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yotiy2269

    盆栽山茶經過幾年生長,原來的花盆已顯得太小,限制了根鬚的發育生長,這就需要換一個較大口徑的花盆。這就叫“換盆”。換盆用不著每年進行。大、中植株,一般每隔2~3年換一次,小的植株1~2年換一次。如果換盆的植株較小,只要輕輕地搖動一下將植株從盆中倒出,再換大一點的盆就可以了。根鬚少的話,只要換盆土,不必換盆。如果山茶在盆裡生長了多年,植株較大、根鬚較多又較密或已撐滿全盆,就需要換種到較大的盆缽裡。也有的山茶從盆中取出植株後,將根球周圍的根鬚切除5釐米,盆子也不一定要換大的,再加些新土,仍可以種植在原來的盆中。有的對名貴山茶品種特別喜愛,於是頻頻換盆,換來換去把山茶折騰死了。因此,名貴山茶品種,特別是小苗,更不能多換盆。山茶換盆、換土的時間,在江南地區,以早春的2月下旬到3月上中旬或梅雨期和9~10月為最適宜,也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為山茶由半休眠期進入生長期的過渡時期,樹液即將流動或剛剛開始流動,秋冬所積蓄的大量養分還沒有動用或剛剛開始動用,在這時候進行換盆、換土,即使根鬚受到一些損傷,甚至是較大的損傷,傷口也容易癒合,而且能較快地萌生新根。梅雨期換盆、換土,由於空氣的溼度大,葉片的水分蒸騰少,即使根鬚受到一些損傷,葉片也不會因大量失水而萎蔫。秋季的9~10月氣溫較低,山茶地上部分的生長日趨緩慢,即將進入半休眠期,在此期間換盆、換土也比較適宜。山茶換盆的方法和上盆的方法基本相同,但又有所不同。(1)脫盆 等待換盆的山茶,盆土不可太溼。盆土略干時,用竹籤沿盆壁與土之間深劃一圈,使表面土層與盆壁分離,然後將花盆斜放,用手輕輕拍敲花盆四周,一手托住花盆,另一隻手的拇指戳花盆底部的洞眼,頂出泥團。如果盆內山茶根鬚蔓延至花盆四壁,大拇指頂不出泥團時,可把花盆倒過來用盆壁輕輕地在桌凳邊蹾幾下,泥團即可倒出。這叫“脫盆”。但是要注意抓住山茶植株,不要掉到地上把枝條摔斷。(2)剝土剪根 大、中植株在脫盆後要將土球四周、上下的表土剝掉一部分,這一步和上盆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無論是剝與不剝或多剝少剝,都要將土球的表面撥松,使植株在種植後能與新土混為一體。如果剝土較多,最好從基部剪除,粗長的老根可適當截短,以促使多萌生新根。(3)換土 山茶換盆必須換土。換土不能超過整個泥團的1/4。新土要稍幹,不能過溼。新土不能用已經栽培過的舊土,一定要用從山上挖來的新沙質紅壤土或新制的培養土。換土最好選擇在陰天,在盆土略干時進行,以便能“脫盆”。(4)填土 根據許多家庭山茶換盆的經驗,換盆時的填土分五層。第一層為爽排水層。有的在盆底洞眼不用碎瓦片墊底,而用一次性的無毒泡沫塑膠飯盒打成碎顆粒填入,此層為爽排水層。第二層為緩排水層。將篩選顆粒較粗的塘基石、木炭屑、炭化樹皮、中草藥渣等量拌和,鋪在爽排水層之上。它既能緩緩排水,又有一定的保水、保肥、通氣作用。第三層為過渡層。此層用篩下來的小顆粒的木炭屑、塘基石屑、炭化樹皮屑、珍珠岩及少量過磷酸鈣組成,以承上啟下。第四層為護根層。此層以松葉土、腐葉土、微量穀殼灰組成,使與根鬚密合,提供養料。第五層為覆蓋層。此層純用細腐葉土,加上椰糠,以加強保水,避免水分蒸發太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全北主帥崔康熙不出意外下賽季將執教權健,他能成功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