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曦晨206267233

    曹操是無名小卒?

    他小時侯和袁紹袁術一起混的 ,是有名的二代。

    劉備才是真正的無名小卒。

  • 2 # 愛看書的蝸牛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事業發展的初期是怎麼樣的。

    初期的曹操其實是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治國能臣的,所以他前期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維護漢朝統治。比如:初舉孝廉造五色棒,獻計除宦官,首倡義兵,討伐董卓,迎帝於許縣。但是在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使得曹操更改了自己的志向。

    曹操首倡義兵後,與其他的諸侯合成聯盟,袁紹為盟主,他自己為奮武將軍。但是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各個諸侯表面上是為了勤王,但私底下各懷鬼胎。

    先是袁術怕孫堅搶了頭功,不給孫堅發糧食導致孫堅大敗。然後董卓為了避開十八路諸侯的鋒芒,挾持皇帝奔長安。各路諸侯卻“日置酒高會,不思進取”。曹操自己去追董卓,但最後寡不敵眾。

    這麼一來,曹操就清楚的看出來,現在的各路諸侯根本就無心討伐董卓,而是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只關注自己的利益。甚至想自己當皇帝,比如袁術。

    後來王允計除董卓,只有曹操,將現任皇帝迎到了許縣,並且起碼在表面上是對現任皇帝畢恭畢敬,行使著臣子應有的禮節。但是這個時候的曹操可能已經有利用皇帝的想法了。

    曹操有個謀士叫毛玠,他給曹操提出了一個戰略性的規劃“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植蓄軍資”。

    這個規劃使得曹操不僅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動權和話語權,而且在經濟和軍隊建設上有了極大的發展潛力。

    所以最後曹操能夠在眾多諸侯中脫穎而出,這與他有著極其敏感的政治感知力和善於利用人才的能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 3 # 路遙lgy

    謝謝邀請!曹操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父親曹崇,是一個宦官的養子。原本是洛陽北部尉,發明五色大棒,而不委權貴被提拔當了縣令,黃巾起義時漢靈帝令他參與自鎮壓農民起義,有功,任濟南相,又任典軍校尉!這時董卓進入洛陽,飛揚跋扈,聽說曹操有些小名氣,拔曹操為驍騎校尉!可是曹操看出董卓這個倒行逆施,於是策劃了一次獻刀的公關計劃!結果獻刀不成,曹操連夜逃出洛陽!逃到陳留被陳宮拿住後又被放了!曹操自己在父親的支助下招兵買馬,不久堂弟曹洪帶領一千多人馬投靠曹操!是曹操人馬不斷擴大!自從黃巾起義以後各地州郡都有自己的軍隊,大家都想割據地方,於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以各地地主武裝勢力為首的十八路諸侯彙集在一起,以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曹操也在其中!這時的董卓廢了靈帝立獻帝!聽說各地起兵,把漢都遷往長安,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最後人心不起而各自離去!曹操又招於揚州起兵!董卓被王允計殺後,董卓手下李催郭汜攻破京城!割據的諸侯也都起兵,皇室也開始出逃!漢獻帝出逃的途中遇上曹操!曹操好比是天下忽然掉下了大餡餅,砸的他不知說什麼了。從此曹操脅天子以令諸侯,使自己的勢力不斷擴大!乃至統一北方!

  • 4 # 亦有所思

    在小可看來,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總不能說“時事造英雄”來搪塞一番,可偏偏真就是這個道理!

    他所有的經歷彷彿都在是為了等待那最輝煌的一刻,他所有的才學都彷彿為了等待那致命的一擊!他所有的付出與積累彷彿都是為“周公吐輔,天下歸心”而存在。

    他不是無名小卒,人家可是繼承了官位,好歹也算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可是這個貴族正因為沒那麼名正言順,所以他偏偏不自暴自棄,反而像一個好學生一樣不斷充實自己。別人家的貴族在溜鳥玩狗的時候,他在讀兵書,別人家的貴族在喝花酒找小姐的時候,他在學武藝。別人家的貴族子弟在學治世管理的時候,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任性好俠,放蕩不羈,還不修品行?

    莫非他知道亂世之中,治世學問無用,品德無用麼?否則為什麼他偏偏學得全是亂世應用之學?

    一個愛好兵書武藝,手腕靈活多變的人不可能沒有事業心!只是他的事業當初來看,或許只是讓自己的“不名正言順”變得“名正言順”一些。可是這個理由說服不了我自己,一個不修品行的人如何熱衷於“名正言順”?

    性格決定命運!在那樣操淡的一個時代,唯有這種人物才能脫穎而出,前提是,如果他不提前死去的話!

    他偏偏沒有死!

    曹操為孝廉,過剛易折,終究被貶。一是讓自己更看清了當權者的真面目,二也是讓那些世家權貴看到了他的價值——敢於承擔,敢於做為!這也為後來再次起復打了一個美好的鋪墊。

    曹操是忠於漢朝,忠於皇帝的,要不然不可能在竇武、陳蕃都被害的情況下,沒有選擇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伸張正義。哪怕是做秀,也絕針不會做到如此地方,因為這種做秀是以生命為代價!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他的忠心連皇帝和權臣的咳嗽都沒換來一個!

    若說不失望,或者沒生什麼別的心情,鬼都不信!

    然後就是鎮壓黃巾和拒絕逆臣,鎮壓黃巾軍讓他得了沉甸甸的名望,無論是軍事才能還是治理才能。而拒絕逆臣,更為他的人格魅力濃濃地添上了一筆。然後就是董卓廢帝,曹操起兵。大敗黃巾。。。。

    一直到曹父被殺,戰火之中的曹操終於實現了先一步的涅槃,與同齡世家子弟比,他有甩開他們十條街的業績,與同齡士人比,他有戰功,有名望,而且還有大軍的軍隊。

    光憑年齡,那些諸候都不夠他尿一壺的!何況亂世之中,年齡和聲望,有個鳥用?

    軍權在握,天下可期!

    他的性格演變成了所有上位者必須擁有的優點,知人善任,愛才如命,慷慨大方,目光高遠,謹小慎微,決策,執行,落地,反饋,修正,增補,所有的環節他都有一線做戰的經驗!

    如果不說歷史選擇了曹操,鬼都不信!

    袁紹,董卓,劉備,孫權拿什麼和曹操比?或是世家恩澤,或是勇而無謀,或是隱忍投機,或者鑽營地利。

    周公吐輔,天下歸心!

  • 5 # 耳食記

    曹操可不是什麼無名小卒,他雖不是出身世族,但也是寒門大族,正宗的官家子弟。

    曹操的祖父名叫曹騰,在《後漢書》中有傳,是個宦官(不要問為什麼宦官有子孫,往下看),因在漢桓帝即位時有擁立之功,被封為侯:

    桓帝得立,(曹)騰與長樂太僕州輔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騰為費亭侯,遷大長秋,加位特進。

    宦官可以封侯,但捱了那一刀,自然是生育不了子孫,出於“繼體傳爵”的目的,當時那些有了一番家業的大宦官們都流行抱養別人的小孩來做自己的繼嗣。至於這些小孩,有從自己宗族裡找的,有從外姓人家抱來的,還有直接買的別人家的:

    (宦官)養其疏屬,或乞嗣異姓,或買蒼頭(奴僕)為子,並以傳國襲封。

    曹操的父親曹嵩正是被曹騰抱養的養子。但是關於曹嵩的身世,好像一直沒有定論,有說是曹騰所在的曹氏支屬遠親,也有說是出身夏侯氏;而在陳琳替袁紹起草的那篇檄文裡,罵道曹操的父親是“乞匄攜養,贅閹遺醜”,說曹嵩是被家人賣給曹騰作奴僕的,後來被曹騰收為了養子。之所以眾說紛紜,可能是曹魏得了政權後,出於為尊者諱的目的,毀去了相關記載,所以陳壽在《三國志》裡也沒有敢下定論:

    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不管他真實的身世如何,反正在曹騰死後,曹嵩順利襲爵,並且官運亨通,桓帝時即為司隸校尉,靈帝時先後做過九卿中的大鴻臚和大司農,後來因國家財政狀況惡化,靈帝又要開西園,居然想出了賣官鬻爵的法子,在這期間曹嵩便花了一億錢,賄賂宦官,做上了太尉的位置,成為三公之一。

    (曹)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

    隨隨便便掏出一億錢,曹操這個父親平日裡怕是也斂財不少。

    無論如何,雖然不為那些高門世族所喜,但曹家起碼也算公卿之家了,曹操從小便是跟著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的袁紹一起混大的,“任俠放蕩”,一起度過了基情洋溢的少年時光,《世說新語》裡還記載過一則兩人搶別人新娘的故事。

    除了與這些世家子弟一起廝混,少年曹操倒也很懂得給自己製造名聲。

    當時士人之間流行玩一種叫做“清議”的“遊戲”,無非是抨擊時弊、臧否人物,而今網上常見,而當時這些能主持清議的自然是那些有話語權的名士們。他們指點江山、品評人物,製造輿論壓力,在士人之間十分風靡,一句評點,往往讓人聲名鵲起。而當時這些清議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汝南許氏兄弟主持的“月旦評”。

    曹操透過橋玄的引薦,結識了當時主持月旦評的許邵,軟磨硬泡,順利得到了一句大眾熟知的評語:

    嘗問許子將(許邵):"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雖不完全是什麼好話,但曹操倒也是美滋滋地“大笑”了。此後曹操的名聲在世族間也傳播開來,起碼讓世族間知道有曹操這麼個人,這應該也在後來他的集團吸納世族人士上發揮了一點作用。

    有人脈,有錢,又有名聲,曹操在二十歲那年便踏入了仕途: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

    相較於一把年紀還在街上賣草鞋的劉備,這個“二十為郎”的曹操怎麼樣也不能算無名小卒吧。

    此後曹操的發展就是大眾很熟悉的三國故事了,大致來說,也就是“平黃巾、討董卓、除袁術、破呂布、滅袁紹、定劉表”那一串功業,內中種種英雄氣概,自是勿需細言。

  • 6 # 四川達州人

    曹操怎麼是無名小卒?

    曹操同樣是豪門子弟,如果說袁紹家族是四世三公,曹操家族則是兩世三公。

    曹操被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宦官蹇碩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180年,曹操被朝廷徵召任議郎。184年黃巾爆發,拜騎都尉,與皇甫嵩進攻潁川黃巾,大破之,斬首數萬,遷濟南相。

    怎麼也是兩千石高官。

    朝廷徵還東郡太守,拜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託病回鄉隱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的湖人是否未來可期?全力詹下的湖人為何還是輸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