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來說機

    怎麼阻止?

    上去大喊一聲。我是國舅爺,大家都聽我的。幹掉這個亂臣賊子?

    你信嗎?分分鐘,柴榮的老岳父一家人就完蛋。

    宋在唐之後,唐與宋之間經歷了五代十國,這個大家都知道。

    唐代末年,五代十國是怎麼登上歷史舞臺的,說白了就是中央沒有能力約束地方了,地方反客為主,已經做大了。

    唐朝末年已經形成軍閥割據,有人說,皇帝有什麼了不起的,兵強馬壯的都可以做。

    近代以泰國為例,軍政府輪流執政,為什麼?因為手裡有槍!

    主席也說過,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說白了,柴榮的老岳父一家人之所以權力滔天是因為背後站著柴榮,柴榮的背後是強有力的軍隊。現在,柴榮死了,強有力的軍隊選擇支援老趙。你說,他們還有啥?

    如果,這段不熟悉,我們可以看看曹操怎麼對漢獻帝的,放著皇帝的面就要將皇后和妃子拖出去處死,敢問當時可有人挺身而出?

    哦,還真有。但是,他死了,沒有掀起一點漣漪。

    如果還是不理解的話,可以去看看權力的遊戲,又名冰與火之歌。

  • 2 # 朝花夕拾杯中酒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是古往今來被無數歷史證明了的真理。柴榮病逝後,身為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不僅掌管殿前禁軍。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而且受命率領大軍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所以重權在握,而且手下有一大批能征慣戰的將領和多謀善斷的謀士,他們結成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集團,可謂兵多將廣,人才濟濟,誰還能奈他何?檢校太尉、同平章事、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想組織力量抵抗被殺;周世宗柴榮的姑表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德軍節度使兼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在揚州抵抗,兵敗自焚;昭義軍節度使(轄澤、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李筠在潞州擁兵反對趙匡胤篡權兵敗自焚。其他人那裡有實力和趙匡胤相抗衡呢?

  • 3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趙匡胤黃袍加身,篡了柴家的天下,柴榮的親族死忠們怎麼可能不反對呢?但是反對,得拿出實力來。

    趙匡胤的篡位不是一蹴而就,無論是不是有心而為之,從周世宗開始,已經一步一步向這個結局走去。

    周世宗繼位,為了改變以前藩鎮兵強,中央兵弱的局面,下令整改禁軍,而整改禁軍的主要負責人就是趙匡胤。

    趙匡胤整改禁軍,把禁軍內部老弱裁汰,抽藩鎮強壯者補充,這一舉動,大大削弱了藩鎮的實力,對周世宗是好事,對趙匡胤也是好事。趙匡胤篡位後,南方藩鎮李重進僅僅有數千軍隊,殘破揚州,根本經不起禁軍的攻擊,潞州李筠的實力也大不如前,要放在以前,光這兩家藩鎮就夠朝廷喝一壺的。

    趙匡胤改革禁軍還平衡了殿前司和侍衛司兩大禁軍部門的實力,以前侍衛司由於由馬步軍組成,實力是強過殿前司的,趙匡胤改革禁軍,將侍衛司實力削弱,殿前司實力補強,雙方趨於平衡,巧得是,趙匡胤篡位時的官職正好事殿前都點檢,正好為其削弱了阻礙,不得不說冥冥中自有天意。

    不僅如此,趙匡胤改革禁軍,他當初的義社十兄弟也一步一步爬上高位。

    陳橋兵變時,義社十兄弟中的石守信是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是殿前都虞候,韓重贇是殿前司控鶴軍都指揮使。

    唯一放心不下的慕容延釗,趙匡胤兵變之初就將其早早支開,讓他帶著先頭部隊去北漢邊境巡視了。

    後周最德高望重的老牌將軍,原殿前都點檢張永德則和趙匡胤關係密切。

    殿前司在趙匡胤的經營下基本是鐵桶一塊。

    而唯一有實力與之對抗的侍衛司,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李重進外放揚州,兵變時根本不在京城。袁彥外調陝州節度使,一個韓通早早就被趙匡胤給安排了,兵變伊始就被趙匡胤手下除去。諾大的侍衛司根本沒有辦法及時反應。

    在文官集團裡,有一個人叫王著,這人雖然平日裡放浪形骸,但是在關鍵時刻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周世宗臨死託孤,命王著為宰相,可範質嫉賢妒能,偷偷壓下了這道聖旨,有王著在,肯定能識破趙匡胤的謊言,阻止其出兵。

    總之,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趙匡胤這邊,造反不成功的可能性極低。

    而柴家這邊的人就差遠了。李筠是後周太祖郭威手下死忠,時任昭義軍節度使,鎮潞州,負責對付北漢。趙匡胤篡位後,李筠數次公然表示不滿,並與北漢聯合,準備伐宋復周。李筠雖然只佔據一地,但是當時並不是沒有機會。他的手下就給他指了一條光明大道,可惜李筠沒選。他的手下閭丘仲卿建議李筠以澤路為據點(今山西晉城,長治),依北漢之兵南下取孟州,懷州,(焦作)渡河取洛陽,先站穩腳根,再慢慢和趙匡胤奪天下。又必要時也能聯絡南方的李重進和南唐為其牽制宋朝兵力。

    這個計策可以說是當時李筠唯一有機會成事的計策,但是李筠沒選,他認為自己根著太祖郭威南征北戰多年,一個趙匡胤怎麼能和他比,便和北漢聯軍直接和宋軍決戰,後大敗虧輸,李筠自焚。

    另一個人李重進,他是郭威的侄兒,論血緣,他比柴榮更應該當皇帝,論戰功,李重進早早就跟著郭威打仗,和張永德是一個級別的人物,但是趙匡胤繼位後,李重進不想反,當時也根本沒有實力反。

    趙匡胤篡位時,李重進雖然是淮南節度使,但是其更有價值的身份還是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可惜他本人不在京城,趙匡胤登基後,立即讓韓令坤取代李重進,李重進只剩下了殘破揚州和數千士卒。趙匡胤繼位後,對李重進這種前朝勳貴自然是非常忌憚,李重進數次上書入朝表忠心,都被趙匡胤拒絕了,李重進深知以自己的身份,如果趙匡胤不接納自己,自己必死無疑,為求自保,李重進只能派遣手下北上聯合李筠共同造反,沒想到他的手下直接將其出賣。趙匡胤在得知李重進準備叛亂的訊息後,先將其穩住,以免李重進李筠兩面夾擊。而李重進受到了趙匡胤安撫的訊息後,居然就放心了,眼睜睜看著李筠兵敗身死而不作任何準備,李筠一死,趙匡胤反手就收拾李重進,李重進不敵,舉家自焚。

    柴家的勢力,一個韓通還沒有發揮就死了,李重進李筠也兵敗自殺。其實當時還有一個人,如果這個人起兵反宋,有極大的機率能成功。

    他叫符彥卿。

    符彥卿從自後唐便入朝為將,數次擊敗契丹的入侵,屢立戰功,符彥卿名聲之大,契丹人都叫其符王,契丹每每入侵,聽聞符王前來,往往不戰自潰。符彥卿從後唐當將軍當到後周,歷任數鎮節度使,累封魏國公,淮陽王,魏王。五代武將,多半是其故舊和舊部。無論哪朝哪代哪個皇帝,對符彥卿都是恭敬有加,周世宗繼位後,更是娶其女兒為後。符家在五代的顯貴程度,絕無僅有。如果趙匡胤登基後,符彥卿振臂高呼,絕對能在剛建立的宋廷中掀起滔天巨浪。

    但是符彥卿沒有這麼做,因為他不光是柴家的親家,也是趙家的親家,趙匡胤弟弟趙光義也娶了符彥卿之女。而且符彥卿此人打仗厲害,當官也厲害,懂得順勢而為,要不然怎麼能歷任五朝不倒。

    說了這麼多,守仁君認為,趙匡胤篡位,於柴家不幸,於國乃大幸。柴宗訓繼位年僅七歲,主幼臣強,如果趙匡胤不奪位,絕對會有其它人蠢蠢欲動,而其它人造反,可就沒有趙匡胤這麼溫柔的手段了,到時候免不了又是一場大戰,北方的契丹,北漢,南方的南唐等國都很有可能趁虛而入,周世宗一手打造的大好局面很有可能毀於一旦。

  • 4 # 聽雨喜雨

    趙匡胤為什麼黃袍加身,無非有二。

    其一,慣性決定後周主少國疑必然被代替。

    郭威不但殺了漢隱帝,立無辜的劉贇為帝,在劉贇還沒有走到京都,自己黃袍加身,殺無辜的劉贇,自立為王。 後周自己是靠殺戮起家。 主少國疑,7歲的皇帝,20歲的太后,怎麼可能立足亂世,必然君臣互相懷疑,皇帝無法駕馭大將,也無法駕馭託孤大臣。韓通的兒子已經密謀除掉趙匡胤,屆時主少國疑,趙匡胤等也容易因為主少沒有自己的主見,而朝政為沒有大局觀的多個大臣控制,他們隨時有被誤判風險,隨時有生命有危險。

    同時即使趙匡胤不黃袍加身,張榮德、李重進這些大佬必不甘心居於七歲的小皇帝之下,他們這些大將黃袍加身也是必然,到時皇室只能滅亡,後周以後仍然是不斷分裂,國家統一無望。

    其二,柴榮自己並不信任誰。柴榮狐性多疑,因為沒有任何根據的懷疑,將罷免張榮德。他並不是託孤給趙匡胤,他也懷疑趙匡胤,一度讓他靠邊,他是無人可信,,才選擇趙匡胤作為其中之一。

    他實質是託孤給自己的岳父,同時又不相信岳父,他最害怕符彥卿黃袍加身,所以符彥卿一直在外帶兵,不讓符彥卿呆在京城,他是託孤給以符彥卿為首,三個宰相及趙匡胤、韓通,他們互相牽制。互相牽制註定沒有人能有效控制局面,盡心盡力輔佐少帝。

    不是沒人聽,是柴榮嚴刑峻法,他將面正耳大的有皇帝之相的大將或殺,或調離,他沒有可用之將,他懷疑的格局註定走不長。

    他的早逝也跟他懷疑、焦慮有關,無法很好休息。

    趙匡胤自己很仁義,深得後周群臣擁護。

    一、善待後周王室,廢帝封王,交自己的老師照顧。原皇后繼續封后,鄭王及太后待遇不變。

    二、善待王室成員及所有後周官員(除韓通)。仍然尊符彥卿為國丈,尊張榮德為駙馬,同時所有後周官員留任升職,沒有觸及絕大部分人的利益,史無前例。

    三、善待百姓。每一次政變 ,政變者都會縱兵搶掠以回報政變官兵。趙匡胤嚴令,如有縱兵者殺。建立國家儲備糧庫,當年糧食豐收,擔心穀賤傷農,用國庫錢高價收購百姓手中餘糧,深得民心。

    趙匡胤是被作為英雄呼喚而出,是亂世需要英雄來解救黎民百姓,使安史之亂起二百多年的亂世重回文明理性,誰反誰是傻子!

    因為趙匡胤個人有極高的人格魅力,有寬闊的胸懷,有極強的掌控能力,他重建的文明理性,以百姓利益為重,不事奢華,第一次讓普通人有做人尊嚴,讓普通人有 做人樂趣,這樣的大宋王朝只有傻子不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生活當中在一個月活的最艱辛的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