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從13世紀末開始,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奧斯曼帝國迅速崛起,在百餘年時間裡,便滅亡立國超過千餘年時間的東羅馬帝國(1453年),並在歐亞非三大陸肆意擴張版圖。到1683年維也納之戰前,奧斯曼帝國的疆域已經囊括巴爾幹半島、黑海、中東、高加索及北非等大部分地區,面積達550萬平方公里,在當時是可與明朝相媲美的世界大國。

    但是,以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穆德事業繼承者自居的蘇丹們,並不滿足現有的成就,吞併所有的異教徒國家,讓安拉的榮光照耀整個歐洲,是他們矢志不渝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穆罕穆德四世在位期間(1648-1687年),先後擊敗沙俄、波蘭、威尼斯等歐洲強國,佔領克里特島、烏克蘭等地,隨即集結重兵向維也納挺進,期望能將其一舉攻佔。

    在當時,維也納不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都城,而且經常被視作整個歐洲的文明中心,一旦它被穆斯林國家佔領,其對歐洲各國士氣的打擊可想而知。毫不誇張的說,維也納若淪陷,維繫歐洲各國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意志將會土崩瓦解,用不了多久,整個歐羅巴大陸都將遭到土耳其人鐵騎的踐踏。所以,維也納無論如何也不能丟。

    1683年7月,17萬裝備精良的土耳其大軍進逼維也納,當時負責該城防務的是斯塔倫貝格伯爵,而他的麾下僅有不足1.3萬人計程車兵,並且武器不足、裝備較差,根本無力抵禦強勢敵軍的進攻。更加糟糕的是,當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獲悉土耳其大軍即將進攻維也納的訊息後,竟然攜帶宮廷眷屬、達官顯貴倉皇逃出都城,使得城內軍民計程車氣極度低迷。

    7月15日,由土耳其宰相巴沙率領的大軍到達維也納城下,但並沒有馬上攻城,而是下令安營紮寨、養精蓄銳。10天后,精神飽滿、鬥志昂揚的土耳其軍隊,正式發動對維也納的進攻。但讓巴沙倍感驚奇的是,斯塔倫貝格伯爵不知透過什麼方法,竟然成功地鼓舞起士兵們的抵抗意志,足足堅守了1個多月時間,讓土耳其士兵始終無法攻進城內。

    9月,惱羞成怒的巴沙下令使用重炮轟城,並在城池下面大挖地道、佈設地雷,用盡各種辦法攻城。此時,維也納城內已出現大量的傷員和嚴重的給養困難,如今面對土耳其人近乎瘋狂的攻勢,已經完全招架不住,城池的淪陷只在朝夕之間。但就在斯塔倫貝格伯爵等人絕望之際,波蘭國王約翰三世率領的援軍卻適時出現,不啻於天降神兵。

    約翰三世長期跟奧斯曼帝國交戰,非常熟悉他們的戰術陣法,所以甫一來到維也納城下,便擺出弧線陣法迎敵,由自己親率波蘭主力軍組成右翼,奧地利將軍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揚·喬治率軍組成左翼,其他國家的軍隊則組成中軍。戰事開打後,約翰三世率先從右翼進攻敵軍,經過一番血戰後成功地擊退土耳其軍隊的攻勢,隨即下令左翼、中路軍同時進攻敵軍防守薄弱的右翼。

    面對聯軍的猛烈攻勢,土耳其軍隊開始落於下風,數道防線被撕破,等到日落時分已經毫無還手之力。主帥巴沙為避免全軍覆沒,緊急命令各部火速撤退,將士們接到命令後,開始倉皇地向營地撤退。抓住敵軍撤退時混亂無序的良機,約翰三世再度指揮聯軍發起猛擊,最終擊斃敵軍1.5萬人、俘虜5千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其他武器、糧草、牲畜難以計數。

    巴沙領導的土耳其軍隊被擊潰後,倉皇逃奔國內,結果在途中遭到村民、軍隊的襲擊,又接連傷亡數萬兵馬,損失可謂慘痛至極。巴沙為了推卸責任,下令將參戰的數十名將領處死,但他自己也隨即被蘇丹處決,首級被送往舊都埃迪爾內示眾。經此一役,奧斯曼帝國的精銳盡失,不僅再無力發動對歐洲的攻勢,而且在此後數年間相繼丟失匈牙利和巴爾幹半島上大片土地,實力一落千丈。

    對於歐洲各國來講,維也納戰役的勝利,不僅粉碎了奧斯曼帝國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成功地保衛了基督教文明的核心地區,使其免於被全盤伊斯蘭化,意義如何強調都不為過。而作為解救維也納之圍的英雄,約翰三世也獲得了“波蘭之獅”的稱號,成為歐洲各國頂禮膜拜的偉人。時至今日,維也納依舊矗立著約翰三世的雕像,向世人標明它的豐功偉績。

  • 2 # 歷史終任人評說

    維也納之戰加速奧斯曼帝國衰落

    當卡拉索別斯基和洛林公爵查理當做拯救者。數天後,皇帝利奧波德來到維也納,人們對他就沒那麼熱情了。慶祝活動結束時,索別斯基說:“我來了,我看見了,上帝征服了。”聯軍現在準備推進他們的優勢。

    奧斯曼帝國在維也納戰敗對有關各方都有重大影響。這次戰敗之後,奧斯曼帝國連續四年遭遇挫折,接二連三的軍事失敗使帝國陷入更加迅速的衰落。奧斯曼人的宿敵威尼斯人覺察到奧斯曼帝國的虛弱,於1684年加入神聖同盟。他們進攻土耳其人在摩里亞半島的要塞,並沿達爾馬提亞海岸進行軍事征討。威尼斯在那裡的成功使它敢於嘗試獲取更大的戰果——雅典。威尼斯人一直夢想著將希臘南部併入他們的商業帝國。為保住雅典,奧斯曼帝國軍隊投入了巨大兵力參加戰鬥,但一個事件使有利戰局轉向威尼斯人一方。奧斯曼軍隊決定將古老的帕特農神廟(Parthenon)作為火藥庫,但一枚打偏的威尼斯炮彈擊中該建築,引爆了火藥庫,導致神廟的頂部和側邊被炸燬。由於缺少火藥,奧斯曼軍隊不得不暫時撤退,這使得威尼斯人得以在一段時間內佔領雅典。

    奧地利人在維也納獲得勝利後,也看到了大好機會。他們的軍隊深入匈牙利逼迫奧斯曼人後退,他們的目標是佔領布達和佩斯(Pest)這兩座挨在一起的城市。這場戰爭持續了四年,決定性時刻在1687年8月12日的莫哈奇戰役中到來。在這場戰役中,洛林公爵查理大勝土耳其人,而就在同一個戰場,1526年蘇萊曼大帝獲得過巨大勝利,蘇萊曼大帝的勝利使匈牙利被奧斯曼人統治。現在,匈牙利王位落到哈布斯堡王朝手中。洛林公爵查理準備征服匈牙利其餘領土,但在1688年,一場與法國的新戰爭迫使他暫停追求這一目標。

    奧斯曼帝國內亂

    奧斯曼帝國軍隊因遭受損失而感到憤怒,它歸罪於穆罕默德四世並迫使他退位。新蘇丹蘇萊曼二世是名為“賽格邦”(the Segbans)的軍事派別的傀儡。其他軍事派別如蘇丹近衛軍和西帕希騎兵發動叛亂,於是爆發了一場內戰,其結果是,相互為敵的奧斯曼部隊洗劫了伊斯坦布林和其他城市。

    蘇萊曼二世試圖透過任命柯普呂律家族的另一位成員擔任大維齊爾來平息叛亂。穆斯塔法柯普呂律從叛亂者手中奪回貝爾格萊德和尼什(Nish),並穩定了伊斯坦布林的局勢。他試圖反擊奧地利人,但於1691年在斯蘭卡曼戰役(the Battle of Slankamen)中被殺。

    同時,新任蘇丹穆斯塔法二世試圖繼續戰鬥,但失敗了。在1697年的森塔戰役之後,匈牙利和貝爾格萊德以北的土地被維也納佔領。此時,穆斯塔法二世任命侯賽因prülü)做他的大維齊爾,並命令他與奧斯曼帝國的所有敵人開始和談。

    波蘭和俄國加入戰爭

    1683 年底,波蘭人再次參與進來。揚索別斯基此前已率領波蘭軍隊從對抗土耳其人的神聖同盟中退出。索別斯基這樣做有兩個原因。首先,為波蘭軍隊提供大部分部隊的波蘭貴族認為土耳其人的威脅已經結束,因此沒必要繼續戰鬥。其次,法華人一開始就試圖讓波蘭人不要參加戰爭,但未能打消索別斯基對土耳其人的厭惡和恐懼,現在,他們又透過索別斯基的妻子接近索別斯基,並使他相信,繼續戰爭只會對哈布斯堡王朝有利,會損害波蘭人的利益。索別斯基決定返回華沙。然而在1697年,索別斯基的繼承者奧古斯特二世(August II)恰好在和談開始前重新開始了對土耳其人的戰爭。

    土耳其人又多了一個新敵人——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是一個新興國家,由一個相對較新的統治家族羅曼諾夫家族統治。索菲亞·羅曼諾夫擔任她的兩位年幼弟弟的攝政者。她派她的情人瓦西里·戈利欽(Vasili Golitsin)分別於1687年和1689年進攻奧斯曼人的盟友克里米亞韃靼人。這預示著索菲亞的弟弟彼得一世登基後發生的事。作為新沙皇,彼得的第一次軍事征討是進攻土耳其人在亞速海(the Sea of Azov)沿岸的堡壘。1695年,彼得僅取得少許成功,但他次年又率領一支陸軍和海軍捲土重來(這是莫斯科公國的第一次重要海戰)。俄華人的首要目標是亞速港。經過兩個月的圍攻,該港守軍投降俄華人。彼得將亞速港用作在亞速海周圍擴張的中心。俄華人也參加了和談,和談的結果是簽訂了《卡爾洛夫奇條約》。

    卡爾洛夫和談

    始於1683 年的這場戰爭的主要交戰國於1699年在卡爾洛夫奇會談。已經受到很大削弱的奧斯曼帝國的代表處境艱難。奧地利人要求並得到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的幾乎全部領土。參戰較晚的威尼斯人得到摩里亞半島和達爾馬提亞海岸,這使他們獲得了愛琴海上的霸權。參戰最久的波蘭人重新得到波多里亞和卡緬涅茨(Kamieniec)。歐洲各大國留給奧斯曼人的活動空間很小。

    為了軟化歐洲人的要求,奧斯曼人請希臘人幫他們翻譯並代表他們。這一策略對阻止奧斯曼帝國的衰落並沒有多大作用,但它標誌著希臘人在奧斯曼帝國外交隊伍中地位的上升。談判期間,奧斯曼人抵制俄華人的要求。俄國代表要求得到亞速海和亞速港。土耳其人試圖無視俄華人的要求,因為俄華人的要求沒有得到其他歐洲大國的多少支援。為滿足自己的要求,彼得一世向奧斯曼人施加壓力,他於1699年和1700年加緊了在亞速海地區的軍事活動。談判一直拖到1700年,奧斯曼代表最終同意將亞速海和亞速港的控制權交給莫斯科公國。

    事實證明,《卡爾洛夫奇條約》只相當於一個短暫的停戰協議,只持續了25年,並且對於俄國來說,持續的時間更短,因為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於1710年重新恢復敵對。歐洲各大國感覺到奧斯曼帝國的衰弱,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中繼續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奧斯曼帝國不再被視為真正的軍事威脅,曾經用於傳遞土耳其人入侵警示的土耳其鍾也沉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平鼓勵球員說:東京奧運會也要升國旗奏國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