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雨濛濛桔花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有孃的地方就是家,天冷了,記得多回家看看母親,記得別讓那個為我們辛苦操勞一輩子的老人家掛念,我們長大了,她確老了,‘孝’經不起等待,一定要給她足夠的溫暖

    願天下善良的母親,平安健康長壽!

  • 2 # 小胖愛解說

    謝謝悟空邀請 我的回答是:母親是世界上最神聖的職業。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當子女在身邊時會表現出無微不至的照顧。當子女不在身邊的時候是一天一個電話的叮囑。我們有時會覺得她很煩。但那確實真的愛你。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所以兒子在哪兒母愛就在哪兒。

  • 3 # 我的藍貓

    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不用懷疑,當然有些個別的另類除外。我養母去世20年了,她活著的時候很是疼我,養父就不行,懶惰自私,只會利用我!所以我從心眼兒裡厭惡他!憎恨他,倚老賣老!動不動就弄個道德綁架,不知廉恥!到了我這輩兒,我不是誇口,我對我兒子的付出沒有第二個人能比,13年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因為我身體不好,沒工作,沒收入,又遭遇離婚,淨身出戶,我仍然帶著兒子,哪天撐不下去了就放手,無論什麼時候,都希望他能過的幸福,能平安健康活一輩子,都沒想到自己讓他給我養老送終。我真是傻的可以

  • 4 # 木才不是鐵

    你這句話,突然想到一出名劇“四郎探母”。

    不會唱京劇,但每聽到高昂激揚的唱詞,總是有淚下的感覺,為了見自己母親,四郎已經把生死拋到了腦後。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古流傳的話語無不在描述母子連心的感情。

    身在外地,掛念母親。

    作為一個正常的人,正常不過的感情。

    母親不善言辭,勤勞樸實。

    做媳婦時受奶奶的氣。

    兄弟姐妹五個,對於母親,沒有偏向。

    若說沒有,似乎又虧。

    母親偏向的總是生活不好的兒女,掛念,心疼,儘自己所能去幫助,去關心。

    每次回家,母親的臉上總是溫馨,做飯炒菜,一如既往地伺候著從小奶大的自己的兒女。

    母親不會打電話,年齡大了,耳朵也不行。

    於是電話總是打給弟弟,問候一句,知道母親平安,算是最小的安慰了。

    父母在,子不遠遊。父親去世,我在滄州。每當想及,慚愧上湧。

    做不到李密在“陳情表”中的婉拒晉武帝下詔進京的上命。

    為了生活,只能遠遊。

    只能感謝姐妹,兄弟,心愧。

    常願天下父母健康平安!

  • 5 # 塵埃落下的沙子

    孩子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心一意對待的人,不會有人比孩子更重要, 包括自己的父母, 她們對我們也是一樣的付出,而我們對她們呢? 這就是天性吧!一但有了孩子, 那麼孩子就是你的全部,不只是希望,是全部 是全世界

  • 6 # 八哥情話

    記得曾在高中的時候,我在班上做一個演講。說世界上有60億人,唯獨我母親成為了我母親,這是一種緣分,也是命中註定。

    從懷胎十月開始,我的生命就和她緊緊相連,一直慢慢離開家去讀大學,工作,才發現原來從我們會享受生活開始,從來沒有為她付出過。記得在高中、大學時,基本上每一個周都會有一次通話,也沒有太多重要的內容可說,都是“吃了嗎?穿厚點?要回家嗎?”。也許作為男孩子經常聽到這些嘮叨會很煩,可是一兩個周你聽不到,你的心卻空空的。

    我覺得這或許才是親情吧,念著,想著,牽掛著。

    在大學,有很多男孩子為自己追求的女神付出很多,很多。可以為她們騙走母親在工地上用汗水和尊嚴掙的一分一塊去給所謂的女神買禮物,哄她開心。其實就算母親知道也不會怪罪,因為她的付出覺得理所當然,為了孩子再累也有滿足感。

    無論你有沒有成家,年齡有沒有老去,在母親眼中永遠只是個孩子。“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古話其實是真理,請把你對世界的愛分一點給你的母親吧。

  • 7 # 情感文影

    兒是娘十懷胎,辛苦孕育的結果,是娘生命的延續,身上流淌著孃的血液。兒在孃胎裡,雖未見面,卻讓娘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每天撫摸他,跟他說話,給他唱歌。擔心他營養不夠而委屈了他,多吃多喝。希望他長得漂亮把床頭掛上漂亮娃娃的畫像,天天看著。想象著他長大以後會是什麼樣。走路,到了公共場所怕摔了她的寶貝,擠了她的寶貝,處處小心翼翼。

    兒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再到蹣跚學步,她都時刻陪伴在身邊,兒的每一個進步都會讓她欣喜,兒的每一次病痛都會讓她心疼。兒上學了,工作了,她也不會有一點點輕鬆,都會從生活細節的點點滴滴和思想變化關注著,叮嚀著,兒的每一點變化都牽著她的神經,會讓她或寢食難安,或欣喜萬分。

    兒就是她的精神所在,希望所在,感情所在,兒子遠行了,她的心也時時伴在身邊,一刻也不曾分開。

    兒行千里母擔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些詩句把母親對兒的牽掛刻畫的入木三分。所以多理解母親的嘮叨與囑咐吧。

  • 8 # 藍丫46

    "兒在哪,孃的心在哪”。這句話,很下意識的讓我想到了許多。比如說,兒是孃的心頭肉,看到他受傷了,我寧願受傷了的人是我,如果可以,我願意去替他痛。嗯,我覺得很溫暖,很感動。

    那麼,長大以後呢?孩子長大了,也是會很感激地擁抱著母親。“您把我養大,我陪您到老……您想要什麼,儘管說,我幫您去買……"做父母的總是心疼責怪孩子浪費錢了,賺錢不容易要省著點花……。她給你的愛總是嫌不夠多。你多花點心思,父母總是覺得夠了,夠了。你賺錢也不容易……

    再到後來啊,聽到最讓人沉痛的一句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 其實啊,兒女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這一生的心血和付出,我們是欠著他們的,這一輩子都還不清……

    這些事情可能發生在你和我或是別人身上,但是一定曾深深地感動過你,也讓你懊悔已……

    記得在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哥哥的朋友叫令哥經常會來我家裡玩。面板白白的,長得很清秀,每次笑起來的時候,還會看到淺淺的小酒窩,一點也不像個男人的樣子。我這麼困惑也是有原因的:要不然,他比我哥還要大三歲,為什麼臉上一點毛孔都沒有,嘴唇邊連一根鬍鬚也不長???

    幾年過後,他已經三十多歲了,他那年邁的母親不小心摔了一跤,從此就癱瘓在床。他匆匆趕回家去照顧,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母親就去世了。聽說是怕拖累兒女,尤其是他還沒有成家。身體疼痛的折磨,和心理承受壓力太大,這個可憐而又善良的老人最終在深夜裡選擇偷偷地一個人結束掉了自己的生命。

    我再次見到他時,他簡直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頭髮長長的,嘴唇周邊長滿了鬍鬚,一雙眼睛又紅又腫。呆呆地一個人坐在那兒,像丟了魂似的。我們過去和他說話,他聽不到。拉他的手時,他才下意識地看了我們一眼。勉強笑著說:"你們來啦,來,過來一起喝啤酒!從今以後,就剩下我一個人了,就讓我自生自滅算了……"怎麼勸他或安慰他,他都聽不進去。只是不停地給自己灌酒,只有灌醉自己了才能好好地睡一覺。

    酒醒了,就走了。這一走就是十年!他是夠狠心的!我那時還不懂,只覺得他好冷酷無情,就算爸媽不在了,親朋好友還在這裡,為什麼不常常回來聚聚呢?

    直到去年,我爸爸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 ,我才深深地體會到那種鑽心的痛。我抬起頭,看到媽媽眼中含著淚光,我跑過去緊緊地抱住她……還好,我還有媽媽……"

    從此,心裡一直牽掛著我的母親。這個怕黑,一到晚上就不敢關燈的瘦弱的老人,常常會在噩夢中驚醒好幾次。每次,第二天醒來,眼睛是腫的,黑眼圈又明顯加重了不少。我心疼死了……

    我總是不止一次地對她說:"媽,你不要幹太多活,歇著吧!"我媽就說:"不幹活,哪有吃的?你們在外又賺不了幾個錢……"我啞口無言,心裡更痛了。開始恨自己無能,不能多賺點錢……

    我的媽媽,她也不止一次地催我,你快點找個人嫁了吧!我現在還活著,要是哪天出了個什麼意外也像你爸爸一樣,掛在這牆壁上走了。而你還沒有嫁出去,你該怎麼辦才呢?……"如果換在過去,我一定會反駁:"媽媽,你的小女兒長得又不醜,你還愁我嫁不出去嗎?"我也只是低著頭,媽媽說什麼,我都應著好的,好的,我聽您的。您說的都對……"

    日子總要繼續過,有點痛又有點無奈,咬咬牙,小心翼翼地活著,絲毫不敢半點肆待生命和時間。

  • 9 # 二興見

    十月身懷胎,一朝痛分娩。晝夜襁褓看,飽暖惦飢寒。咿呀來學步,呵護倍惜忴。孩身病殃染,做娘心熬煎。兒奔天涯去,娘盼執淚眼。求學立家業,白髮還掛念。

  • 10 # 珠海老金

    1、首先,這是母子連心的緣故。“兒在哪,孃的心就在哪”,這是古今親情割捨不開的真實寫照。孩子是娘身上掉的肉,娘怎能不牽掛呢!本人就有一個感受,給老家的雙親打電話,和老媽講的話要比老爸講的話多百倍。和老媽通話可以煲電話粥,和老爸通話基本是幾句叮嚀就完事了。

    2、其次,孩子長大以後,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一般會更好,媽媽比較關注孩子的微觀,譬如吃喝拉撒睡等細節;而爸爸比較關注宏觀,比較籠統,這也是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比較密切的原因之一。

    好了,就這樣吧,順祝元旦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宋太祖趙匡胤能和秦皇、漢武和唐宗並列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