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淮西一哥

    楊沂中此人是岳飛的左膀右臂,那麼他為什麼被高宗皇帝這麼賞識,他的能力和岳飛差不多,岳家軍主要負責人之一,和岳飛南征北戰,和岳飛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也是戰功顯赫。

    但是最後害死岳飛的他也有不推卸的責任,他可能被逼無奈,第一個出場的就是他,是他帶人去把岳飛給帶到臨安的。去的時候他可沒和岳飛說出實情,就和岳飛說把事情交代清楚就好了,就是這麼這個好兄弟最後也背叛了岳飛。當然宋高宗幹岳飛的時候可沒少費勁,其中嶽家軍裡面兩個人是重點,第一就是王貴,第二就是楊沂中。包括當時中興四將之一張俊,

    只有韓世忠給岳飛說了話了,但是這個時候的韓世忠已經不是黃天蕩那個時候的韓世忠了,已經變成了官場老油條了,人啊有時候真的要圓滑一點。

  • 2 # 為國釣魚

    宋高宗趙構的確說過這兩句話

    帝如建康,詔存中扈蹕,因語宰相曰:“楊存中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郭子儀也”。~《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楊存中》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南侵被弒,金國求和。趙構準備去建康過過御駕親征癮,詔令楊存中護駕。為打消朝臣顧慮,趙構便在宰相面前誇楊存中我讓他往東,他絕對不會向西邊看一眼,沒有比他更忠心的人了,他就是我的當代郭子儀啊

    趙構做河北兵馬大元帥時,楊存中便擔任趙構的待衛,表現得忠心耿耿

    時元帥府草創,存中晝夜扈衛寢幄,不頃刻去側。帝知其忠謹,親信之。~《宋史.楊存中》

    楊存中不依班值終日守護著趙構,一步也不離開,趙構非常感動,從此便把楊存中當作親信

    楊存中也打過很多仗,有代表性的:

    苗劉兵變時,楊存中跟著張俊勤王,協助趙構成功地擺脫了太上皇的身份,幫著趙構把趙構的兒子從皇位趕了下來

    楊存中有復辟之功

    建炎三年十二月,金軍搜山檢海捉趙構,楊沂中協助張俊守明州,宋軍阻擋住了金軍前鋒且“捉得金人二人”。這就是名震寰宇的明州大捷,雖然幾天後張俊跑路導致明州被屠,但成功地為趙構巡幸東海爭取了時間

    楊存中有阻敵之勞

    紹興六年十月,“存中與(偽齊)劉猊戰於藕塘,大破之”

    這份功勞基本上是實實在在的

    紹興十年八月,“楊沂(存)中自宿州夜襲柳子鎮,軍潰,遂自壽春府渡淮以歸,金人屠宿州”~《宋史.高宗六》

    “沂(存)中自將騎兵五千襲柳子鎮,至明,不見(金)騎而還。金人以重兵伏其歸路,沂(存)中知之,遂橫奔而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七》

    紹興十一年二月,“丁亥,淮北宣撫副使楊沂中、判官劉錡、淮西宣撫司都統制王德、統制官田師中、張子蓋及金人戰於柘皋鎮,敗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三十九》

    楊存中指揮的殿前司在柘皋大捷中發揮的作用還是比較重要的,“乃令萬兵各持長斧,堵而前,奮銳擊之”

    紹興十一年三月,張俊以為金軍主力已經北返,便打發劉錡回太平州,準備“吾欲與楊(存中)太尉至濠州,耀兵淮上”。沒想到劉錡剛走,便傳來金軍攻陷濠州的訊息。於是又招回劉錡,耀兵淮上變成了救援濠州

    走到距濠州六十里的黃連埠時,斥堠傳回訊息“濠州無金人,或謂今人破城之後無所籍,又畏大軍之來,尋已去矣”。於是,張俊再次“遣將官王某謂錡曰:‘已不須太尉’,錡乃不行”,惟沂中、王德領二千騎而往,以兩軍所選精銳策應之~《要錄.一百三十九》

    走到濠州城西嶺上,“列陣未定,金人伏甲騎萬餘於城兩邊,須臾,煙舉於城上,伏騎分兩翼而出”

    楊存中又一次掉入金軍陷阱,心裡發慌,咬字不太清晰,“沂中皇遽以策麾其軍曰:‘那回’。諸軍聞之以為令其走耳”,這一句含糊不清的二字指令釀成了一場軍事災難

    散亂南奔,無復紀律,其步人見騎兵走,謂其已敗,皆散。金人追擊,步人多不得脫,殺傷甚眾。~《要錄.卷一百三十九》

    按理,主戰派應該把楊存中吹起來才對,但是

    《周益公日記》雲:“楊存中人號為髯閹,以其多髯而善逢迎也”。《王梅溪集》載劉共甫雲:“範伯達嘗目存中為髯閹,謂形則髯,其所為則閹也”~《癸辛雜識》別集上

    周必大和範如圭都是楊存中同時期人。雖然楊存中也打過不少仗,趙構也很信任他,但楊存中毫無風骨,從不諫言,不問對錯地唯趙構或張俊之命是從,在當時已經成為主戰派嘲諷的物件

    這也是趙構向宰相解釋為什麼會讓楊存中扈蹕的原因:“雖然楊存中沒有風骨,但他對朕很是忠心呢,他就是朕的郭子儀”。這種語境下自然不乏溢美之詞,不過

    估計郭子儀聽到了想打人

    再看趙構對岳飛說的那番話,整段是:

    上謂飛曰:“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復令卿典軍,任卿以恢復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飛得上語,乃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十二》

    僅擷取趙構引用趙匡胤說過的“犯吾法者,惟有劍耳”,貌似紹興七年趙構便對岳飛動了殺機,這不過是斷章取義中的斷章取義。真實的情況是趙構說過這段話後,岳飛才真正地安了心

    紹興七年初,因金人慾立欽宗的兒子“丙午元子”為帝,岳飛密報趙構建議“正建國公皇子之位”,獲得趙構極大信任,不但公開表彰岳飛“議論皆可取”,替岳飛把“湖北、京西宣撫副使”的“副”字去掉,還解除了慵怯不可用的劉光世兵權,“欲以此兵柄付岳飛為北向之舉”。~《要錄.卷一百九》

    然而,因朝臣反對,趙構很快便收回成命。氣得岳飛耍了一次小性子,四月丁未,“岳飛乞解官,持餘服”~《要錄.卷一百一十》

    沒等批覆,岳飛在回鄂州的路上便上廬山給母親守墓去了。新任權宣撫判官張宗元無以服眾,趙構急忙令李若虛和王貴“詣江州,敦請飛依舊管軍,若違,並行軍法”。岳飛到臨安後聽從張浚的意見上表待罪

    趙構一邊說不怪岳飛,一邊搬出趙匡胤曾對手下大將說過的話加以威懾,這恐怕是趙構處理這件事的最好方法~恩威並施

    人主平時馭下不過恩與威而已……岳飛奏陳輕率,自知必抵罪,而乃開示胸腹,略無留難,飛深極感激。~《要錄.卷一百十二.中興聖政》

    這個道理就好比:

    你腦子發熱做錯了一件事,給公司造成了損失,老闆把你叫去狠狠地罵了一頓,然後吼道:“你小子,還TM不趕緊滾回去幹活,下次再這樣,看老子怎麼收拾你”!那麼,這事基本上就算過去了

    如果老闆皮笑肉不笑和顏悅色地說:“小同志啊,我覺得你做得很好嘛,一點小損失沒什麼要緊,這樣吧,把工作和資料交接一下,回家好好調整一段時間再來上班……”你覺得你真的幹得不錯深得賞識?

    一句是溢美之詞,一句是斷斷章取義

    答完感覺,好沒意思

  • 3 # 風神來也

    宋高宗就是個沒有氣量的小人,這樣的國家大不了,因為他的王就是個小氣鬼!害死岳飛,嫉賢妒能,國家和政權長治久安了嗎?宋朝延續了嗎?自挖牆腳地混蛋!還真把漢人江山當成他宋家一人的江山了!狗屁不通的敗類!

  • 4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是因為兩個武將對宋高宗趙構的表現不同,從而導致趙構評價各異。從始祖金臺侯金刀楊會算起,楊沂中是楊家將的第七世孫,是金槍將保靈侯楊延昭的嫡孫輩。他武功和岳飛不相上下,但在向上級獻媚方面,足以甩嶽鵬舉8條街。

    (到楊沂中這一代,楊家將已無風骨)

    楊將軍拍馬功夫爐火純青,竟然拜掌握主要方面軍軍權的張俊為乾爹;對於皇帝趙構,楊沂中更是全神貫注,殷勤伺候。例如在小朝廷南逃時,老楊多次全副武裝、徹夜未眠地為趙構站崗。趙構自然不會虧待這樣的貼身臣子。紹興十一年的宋金淮西大戰,楊沂中率領萬名將士,揮舞長斧,大破金軍“柺子馬”。但隨後在濠州之戰中,誤中金兀朮埋伏,數萬精銳的殿前軍被砍殺大半,楊沂中狼狽逃回。趙構沒有治罪,反而給他升官: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兼領殿前都指揮使。

    紹興十二年,趙構皇帝給楊沂中改名為“楊存中”,此後老楊的官職火箭般地躥升。趙構認為他赤膽忠心,與唐朝武將“郭子儀”有一比。而對一向有“精忠報國”美譽的岳飛嶽鵬舉,趙構皇帝的看法比較複雜。開始時,趙構大力提攜岳飛,既表彰他忠勇戰功,又可以制衡張俊、韓世忠等軍界大佬。但岳飛耿直,有時還“犯上”,讓領導心裡不爽。趙構在揚州與美女那個時,金軍騎兵即將殺到!趙構嚇得翻身上馬,一溜煙地跑到江邊,乘船渡江。從那後,青年趙構那個了,再也製造不出後代了。雪上加霜的是,趙構唯一的小兒早夭。岳飛卻鄭重其事地建議他趕緊從宗室中選擇一個立為太子,趙構當即把岳飛訓斥一番。

    紹興七年,南宋方面軍大帥劉光世遭到朝野攻擊,文官彈劾,不得不請求辭職。他麾下四五萬大軍交給誰節制?開始時,趙構被岳飛北伐中原的宏偉計劃打動,拍板要把這支部隊交給岳飛指揮。但事後遭到張浚、秦檜等文官的堅決反對,因為這樣一來,岳飛掌握南宋三分之二的軍隊,一旦造反,誰人能對付?這不符合大宋制衡武將的祖制。趙構冷靜下來,也後悔了。岳飛大怒,你當皇帝的說話不算話,啥玩意啊!趙構又讓張浚去做岳飛思想工作,但張浚三言兩語把岳飛惹火了。岳飛一怒之下辭職。不待朝廷批准,他就撂挑子,上了廬山。後來趙構派出兩位官員,上山去請,如請不下來就殺掉這兩人。岳飛無奈,只得下山,去找趙構請罪。

    趙構感到岳飛桀驁不馴,遠遠不如他的把兄弟楊沂中順服。你掌管十萬重兵,如此任性,這還了得?他嘴上說不怪罪,但說了句綿裡藏針的話做為警告,“犯吾法者,唯有劍耳”。這話原是宋太祖趙匡胤所說,立邦治國,要以法律嚴格約束“無厭之求”者,否則,“若犯吾法,唯有劍耳”。意思是,如果違反了我的法條規則,我就用寶劍砍掉你的頭。一語成讖!最終岳飛果然死於趙構之手。更戲劇的是,趙構令楊家將後代、岳飛結義兄弟“十哥”楊沂中監斬岳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為摩羯座的我好喪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