋時為了安置老年及閒散官員,使其充任祠官,管理供奉仙佛的祠廟。陸游被免官後,先後在四處任過祠官,期滿後就不再請領祠祿。在長期的農村生活中,他披蓑攜鋤,親身參加勞動,對苛重剝削下的農民悲摻境況有切身感受,這些都深刻體現在他的晚年所寫的詩詞中。讀陸游詩詞,特別是他晚年寫的詩詞,我常常被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晚年生活之落魄所震撼。

    紹熙5年(1194)陸游70歲,在山陰過著貧苦生活。他在《蔬食》詩寫到:今年徹底貧,不復具一肉。日高對空案,腸鳴轉車軸。是年夏天,由於自身處境惡劣,生活貧苦,他再次感嘆“今年貧徹底”,他在《太息》詩裡寫到:太息重太息,吾生誰與歸!那知暮景迫,但覺故人稀。今年貧徹底,擬賣舊漁磯。一年兩嘆“徹底貧”,陸游晚年生計真是到了可悲可嘆地步。

    陸游晚年的詩,經常寫到貧窮,讀來讓人心酸。寧宗慶元二年(1196)陸游72歲,他在正月裡寫了一首詩,正月裡的詩,一般都要寫些喜慶和歡樂的事,但是陸游卻寫到:陸子七十猶窮人,食不足以活妻子,忍飢讀書忽白首,行歌拾穗將終身。陸游74歲冬天寫了五首《三山杜門作歌》感慨地回顧七十多年的生活和困苦,一般都把這首詩看做是詩人的小傳。在第三首詩,詩人回顧中歲遠遊,入徵西幕後,寫到:嗚呼!人生難料老更窮,麥野桑村白髮翁。

    陸游在71歲、77歲、81歲時候,十年三次以“貧甚”入題,詩寫自己窮困潦倒的生活,每每讀起這些詩句,使人感嘆不已。陸游在71歲那年的冬天,寫了一首詩,題目是《貧甚作短歌排燜》感嘆“年豐米賤身獨飢,今朝得米無薪炊。”77歲年底,他再作《歲暮貧甚戲書》,詩中寫到:食案闌干堆苜蓿,褐衣顛倒著天吾。說家裡食器上橫斜堆置的都是苜蓿,身上衣服一再補綴,以致花紋顛倒。陸游第三次以 “貧甚”入題寫詩,已經81歲了。這一年他在《貧甚戲作絕句》嘆到:“貸米東村待不回”,“飢腸雷動尋常 事”。“糴米歸遲午未炊,家人竊閔乃翁飢。”這時離他去世不到4年時間了。

    嘉泰四年(1204),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正作紹興知府,他看到陸游生活很苦,想替他建造一個園林,被陸游拒絕。他八十歲寫詩送辛棄疾,希望他展其抱負,收復中原,不必計較內些小小的委屈。這何尚不是陸游自己內心的寫照。詩人二十年山居農村,貧困交加,仍時刻不忘恢復中原。可見陸游的一生仕途不順,路途坎坷,壯志未酬,寂寥一生。“世間餘一念,河洛尚胡塵。” “但使胡塵一朝靜,此身不恨死蒿萊。”詩人不為自己貧困生活所悲哀,只為七十年來的國土憤慨。當宋金第三次作戰,陸翁已是八十二高齡,聽到伐金訊息,他興奮地幻想自己化身為老馬,“一聞金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至於詩人臨死前寫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更是赤忱愛國的血淚文章。

  • 2 # 老牛有話說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首詩可謂是孤獨終老而又憂國憂民的代表作。

    想想在一個寒冷的雨夜,自己一個人獨自住在一個寂寞潦倒的小山村。沒有親人在身邊,也沒有朋友陪伴,自己在孤獨的時候唯有懷戀年輕時候的雄心壯志。可惜那些理想終究還是沒有實現,現在自己已經年老多病,想去保衛邊疆更是不可能。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當外面的風雨聲在耳邊響起,自己又彷彿回到了年輕時候,穿著鐵甲衣,騎著戰馬,一群人向敵人衝去。

    陸游是一位邊塞詩人,他去過許多的邊關。同時他也是一位愛國詩人,當帝都淪陷,山河破碎,他多想親自去收腹祖國的山河,但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他也沒能去保家衛國。雖沒有上陣殺敵,但陸游卻時刻關心國家安危,自己過得不好卻也是經常過問民生疾苦。他是一個憂國憂民,有著深刻愛國情懷的邊塞詩人。

  • 3 # 沃克特爾

    “鐵馬冰河入夢來”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兩句,是陸游陸放翁老年寂寞孤獨生活的濃縮和心境的真實寫照。

  • 4 # 亦有所思

    晚年的陸游,可以說有一點孤獨,但絕不寂寞。

    因為只有無事可做的老人才會覺得寂寞並孤獨。陸游並不是如此,因為他的兒子一直陪伴在他身邊,而且他十分孝順。

    朋友或許都不在了,但一些晚輩經常會過來請安。比如辛棄疾。他們之間還有詩賦相和,所以陸游晚年並不孤獨。

    他的名氣非常之大。但凡名士都知道他滿腔熱血,無怨無悔地希望大宋強大,希望舉力北伐,恢復河山。他的名氣大到連皇帝都不敢忽視的地步。所以徵召他再次入朝,只不過為了避免他再犯“喜歡上書建議北伐”的習慣,讓他去修國史。修國史是對一個文人最高的肯定。同時皇帝也感念他一片赤誠忠心,就免了他上朝請安參拜的規矩。(另一方面肯定是不想給陸游機會以再奏一本)

    後來他的官職應當是從四品,然後致仕退休。

    看不到寂寞,因為他知道和有許多同僚和朋友和他站在一起,唯一的阻力是主和派,一直都是主和派。

    只是陸游當時沒有明白,主和派其實也分為兩種,一種知道打也打不羸,不得不和;另一種只要保住榮花富貴,不能不和。

    除了國家,陸游的心裡根本裝不別的東西。所以小可才說他會有一點點的孤獨感,這個感覺並不是他的情懷沒有人知道沒有人理解,恰恰是許多人理解可偏偏卻看不到行動。

    晚年的陸游,每個人都很尊敬他。

    那麼,晚年的陸游什麼才是主要情感呢?

    悲憤!

    韓侂冑北伐失敗,最終喪身於漢奸之手。南宋再一次受辱,與金人簽訂城下之盟。

    連續的噩耗讓陸游重病不起,次年身故。

    所以,晚年陸游,依然悲憤!悲痛!悲傷!

  • 5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個人認為,從兩個方面來看:在施展理想和抱負方面,陸游遭逢那樣一個時代,可以說是生不逢時……民族家國危如累卵,自己又抱國無門,壯志難酬……而自己的追求和主張又與當朝統治集團格格不入,於是,人生今昔,陸游要走的路註定孤獨……

    我們可以從其詩篇《示兒》、

    詞篇《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詞篇《卜算子》——驛外斷橋邊……來洞悉詩人孤獨的內心世界……

    另外,詩人在個人婚姻感情生活方面也是比較失敗的……

    詩人一面承受著來自傳統的封建衛道觀念和倫理教條的鞭笞……一方面又揹負痛失甜蜜愛情之後生活的苦楚所帶來的磨難……

    這個方面,我們可以透過欣賞陸游和唐琬的詞篇《釵頭鳳》窺見詩人坎坷不平的情感生活裡孤獨的精神世界……

    好在春遊沈園的第一次偶然相遇,唐琬取得夫家同意,遣致酒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可當年已八十的陸游重遊沈園之時,物是人非……昔日的沈園早已破敗,而當年的所愛早已不復存在……說不盡的孤獨……道不盡的淒涼……仍舊陪伴著詩人自己……

  • 6 # 石門紅葉滿山谷

    陸游的名氣,聲望,似乎沒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那麼聲勢浩大,實則不然。周總理對他評價甚高“陸游愛國情懷突出,不是為個人而憂傷,他憂的是國家民族,是個有骨氣的愛國詩人”。

    陸游的晚年並不孤獨,他是悲憤與憂傷。

    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都城東京(河南開封),擄走宋微宗,宋欽宗及皇室大臣等三千餘人北去,北宋滅亡。

    這就是著名的靖康之恥。

    從此,

    北伐,

    雪恥,

    成為陸游的理想。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北伐名將韓侂冑,被叛將史彌遠兵變誅殺,並攜其頭前往金國。陸游悲痛萬分,遂臥床不起,1210年1月26日,與世長辭。臨終留下《示兒》絕筆。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詩人。

    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名不虛傳。

    存世詩作九千三百餘首。

    陸游的詩,對後世影響深遠。自晚清以來,每當國勢傾危,人們情不自禁懷念陸游的愛國主義精神。

    他是精神力量的源泉。

  • 7 # 嘮嗑的螃蟹

    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 存世詩作九千三百餘首。這樣一個感情充沛的人晚年怎會孤獨寂寞。他是一種憤慨,一種焦灼。

    29歲中進士,34歲仕途開始,36歲做京官被外放,42歲被罷官,退休5年後被返聘繼續做官,65歲才正式退出仕途,按照我們現在公務員男60歲退休,他這已經是很發揮餘熱了。

    71歲,77歲,81歲都在寫詩吟誦貧苦。

    82歲高齡,宋金第三次作戰,陸游聽到伐金訊息,興奮地幻想自己化身為老馬,“一聞金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

    至於85歲臨死前寫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更是赤忱愛國的血淚文章。

    這樣一個一輩子都處於熱血激憤狀態的人。按照現在的說法“憤青一個”,還是八十歲的老“憤青”。他不會孤獨寂寞。他就是“一身襟報未曾開”。他是焦灼與憤恨。

    陸游被秦檜誣陷仕途幾起幾落,陸游又信奉儒家,所以他有著儒家的修養。

    我認為他是悲傷,悲傷自己報國無門,悲傷國家劫難頻繁。不是孤單寂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還是告訴孩子成績大於一切?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