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期待耿好
-
2 # 曲笑嫣然
我認同
其實不管是婆婆還是其他的任何人,包括我們的親戚、朋友和同事,哪怕是關係最親密的閨蜜,我們也要拿自己當外人。
即使是親密無間的朋友,我們在說話時也不能口無遮攔,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那些容易產生矛盾的婆媳關係、朋友關係、親戚關係,都是因為說話時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所做的事不將別人放在心上。
有一句老話曾經說過:能夠傷害我們的,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我對這句話深信不疑,因為陌生人無法對我們產生影響,只有最親近的人的話語才會給我們致命的傷害。所以我們要拿自己當做外人,充分的尊重別人,在合理的尺寸範圍內提供我們的建議。
婆媳關係的矛盾,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兩代人之間生活習慣的衝突,來源於思想的不同。這時候,如果誰都不肯讓步,那麼就會出現極大的矛盾,但是,假如有一方約束自己,考慮另一方的感受,感同身受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上體會她的想法,再針對這種想法進行溝通,那麼,我想婆媳矛盾的發生率將會大大減少。
拿自己當外人,在與他人交談時,會安靜的傾聽,在真正瞭解對方的需求後,再提出自己的建議。拿自己當外人,在與老人溝通時,會從她的角度考慮問題,瞭解對方的意圖後,再表達自己的觀點。
拿自己當外人,是與婆婆之間相處的正確方式,是與朋友同事之間相處的合理途經。
-
3 # 付小蕾
說實話,大部分人都是認同的,因為都親身經歷過。
雖然,婆婆嘴上都會說:我把你當親女兒一樣看的。但實際上,親的就是親的,不是她生的始終隔了一層。但這也是人之常情。婆婆沒生你,沒養你,因為兒子的關係才跟你成為一家人,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能成為跟她兒子一樣的親人呢?不合常理啊!
就比如我,我婆婆對我始終是客氣的,因為就老公一個孩子,也是說把我當女兒看的,但是,有什麼事情還不是偷偷跟他兒子說,然後我老公再來跟我商量。做什麼事情,也不會跟我媽一樣設身處地地為我考慮。我在我媽面前可以想幹嘛就幹嘛,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在婆婆面前你試試,兒子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就耿耿於懷好長時間,還到處講:兒子以前很孝順的,從不忤逆她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媳婦帶壞了兒子。自己媽會這樣說嗎?
婆婆就是婆婆,多好的婆婆就不可能跟親媽一樣,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結婚了,自己組建小家你是主人,但是不論在婆家還是孃家,還是應該有分寸。
-
4 # 宿裕淺談
我同意。
一個人這輩子會經歷很多事情,也會扮演各種角色,然後扯進各種關係中去。
婆媳就是人生的一次邂逅,婆媳關係就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關係。
我們和我們自己的母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的?是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認識我們的母親多久了?我們今年多大年齡了,我們就認識母親多久了!我們和我們的母親吵吵鬧鬧、互相愛護、相互衝突、互相磨合了多久?我們的年齡就是我們彼此愛彼此恨的時間。
那麼,我們和婆婆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的呢?早一些的,可能是從婆婆50幾歲的時候開始認識的,晚一些的,可能是從60幾歲開始認識的,有的甚至更晚。這場超級難磨合的馬拉松長跑就開始了?試問你是磨合呢,還是不磨合呢?你想走進婆婆的心裡,想和婆婆處的更近一些,你就試圖磨合。但結果,就正如你和自己母親從小到大的磨合一樣,會有各種各樣的陣痛!
不怕痛的人都挺過來了。怕痛的人都把自己和婆婆當成了外人,相互客客氣氣、恭恭敬敬。作為我,我更願意選擇後者。
其一,我們的婆婆年紀大了。沒有更多的心力和我們較真。人家為了自己的兒女的成長成才已經受苦了一輩子了,現在年老了,只想安安心心看個孫子,享受一下老年生活。所以,凡事想開點,自己和婆婆都過得佛系灑脫一些。更何況,婆婆年齡一年比一年長,身體也是大不如從前,不能因為自己一味想磨合,想把自己不當外人,而氣壞老人家。
其二,婆媳同為女人,客客氣氣,恭恭敬敬更合適。你過的累,你過得苦,不要嫌棄只有自己的媽心疼,而婆婆不心疼。原因很簡單。我們嫁到夫家來時,我們已是成年人,有些已經是到了而立之年。在婆婆眼裡,你不是個孩子,你是個成年人。而自己的媽,同樣婆婆也是,從小就看著自己的孩子長大,在他們眼裡總覺得自己的兒女始終還是孩子,所以,當然會心疼自己的孩子。你的苦與脆弱,自己忍了,不要不把自己當外人的都展現給婆婆。成年人的不開心都會過去的,沒必要虐一個老人家。
生活,別較真,凡事想開點,對婆婆,我們始終要恭恭敬敬、客客氣氣。就像我們剛認識她們那會兒一樣,她們已是老者,理應得到恭敬與客氣。
人生過眼雲煙,怎麼開心,怎麼來。過的簡單是一種智慧!
-
5 # 家有叮叮噹
處得來就親近點,處不來就把自己和婆家人當外人。
把自己和婆家人當外人沒有什麼不好,外人清楚自己與婆家人之間的邊界,知道哪些事情自己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不會做一些喪失底線的事情。外人清楚自己在婆家人心中的分量,知道哪些東西自己能要,哪些東西不能要,不至於期望落空後心生怨恨。要知道一個懂分寸的外人比一個心懷怨恨的“自家人”要好得多。
首先,作為外人,在感情上不會對婆家人期望過高。不要因為跟這家人扯上了關係,就指望對方全家把你當作寶,凡事以你為中心,順應你的心思,照顧你的感情。試問你把婆家人當外人,又何必指望婆家人給你親人之間的待遇呢?
其次,在錢財上要跟婆家人處理妥當。把婆家人的錢和你們夫妻的錢劃分清楚,不要把婆家人的錢當作你丈夫和你的錢,比如親戚間的人情、家庭的公共財產,也不要把你們小家的支出當作婆家人的負擔,比如你們小家購房所產生的負擔,更不能因為自己負擔重就把怨恨轉移到婆家人身上,責怪婆家人條件不好。要知道當初嫁給誰是你自己的選擇,不能出嫁後嫌這嫌那。如果你有更好的選擇,你又何必選擇嫁給這個人,嫁入這樣一個家庭。
再次,作為外人,就要懂得外人的本分,不要無中生有,破壞婆家人的名聲。你跟婆婆之間有矛盾,你去外面散佈婆婆的流言,你跟丈夫之間有矛盾,你去外面散佈丈夫的流言,你看丈夫的姊妹不順眼,你去散佈丈夫的姊妹的流言,你就差沒散佈自己的流言了,你認為你是一個合格的外人嗎?不是呢,你連個外人都比不上,你完全是個心懷怨恨的仇人。
最後,我認為兒媳婦把自己和婆家人當外人挺好,外人至少懂得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距離和分寸,不會搞出一堆事情。
-
6 # 一個人的森林世界
在婚姻中也不僅僅只有夫妻兩個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就是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很多人都說處理不好婆媳關係,年輕人始終認為跟老一輩的人沒有什麼可說的,在看待事物方面存在很嚴重的分歧,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一點小事兒就鬧的很不愉快,然而做丈夫的也顯得非常為難,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婆媳之間的問題。其實很多關係只要耐心進行調節就能夠得到更好的改善,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也是一樣,婚悅教你婆媳相處的幾大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媳婦要懂得接受和寬容。婆媳之間最常發生的就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而引起的分歧,從而產生比較大的矛盾,因為年輕人在生活中更隨性一點,但是老一輩的人生活比較有規矩,而且老一輩的人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已經生活了很久了,所以想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這時就需要媳婦多理解和接受老一輩的生活習慣,在不影響大局的情況下,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更好的適應老人的生活習慣。
第二個原則是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應該堅持到底。在生活中很多老人都喜歡插手年輕人的生活,雖然說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時候太多的參與反而會得到不好的效果,所以在這方面,年輕人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對於一些老人不應該插手管的事情就不讓他們管。這樣會省去很多的麻煩。
第三個原則是善於利用自己的老公。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一個婆婆喜歡直接和自己頂撞的媳婦,所以說很多不方便說的話可以讓自己的老公去說,作為母親的婆婆一定會認真聽取自己兒子的意見,所以這樣的方式更加委婉。
總結“把問題說出來 解決掉。。。一來可以讓彼此更親密 省得猜來猜去 二來 這樣婆婆才知道你喜歡什麼 不喜歡什麼 畢竟不是一直以來相處在一起 溝通就好了 ”
-
7 # 暮然一笑終成夢
提及婆媳之間,一直是許多人最頭痛的難題之一,有的婆婆將會性情柔和,通情達理,那麼就較為好交往,但是的婆婆性情並非那麼柔和,這一那時候許多人就不清楚該怎麼辦了,假如碰到性情不柔和的媳婦,一定會發生爭執,但也不可以一輩子爭吵吧,都要去化解矛盾的。
01
看不見你的艱辛。
同事說婆婆幾乎沒有對她好過,她剛進門處時,婆婆對他說媳婦還要有媳婦的模樣,家務活做飯啥的必須會,可伶我那之前爸爸媽媽手上手機珠的同事,快速在好多個月裡學好了做各種各樣家務活。
同事下班了返回家的那時候,沒人在等她用餐,有時飯是涼了她辛苦一天還得自身熱飯,在她的婆婆眼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02
惦念你的工資和陪嫁。
婆婆會十分掌握你發放工資的時間,會掌握你的加班費怎麼算,全部相關與錢的物品都是還記得十分清晰,也會隔三差五都惦念。
她會要你將你的薪水交到她存放,假如我不給,她就會唆使自身的兒子問你可以。假如沒人聽她的,她就會哭天喊地說兒子娶了媳婦就變為了“沒良心”。
03
見不可你活得幸福快樂。
也有一種婆婆就是說見不可逆的一點好,總感覺就是你將自身的兒子搶去;如果你跟男朋友難分歧,她並不是哪個勸解的只是哪個煽風點火的。
04
當眾你的面讚揚他人家媳婦。
你與婆婆閒聊的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她一直都在誇他人家的兒媳婦,例如:老劉家媳婦常常給婆婆買美味的;老王家媳婦家務勞動做的可利落,幾乎都不許丈夫參與家務活;老李家媳婦常常帶著婆婆出來度假旅遊,還把自身的薪水上繳這些。
結束語:
女性結了婚,在孃家人就是顧客,在婆婆始終是外人。許多婆婆都感覺,你嫁來我們家,就是說來服侍我兒子的。他們沒有觀念到,媳婦是兒子娶回家歡度一生的人,而不應當是完全免費的保姆。
難道說不應當像善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把她作為閨女來愛嗎?婆婆們,假如想媳婦心疼你,請最先把她當家人來待!
-
8 # 塗思嘉6938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我有個很好的閨蜜,三十幾歲了才結婚,由於她的性格溫柔,又善解人意,很快就和婆婆以及小姑子那邊的親戚打成一片,慢慢的說話和做事也沒像剛結婚時一樣客氣有分寸了。
有幾次當著婆婆和小姑子的面使喚老公做事,明顯看出她們臉色不好,我也曾好心提醒她在婆婆面前說話注意點,她卻大大咧咧:“怕啥?我都當她是親媽了,她也當我親閨女一樣了,不會計較這點小事。”
結果有次她婆婆私下拉住我說“阿青,你說嘉嘉(我閨蜜的乳名)怎麼在我面前說話呢?以前她不是這麼信口開河,隨便的啊?”
看到了嗎?婆婆是婆婆,媽是媽,再怎麼樣婆媳關係好,也不要把婆婆當媽一樣看待。在媽面前怎麼說話她也不會和你真計較。
在婆婆面前,女人隨意使喚她辛苦養育二三十年的兒子,感情上她接受不了,面子上更掛不住,她會挑你的刺。
聰明的女人懂得婆婆和媽媽不一樣,會在婆婆和老公之間相互照顧雙方的面子,和婆婆始終保持適當的距離,對她感恩、愛護,任何時候都不會不尊重她。
-
9 # 我就是那個小太陽
婆婆就是婆婆,這句話沒錯,你得像孝順自己在媽媽一樣孝順婆婆,但你不能像對待媽媽那樣對待婆婆。你對自己的媽媽可以任性,可以有小脾氣,但是對待婆婆不能。有時可能因為你一句無心的話就傷婆婆的心了。你可以當著你媽媽的面說其他兄弟姐妹的不是,但你不能當著婆婆的面說家裡其他人的不是,哪怕是你的老公。你也可以指使你媽媽為你做事情,但你不能指使婆婆為你做事情。所以,雖說婆婆也是媽,但始終都是婆婆,我們要尊敬婆婆,孝順婆婆,但不要忤逆婆婆。我們是媳婦,但終究不是女兒。我們是家人,也是某個角落的外人。
-
10 # Chinarainbow
認同。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很難相處,,雖然叫的是“媽媽”,但“娘媽”和“婆媽”還是有區別的,畢竟這涉及到血緣關係。兩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過去不同的生活經歷、思想、受教育的程度,還有性格等等因素,都決定了媳婦“千萬別拿自己不當外人”,媳婦也不要奢望婆婆可以把你當女兒。但是作為媳婦,對婆婆絕對要尊重,因為媳婦是晚輩,《弟子規》教育我們長幼要有序,況且婆婆把辛苦養育了幾十年的兒子給了你做老公,等於把婆婆的愛分走了一半。所以對婆婆不僅要尊重,還要孝順。如果有兒子的,自己未來也要當婆婆,所以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回覆列表
有人說“女人要懂得:婆婆就是婆婆,千萬別拿自己不當外人”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太認同了,如果想要婆媳關係好,就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從結婚到婆婆去世之間的十幾年,我們婆媳從未紅過臉,這得益於我有一位好婆婆,她老人家識大體,善良又潑辣,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婆婆在打理,一家人基本上相處融洽,算是“平安度春秋吧”。
我婆婆生在農村,沒有上過學,但是人很聰明能幹,在她19歲時經人介紹嫁給了大她12歲的公公,公公是老革命,扛過槍打過仗,解放後才考慮婚姻大事,由家人介紹娶了美貌的婆婆。值得一提是婆婆是十里八鄉的美人,而且雖然沒有上過學但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在大隊裡當會計。
婆婆生育了三個孩子,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本已圓滿,沒想到三十多歲時又意外懷了我老公,認為是上天所賜,所以特別歡喜的生下第二個男孩。
大姑姐和大伯哥比我老公大十幾歲,所以,作為老小的老公在家是比較得寵的。婆婆也一直比較偏疼這個小兒子,但是隻是偏疼,並沒有嬌慣,而且老公從小品學兼優,懂事乖巧,深的老兩口的喜愛。
結婚就是嫁給他們一大家子當我進門後,婆婆表現的很是歡喜,事事處處帶著親近。雖然我也很喜歡婆婆,但是拎的清,警惕的做好我分內的事,保持著與婆婆“一碗湯”的親情,親近中帶著距離,親情中保持分寸。
婆婆家的事,我基本不參與,都是讓老公去拿主意,讓他和他爸媽談,每次婆婆問我時,我都說是聽她兒子的(好像我多賢惠似的,哈哈)。實際上,我和老公早就商量好了,只是由他提出,他爸媽心裡會比較好接受。
比如,關於孩子的問題,我孩子出生時,我婆婆正在看著我大伯哥四歲的女兒,我月子是在我孃家坐的,因為婆婆家住平房,條件太差了,我爸媽心疼我,所以就留我在孃家坐月子。對此,我家老公是支援的,畢竟他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啊。
而婆婆家一開始是不同意的,認為兒媳婦坐月子應該在婆婆家才對,但是禁不住他老兒子的軟磨硬泡,也就同意了。
實際上婆婆是個明白人,知道我如果在她那裡做月子會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生出一些么蛾子,不如順水推舟的賣給她兒子一個人情,算是皆大歡喜。
金錢是考驗人性最好的試金石對於金錢方面,婆婆保持著基本的平等,三個孩子差不多的對待,但是因為我孃家生活比較富裕,常常幫襯著我,所以,我和老公的小日子過的比較舒適。因此,婆婆也就在金錢方面偏向大伯哥家,常常有些救濟,大伯哥的女兒上幼兒園、上學,買房子付首付等等的費用都是婆婆偷偷給的,但是面上卻又表示一碗水端平。
因為我對金錢沒有那麼強烈的在意,所以在婆婆偷偷給大伯哥一家錢方面,我裝作不知情,因為那是她老兩口的退休金和我無關,他們願意給誰就給誰,那是他們的權利。也許您會說退休金不過是小錢,但是我公公是離休的,90年代時就到了每月一萬元了,又因為大伯哥不務正業,他老婆孩子基本上是我婆婆公公在供養著。
鑑於我的大度,婆婆對我態度也是一直保持友好的,我們之間從未因為錢財等物質方面鬧過不愉快。
但是,對於婆婆,我深知關係再好也不能以對待自己親媽的態度為之,因為她真的不是您親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