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章果粒

    被偏愛的你,在最親近、信任的人面前,才能有恃無恐,暴露情緒化的一面。一方面,人需要一種邊界感,同時需要安全感。只有在相對安全與熟悉的環境下,才會卸下偽裝。

    家,之所以最幸福的港灣。因為比起同事、朋友、陌生人,家人是一種更加安全,更加穩定和牢固的關係。工作上,我們不敢對老闆發脾氣,甚至不敢表達異議,因為我們害怕失去工作;生活中,我們不敢因為瑣事對路人發脾氣,因為我們害怕遭到報復。在一切公開的場合,我們需要自動扮演好角色,努力維持專業、友善的形象。即使是遇見了不靠譜的人的事,很多時候們只能迂迴處理、控制情緒。

    另一方面,因為面對的是最親近的人,心理預期相對更高,更容易引起心理落差。

    周國平老師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我們總是會不由自主的覺得,對方對待我是與眾不同的,會更理解包容自己。爭吵時候,我們總是會大聲表達自己的不滿:“為什麼連你也不理解我?”身邊很多朋友有了孩子之後,完成一個個身份轉換,更能體諒父母的不易。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更能才生情感共鳴,相互理解。

  • 2 # 心理傳播韓學敏

    在今天的心理諮詢中,剛和一位來訪者分享了這個問題,對親密的人容易發脾氣,其實更多是我們對親密的人,有一種很強的安全感,當然這種感覺是內心深處潛意識裡面的,其實我們在內心深處會認為,無論我們怎麼樣對待對方,對方都會不拋棄我們,都將會是我們最重要的那個人,給予我們他所要給予的一切,有了這樣一個最深層次的理念,我們通常在意識層面上就會忽略到對方的感受,而容易發脾氣,或者說你把對方當成了自己,其實是在對內心中那個不滿的自己在發火,只是把這種攻擊外化而已,那麼作為一個自然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我們如果認識到這一點以後,就會發現除自己之外的所有的人都需要我們用很好的方式去維繫關係,當然,首先是我們和自己的關係,要處理得非常好的情況下,也就是說我們內在要與自己的內在小孩達到一個非常和諧統一的狀態,當內在統一了,我們自然就會對身邊親密的人更友好的相處,而不會把內在的那份憤怒外化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與自己進行連結進行溝通,當每次發脾氣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問一問自己,對方在哪些方面激怒了我?其次要問問自己我對這些被激怒的感覺是什麼樣子的?最後可以考慮一下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可以去調整我現在的狀態?那麼當這一系列下來以後,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所發怒的物件不是別人,是自己,同樣需要成長的也不是別人,是自己!020年祝大家更好地瞭解自己,成長自己,友善的對待身邊人,對待你那些親密的愛你的人!

  • 3 # 金穎

    都是“自己人”惹的禍

    曉敏要和老公離婚,原因就是“你把最好的一面給了全世界,卻把最壞的一面留給了我”。

    而曉敏老公卻認為:“都是自己人,還那麼不理解我。我再外面都那麼累了,回家來還要繼續裝,累不累啊。但我也不是故意的,有時候就是崩不住。”

    你看就是這個“自己人”讓我們對親近的人肆意妄為的展現自己最糟糕的一面和最差的脾氣。

    凡是對“自己人”感到不耐煩,煩躁甚至衝他們發脾氣的人,基本上都有這樣的一些內心獨白:

    1. 在自己人面前,我可以放鬆一下,不必偽裝得那麼累。

    2. 因為是自己人,可以理解我也應該理解我。

    現在的很多人都活得很累,帶著面具努力地求生存,為了訂單業績要賠笑臉,為了晉升加薪要裝向上,為了面子關係要隱忍情緒。但緊繃的神經總有崩不住的時候,特別是在最親近的人面前。

    親近意味著安全、也意味著溫暖和舒適,當我們回到自己的“舒適空間”的時候,頭腦的管控往往退居二線,而讓人會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

    但這裡的“真情流露”並非說常常對自己人發脾氣的就是其本性,而恰恰相反,往往是那些在外界沒有得到充分認可和尊重、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體現自我價值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把糟糕的情緒帶回家。

    是內心的無價值感、煩躁焦慮,導致對越親近的人越容易“肆意妄為”。

    所以,如果你不小心成為了這樣的人,需要第一時間用“對不起”去修復情感,千萬不要像曉敏老公那樣,認為“自己人就應該包容和理解自己”。

    關係是有情感銀行的,我們的一言一行不是在往裡存錢就是在取錢,等到你的壞脾氣嚴重透支了情感,關係自然就走向了破滅。

    其實,我們最應該溫柔以對的是最親近的人,因為陪你一起走過坎坷人生路、一起承受風雨、一起體驗人生喜怒哀樂的、一起面對死亡的,都是他們。請好好疼惜他們,不要讓自己在失去時才學會珍惜。

  • 4 # 西紅柿大戰皮皮蝦

    什麼是最親近的人?父母、姐妹、夫妻、子女,這算是最親近的人了吧!為什麼說她們是最親近的人呢?因為你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都會告訴她們,遇到了困難首先想到的也是找他們幫忙。為什麼呢?因為你確定她們會幫你。

    當你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煩,你會找親近的人傾訴,因為只有在她們面前你才會真的做你自己,那個不那末優秀,甚至有些壞脾氣和臭毛病的自己,他們會聽你像個潑婦一個喋喋不休,甚至不會打斷你,甚至還會幫你出主意,因為他們愛你啊!

    在外人面前你盡最大努力把自己的狐狸尾巴藏起來,讓自己在領導和同事面前看起來是完美的,但他們仍然對你有諸多要求,稍有不慎就得捲鋪蓋走人。而你在親近的人面前撒潑,打滾,語言粗俗,行為暴力,她們頂多會生一段時間的悶氣,等這件事情過去,依然對你噓寒問暖,所以你才會把真實,不完美的一面留給親近的人,因為你知道,她們即使對你不滿意,即使被你傷了心,也不去輕易離你而去。

  • 5 # 裡尚君

    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給陌生人,壞脾氣都給了親人。為什麼呢?

    第一,親人的容忍,最能容忍你脾氣的是親人,因為他們愛你,理解你,對你寬容,不是因為他們懦弱,而是他們發自內心的對你好。

    第二,我們在外工作,面對上司同事,以及社會上一切的不公、怨氣等等,無處發洩,憋著一肚子勁回到家,一點小事就容易把在外的委屈全爆發出來。

    當然,我們本身也知道這是不對的,也多虧親人能理解。我們能做的就是少點發脾氣,把脾氣都轉移到其他地方,別委屈了家人,自己也難受。親人也對我們理解,所以這也是他們對我們寬容的原因。

  • 6 # 霖士心理

    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對陌生人彬彬有禮,但對最至親至愛的人卻無法收斂脾氣,無法剋制情緒的朋友,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我們的兒時體驗說起了,小時候我們收到父母的庇護,就算收到挫折的體驗,也會被父母轉移到外界與他物上,甚至所有的細小問題都由父母來解決。這便導致我們思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犯錯與自己無關”、“有問題都會有父母來解決”...

    但現實是殘酷的,等懂事或長大成人之後,現實一次次的打擊,我們無從找到外界的轉移事物時,就容易產生更為暴躁的心理及行為活動。於是乎,就出現了那些對待妻兒的暴躁伴侶...

    但從積極的一面考慮,從發脾氣的人身上也能看出一些積極的一面,在發脾氣的那一刻,是可以理解為你一定會包容,一定會理解,因此便肆無忌憚的發脾氣,從而得到一種情感上的慰藉,得以滿足...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是至親至愛的人,就算是彼此信賴的伴侶,也會有被愛和行為揮霍的可能,如果在滿足的一刻不能體會到伴侶經營的費心費力,那隨著時間流逝,一定會對經營的愛情產生負荷破裂的可能...

  • 7 # 夯七婚戀指導

    我們有時候對陌生人好像更加寬容,儘管他們在我們面前大發雷霆,我們也可能不會表現出很多的憤怒。而對於親人或愛人的意見,卻常常表現的很激動,極力的去反駁。這是因為對於陌生人,我們沒有什麼期待,也不在乎他們的想法和看法。而對於最親密的人,我們是珍視他們的想法的,希望他們能認可自己,或者和自己有同樣的觀點,對他們有更多的要求。所以在意見相左的時候,我們常常情緒會激動,因為關心,所以傷心。

    很多人在親人面前胡鬧是因為他們看過真正完整的自己,他們見過最好的那個我,也愛過最壞的那個我。我們把最壞的情緒留給家人,是因為我們從心裡信賴他們。對待陌生人的樣子只不過是待著面具的我們,我們只能夠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對方,因為那是一種戒備、一種不信任。

    但家不是壞脾氣的收納盒,家人是因為愛才包容我們,並不是理所當然。周國平先生曾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希望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 8 # 婚姻維修師心岸姐姐

    在親密的人面前是最真實的自己,不用偽裝,也不用害怕留下什麼印象。

    另外越對自己好呢,在他面前也往往委屈。往往把不如意的事情通過它發洩出來。

    有點兒找茬,有點兒撒嬌,有點蠻不講理,都是鬧情緒。

    很渴望親密的人給自己一片愛的海洋。這些表現都是嬰兒型心理。

    越是長不大的人,越有這些表現,對親密的人發火。

    殊不知這樣做傷害了最親密的人。關鍵是最親密的人他自己也不強大的時候,會承受不住你這樣胡鬧。

    因此對最親密的人好一點。另外,你也需要長大。若有煩心事兒,用健康的方式來排解情緒。

    比如說自己寫日記,找朋友傾訴,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回家。儘量不把情緒帶給最親密的人。

    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給最親密的人打個招呼,告訴她,不要跟你說話,等你心情好了再說。

    找點方法,避免傷害你最親的人。

    心岸姐姐祝福你哦。

  • 9 # 鵜鶘心理

    首先,發脾氣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宣洩方式,只是有的人頻率高一些,而有的人發脾氣的次數少;有的人強度大一些,而有的人連發脾氣都是不瘟不火的。那麼,那些所謂很少發脾氣的人,是不是與常人相比,他們就不怎麼需要宣洩呢?其實也不是,只是他們有可能通過其他渠道去宣洩了。

    就心理學視角而言,人的情緒是需要一個“出口”和一個“平衡點”的,所以宣洩和補償是人賴以生存的兩種心理機制。每個人都需要宣洩而且也都會宣洩,只是,不是每個人都會用“發脾氣”的方式來宣洩。因為發脾氣畢竟還是會帶來些許後遺症的,會對自己的身心帶來負面影響;在職場、社交場合也可能引發負面口碑;還有一旦發脾氣受阻或者被強烈刺激到,還有可能在後續升級為更傷人的暴力事件……所以,大部分“社會人”還是會有意地剋制住自己的憤怒情緒,即使遇到應激事件也儘量保持冷靜,哪怕心裡面已經暴揍對方好幾頓了,但是臉上還是要戴著所謂“成熟淡定”的面具。

    而唯獨在面對身邊最親密的人的時候,是可以摘下沉重的面具的,讓自己活得更舒適自在一些……因為這裡是家,身邊都是親人或愛人;因為這是裡“老友記”,身邊都是熟悉彼此的閨蜜或兄弟。我不需要在你們面前有任何偽裝,而且也偽裝不了,你們實在太瞭解我的各個方面了。我在你們面前可以有一說一,而且說到盡興,甚至我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近期積壓的負性情緒,對著你亂髮一通,然後發完脾氣後,你我之間也不會有隔閡、也不會記仇、甚至彼此都心知肚明,剛剛的發脾氣其實並不是針對當下這個人、這個事,而是我在那個點可以任性地借題發揮、尋找到了一個出口而已。

    所以,從某個視角而言,是否發脾氣也是一種驗證彼此親密關係的一個標準哦?!

  • 10 # 鵜鶘心理陳小康

    人,擁有的最終要的屬性,就是其社會性。對於陌生人,普通人肯定會有戒備性,但為了不被整個群體排擠,所以不可能出現敵視性。這是人類文明漫長進化出現的結果。畢竟,無論哪個時代,社會群體都存在合作與競爭。而對普通關係的人發脾氣,很容易造成群體孤立性,對個體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為和普通關係的人,並沒有建立深刻的感情紐帶,任何很小細微的衝突,都會造成人際關係的崩潰,大多數人不會冒這種風險的。這就是很多情況下大家和和氣氣,在觸及自己利益時,才會面紅鼻子粗吵起來。

    而親密的人往往不會有著中“紐帶斷裂”的恐懼,因為親密之間的人建立起來很深的羈絆,小細微的衝突往往不足以撼動親密人之間的關係。但是,我們為什麼要向親密的人發脾氣呢?

    親密人之間的“發脾氣”同社會群體中“發脾氣”並不類同。社會群體中更多的是觸及利益關係,而親密人之間則是更多的“感情衝突”。和父母吵架互相覺得不體諒,情侶之間吵架互相因為不信任,好朋友因為一件小事鬧得不可開交……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是正確的感情表達形式,畢竟每個人的認知都是有差異的,爭吵是不可避免的。正因為你們親密關係存在,所以才有這種爭吵。而某些時候,人壓力爆發也是需要宣洩的,對親人發脾氣也是一種發洩點。

    其實對親密的人發脾氣,並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需要在衝突矛盾後正確面對它,去修補關係,交流溝通。很簡單的例子,有些夫妻越吵越恩愛,而相敬如賓的兩人,突然之間離婚了。受傷去溝通尋求道歉,傷害了要去彌補損失。畢竟人這一輩子,除了親人的親密關係,真的不多,請好好珍惜吧。

  • 11 # 周初東

    喜歡在親近的人面前發脾氣,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人,說明這種人心裡還比較幼稚,心智不成熟,就像小孩子一樣,看大人臉色行事,知道親人會遷就忍讓他,也就是一個沒有什麼大出息之人,就像農村鄉下人講的,說那些村霸一樣,只能在家裡門口耍橫,出不了遠門之人,在外面沒有本事能力,專知道欺負自己人,知道家裡人會忍讓他,是個沒有胸襟膽量之人。越有本事之人,對家人越關愛,有本事能力之人,知道保護親人!不讓家人受到外人欺負傷害。只有那種正本事沒有,有假本事之人,外人說他,他又沒膽量與人家反駁對抗,知道自己是什麼貨色,不敢為人家狡辯或者動手?家人還不能說他,在外人面前沒本事,在家人面前耍性格,發脾氣的本事能力大得很,不知道親人才是你保護之人,有真本事之人,對待家人特別孝順。

    越沒有本事能力的人,越喜歡傷害家人。這就是有正本事之人,與假本事能力之人,的區別不同之所在,一個是給家人帶來關愛與保護!一個是專門給家人找氣受。

  • 12 # 與心靈之約

    第一,“情緒”不能控制,它由“自主神經”控制。“不發脾氣”的本質是“控制言行”,“言行”可以控制。

    此所謂“臨事而懼,好謀以成”。

    第二,“親人”與“外人”的差別在於“包容度”。由於“親情”,與親人“發脾氣”的代價更小;而與“外人”相處,由於沒有“親情”維繫而“安全感”不充分,人自然變得警惕,而常懷敬畏之心。畢竟“維繫良好關係”三年不足,“得罪外人”一句話就夠。

    第三,得罪“領導”很嚴重,得罪“閨蜜”很可惜,得罪“路人甲”很危險。此所謂“敢怒不敢言”。

    第四,“親人”由於親情、依戀或依賴,而有十分的包容,因而不易得罪。

    第五,“情緒”的發生與發展軌跡作線性描述,猶如“拋物線”,在不被幹擾的情況下,一升一降,自然消失,所謂“父子無隔夜之仇”;如被幹預,則會“延遲消退”,所謂“餘韻繞樑三日而不散”。

    第七,人在“情緒狀態下”,“脫口而出”這說“後悔的話”;“順手而為”則做“後悔的事”。“極力控制情緒”,則為高血壓、冠心病的“後備軍”。

    正確的的策略,是包容自己的“情緒”,包容別人的“錯誤”,管住自己的言行,堅持始終,則卓越而長壽,並且更有幸福感,更容易獲得快樂。

  • 13 # 廣結善緣148923423

    你的孩子平時學習成績很好 ,考試常在前三名,期末考試因一道題馬虎,竟然考了第四名;先生忙碌一天,早已飢渴難耐了,匆匆忙忙往家趕,心想,妻子一定能準備可口的飯菜,結果,湊巧,妻子也很忙,回到家,吃的什麼也沒有;心裡難免拔涼拔涼的;農閒季節,男人到外地打工,女人在家盤算,幹三個月,至少能掙一萬元,她爸說掙到錢還給俺買金項鍊呢!結果回來只掙到六千元,項鍊也買不成了……生活中,對親人的期盼太多,一旦期盼落空,火性急的人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大發脾氣。

    最後還是奉勸朋友,常發脾氣不好,遇事冷靜,孩子下次能考好,金子一定能發光。沒吃的咱自己做 。項鍊早晚會買的。問題很簡單,何必發火。

  • 14 # 哲一生幸福快樂

    人們大多隻和有安全度的人發脾氣,因為在那安全度之內,你潛意識地知道對方不會傷害你,他們清楚對親近的人發脾氣是安全的,親近的人不會把他們怎麼樣。那是因為對親愛的人發脾氣可能被原諒的機率更高,更安全,即便發脾氣也不會失去。委屈求全時壓抑的不滿需要傾瀉,於是就傾瀉到他們認為最安全的人身上——對他們最親近的人身上。

    我們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差的脾氣和最糟糕的心情都給了最親近的人,卻把耐心和寬容給了陌生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人是被自己打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