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胖胖4
-
2 # 蘇小糖說
睡眠訓練,這是個偽命題。
1.不管是嬰兒還是幼兒,成人,睡眠都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需求,不能去訓練睡眠,而應該困了就睡,睡飽就醒,自然而然。
成人可能受到諸多限制,但嬰兒那麼小,還是尊重每個孩子的睡眠規律吧。
2.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性。
舉個例子,我家兩個孩子,大寶三歲多,小寶十個月,他倆從出生到現在,同時期的睡眠規律和習慣,完全不同。
大寶那時候,睡眠時間段間隔很短,我也曾想著對他進行睡眠訓練,試了十幾次,失敗十幾次,每次他都哭的震耳欲聾。
後來就放棄了。
二寶,滿月之後,不長牙不生病的晚上,一次睡眠可以六小時。
充分的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讓他們更溫暖健康,充滿安全感的長大,才是正解。
睡眠訓練,會對孩子的安全感早成不良影響。
-
3 # 珏珏談育兒
培養寶寶的睡眠作息時間,會更好的讓媽媽有精力休息和抽出時間安排點工作,但培養一定要符合寶寶的自身個體發展.因為每個寶寶天生氣質不同,睡眠時間也會不同。但整體上來說,白天最好有規律的給寶寶進行四小時內吃,運動,睡眠,輪流進行,多與寶寶互動說說話,睡眠時、寶寶自然有安全感了!而晚上睡覺前不要讓寶寶進行激烈的運動,要放一點輕音樂,燈光柔軟暗點,寶寶的尿不溼質量要好,要讓寶寶不餓,環境舒適安靜,這樣寶寶就不致於受聲音或周圍環境影響而被刻意打斷睡眠過程,只要寶寶每天多能確定是自然醒、寶寶睡眠規律會很快養成的!而內心也是安全的.
-
4 # 巧妙媽育兒
如果孩子的睡眠被父母所掌握,訓練他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不睡,寶寶的空間被父母所入侵,他們的安全感就會受到影響。
看到這個問題,還有一個疑問,寶寶的睡眠為什麼要訓練呢?
餓了就要吃,倦了就要睡,不就是寶寶生活的主題嗎?
也許你會說:寶寶睡覺沒規律,黑白顛倒,這不訓練能行嗎?
話雖不錯,但是寶寶在出生之前,他們的吃飯、睡覺,一切能源的供給都是自動化的。
出生以後,他們並沒有多少認知,對白天、黑夜沒有概念,一切都還源於之前的模式,所以得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父母只要根據寶寶的特點,輔助他們重建生物鐘就行,無需刻意去訓練寶寶的睡眠。如果刻意去改變寶寶自身的睡眠規律,反倒會阻礙寶寶大腦的發育。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應遵循他們自己的規律,適當調整而己。如果刻意的去幹涉和訓練,反而會影響到寶寶的身心健康。祝好!
-
5 # 產房說
導讀:經常接到寶媽的電話,孩子總是不睡整覺,一到兩小時就醒一次,感覺奶也夠吃,怎麼才能讓孩子好好睡呢?有什麼好的訓練方法嗎?
我的回答就是如果孩子容易哭鬧,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抱他,多陪他,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到睡整覺的時候自然就睡整覺了,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就行。
其實在臨床上經常聽到有人提出這樣的觀點,別抱他,讓他哭,哭多了自然就睡了,一直抱會把孩子抱淘氣的,訓練幾次就好了。
第二個來源於美國的“睡眠訓練"免疫法,其意義在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訓練孩子睡整覺,促進身體發育。其實這個方法已經被證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但由於是“舶來品“,有些人往往不注意其時效性,只覺得外國的理念都是好的,所以盲目地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關於寶寶睡眠訓練的相關問題:
一、寶寶對世界的感知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對世界的所有感知以觸覺為主,就像我們突然到一個黑洞裡一樣,需要用觸覺去感覺周圍人的存在,周圍世界與他的身體接觸的越多,他的安全感越強,所以我們提倡一出生就讓他與媽媽早接觸,讓媽媽擁抱他,讓他有安全感。
二、心理壓力
我們成人常常能夠感覺到自己在某種環境裡的壓力,事實上,寶寶對壓力也是非常敏感的,母嬰分離就會對嬰兒的心理及生理產生壓力,導致哭鬧增加、體溫降低、壓力素水平增加。
所以哭鬧是嬰兒高度壓力的表現,也是嬰兒表達需求的訊號,當寶寶向你表達需求的時候,你置之不理,不僅不能提高寶寶的獨立性,還容易使母親更加不安,本來抱一抱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因為哭鬧多會反思是不是其他方面的問題,所以這種睡眠訓練聽上去很有道理,試一下就知道可能更讓人焦慮。
三、寶寶睡眠規律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睡眠週期就是60到90分鐘,1歲以內,有的寶寶會在晚上睡整覺,但大部分寶寶還是要在夜裡醒一到兩次,或者更多,3到4歲左右,寶寶才能逐漸有離乳的意願,睡眠逐漸規律,但每個寶寶生長髮育週期不同,一定要尊重寶寶的自然成長規律,不能要求寶寶像一臺機器一樣,什麼時間吃、什麼時間睡、睡多長時間都能定時,或者都能設定,那太不現實了。
四、睡眠訓練的壞處
睡眠訓練可以使嬰兒及幼童的皮質醇持續提升,因為嬰兒早期對壓力非常敏感,皮質醇增高可長期對寶寶產生負面影響,父母可能會睡得更不好,你可以試著想一下,寶寶在房間裡哭,你在外面聽著,這是什麼感受?寶寶單獨睡著了,你能完全放心地一睡到天亮嗎?這種分離焦慮還會影響到母親的泌乳,導致乳汁減少。
在生命的頭幾周或者幾個月內,嬰兒在生理上是無法“自我入睡”,隨著全身各系統逐漸發育成熟,睡整覺就自然形成了,沒有必要刻意訓練。
無論母親也好、孩子也好,一生中親密陪伴的時間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少,所以各位寶媽,如果孩子需要陪伴,我們就張開雙臂擁抱他!陪著他,慢慢長大,是我們每位媽媽要做的最幸福的事。
-
6 # 23實打實大
小編屬於那種頭腦簡單型別的人,當媽媽之前完全不知道原來養一個孩子是這樣的,整夜整夜的操心睡不著覺,孩子無數次的夜醒和夜奶,哄睡孩子之後的難眠困擾直到兒子現在11個月依舊在困擾著我。查閱過很多的資料,發現大部分資料的最終結論就是:你沒有狠下心來進行睡眠訓練,所以寶寶才夜醒頻繁。
其實這些睡眠訓練的宗旨就是:寶寶半夜醒了就不要管他,讓他哭也好,鬧也好,等發現沒人理他了,就自己睡了。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今天看到一篇說是馬伊琍分享的育兒心得,這裡也分享給大家看看。
愛馬兩三歲時我寫過一篇關於睡眠的部落格,結尾我說,這篇文章只是寫下來,但是很多方法我也很迷茫,現在覺得對的未必以後就對,因為育兒方法的對錯真的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有的可能要十幾年後才見分曉。
如今隨著妹妹的成長,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睡著後她總會醒一次,哭著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著睡著,而我固執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著,麻痺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為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床緊挨我的大床,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回想08年時期中外流行的育兒理念多麼扭曲,出生起不讓多抱孩子也不讓搖晃,怕孩子從此依賴大人懷抱才肯睡;餵奶要三小時喂一次,導致大部分母乳媽媽看見寶寶一小時就餓,以為是自己奶水不夠開始加奶粉,殊不知母乳極易消化,純母乳寶寶一個多小時喂一次很正常。還有月子裡訓練定時把尿,偶爾把到了就以為孩子學會了,其實孩子兩歲左右括約肌才發育好懂得控制大小便,過早的把尿訓練既對嬰兒脊椎不好,又容易造成孩子尿頻……各種規矩無疑是在製造軍事化管理的標準寶寶!
更可怕的是一本英國著名皇家育兒師的書極為流行,書裡嚴格規定了出生後孩子各階段的吃奶睡覺作息時間,並要求哪怕早上6點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果斷拉開窗簾把孩子弄醒,晚上入睡前要求媽媽面無表情不許說話,不許跟孩子有任何眼神接觸,以防孩子興奮。作者言之鑿鑿地說任何孩子只要嚴格按照她的方法訓練,基本都可在滿月時就睡整覺!
多麼可笑的目標啊!只要是個人,總有一天都會睡整覺,自己親生的寶貝,在他最弱小最需要你的時候擁抱他安撫他,即使夜不成寐,相比他漫長的一生不值得嗎?
現在的妹妹,未經任何訓練,哭就抱,餓就喂,滿一歲就已自然睡整覺也不吃夜奶,想來六年前的那些夜晚,我到底在急什麼呀!
寫給正在糾結或未來會為各種養育問題過於著急,或者總在跟別人的孩子比的媽媽,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在心裡對自己說:孩子,你慢慢來!
個人覺得這種訓練方法也許對有的寶寶有用,但應該不是對每個寶寶有用,因為小編聽到太多的寶媽反饋了,有的反饋說根本就沒用,反正感覺我家寶寶醒了就是那種生怕你不知道他醒了的那種,跟你說話,是的,從2個多月開始就咿咿呀呀的,甚至半夜吃奶看到牆上掛的婚紗照還羞澀的笑,往媽媽懷裡鑽。如果剛醒就趕緊拍拍或者抱起來哄入睡還快一些的感覺。但是真相誰知道呢?畢竟每家的孩子都不一樣,當然也有不少寶媽反應說,這樣訓練寶寶的方法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回覆列表
每個人的睡眠週期不一樣,嬰兒的睡眠週期比較短,大概是四十五分鐘左右,所以他們在夜裡大概會醒十次左右,還有的時候寶寶不睡有可能是因為飢餓,不舒服,害怕,這個時候強迫他們睡覺,只會讓他們更焦慮,甚至哭泣,會更加的依賴妳,並不會有安全感。睡前的三個小時不要讓寶寶過於興奮,每晚固定時間把房間的燈光調暗,製造環境讓寶寶有睡意,慢慢寶寶自己就會有規律的睡眠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