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言峰語愛寫作
-
2 #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說實話孩子現在這種局面應當不會是近期才表現出來的吧,但凡是類似的孩子,無一不是因為家庭教育方面出現了問題,還記得湖南衛視有個節目叫《變形記》,當中有一期,一個16歲的女孩竟然不會自己穿衣服,吃飯也要媽媽喂,而透過節目明顯就能看出,一切都是因為媽媽太過寵愛,總認為孩子還小,我想這個案例多少反映出有類似情況的孩子的癥結所在!
表面上看是手機惹的禍,實際上皆因規則教育的嚴重缺失!手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替罪羊,很多的家長一提起孩子玩手機就恨的牙癢癢,恨不能要把手機摔掉的樣子,實際上多半不過是做做樣子罷了,仔細分析一下,到底是誰離不開手機呢?其實是我們成人吧,孩子為什麼會痴迷手機,我們做父母的難道就沒有一點責任嗎?當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耐心細緻的跟他講解,手機的用途,我們可以透過手機來實現什麼功能,作為小孩子來講可以拿手機幹什麼,每天用手機的時間不允許超過多長時間?關鍵是我們這樣的解釋以後,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身體力行,孩子在那裡做作業,我們在一邊看手機,這其實就是在暗示孩子,手機很有意思,手機很好玩,以孩子的自控力來講,他怎麼可能經得住這樣的誘惑呢?在家裡不讓玩,孩子就會想方設法透過其他方式去偷著玩,比如借同學的手機,比如外出上網等等!所以手機不是不讓孩子碰,而是我們應該給到孩子一個正確的使用手機的準則,讓孩子意識到手機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吃住都在房間,說明孩子已經刻意在逃避,如果再不改變,很有可能會害了孩子一生!有一次外出培訓,在出發的路上碰到一位老大爺在車上跟司機聊他的孫子,跟題目當中的幾乎一模一樣,家裡人各種方式都用了,但是孩子除了在家玩手機啥都不幹,這位老大爺此行的目的就是去省會的一家治療精神病人的醫院諮詢醫生看看他這種情況屬不屬於精神出了問題,老大爺一路上一直唉聲嘆氣,所以你看,家裡面出現一個這樣的孩子,一家人都要跟著遭罪,所以我依然感覺對於家長來講,對於孩子的行為干預越早越好,鑑於孩子目前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惡習,建議找到當地的心理診所,尋求透過系統脫敏等手段進行行為矯正,結合家庭內部一定要跟孩子共同制定一個目標,比如是上班還是說繼續進修學習,總之幫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讓他能夠看到希望!
-
3 # 心靈機械師
孩子十七歲不出門天天呆在房間,玩手機,也在房間吃飯,他是在沉迷於自己的世界中,很大的可能是在逃避。
十七歲的世界應該是多姿多彩的,孩子為什麼選擇一個人在自己的房間裡,而不被外界的色彩吸引呢?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形成孩子這種狀態肯定不是一天兩天的原因,而是從小慢慢的形成的。那就是孩子習慣於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獲得快樂。那麼他在現實世界裡有可能不太自信,或者有受挫的經歷。而造成這些原因的可能是父母陪伴太少,父母的陪伴對塑造孩子自信是有很大幫助的,父母的陪伴會更能給孩子營造一種安全的氛圍,孩子更容易去嘗試,去探索。
2、其次父母與孩子交流溝通受阻,他更願意在手機上交流,吃飯也在房間。父母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上是否過於嚴厲,或者沒有把孩子作為一個平等的個體來交流。過於嚴厲,讓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而有的父母並不嚴厲,但把孩子只是當成一個孩子來或者寶Bora看,沒有把他看作平等交流的個體,他的話在你這要麼忽視,要麼寵溺的接受,這樣的交流其實也讓孩子覺得與你交流沒有意義。
3、要多觀察孩子周圍的世界,當然在上面兩點沒有做好的情況下,你要觀察孩子周圍的世界是困難的,因為你只能透過第三者去觀察,即使比較客觀,但卻不一定是孩子眼中的世界,因為他的問題是主觀產生的,即使你以為你瞭解了現實,但你卻不知道孩子的眼中發生了什麼。所以這時候你還是不要著急的去否定現在的生活方式。因為17歲是叛逆的年紀 ,你否定或者強制他改變,會激起反抗或者治標不治本,把他逼到更不可控的境地。
4、當你遇到孩子出現題中這種情況的時候,試著去感受他的世界,瞭解他為什麼沉迷於一個封閉的世界,試著在他的角度與他溝通,去了解他在手機,在他的房間,他獲得了什麼感覺。如果是家庭的原因,那麼父母自己首先要改變,比如增加陪伴,學會尊重,這裡的尊重不是寵溺,而是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尊重,在這種尊重的前提下,其實可以提出反對的意見。如果是周圍環境的原因,這裡周圍環境有可能是孩子內心的投射,比如不自信導致的不合群,在人際交往中受挫。這個開導其實有時候比較困難,因為有些原因形成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比如家庭經濟狀況,等17歲你來扭轉他不要攀比就困難了,所以從小要注意在孩子面前少比較,多注意發掘孩子的個性成長。當孩子17歲了,如果出現不自信,應該試著一點一點的轉變,可以通轉移他的注意力的形式去改變,從其他方面培養自信。這個要靠你對孩子的觀察,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他擅長的一面。不要只從學業上去看,因為有時候培養自信,讓他走了如今的狀態應該比學業有所成更重要,也更緊急。
5、父母在尊重他的前提下,要敢於對孩子說不。孩子17歲,父母做好了尊重,也要敢於堅定的說不。不要一味的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其實這樣給孩子帶來的壓力很大。等於你把許多的期望壓在他身上,當他覺得無法實現,反而對改變失去信心。當你把他當成能夠承擔自己未來的個體來看時,你要對他的狀態說出你的看法。這時候的談話,溝通是把他放在與你平等的個體上的,這樣讓他有自己為自己負責的感受,有時候溝通效果反而更好。
6、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讓他知道逃避只會讓自己更封閉,無處可逃,他可以暫時的把自己放在一個安全的,也許還能夠施展、釋放自己價值的虛擬空間,但現實卻是他無法逃避的。把他當成一個大人去期待,多一點相信他,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依靠,其實17歲的孩子也可以是父母的依靠。從生活的一點一滴慢慢去形成這種互相尊重的自信,對孩子走出這個狀態是有幫助的。
-
4 # 愛學習愛東方
十七歲的青年,很快就要跨入成人大門,但仍存在著青春期帶來的叛逆、衝動、好奇和迷茫,渴望瞭解外部世界,但又比較膽怯,他們需要引領,需要關愛,需要鼓勵。如果孩子把自己整天封閉在屋裡,以手機為伴,這顯然不是一個有為青年的做派。如果他的興趣點長期集中在手機上,就會使他逐漸喪失對外面豐富多彩、大千世界探究的興趣。長期室內封閉,對身心健康不利,對個人成長髮展不利。做為家長,面對孩子的錯誤做法,肯定心急如焚,但也絕不可粗暴對待孩子。要努力查詢孩子"興趣走偏"的原因,針對之前孩子長期對手機網路的沉溺和對實踐活動的缺乏,逐步引導孩子注意力的轉移,逐漸走出封閉和自閉。同時,今後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及早採取措施,防範此類問題發生。一是必須控制孩子玩手機。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把手機作為玩具交給孩子玩耍,把孩子吸附到手機的網路遊戲中,久之就容易使孩子對手機產生依賴。二是必須引導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大自然充滿生機活力,要引領孩子走向大自然,溶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吸取養分,要引導孩子主動參加各種實踐話動,在實踐中使孩子思路開闊,各種能力得到提升。三是必須多與孩子談心、溝通、交朋友。這樣可及時幫助孩子解疑釋惑,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打破孩子心理的封閉,促進情商的發展。
-
5 # 洪城玉面小飛龍
其實很簡單,有一個方法可以試一下,只是不知道你又沒有那麼堅定的信念。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成這樣子說明了什麼,家長對他達到了溺愛的程度了,他的世界認為父母的愛是理所應當的,他的一切父母都應該無條件寵著,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因為你可能會養出一個不孝子。透過以下方法引導或許有效。
讓認清一個道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幫助,父母對他的愛是無私的,但是也不是無底線的,讓他分清楚房間的作用是睡覺而不是玩遊戲,要做兩點,一進屋玩手機我想應該阻止不了,畢竟斷網沒用還有流量,所以能做的是強制要求進臥室直接沒收手機,緩衝餘地是在客廳允許玩,第二就是吃飯必須在外面,要不然就斷口糧。
以上僅供參考,尺度自行把握。希望有用,記住一點,孩子自己捨不得教育,社會給他的教育會更加深刻。
回覆列表
這就是典型的手機癮,這也是當前孩子最容易犯的毛病。
我們先了解孩子玩什麼
1、遊戲,最為上癮,因為遊戲可以讓孩子在虛擬世界中具有成就感,因為這是孩子間交流溝通的資本話語,不打遊戲就會顯得與大家格格不入。
,這是孩子之間的共性。
我們需要了解成因
1、父母照顧孩子時,缺少陪伴又擔心孩子安全,所以給其一部手機,長此以往,上癮了。
2、孩子之間攀比,今天你父母給你買什麼手機,今天你用手機玩什麼遊戲,我也要和你一樣。
解決方式
先疏後堵
1、疏就是給其商量,每天玩多少時間,逐漸減少然後迴歸正常。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方式,但反彈性太高,操作又難。
2、堵就是在疏的成效不盡人意以後,先是斷其手機,這時孩子最為急躁,摔鍋砸碗也不為過,甚至叫囂自殺也可能出現。這就是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決心。以前也有個別家長因為心軟放棄過,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3、家長必須陪伴,要讓其不再注意一件事,就得需要讓其在另一件事上提高注意力。
4、家長當著孩子面絕不能玩手機,必須以身作則。
5、如果孩子不去上學了,你就需要陪伴懲罰,只許吃睡,不許幹別的,讓他感覺到沒意思,要知道寂寞是懲罰一個人最有效的武器。
在教育過程中,親情會起到雙刃劍的作用,愛他就要耐心狠心,不要因為愛他而縱容他最後害了他。
不當之處,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