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王韓林兒和秦漢之際的義帝比較類似,他們雖然都號稱是天下共主,其實在實力和法統上並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義帝號稱天下共主,其實也是楚國系義軍的共主,其他五國後裔搭理他,主要看項羽和劉邦的面子。小明王在元朝末年也號稱是天下共主,不過他也只是北方紅巾軍的名義領袖。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主要分為兩支,一支為紅巾軍系,一支為非紅巾軍系。非紅巾軍系主要包括方國珍和張士誠。紅巾軍系包括北方紅巾軍系、南方紅巾軍系、北瑣紅巾軍、南瑣紅巾軍。北瑣紅巾軍包括王權和張椿等人。南瑣紅巾軍包括孟海馬等人。南方紅巾軍包括鄒普勝、徐壽輝、彭瑩玉、倪文俊、陳友諒等人。北方紅巾軍包括韓林兒、劉福通、郭子興、孫德崖、朱元璋、趙均用等人。韓林兒頂多是北方紅巾軍的共主,正好是朱元璋名義上的領袖。張士誠和小明王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的關係就是大家都是元朝末年的農民軍領袖。陳友諒名義上和小明王同出紅巾軍系。
韓林兒其實能夠成為小明王,倒不是因為自己擁有多少軍事力量,主要是沾了老爸韓山童的光。韓山童和劉福通在元朝末年之際,看到了造反的希望,他們兩個便謀劃造反。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劉福通自稱是大將劉光世之後,他們打出了“反元復宋”口號,於1351年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元軍急忙派軍隊鎮壓,韓山童被殺死,劉福通則得以逃脫。後來劉福通在碭山夾河找到了韓山童的之子韓林兒,並將他接到亳州。劉福通在亳州擁立韓林兒登基稱帝,因為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所以定國號為“宋”,年號為龍鳳。韓林兒也稱為小明王。小明王名義上是宋政權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政權掌握在劉福通手中,也就說韓林兒一直沒有真正掌握實權,韓林兒手中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
宋政權建立之後,劉福通曾經率領軍隊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至曾經攻佔了宋朝舊都汴梁。可惜的是,劉福通由於缺少援軍,加上元軍主力圍困,所以被迫退出汴梁。劉福通帶著小明王,敗退到安豐,其他幾路大軍也因各自為戰而相繼失利。劉福通和小明王在安豐堅持了近五年時間。1363年,劉福通沒有敗給元軍,卻因為張士誠部將呂珍攻擊而失敗。劉福通在絕望之際想到了同為紅巾軍系的朱元璋,劉福通希望朱元璋看在同為紅巾軍的份上出兵相救。朱元璋收到了劉福通的求救信之後,倒是願意出兵相救。原因也非常簡單。第一,朱元璋也屬於紅巾系,小明王名義上是朱元璋的皇帝。第二,安豐是南京的門戶,如果安豐失守的話,南京則唇亡齒寒。劉伯溫則提出反對意見。一來,劉伯溫認為小明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救不出小明王倒好,救出來之後該怎麼處理這個小明王呢!二來,劉伯溫害怕陳友諒趁機來攻。
朱元璋還是決定親自率領軍隊救援小明王,最終的結局卻令朱元璋哭笑不得。朱元璋本以為自己能夠救得下安豐,小明王是死是活則和自己沒有太多關係。如果小明王沒有死的話,小明王就成為朱元璋的傀儡;如果小明王死了的話,朱元璋正好不再有任何約束。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沒能救下安豐,卻成功地解救了小明王。朱元璋的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卻救回來一個主子。小明王由劉福通的傀儡,變成了朱元璋的傀儡。朱元璋此行沒有多少收穫,更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從此卻有事沒事需要向沒有實權皇帝彙報。如果朱元璋想當皇帝最後要不然揹著篡逆的罵名,要不然可能背上弒君的罵名。
朱元璋救回小明王之後,在實際上並沒有獲得多少實際好處,倒是可以利用小明王的名號釋出一些命令。可是誰又會把小明王放在眼裡呢?張士誠?陳友諒?張士誠本來就不是紅巾系,小明王和劉福通的失敗也和張士誠有直接關係。劉福通堅守安豐的時候,張士誠已經“投降”元朝,並且趁機奪取地盤。張士誠把自己的侵佔目標投向了宋政權。張士誠派部將呂珍攻擊劉福通和小明王所在的安豐,最終將劉福通和小明王徹底打敗,宋政權名存實亡。陳友諒倒是屬於紅巾系,但是陳友諒只是屬於南方紅巾系。陳友諒本人就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人,陳友諒連自己的頂頭上司都殺。陳友諒本來就是一個弒君奪權的主,他又怎麼會把小明王放在眼裡。所以陳友諒根本不會把小明王當根蔥,更不會聽小明王的詔令。
小明王成為朱元璋的傀儡之後,倒是過了兩年好日子。朱元璋利用這兩年時間完全打敗了陳友諒,對張士誠也完成了圍困。張士誠敗亡之際,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迴應天。當小明王的船到達瓜步的時候翻入江中,小明王死於江中。正史記載小明王之死沒有陰謀,但是不少人認為小明王之死根本就是一個陰謀。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基本上已經沒有對手,朱元璋當皇帝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候朱元璋突然把小明王接到南京,難道是讓小明王“遷都”南京?更巧的是小明王卻沒有活著來到南京。小明王去世之後,朱元璋頭上唯一的“束縛”也就此解除,朱元璋當皇帝的障礙也被掃除。所以小明王之死不得不令人懷疑。
小明王韓林兒和秦漢之際的義帝比較類似,他們雖然都號稱是天下共主,其實在實力和法統上並不是真正的天下共主。義帝號稱天下共主,其實也是楚國系義軍的共主,其他五國後裔搭理他,主要看項羽和劉邦的面子。小明王在元朝末年也號稱是天下共主,不過他也只是北方紅巾軍的名義領袖。
元朝末年農民起義軍主要分為兩支,一支為紅巾軍系,一支為非紅巾軍系。非紅巾軍系主要包括方國珍和張士誠。紅巾軍系包括北方紅巾軍系、南方紅巾軍系、北瑣紅巾軍、南瑣紅巾軍。北瑣紅巾軍包括王權和張椿等人。南瑣紅巾軍包括孟海馬等人。南方紅巾軍包括鄒普勝、徐壽輝、彭瑩玉、倪文俊、陳友諒等人。北方紅巾軍包括韓林兒、劉福通、郭子興、孫德崖、朱元璋、趙均用等人。韓林兒頂多是北方紅巾軍的共主,正好是朱元璋名義上的領袖。張士誠和小明王沒有什麼關係,他們的關係就是大家都是元朝末年的農民軍領袖。陳友諒名義上和小明王同出紅巾軍系。
韓林兒其實能夠成為小明王,倒不是因為自己擁有多少軍事力量,主要是沾了老爸韓山童的光。韓山童和劉福通在元朝末年之際,看到了造反的希望,他們兩個便謀劃造反。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劉福通自稱是大將劉光世之後,他們打出了“反元復宋”口號,於1351年在潁州潁上發動起義。元軍急忙派軍隊鎮壓,韓山童被殺死,劉福通則得以逃脫。後來劉福通在碭山夾河找到了韓山童的之子韓林兒,並將他接到亳州。劉福通在亳州擁立韓林兒登基稱帝,因為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的八世孫,所以定國號為“宋”,年號為龍鳳。韓林兒也稱為小明王。小明王名義上是宋政權的最高領導人,實際上政權掌握在劉福通手中,也就說韓林兒一直沒有真正掌握實權,韓林兒手中一直沒有屬於自己的軍隊。
宋政權建立之後,劉福通曾經率領軍隊擴大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至曾經攻佔了宋朝舊都汴梁。可惜的是,劉福通由於缺少援軍,加上元軍主力圍困,所以被迫退出汴梁。劉福通帶著小明王,敗退到安豐,其他幾路大軍也因各自為戰而相繼失利。劉福通和小明王在安豐堅持了近五年時間。1363年,劉福通沒有敗給元軍,卻因為張士誠部將呂珍攻擊而失敗。劉福通在絕望之際想到了同為紅巾軍系的朱元璋,劉福通希望朱元璋看在同為紅巾軍的份上出兵相救。朱元璋收到了劉福通的求救信之後,倒是願意出兵相救。原因也非常簡單。第一,朱元璋也屬於紅巾系,小明王名義上是朱元璋的皇帝。第二,安豐是南京的門戶,如果安豐失守的話,南京則唇亡齒寒。劉伯溫則提出反對意見。一來,劉伯溫認為小明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救不出小明王倒好,救出來之後該怎麼處理這個小明王呢!二來,劉伯溫害怕陳友諒趁機來攻。
朱元璋還是決定親自率領軍隊救援小明王,最終的結局卻令朱元璋哭笑不得。朱元璋本以為自己能夠救得下安豐,小明王是死是活則和自己沒有太多關係。如果小明王沒有死的話,小明王就成為朱元璋的傀儡;如果小明王死了的話,朱元璋正好不再有任何約束。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沒能救下安豐,卻成功地解救了小明王。朱元璋的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卻救回來一個主子。小明王由劉福通的傀儡,變成了朱元璋的傀儡。朱元璋此行沒有多少收穫,更沒有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從此卻有事沒事需要向沒有實權皇帝彙報。如果朱元璋想當皇帝最後要不然揹著篡逆的罵名,要不然可能背上弒君的罵名。
朱元璋救回小明王之後,在實際上並沒有獲得多少實際好處,倒是可以利用小明王的名號釋出一些命令。可是誰又會把小明王放在眼裡呢?張士誠?陳友諒?張士誠本來就不是紅巾系,小明王和劉福通的失敗也和張士誠有直接關係。劉福通堅守安豐的時候,張士誠已經“投降”元朝,並且趁機奪取地盤。張士誠把自己的侵佔目標投向了宋政權。張士誠派部將呂珍攻擊劉福通和小明王所在的安豐,最終將劉福通和小明王徹底打敗,宋政權名存實亡。陳友諒倒是屬於紅巾系,但是陳友諒只是屬於南方紅巾系。陳友諒本人就不是一個按常理出牌的人,陳友諒連自己的頂頭上司都殺。陳友諒本來就是一個弒君奪權的主,他又怎麼會把小明王放在眼裡。所以陳友諒根本不會把小明王當根蔥,更不會聽小明王的詔令。
小明王成為朱元璋的傀儡之後,倒是過了兩年好日子。朱元璋利用這兩年時間完全打敗了陳友諒,對張士誠也完成了圍困。張士誠敗亡之際,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迴應天。當小明王的船到達瓜步的時候翻入江中,小明王死於江中。正史記載小明王之死沒有陰謀,但是不少人認為小明王之死根本就是一個陰謀。朱元璋消滅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基本上已經沒有對手,朱元璋當皇帝只是時間問題。這時候朱元璋突然把小明王接到南京,難道是讓小明王“遷都”南京?更巧的是小明王卻沒有活著來到南京。小明王去世之後,朱元璋頭上唯一的“束縛”也就此解除,朱元璋當皇帝的障礙也被掃除。所以小明王之死不得不令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