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流寇
-
2 # 地圖歷史說
好多人認為以色列不應該放棄西奈半島!
原因多了:土地、運河、生存環境等等
那麼,最終為何以色列還是放棄了呢?
首先,看看埃及和以色列在西奈半島的整個戰爭程序1956年,埃及人民在這裡英勇抵抗以色列的第一次佔領,以色列軍隊被迫撤走;
1967年巴列夫防線”,以色列再次佔領西奈;1973年,十月戰爭讓埃及摧毀了以色列的“,解放了西奈部分土地,從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
1980年,埃及根據1979年簽署的埃以和約,收復了西奈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
1982年,埃及又收復西奈另外三分之一的領土,西奈全部迴歸埃及。
由於該和約對巴勒斯坦自治和政治前途等問題沒有明確闡述,故為多數阿拉伯國家所反對。和約簽署第二天,阿拉伯聯盟即在巴格達舉行會議,透過對埃及實行政治和經濟制裁的決議。
這說明什麼呢?1、以色列守住了,但代價很大(與其讓埃及奪回去、不如賣個“好價錢”)
自1949年以來,西奈一直是以埃每次兵戎相見的爭奪焦點,半島東北部的吉迪(Giddi)及米特拉(Mitla)兩山口曾經在1956、1967及1973年分別發生過慘烈的戰爭。
第四次戰爭,埃、以於14日一天內共展開1800輛坦克的大會戰為戰爭史上所罕見。
損失這麼多,阿拉伯越打越團結,這次是兩面開展,下次說不定就是多面開戰了。
所以,和解吧。就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埃以和解的紅利便出來了。
2、埃及被分化,親近西方陣營(美國的介入)
這是第一份阿以條約!分化目的很直接,相當於單方面媾和!
為什麼美國要籤呢?和石油危機有很大影響,美國意識到
一個團結的阿拉伯國家對整個西方世界是個威脅!
巴格達會議後,除蘇丹、阿曼和索馬利亞外的所有阿盟國家全部與埃及斷交。埃及的阿盟成員資格和與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外交關係直到1989年才恢復。
不過,2011年2月,埃及過渡政府上臺後,因“阿拉伯之春”而“覺醒”的埃及民眾紛紛要求埃及與以色列和美國拉開距離,埃及國內約有56%的民眾要求取消與以色列簽署的和平條約。和平任重而道遠
-
3 # 銘蘇先生
西奈半島是連線亞洲和非洲的三角形半島,自古以來這一地區既是亞洲通往非洲的商道,也是非洲文明入侵亞洲和亞歐文明勢力征服非洲的戰爭之門。古埃及的法老曾率兵透過這裡征服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區,古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以及後來的阿拉伯穆斯林和奧斯曼帝國也是透過這裡入侵埃及的。拿破崙則將西奈半島的阿里什看成是開啟埃及和敘利亞等國大門的“一把鑰匙”。西奈半島自古以來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重要地區,也飽經戰火洗禮。
從1882年開始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但是實際上埃及還處於英國勢力的控制之下,直到1952年納賽爾領導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法魯克王朝,埃及才獲得真正的獨立。1954年開始,英軍被迫陸續撤出埃及,但是實際上還掌握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
1956年,納賽爾為了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引發了第二次中東戰爭,英國、法國連同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區。這次戰爭雖然埃及戰敗,但是當時處於美蘇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都想主導中東事務,不想英法控制蘇伊士運河這條重要的貿易通道,結果英法以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介入下,被迫接受停火協議,並從西奈半島和蘇伊士運河區撤軍。埃及雖然軍事上戰敗了,但是在美蘇的干預下,成功收回了蘇伊士運河控制權,取得了政治上的勝利。
1967年,在緊張的中東氣氛下,以色列為了消除周邊國家對以色列的威脅,發動了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出動了幾乎全部空軍,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一切機場進行了閃電式的襲擊,然後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以色列佔領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獲全勝。
1973年10月,埃及和敘利亞為了奪回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失去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對以色列發動了突然襲擊,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由於阿拉伯國家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獲得了蘇聯先進武器的支援(比如MiG-23戰機、SA-6防空飛彈、RPG-7反坦克榴彈、T-62坦克、AT-3反坦克飛彈),剛開始打得以色列措手不及。埃及跨過蘇伊士運河,並且突破以色列在西奈半島建立的巴列夫防線,並收復了部分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領土。敘利亞在北部向戈蘭高地發起進攻,雙方損失慘重,以色列增援兵力到達後,伊拉克和約旦的支援部隊也對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進行攻擊,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但是,隨後埃及並未乘勝追擊,將戰線推進到以色列國土,這反而給了以色列喘息的機會,集中兵力對付北部敘利亞的進攻。在取得對敘利亞戰爭優勢的前提下再轉過來對付西奈半島上的埃及軍團。在美國軍事衛星的幫助下,以色列軍隊找到突破口,突進到蘇伊士運河,包圍了埃及第三軍團。其後,在聯合國以及美蘇兩個大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接受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雖然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都傷亡慘重,但是最終還是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敘利亞和埃及並沒有奪回第三次中東戰爭失去的領土,這也使阿拉伯國家充分認識到以色列不是那麼容易戰勝的。
那麼,以色列在取得第四次中東戰爭勝利的情況下,為何還將西奈半島還給了埃及呢?
第一、以色列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而同埃及修好。
以色列雖然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但是以色列也付出巨大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在戰爭初期遭遇重大失利,當時以色列的彈藥消耗已經降到危險水平,如果沒有美國及時的物資援助,那麼以色列將有可能因彈藥消耗完了而崩潰。為此,戰後包括國防軍參謀長、情報機關首長、南方戰線指揮官等多名人員遭到免職,梅厄總理及其內閣也因民眾的壓力而辭職。
如果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不歸還埃及,埃及也必將和以色列死磕到底,那麼將長期面臨南北兩線作戰,埃及強大的軍事力量給以色列造成比較大的壓力。如果透過將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換取埃及對以色列的和平友好,那麼對以色列來說就消除了來自南方的威脅,就可以集中力量應對北部的敘利亞。就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而言,西奈半島雖然領土面積很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沙漠,開發利用價值不大。而戈蘭高地是以色列重要的水源地,佔據此地不但可以保障本國的飲水安全,同時可以居高臨下直接威懾敘利亞的首都大馬士革。所以,要是在兩者選擇放棄一塊的話,放棄西奈半島無疑是明智的。
第二、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壓力。
本來以色列佔據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等他國領土不被國際社會所認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埃及聯合中東阿拉伯產油國使用石油武器制裁支援以色列的國家,引發了1973年的石油危機,給發達國家經濟造成重創。以致於歐洲絕大部分國家拒絕支援以色列,並拒絕為以色列運輸軍事物資,使以色列陷入比較孤立的處境。同時,蘇聯一方面對埃及和敘利亞進行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求以色列儘快停火,並退出佔領阿拉伯國家的領土。
對於埃及而言,雖然在戰爭初期取得重大勝利,但是也只奪回來小部分領土,大部分西奈半島的領土還被以色列佔領,單靠軍事進攻,短期內也難以全面戰勝以色列。如果能夠同以色列和解,要回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無疑是代價最低的。所以,埃及總統薩達特1977年11月史無前例地訪問了以色列,為兩國和平探路。之後,在美國的斡旋下,埃及和以色列舉行了戴維營談判。1979年以色列和埃及簽署和平條約,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所有軍隊,以交換與埃及的正常關係與長久的和平。
第三、以色列透過與埃及修好的策略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地處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地緣環境比較惡劣,以色列最怕的就是阿拉伯國家團結一致圍攻自己。而埃及當時是阿拉伯國家的帶頭大哥,此前四次中東戰爭,埃及都是主力,如果能夠跟埃及達成和平條約,那無疑消除了阿拉伯國家的最大威脅,同時還會引起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猜忌和內訌,從而達到分化瓦解阿拉伯國家的目的。正如以色列所料,埃及跟以色列交好的行為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不滿,阿拉伯國家聯盟將埃及開除出阿盟。但是,從此以後,阿拉伯國家再也沒有聯合一起圍攻以色列了。
回覆列表
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如果西奈半島有大型河流和湖泊,你看以色列會不會輕易放棄!西奈半島的沙漠荒漠地形決定了它承載人口的能力有限,吞併西奈半島不僅經濟上不划算,政治上看樹了埃及這個強敵,不利於消化已經取得的戈蘭高地和巴勒斯坦各個居民聚居區。戈蘭高地對於以色列的生存來說至關重要,控制了戈蘭高地就控制對戈蘭高地周邊地區至關重要的水資源,我們這些年年洪澇災害的地方永遠也不會理解水資源在中東的地位。土耳其建個大壩就能捏住敘利亞的一個睪丸,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是另一個,悲催的敘利亞人永遠不會有機會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所以以色列就算和敘利亞打一百年也不會放棄戈蘭高地的。西奈半島看似增加了以色列的戰略縱深,實際上對以色列百害無一利。經濟上會消耗以色列大量資源接濟幾十萬半遊牧的阿拉伯人,軍事上更會消耗大量資源防守阿拉伯曾經的老大埃及,幾乎不可能像現在一樣各個擊破分化瓦解阿拉伯聯盟。巴勒斯坦人現在沒人撐腰,只能越來越被以色列擠壓在有限的幾個地方,想立國是越來越困難,所以啊,沒100%的實力千萬別瞎搞胡來啊,否則就像可憐的巴勒斯坦人那樣家不家國不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