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r丶離殤

    水稻生長過程中必需的營養元素有三大特點:一是該元素是所有作物完成生活週期所不可缺少的;二是缺少這種元素時作物表現出缺素症狀,唯有補充它後才能恢復正常,要預防缺素症;三是必需的元素在作物營養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於它改善了作物生長條件所產生的間接效果。以上三條是判斷作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的標準。下面主要介紹氮、磷、鉀、鋅、硫、矽、鐵等七種植物必需的營養元素。

    1、氮素

    氮素對水稻產量和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素是非常重要的。水稻主要透過根吸收氮素,葉片也能吸收部分氮素營養。當溫度高且通風良好時,根吸收作用增強,會促進水稻對氮素的吸收。所以,適時曬田很重要。

    水稻氮素營養不足時,會導致細胞體積小而細胞壁增厚,細胞分裂減少,植物生長緩慢,長相矮小,莖杆短而纖細,葉片少且小,葉片顏色逐漸變淺發黃綠,最後乾枯。這種症狀開始出現在下部老葉上,再向上擴充套件。與受乾旱造成的枯葉不同的是,乾旱植株葉片是上下同時發黃。水稻氮素營養不足時,按葉片長出的先後順序,後出的葉片逐漸短小,且葉片呈直立趨勢,分櫱少,穗軸短小,雖能略早成熟,但灌漿不好,癟粒較多,空癟率高。氮素過剩時(磷、鉀配比恰當時除外),營養生長過於旺盛,植株徒長。植株變得柔軟多汁,降低了莖杆的抗倒伏能力,植株莖杆的壁薄,病菌極易侵入,稻株抗病蟲害能力不強。

    2、磷素

    磷是構成水稻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部分,在作物的生育早期,對水稻的生長髮育與早熟、優質、高產有重要作用。磷在植物體內的活動性很強,生長初期所吸收的磷,能在水稻一生中反覆參與新組織的形成和代謝作用;同時作物前期缺磷所受到的損失,即使後期大量補施也不能補償過來。因此,早期施磷,尤其是苗期施磷,是提高磷肥經濟效益的一項有效措施。另外,在水稻開花後,進行根外追磷,有利於澱粉的積累,使籽粒飽滿。

    水稻缺磷表現為水稻形成僵苗,返青後生長緩慢,植株矮小,不分櫱或遲延分櫱;葉型狹長,葉面積小,但葉片直立呈一柱香狀,葉身縱向稍呈環狀捲曲,葉色暗綠蒼老,心葉以下第2、3葉葉尖枯萎呈黃褐色;老根變黃,新根少而纖細;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磷素過多時,強烈地促進作物的吸收作用,消耗大量的糖分,澱粉積累少,癟粒增加;無效分櫱多,葉肥厚而密集,植株矮小,早熟;莖葉生長受到抑制,早衰,而且阻礙對矽的吸收,水稻容易發生稻瘟病。另外,降低了鋅、鐵、鎂等元素的有效性,從而引發因

  • 2 # 雲眾地

    水稻除對氮、磷、鉀需求大,加之第四元素“矽”外,對鈣、鎂、硫的需求也較大,水稻出現缺鈣鎂硫,都會對其正常長勢、產量以及病蟲害的發生帶來影響。下面一起來看看水稻缺鈣、鎂、硫的症狀,並講解防治方法。

    1、水稻缺鈣

    缺鈣時水稻新生葉片的葉綠素形成受到影響,症狀表現為幼葉變黃卷曲枯萎,生長點受到抑制或死亡,植株矮小,中後期容易倒伏。

    缺鈣的原因:南方淋溶的強酸性低鹽基土壤易缺鈣,土壤鹽濃度過高,抑制了對鈣的吸收。

    防治方法:出現缺鈣後及時用0.3-0.5%氯化鈣或0.3%硫酸鈣溶液噴施2-3次,也可撒施石灰。水稻基肥注意施用鈣鎂磷肥,對於偏酸性土壤可施用生石灰調節並補充鈣肥!

    2、水稻缺鎂

    水稻幼苗缺鎂時,不能合成葉綠素,光合作用收到影響,缺鎂是上部幼葉從下部老葉中獲取鎂,所以缺鎂首先從下部老葉表現出症狀,下部葉片葉脈間明顯失綠,呈現淺黃色條紋,進一步擴充套件至整個葉片縱向變黃,後邊緣呈黃褐色斑點或斑塊,變乾枯死亡。

    缺鎂的原因:土壤耕層淺,長期不施或少施鈣鎂磷肥等含鎂肥料,導致土壤鎂元素不足,或大量施用氮肥和鉀肥,引發植物體內缺鎂。

    防治方法:出現缺鎂後及時噴施1-2%硫酸鎂溶液2-3次,也可噴施鈣鎂磷浸出液或追施鈣鎂磷肥15-20公斤。建議基施施用氯化鎂、鈣鎂磷肥(鹼性土壤)、硫酸鎂(鹼性土壤)等含鎂肥料,每畝用量(以氧化鎂計)1-2公斤。

    3、水稻缺硫

    水稻葉鞘首先變黃,延伸到葉片,新葉失綠呈淡綠色或黃綠色,葉片變薄,有的葉片焦枯,新葉變窄。根系明顯伸長,但支根減少,分櫱少,返青慢。

    缺硫的原因:在長期淹水環境下,硫酸根容易流失,土壤處於還原條件下,硫酸根被還原成硫化氫,與鐵離子形成沉澱,降低有效性!

    防治方法:注意施用含硫肥料,如用5-10公斤的硫酸銨、硫酸鉀作為追肥施用。

  • 3 # 芒鄉夏韻

    下面我們分三步來一起探討水稻缺少鈣鎂硫的幾種症狀、病因以及它的防治方法。

    一、水稻缺鈣的識別和防治:

    1.水稻缺鈣症狀先發生於根及地上幼嫩部分。根系生長很差,莖和根尖的分生組織受損,根尖細胞腐爛、死亡,植株矮小呈未老先衰狀。幼葉捲曲且葉尖有粘化現象,葉緣發黃,逐漸枯死。定型的新生葉片前端及葉緣枯黃,老葉仍保持綠色,結實少,秕粒多。

    植物缺鈣往往並不是土壤缺鈣,而是由於植物體內鈣的吸收和運輸等生理功能失調而造成的。中國土壤的全鈣含量,不同的地區差異很明顯。高溫多雨溼潤地區,不論母質含鈣多少,在漫長的風化、成土過程中,鈣受淋失後含鈣量都很低,如紅壤、黃壤的全鈣含量在4克/千克以下;而在淋溶作用弱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土壤全鈣含量通常在10克/千克左右,一般不缺鈣。

    2.水稻缺鈣防治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施用鈣肥酸性土壤缺鈣,可施用石灰,既提供了鈣營養,又中和了土壤酸性。對於中性、鹼性土壤,鑑於原因都出於根系吸收受阻,土壤施用無效,應改用葉面噴施,一般用0.3%~0.5%氯化鈣液,連噴數次。

    (2)由於大量施用氮、鉀肥,土壤溶液濃度增高,抑制了作物對鈣的吸收,銨態氮肥尤其如此。因此,控制用肥,防止土壤鹽類濃度過高,是防治水稻缺鈣的基本措施。

    (3)高溫乾旱而土壤溶液濃縮,尤其是在作物需鈣較多的時期,如遇乾旱極易誘發缺鈣,應及時灌溉。

    二、水稻缺鎂的識別與防治

    我們都知道鎂元素是構成葉綠素的元素,植物則在葉綠素結構的中心有鎂元素,所以呈現綠色。由此看來,缺少鎂元素的水稻會變黃,光合作用下降,糖類或澱粉減少。

    當對水稻施矽酸時,如果單獨施用就不能增強對稻瘟病的抵抗力,但如果同時施鎂就能夠促進矽的吸收,而且防止稻瘟病發生。這是因為鎂不僅可以促進矽的吸收,而且可以使作物健壯。

    1.水稻缺鎂元素症狀

    因為水稻的缺鎂症不明顯,所以經常被忽視。插後3~4周,從下位葉葉尖處出現條紋狀黃化,葉片從葉舌處垂直下垂。但黃化現象隨下部葉片的枯死而逐漸消失,到分櫱盛期已不明顯。但缺鎂嚴重時,下位葉常於葉枕處折垂,塌沾水面,葉緣微卷;穗技梗基部不實粒增加,導致減產。

    2.水稻缺鎂的防治方法

    (1)葉面噴施。葉面的吸收鎂效果好,如果發現缺乏症,則儘快將1%~2%硫酸鎂溶液葉面噴施,連續噴施2~3次,間隔時間為7~10天。

    (2)合理施用鎂肥:①選擇適當的鎂肥種類。常用的含鎂肥料主要有鎂的硫酸鹽、磷酸鹽、碳酸鹽、氯化物及氧化物等。如硫酸鎂(含Mg6~19.9%)、水鎂礬(20%)、瀉鹽(16.3%)、硫酸鉀鎂(6.6~9.4%)、鉀鎂肥(12%)、氧化鎂(25.6%)、菱鎂礦(27%)、白雲石(10~13%)、磷酸鎂銨(14%)、鈣鎂磷肥(9~10%)等。鎂肥種類的選擇一般以土壤條件和作物種類為依據。酸性土壤上宜選用碳酸鎂和氧化鎂;中性和鹼性土壤上宜選用硫酸鎂。水稻以選用氯化鎂為好。②確定合理的鎂肥用量及施用方法。鎂肥應儘量早施。作基肥時每667m2用量(以MgO計,Mg%×1.67=MgO%)為3~3.5kg左右。

    (3)控制氮鉀肥用量。氮肥,尤其是銨態氮肥施用,不僅抑制水稻對鎂的吸收,同時由於稀釋效應,易引起缺鎂的發生;過量鉀對鎂的吸收有明顯的拮抗作用。因此,在供鎂能力較弱的土壤上,要嚴格控制氮肥、鉀肥的用量,避免發生缺鎂症。

    (4)改善土壤環境。水稻缺鎂症多發生在有機質貧乏的酸性土壤上。因此,土壤環境的改善對防止缺鎂症的發生有明顯的作用。施用石灰,尤其是含鎂石灰,或直接施用白雲石粉,既可中和土壤酸度,又能提高土壤的供鎂能力。施用有機肥,可促進水稻根系對鎂的吸收,防止缺鎂症的發生。

    三、水稻缺硫的症狀、病因與防治

    水稻缺硫可使葉片變黃,它被水稻吸收後,從莖向葉鞘、葉片移動,在葉片合成蛋白質後向穗部移動。硫在莖葉中含量與磷類似,為0.15%~0.30%.此外,缺硫時,由於蛋白質合成受阻,因而根部發育衰退,影響養分的吸收。

    水稻缺硫上部葉片失綠。缺硫生長受阻,尤其是營養生長,症狀類似缺氮。

    1.水稻缺硫病因

    易發生在砂質淋溶型土壤或遠離城鎮工礦區,大氣含硫少,近3-5年內未施含硫的肥料。

    2.水稻缺硫防治方法

    (1)缺硫與缺氮不易分開。因此,在診斷缺硫時,對不同試驗區分別施用硫酸銨和悄素,如果施用硫酸銨區恢復正常,即可診斷土壤缺硫。診斷為缺硫,可施用硫酸銨或硫酸鉀,植株將會恢復葉色,生長變得旺盛。

    (2)增施有機肥料,提高土壤的供硫能力。

    (3)適當施用硫磺及石膏等硫肥。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水稻缺鈣鎂硫症的防治方法,希望您能學以致用,做好水稻缺鈣鎂硫症的防治工作,收穫一份豐收的喜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前玩手機危害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