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仗義鼠輩

    史書和文學創作是有區別的,《三國志》作為前四史之一,其歷史價值毋庸置疑,但作為文學作品其文學價值就欠奉了。所謂四大名著,主要是指文學寫作的筆法而言,而非歷史研究價值,所以史書是不可能入選的。

  • 2 # 沙門島主

    四大名著是四大文學名著,四部書全部是古典小說,不是四大歷史名著,當然不能把歷史書《三國志》放進小說的組合裡去,要是請歷史的四大名著,《三國志》到是有資格參評,能否評上到是另外一回事。我個人認為,《三國志》恐怕也不能列為歷史的四大名著,因為中國著名的史書太多了,如左轉、史記、資治通鑑、漢書、史通等等。不是一類書,不能放在一起評價、排名。

  • 3 # 文士野

    如果這樣,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這些,都無愧於名著了。還有戰國諸子百家: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左傳,戰國策……

    四大名著,本身的體裁和範疇,就在於明清小說。這種排名,是有特定的範疇和時代背景的,就有點像我們說唐初四傑,唐宋八大家,他們是在某一個範疇某一個時代背景下產出的排名和組合。

    拿《三國志》和四大名著比,就好像拿司馬相如要和江南四大才子比,應該是差不多的道理吧?

  • 4 # 中國最窮帥哥

    什麼把三國志列為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之所以是四大名著,是因為他把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寫得極度的精彩有看頭,不光可以當歷史看而且還可以當兵法書看,當年滿清早期的後女真人的將領們都人手一本三國演義,因為通俗易懂,後女真人也可以知道一些漢人的兵法,而三國志,我也看過沒啥意思,一點都不精彩,而且還枯燥乏味,而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本質的區別就是,三國演義是七分真三分假,一本歷史小說能寫到這地步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三國演義被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三國志只是一本官方的歷史編年體的文獻而已,而三國演義讓大多數人對三國這段歷史開始有了濃厚的興趣,這都歸根與三國演義

  • 5 # 環球知識科普

    四大名著,“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的簡稱。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所寫史書,四史之一,也是二十四史之一,但和小說一點關係都沒有。

    四大名著如果去掉一本,備選可以考慮曾經在四大名著之列的《金瓶梅》,或者《儒林外史》《聊齋志異》之類的名著。

  • 6 # 真的黑旋風

    志,是記載的意思。而演義是作者在記載的文本里加以誇張的手法去描述,達到“開花”的效果,也就是小說的效果,所以志不能算是著,小說才是著,因而志不能列入名著。

  • 7 # 踏歌走馬

    如果把三國志列為四大名著之一,那麼史記該如何自處?

    其實小說和歷史我們要分得清楚一點,三國志記載的是歷史,雖然也不見得那麼真實,但是終歸沒有什麼可讀性。

    三國演義就是一本小說,裡面可以虛構一些不存在或者誇張的情節或人物,來引起人們的閱讀興趣。

    經過藝術加工的故事,和沒有藝術加工的事實,這兩者區別還是非常大的,對於人們的吸引也不一樣。

    我覺得名著肯定是廣泛流傳的,廣為人知的,不然怎麼說是名著呢?為什麼古文觀止沒有列入四大名著呢。

    對於枯燥無味的讀物,我想大多數人都是提不起什麼興趣的,但是對於有著豐富的故事情節的讀物,大多數人都是喜歡閱讀的。

    四大名著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

  • 8 # 尹禾

    感謝邀請,首先您的倉鼠很可愛,其次既然已經說了《三國志》貼近歷史,就應該明白這是一部史書,你如果說《資治通鑑》都不顯得太過分,畢竟是編年體史書,按年、月、日順序記述歷史,有完整的故事脈絡。《三國志》是紀傳體史書,單獨以人物分章節,這樣的史書記錄的不是連貫的內容,只能當做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來看,其中關聯需要你自己去發現、總結,如此浪費腦力,自然不會受到廣泛傳播,更沒法與小說相提並論了。

    說到這裡,有必要再普及一下《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現在我們大多以為《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基礎上實現的飛躍,起實則不然。羅貫中也是站在前任肩膀上完成的創作。

    《三國志》成書於西晉,作者陳壽廣泛蒐集當時的史料、事蹟,經過認真考訂、慎重選擇,歷經十年完成此書,在史學界頗受認可。但是作為史書,《三國志》有其固有的特點,即言語簡潔、故事精煉、評價入理,作為史料考究很有價值,但是如果作為故事傳播就不太適合了。

    將《三國志》向文藝作品推動的第一步是各類評註、續補,最具標誌性的是《三國志·裴松之注》,其中補填了許多相關人物的事蹟和傳記,比如其中有一篇《趙雲傳》,就寫的十分精彩。

    而到了元朝,出現了一部神作《三國志平話》,此書作者不詳,但是書中內容已經十分完整,以蜀漢集團的興衰為主先,講述三國史事。該書雖然文字粗糙、故事簡單,但已經是集三國故事之大成,內容十分豐滿。因此,史學界公認《三國志平話》為《三國演義》的雛形,正是這樣一本完整的敘事鉅作,給羅貫中提供了發揮的素材。

    於是到了元末明初,羅貫中在《三國志平話》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整理熔鑄,完成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

    因此,《三國演義》的誕生,羅貫中不能獨攬其功,這是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在其中融合了史實和精彩的民間傳說,再經過妙筆才得以生花。

    同理,《三國志》也沒有和其他三部小說類比的機會,它是自身領域的佼佼者,無需用“四大名著”來證明自己。

  • 9 # 春榮2091

    "演羲″是小說的體裁之一,小說最早是落魄文人為謀生為"說唱藝人"提供的劇本內容,由此為基礎逐漸發展成文人寄情和發洩的平臺,觸角被無限放大,出現了體裁分類,有言情、諷刺、暴露、神鬼、推理等,他們統一的特點是允許虛構,演義也是體裁的一種,唯一和它們區別在於演繹主角都有史可考,但同樣可以虛構或者說杜撰其中情節,因此視演羲為歷史是錯誤的,包括野史也僅供參考,雖說“正史"也不免會有錯誤,這和"史官"的立場和觀點有關,總體說“正史"歷史的的真實記錄,任何小說都是u閒書"提供消遣的,都不能當真。

  • 10 # 使用者王者孝

    歷史與文學作品有很大區別。

    三國志,真實記錄了三國時代,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對於以後的歷史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的傳承有借鑑和參考值。

    《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從唐代就開始在群眾中流傳了。在說書盛行的宋代,出現了說三國的專家。到了元代,三國的故事又搬上了舞臺,經常演出的劇目就有幾十個。元代至治年間的《全相三國志平話》是現存最早的說書人底本。三國演義的故事是在長期的人民口頭創作中逐漸形成的。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太原人。生活在元未明初。他一生不得志,流落江湖,曾和農民起義軍首領張士城有過來往,是“有志圖王者"。這使他獲得了豐富的政治軍事鬥爭的知識,而且接近下層人民百姓,得到了解人民生活願望和熟悉民間文藝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人民的思想觀點。因此他能站在當時的思想水平高度,在群眾創作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參考了陳壽的《三國志》,寫出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思想和藝術、內容和形式和皆統一的長篇鉅著《三國演義》。後來經過清代康熙年間的毛宗崗的加工,成了現在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透過一系列生動的藝術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描繪了三國時代尖銳的階級矛盾,特別是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為了爭權奪利而進行的政治、軍事鬥爭,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反動本質和血腥罪悪,反映了戰亂人民的悲慘生活;同時塑造了許多英雄形象,在他們身上寄託了人民的美好的願望和理想,曲折的反映了唐五代特別是宋元時代一定的社會本質。這是《三國志》起不到的做用。

    《三國演義》透過作品的藝術宣染,團結、鼓舞、教育勞動人民去為實現自已的理想走奮鬥。

    《三國志》是歷史的記錄,屬史學,所以它不能入選文學領域

    的四大名著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電動車上摔下來頭部疼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