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淚的魚

    開始的時候,周王朝實力強大沒有人敢不尊,後來,地方諸侯的實力要遠遠強於中央,自然不會拿周王朝當回事。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一再要削弱地方實力的原因。

  • 2 # 微史論

    很簡單,實力衰微,諸侯坐大,對於一個沒有實力管住自己的“人”,也沒有其他軟實力的,你還會服他嗎?必然不會!在中國古代,弱肉強食體現在方方面面!大到國與國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

    其實可以對比一下前蘇聯解體前一段時間,蘇工中樣(用的諧音字)已經鎮不住各聯邦加盟國了。各聯邦都不聽蘇工中樣的了,道理是一樣的。

  • 3 # 林城—布衣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而建立周朝,都城鎬京,史稱:“西周”。武王實行“分封制”,分封土地、人口給王室親族和功臣,是為“諸侯”。諸侯對周天子有鎮守疆土、朝貢、聽從周天子命令率兵征戰的義務。

    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反要依靠強大的諸侯來維持統治,諸侯爭霸,不在尊崇周天子,也就不再按時去朝見周天子了。西周幽王昏庸,烽火戲諸侯,前771年西周滅亡。周平王在諸侯的幫助下,遷都洛邑,是為東周。

    戰國時期,列國之間的兼併戰爭愈發激烈,周天子早已失去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周朝已淪為周國。周郝王在位時,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秦國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戰國後期,秦國加快了統一戰爭,也威脅到周國,郝王以周天子的名義,召集六國聯合攻秦才自救。為籌措軍費,向國內的富商大賈借債,並答應滅秦後還清本錢和利息。事敗後,眾債主一齊向赧王討債,赧王躲進一處建在高臺上的驛館內,是為“債臺高築”的典故。

  • 4 # 歷史最搞笑

    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一句很多人都聽說過的俗語,卻很形象的道出了世上很多事情的本質。對於周天子而言,和任何一個朝代一樣,中央的財政徵收和調派權才是真正的實權。這個東西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周朝的分封制等於是現在的聯邦制。各諸侯國都擁有自己的實質性權利,比如頒佈法律,自主稅收,官員任免等,這樣周王室能真正擁有的權利被限制,慢慢的被削弱,是典型的大地方小中央,沒錢,是一個很關鍵的原因。

    二、周王室所處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危險的,比較接近北方的遊牧民族犬戎,而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矛盾是天然形成的,一個必須四處遷徙,一個卻不適合動,所以著名的故事“烽火戲諸侯”,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因為周王室直面侵略,而其它諸侯國戰爭的威脅很少。戰爭是最燒錢的,沒有了財政的支撐,一切都是免談。

    三、聯邦制也有好處,能最大可能的延續王朝的壽命,所以歷史上周朝的壽命是很長的,原因就是周王室只是象徵,就像今天的英國女皇一樣。諸侯們互相制約,反而不容易出現一家獨大的問題。後世自秦以後徹底的改變了這種制度,所以此後的王朝都不長,過300年的很少,就是因為地域發展本身就不平衡,有一個強大的中央調配,帶來的矛盾更大。

    你比如說秦地就沒有楚地豐饒,可是秦地卻經常征戰,自然物資財政緊張。而楚地面對的威脅很少,經濟得以發展,很有錢。國家要拿楚的錢去補貼秦的,自然會引起楚人的不滿。可是秦人在戰爭中彪悍了起來,楚人在安逸中虛弱了起來,一開打,就註定了楚的失敗。這也是文明往往幹不過野蠻的原因,畢竟古代不是現代,武器的作用都是靠人實現的。

    四、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的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周王朝歷時比較長,所以歷代周天子良莠不齊,有能力的天子也不少,昏君也不少,昏君自然不得民心,諸侯們看不起很正常。

    周朝核心的體系是君權天授,有很多宗教的約束在裡面,天子,也是自周開始有的稱呼。那麼這種主張,歷來不被華人真正的認可,神權在中國幾乎就沒有真正成功過,所以這也是諸侯們內心裡輕視周王室的原因。

    總結:至於你說交通不便什麼的,不願意朝拜,那只是藉口,前期周王室興盛的時候,朝拜不請自來,後來衰落了,才形成諸侯不願朝拜的局面。甚至最後周王室連擺設都不是了,諸侯忙著稱霸,做實際上的王者,誰又會真正的把周王室放在眼裡。

    很多人說中國沒有貴族,就是因為周王室這種貴族,不適合華人的內心追求。我們今天也不知道貴族有什麼用,要來幹什麼?總之,諸侯不願朝拜周天子,是聯邦制制度本身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自己不強大,即便是天子,也枉然。

  • 5 # 謀士說

    在西周時期,沒有諸侯國敢挑戰周天子的權威。西周滅亡以後,鎬京被毀,昔日輝煌的宮殿變成了一片瓦礫,周平王依靠諸侯的力量遷都洛陽。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臣屬關係越來越明顯,很多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已經不再向周天子朝貢,也不聽周天子的調遣。因此,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終周王與諸侯之間爆發了“繻葛之戰”鄭莊公的部下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天子的威信掃地。從此周王的影響力一天不如一天,很多諸侯已經不去朝貢了。不過齊桓公誕生以後,由於稱霸的需要,在管仲的建議下“尊王攘夷”,周天子再次威風起來。在當時,如果不去朝貢,就會遭到霸主的討伐,所以很多諸侯國不敢怠慢。

    即便像楚國這樣的邊緣國家,在春秋已經稱王,面對齊桓公大兵壓境的時候,他也不得不低頭認錯向周天子進貢。總之,在在春秋時期,周天子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很多諸侯還是會定期朝見天子。在春秋時期最不老實的就是楚國,由於立中原太遠,周天子管不了。中原國家只要出現霸主,第一個就會和楚國槓上。所以,整個春秋後期,都是晉國和楚國在打來打去。且不斷爭奪中原的領導權,尤其是鄭國,不斷的被爭搶。老牌霸主戰敗,戰神國第一時間就會通知周天子,然後進行會盟,推選新的霸主。稱霸的國家,對周天子還是比較恭敬,都遵守周禮,不敢懈怠。

    比如春秋末期“三家分晉”以後,韓、趙、魏還派使者到周天子哪裡請求冊封為諸侯。雖然,說當時的周天子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了影響力,畢竟在當時還是正統。不過,進入戰國以後,七雄並列,周天子已經窮途末路,諸侯完全將其拋棄了。所以,七國紛紛稱王,到那時已經沒有國家去朝見周天子了。反而,周天子要依賴諸侯國度日。比如戰國晚期,周天子見秦國的實力越來越大,周赧王聽信楚考烈王的建議,以周天子的名義號召六國討伐秦國。由於周天子沒錢,還向華人借債,答應成功以後,還錢。結果六國軍隊都不聽他的,只好無功而返。最後被秦國知道,遭到秦國的討伐。周天子最後投降,被趕到伊闕南邊的新城。而華人卻擁向他所在的宮殿,周赧王為了躲避華人討債,躲到了一處臺上之上,逃避追債的人。成語“債臺高築”就是這麼來的。可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有多窮。

    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口也在不斷的發展。周天子不斷的分封土地,最終這些本屬於周天子的土地被諸侯佔據。諸侯國的實力一旦超越了周天子,肯定不會向其朝貢。在春秋時期,如果不是齊桓公,周王在春秋時期估計就失去了他的價值。因為齊桓公,很多諸侯被迫向周天子納貢。其實,心裡很不願意。到了戰國,小國家不斷被吞併,大國已經不畏懼周天子了。諸侯拿周天子也無法威懾其他諸侯國,所以導致七國稱王稱霸,周王管不了。

  • 6 # 欲雲談史論今

    首先,諸侯願不願意朝見周天子,關鍵在於朝見周天子能給諸侯們帶來什麼好處。

    按照《國語·周語上》記載,周王畿內甸服,周王畿外500裡是侯服,侯服以外500裡是賓服,蠻夷地區是要服,戎狄之地是荒服。甸服之國每天都提供天子日祭用品,侯服之國每月提供月祀用品,賓服之國每季度提供時享,要服之國每年提供歲貢,荒服之國一生只要朝覲天子一次就行了。

    諸侯朝見天子,必須提供規定的貢品。但周天子給予諸侯的賞賜,卻往往少得可憐。因為周天子賞賜給諸侯的最大禮物,就是土地。周人建國初期,分封給諸侯的土地很大;但越到後來,周王室自己的土地也沒剩多少,哪裡還有多餘的土地給諸侯?

    既然朝見周天子也得不到特別好處,諸侯為什麼要去朝見?

    其次,周王室自身的執政原因,讓諸侯離心離德。

    周夷王在位時,因為聽信讒言,以非刑殺死了齊哀公;這造成了天下諸侯的寒心,諸侯們因此而不願到王室來朝覲。周厲王時,因為強行推“專利”改革,變相改革了分封制,讓諸侯心有餘悸,不願到王室朝覲。周宣王時“不籍千畝”改革,造成老一代分封地主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沒落,也使得諸侯們與王室離心離德,……。周夷王、周厲王、周宣王,要麼是執政失誤,要麼是改革過程中觸犯了諸侯利益,使得諸侯們不再對周王室忠心,這卻是諸侯不願朝見周天子的另一大主因。

    最後,在兩週之交,周王室內部的混亂也造成了天下諸侯不願去朝見周天子。

    公元前771年,申侯與犬戎、鄫人聯手,攻入渭河平原,殺死了周幽王,滅了西周。此後,周王國今年入了“二王並立”時期:以申侯、鄫侯為首的政治集團擁立周幽王兒子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以虢公翰為首的中原諸侯們擁立周幽王之弟姬餘臣為王,是為攜惠王。公元前750年左右,晉文侯殺死攜惠王,周平王成為天下唯一的王。雖然周平王得到了鄭國、晉國、西申國等等少數諸侯國的認同,但天下絕大多數諸侯國都視周平王為弒父篡位的非法政權,當然不願去朝見周天子了。

    從西周到東周,每一時期諸侯不願去朝見周天子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是始終如一:周王室的實力不足,是造成諸侯們不願去朝覲周天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周王室實力強大時,或是天下霸主與周王室關係密切時,天下諸侯無論願不願意,都得去朝見周天子;一旦周王室沒落,或是與天下霸主關係疏遠之時,再近的諸侯都不願去王室朝覲了。

    因此,周王室實力才是決定諸侯是否願意朝見周天子的關鍵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明王為什麼是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