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笑春風

    打掃戰場似乎應該是一件歡樂的事,因為只有勝利者才有打掃戰場的權力。不過,真正從當事人的敘述中來了解,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這是因為,打掃戰場首先要有堅定的意志。

    打仗的時候,你死我活,沒有那麼多想法。當打完仗後,就會感到後怕。經歷過生死的考驗,人的神經就會陷入麻木。去打掃戰場,不只是去收集戰利品那麼簡單,還有收集傷員,掩埋屍體。一個沒有健全神經的人,面對滿地死屍,一般都承受不了。

    有的人只是看文獻,說是死傷數十人,感覺無所謂。可是如果讓你到現場看看,幾十具死傷的身體擺在你面前,那些都曾經是鮮活的生命在你面前消逝,你的心情就完全不同了。因此,打掃戰場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活。

    當年,經歷戰場的人,老兵和新兵一看就知道。從老兵的眼睛,你能夠看到那種見慣死亡的從容。而新兵則一個個呆若木雞,魂不守舍。老兵能夠鎮靜自若的打掃戰場,在屍體旁吃東西。而那些新兵別說吃東西,一般都會吐了。

    在當年日本的關原之戰後,幾萬屍體躺在戰場。官府無法收拾,只得招募人員收拾。這時,有一個人接受了任務,而且不要分文。這個人將戰場上遺留的武器、裝備、盔甲等全收拾了起來。在將屍體處理完畢後,還大掙了一筆。大家可想而知,那麼多值錢的東西散落在戰場,為什麼沒人去收取,還是因為沒有那個意志。

    在世界上,只要自己的物資供應充足,戰場的打掃一般都很馬虎。蘇德戰場上,很多地方根本就不打掃戰場,武器裝備和屍體扔在那裡沒有人管。而太平洋戰場,美國對於戰場上日軍遺留的屍體,直接用推土機挖坑掩埋。誰也不願意在這些方面浪費時間、精力和意志。

  • 2 # 張飛腦殼全世界亂飛

    我二叔是六七十年代抗美援越的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高炮部隊的士兵,曾多次擊落過美國戰機,榮立過戰功,也經歷過非典型的打掃戰場。

    我二叔住防的是越南清化省一帶,這裡有越南重要的交通動脈,成為美國飛機重點襲擊的目標。二叔著越南人民軍制服,但解放軍番號不變,這支高炮部隊吐著一條條火舌,大量擊落美國戰機。

    面對身高力大,全副武裝的美國飛行員,怕這邦女孩不是對手,起初都是二叔這些中國同志承擔這一任務。

    但有一項任務,這邦女孩還真幹不了,那就是打掃戰場。大家也許很奇怪,聽我慢慢道來。

    中彈後的美國戰機,除了跳傘逃命的飛行員,還有很多當場就在艙內斃命的。如果栽下來當場被炸成了一塊塊紅燒肉,倒也省事了。

    這邦越南女民兵身材矮小,力氣也小,根本就打不開這玻璃罩。退一步說,就算打開了,這邦女孩能不能扶得住,都挺難說。

    總不能讓美國大兵躺在裡面吧!從良心上講,也應該把他們弄出來掩埋掉,這也符合《日內瓦公約》。況且戰機還要作為中國專家研究之用,遺體留在裡面怎麼行呢?

    沒辦法,這一艱鉅的重任就落在了二叔這些中國同志身上,二叔管這活叫“開肉罐頭”。

    開罐後,頓時臭氣薰天,撲面而來,二叔他們被薰得眼淚直流,而那邦越南娘們則被臭得四處逃散。

    只見艙內,美軍飛行員的遺體膨脹得像個球,四肢橫張,異常僵硬,美軍的教科書並沒有教他們死時必須規規矩矩地縮成一團。

    就這樣,將美軍遺體從艙內取出難度己經很大,偏偏他們又還非常沉,再加上厚重的頭盔、厚重的皮制服和皮製手套、還有腳上那雙厚重的戰靴,重量起碼在二百斤以上。

    有一位叫小貴陽的戰士,出於好奇,扯下了美軍遺體頭上的墨鏡和氧氣罩,頓時嚇得叫了起來。

    只見美軍臉部脹得像個豬頭,眼珠暴凸而出,嘴狠狠大張著,舌頭伸出很長,滿臉烏黑髮亮,腐臭氣體從七竅噴湧而出。(此後大家規定,不允許扯墨鏡和氧氣罩)

    不過這活還得繼續幹,大家齊心協力,將這個巨無霸推出艙外,只聽“呯!”一聲悶響,美軍遺體被狠狠地砸在草叢中。

    回憶起來,二叔他們狠揍美國飛機,那叫一個爽!可要打掃這個非典型戰場,“開肉罐頭”,那真叫一個苦啊!

    創建於重慶南岸區城南家園

  • 3 # 汪叔華

    最近看明代古籍善本《三刻拍案驚奇》,第九回 《避豪惡懦夫遠竄 感夢兆孝子逢親》中有描寫“......跑得個灰塵四起,天地都黑,兩邊亂砍。全指揮馬已中箭跌倒了,王喜便把自己的馬與他騎。爭奈寡不勝眾,南兵越殺越少,韃兵越殺越多,全軍皆死......王喜因沒了馬,也走不遠,與一起一二百人只逃到林子邊,被追著砍殺。王喜身中一槍,暈倒在地。兩個時辰醒來,天色已晚,淡月微明。看一看地下時,也有折手的、折腳的、斷頭的、馬踹的,都是腥血滿身。那死的便也不動了,那未死的還在那裡掙跳,好不慘傷......又到戰場上看時,看見個人,身邊一個鈔袋,似有物的。去捏一捏,倒也有五七兩兵糧,他就去各人身邊都搜一搜,到搜得有七八十兩。笑了笑道:"慚愧,雖受了驚險,得這橫財,盡好還鄉度日了。"”這書著於崇禎時代,寫的應該是明軍和八旗軍之戰後,一個叫王喜的明軍死裡逃生並打掃戰場得金的故事,因是敗軍,明律叫“臨陣逃回,是有罪的了。”

  • 4 # 西蘭君

    說到打掃戰場,也是相當複雜的事情,處理不好也會有大麻煩。那麼,古代打掃戰場都是怎樣進行的呢?

    看看有沒有活著的

    這點其實很重要。雖然古代醫療條件不好,但是不代表治不好。撿回己方士兵可以減少戰鬥減員,要是發現敵方士兵,直接幹掉就行了。尤其是秦軍這種變態軍隊,割頭還能領獎賞升官,打掃戰場相當重要。

    除了看有沒有活著的,還要看有沒有穿著比較高階的,那說不定就是一個將領。如果撿到地方的將領,那全軍的好運就來了。向朝廷報功,還能混個升官發財。就算是我方將領,起碼還能給他留個體面的葬禮。

    繳獲戰利品

    這點很重要,其實古代,尤其是戰亂的時期,物資很重要。當初李自成在後期攻城拔寨,就是繳獲了眾多明軍的火炮。再有,像糧草之類的物資,敵軍在逃跑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帶走,就都成為了勝利一方的物資。

    尤其是大規模戰爭的失敗,有生力量損失是一方面,物資損失也很傷元氣。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後,一蹶不振。其中,大量的糧草物資的損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回收己方武器

    除了繳獲敵方的物資,回收己方的武器很重要。前邊說的打持久戰,就需要回收武器。古代生產力低下,武器製作週期很長。

    如果這些武器不回收,像箭鏃之類的高消耗物品,很快就會用完。草船借箭的橋段,實際上每場戰鬥都有發生。那麼問題來了,損壞的武器要不要?肯定是要回收的,因為可以在鐵匠那裡重新鍛造。

    處理屍體

    正如開始說的,如果屍體不處理,妨礙繼續作戰是一方面。如果屍體腐爛,容易發生大規模的瘟疫。所以,古代一直有大戰之後有大瘟的說法。

    而處理屍體,方法有很多。比如埋這種最常用的方法。除了埋,還有火葬。當時努爾哈赤進攻寧遠城,由於久攻不下,屍橫遍野,努爾哈赤就將屍體焚燒。

    最後,就是置之不理。曹操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說的這個情景。因為三國時期,很多情況下一場戰鬥後就要趕赴另一個地方進行另一場戰鬥。再有,戰亂時期人員緊張,為了節省人力就不進行屍體處理了。

  • 5 # 侯小胖是超人

    各位小夥伴大家週一辛苦啦,今天小編和大傢伙聊一聊。在古今中外,大戰之後是怎麼打掃戰場的,這是可是勝利者的榮耀。象徵著勇者無畏,勇往直前的精神。

    1949年,人民解放軍已經從三年前的130萬人發展到了超過500萬人,形成了五大野戰軍。

    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共計斃傷國民黨軍1711110人、俘虜4586750人,敵起義、投誠、改編1773490人,共計8071350人,其中正規軍5542470人,非正規軍2528880人。

    同時,解放軍也繳獲了大量武器裝備,計有:

    火炮類:榴彈炮587門、野炮681門、山炮2187門、加農炮27門、高射炮222門、平射炮134門、戰防炮1305門、步兵炮431門、機關炮250門,共計5824門;

    迫擊炮類:重迫擊炮771門、輕迫擊炮11896門、60炮25051門、50炮6772門、火箭筒2338具,共計46828門/具;

    另有其他雜類火炮1778門,總計各類炮54430門/具。

    擲彈筒類:擲彈筒21462具、槍榴筒15191具,另有火焰噴射器228具。

    彈藥類:子彈507984770發、炮彈5527400發、手榴彈3635790枚、炸藥1458814斤。

    不誇張地說,人民解放軍絕大多數的武器都是繳獲的。

    這些武器當中,馬步槍中的五分之一、輕重機槍的七分之一、火炮的四分之一是抗戰勝利後接收日軍投降時獲得武器。

    另外,抗戰後期到解放戰爭初期,美國援助了大量武器裝備,計有64個美械或半美械師/旅、18個交警總隊、4個教導總隊。

    此外就是國民黨軍原來保有的武器裝備了,其中漢陽造、中正式、民24等槍械是自己製造的,另外還有抗戰時期以及抗戰前引進的國外武器裝備。

    這些裝備中除了戰爭損耗外,絕大多數都被人民解放軍繳獲,裝備了自己。

    原東北野戰軍與華東野戰軍是與國民黨軍精銳部隊交戰最多的野戰部隊,因此其繳獲的武器裝備也較多,當然了自己的武器裝備就比兄弟部隊好很多。

    比如華東和東北野戰軍的主力縱隊,核心裝備都實現了美械化,特種兵縱隊中也大量裝備繳獲來的戰車和重炮。

    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也就是後來的人民解放軍39軍在入朝作戰前曾有一份實力統計數字。

    這個裝備情況已經超過了當時國軍所謂的五大主力。

    以國軍第18軍為例,該軍裝備各式槍械11520支/挺。其中衝鋒槍2370支、卡賓槍540支、重機槍72挺、輕機槍270餘挺、其餘為美式步槍;

    火炮方面,包括120具火箭筒在內一共有440門/具,其中105榴彈炮8門,師/旅屬炮營裝備美式75山炮,其餘大多為迫擊炮。

    兩軍對比,18軍除了有8門105榴彈炮,另外美式步槍稍多外。其餘炮兵火力、輕重機槍以及步槍上與39軍均相差不少。

    當時,39軍的一個步兵連,人數最多者達到了200人以上,每個步兵班裝備1挺輕機槍、1具擲彈筒,整個連還另有3門60迫擊炮,步兵班中衝鋒槍數量能到2到3支。

    國軍除了編制表上能到這個數字外,實際上卻達不到。

    古往今來,僅僅依託繳獲對方的武器作戰,竟然在裝備上還要壓倒對方的軍隊,人民解放軍算是頭一號了。

    上面這些配圖都是1949年解放戰爭即將勝利之際,蘇聯攝影師來華拍攝的珍貴彩照。

    在一系列照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人民解放軍的神采,同時還能發現一些比較特殊的武器裝備。

    這張照片是解放軍搭乘美式兩棲登陸車在江邊,該車型號為DUKW-353,俗稱“鴨子”。

    其全重達到6.5噸,車長9.3米,寬2.4米,可以運送25名士兵或2.3噸的各種物資。請注意,照片上,前方兩名解放軍士兵各自操作一挺歪把子輕機槍,後面則滿載士兵。

    解放軍士拿著日式機槍,搭乘美式兩棲登陸車,這畫風也是頗為有趣。

    這張照片背後是一輛T26式坦克。

    1938年,國民政府自蘇聯採購了82輛T26坦克,以這批坦克為基礎裝備了200師,使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少有的裝甲師。

    T26坦克曾參加了蘭封戰役、崑崙關戰役,後在第一次入緬作戰中損失慘重,其餘的T26後來編入了國民黨軍直屬的戰車部隊,但在與人民解放軍的交戰中,被繳獲多輛。

  • 6 # 我家的貓叫皮蛋

    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德軍消滅了法國、比利時、荷蘭、波蘭,趕走了英國軍隊。盟軍損失部隊達到驚人的2,292,000人,當然這龐大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被俘虜的,超過190萬軍人被俘虜,其中大部分都是法軍。

    法軍在戰爭中、後期徹底喪失了戰鬥意志,往往一觸即潰,以狂飆突進的古德里安第19裝甲軍為例子,與其說是在作戰不如說是在無障礙的行進,沿途的法軍丟盔棄甲而求功心切的古德里安根本無心去抓俘虜,19裝甲軍的三個裝甲師分路前進,一路之上用擴音器高喊:“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你們要放下武器,離開道路,免得擋路。”

    古德里安所部只是法國戰爭的一個縮影,實質上侵入法國境內的137個德軍師除了在前期確實遭遇了激烈抵抗之外,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完全是低烈度的戰鬥了,法軍一旦被合圍後抵抗意志非常薄弱。

    整個法國戰役中,德軍繳獲了大量盟軍的裝備,雖然沒有統計過具體的數字,但是考慮到有僅俘虜就至少有190萬,那麼必然會有數量驚人的裝備被繳獲。

    德軍在法國的迅速勝利,集中使用裝甲部隊是一個重要原因,這讓不少人產生德軍機械化程度很高的錯覺,實際上盟軍的機械化程度其實是要高於德軍的。

    據不完全統計,德軍繳獲自法國的各種型號車輛在10萬輛以上,此外僅僅40萬英國遠征軍就在歐洲丟棄了65000輛汽車,這些車輛除了被空軍炸燬了一部分外,其他都被德軍繳獲。

    不到16萬人的傷亡,佔據了西歐的精華部分,這是德軍最划算的一次戰役,而繳獲的海量裝備大大提高了德軍的機械化程度。這是德軍戰爭史上打掃戰場最舒服的一次。

  • 7 # 這個歷史很正

    在戰爭結束後打掃戰場是一項辛苦活。

    首先打掃戰場的第一步是收治傷員,因為在一場戰爭過後,往往會有一些傷員留在戰場上,無論地方還是我方都要積極收治,然後把他們治好。

    第二步就是清點屍體,活人都找出來,然後就是找死人了,把死人集中在某一個地方,然後進行擊中處理。

    只有這三樣都做過一遍以後才算是初步的打掃了戰場,甚至有時候還需要把戰爭時期一些沒有爆炸的啞彈給找出來,畢竟啞彈也還是會有爆炸的可能性的。

    那麼這些打掃戰場的士兵他們又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第一,劫後餘生的慶幸,慶幸自己沒有戰死在戰場上。

    第二,看著滿地的屍體,裡面有敵人的,也有自己袍澤的,然後湧上來一股悲傷無力的感覺。

    第三,戰爭勝利後的興奮,因為自己這次不用死了,然後還可以收繳的戰利品,以及積累軍功,等到軍功足夠的時候就可以不用賣命了。

  • 8 # 花近高樓1

    林彪在抗大二期《談進攻戰法》說過:打掃戰場是交戰雙方獲勝一方的特權

    對於紀律嚴明的八路軍來說,打掃戰場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繳獲戰利品,而是有著非常嚴格的執行程式。

    只要時間足夠來得及,打掃戰場首先是積極收治對方遺留在戰場上的重傷員。

    日軍重傷員被戰友拋棄,本來就絕望到極點,現在死裡得生,就會為我所用。以後可以利用他們對日軍進行宣傳,從心理上瓦解日軍的軍國主義思想,以達到不戰屈人之兵的目的。

    其次是清剿戰利品,一切繳獲林要歸公,繳獲的物資應是為八路軍共同財富,統一支配。

    將繳貨物資是視為私產,到處埋藏、改造,甚至出賣或破壞,這是極其惡劣的行為。

    今後確定繳獲任何物資,無論多少,好壞都應絕對聽後統一分配,只有經過批准後才能留用。

    對於埋藏、破壞、變賣繳獲物資的現象,一經查實,應以嚴重破壞紀律論處。

    第三是掩埋敵軍屍體,並要留下明顯的標記,以便敵人把屍體帶走處理。

    這樣做首先是對陣亡敵軍士兵的尊重,其次是對戰場周圍老百姓安危負責,如果任憑敵人暴屍荒野,就可能因為屍體腐敗引發瘟疫

    最後一項是對俘虜身份的甄別,這一條主要是針對偽軍俘虜。

    紅軍在二次反圍剿時,曾經活捉了敵人前敵總指揮公秉藩,結果被他矇混過關,當成普通士兵士兵給放了,臨行還發給他大洋做路費。真是天大的笑話。

    雖然林總在抗大會議上說得頭頭是道,可輪到他自己頭上,執行起來就有些打馬虎眼了。

    在不久前紅軍東征時,林彪和聶榮臻率領的紅一軍團,殲滅了閻錫山的命根子獨二旅,大獲全勝。

    上級致電林彪:紅十五軍團在北線傷亡過大,擴軍困難,兵員缺乏,希望紅一軍團撥一部分兵力給紅十五軍團。

    結果林彪看了電報後,有些惱怒的說:紅一軍團也缺員,兵力也不富裕。

    最後紅一軍團一毛不拔,拒絕執行上級的命令。

    後來在戰後總結會議上,林彪受到上級嚴厲批評:你們紅一軍團有嚴重的本位主義傾向!

    最後只好由聶榮臻代表紅一軍團,在大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 9 # obayang159

    這個問題我還真問過我父親,他老人家曾參與過越戰。

    小時候總覺得打掃戰場,就是個發財和撿寶貝的過程,但是,我父親說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一般情況下,參戰部隊會打掃一次戰場,而越戰前期,部隊處於進攻狀態中,作戰部隊來不及,所以這個事就會落在我父親他們這種後勤的身上。

    相對於其他地形,山嶽叢林裡幹什麼都麻煩,打掃戰場也一樣。

    首先,你需要一顆大心臟。

    戰場上什麼樣的死人都有,能留個全屍不容易,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打掃戰場也要收屍,自己戰友的話,還要記錄個人資訊,面對那些血液、肢體、殘屍沒有點承受能力,真幹不了。

    其次。你需要一雙大眼睛。

    你要防備敵人安了詭雷,這個就不說了,這個大家都會小心,麻煩的是未爆彈和故障彈,看起來沒什麼,等你拿起來或者放下來或者其他什麼說不清楚的原因,那東西就爆了,很正常。

    第三,你需要一雙好耳朵。

    戰場上肯定會有殘敵,越南那地方就更麻煩了,所以我爸他們幹這活的時候都會有人警戒,你不光要注意聽警戒人員的提醒,還要自己注意聽周邊的動靜,有點風吹草動的先爬下肯定沒錯。

    第四,利用條件。

    在戰場上,不管你幹什麼,千萬記得你面對的是敵人,不管死去的還是受傷的,他們首先是敵人,然後才是俘虜或者傷員。

    只要是敵人,怎麼防備都沒錯,我爸他們有條件的時候,從來不直接去拿什麼東西,都是先找個長木棍或者其他什麼的,動一下,沒危險了再動。

    發現傷員或者昏厥的敵人也是,先按住了再說其他。千萬別逞英雄。

    反正,戰場上沒安全的地方,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就越難戰場來說,打他們的正規軍很麻煩,那幫傢伙鬼的很,武器裝備又跟我們通用,所以,要打掃到一顆子彈都不放過。

    而且,當時越南有很多東西都是我們援助的,收拾這些東西的時候,心裡很憋氣。

    相對來說,越南的民兵和游擊隊什麼的,他們哪裡有時候會有些驚喜,什麼法國和美國的小東西,上面也不注意,很容易貓下來。。。。。

  • 10 # 度度狼gg

    1948年10月28日拂曉時分,遼瀋戰役之遼西圍殲戰基本落下帷幕,蔣軍為救援錦州而組建的“西進兵團”(以第九兵團為基幹)11萬人馬全軍覆滅。當喧囂的戰場沉寂下來之後,東北野戰軍政治部的戰地記者,曾經跟隨打掃戰場的部隊,來到遼西廣袤的曠野中。

    根據記者的描述,在方圓幾十裡的戰場上遍佈遺棄的軍用物資,大至汽車火炮,小到一條軍用毛毯,馬牌香菸美國罐頭等等等等,上至兵團司令下到普通士兵所用的一切,可謂是應有盡有。車炮有的停在鄉間公路上,火炮還掛在牽引上;有的傾倒在路邊,燒得只剩下黑呼呼的車軲轆,餘煙嫋嫋,既慘烈又令打掃戰場的戰士們興奮。

    當然,更多的還是橫躺豎臥的屍體(此處省略數十字,可能會引起不適和遭到稽核),其中很多屍體上的衣服已經被扒掉。尤其是戰場上的死馬,大多數被砍掉了馬腿,所以啊第一條,心理素質不夠強大的官兵,還真幹不了打掃戰場的活,因為除了戰利品之外,你還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慘狀。

    為什麼出現前述狀況呢?別忘記了,雙方几十萬大軍已經在遼西大地廝殺了不止半個月(比如之前的黑山阻擊戰等等)時間,附近幾十個叫“某某窩棚”的村莊早已十室九空,並且糧食也被一掃而光,老百姓需要衣服、需要吃的,所以會第一時間弄走衣服和馬肉。另外野狗成群,據說戰地記者騎的騾子,走著走著都嚇得朝回跑。

    戰鬥結束後,野司通常會命令沒有作戰任務的一些師、團,專門派出部隊打掃戰場,實際上一些比較好拿的武器戰鬥結束就被各部隊帶走了,剩下的都是不好清理的物資。但是遼西圍殲戰結束後,東北野戰軍各主力縱隊必須馬不停蹄進軍瀋陽,所以留給各部打掃戰場的時間並不許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清理出更多有價值的東西,也算是個技術活。

    記得《亮劍》裡丁偉吹過的牛吧?他的一個師橫掃廖耀湘的一個軍,然後打掃戰場又快又收穫頗豐,人稱“鐵掃把”,說的就是這次戰役,說的也就是這個意思。因為在整個遼西圍殲戰中,東北野戰軍殲敵11個師,繳獲各種火炮1571門、輕重機槍3800餘挺、衝鋒槍6500支和數萬件輕武器,以及607輛汽車。

    聽起來數字不小是吧?可是你別忘記了,東野此戰出動了幾乎全部主力,除4縱、11縱在塔山方向、12縱在長春之外,其它九個野戰縱隊共40多萬大軍全部投入了遼西戰場,戰利品中的這麼點武器裝備,仍然算“狼多肉少”。

    所以打掃戰場的第二條經驗是下手快有機靈勁,甚至得有點霸氣,因為打仗時是比較混亂的,有些武器說不清楚到底誰繳獲的,動作慢了好東西都是兄弟部隊的了。比如原來的2縱5師師長丁偉也就是丁偉的部分人物原型,那搶戰利品都是有名的,故事直接編排進了《亮劍》裡面王有勝小同志的戰場經歷。

    同時還有兩點也是很關鍵的,那就是打掃戰場還必須專業和警惕,所謂專業,就是對武器裝備的特性得了解,既不損壞和不能產生意外。抗戰時期,冀東八路軍有一位英雄營長名字叫歐陽平波,他就是在戰鬥勝利後,被警衛員誤傷犧牲的。

    當時這個警衛員在打掃戰場時繳獲了一支新槍,高興的不行,一邊朝回跑一邊喊好槍,結果意外走火,擊中營長釀成悲劇。而1948年的美式武器、彈藥、炸藥更加種類繁多,確實需要點水平的,好東西不能糟蹋了,危險物品處理方式正確。

    所謂警惕,就是打掃戰場時也不能太大意了,遼西圍殲戰的戰場編布120平方公里,漏網的殘敵或者傷兵大有人在,不是每一個敵人都會乖乖繳槍的,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也很重要。平型關戰鬥勝利結束後,就有若干名八路軍戰士,是在打掃戰場時被日軍傷兵打冷槍擊中的,而此時出現傷亡顯然是不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昨天確診得了淋巴癌,下週化療。突然覺得好壓抑,孩子才5歲。突然覺得自己咋這麼倒黴,我應該怎樣面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