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酋知魚

    規律不是宇宙中肯定存在的,而是因為一些其他的事件賦予他們的,對於宇宙中廣闊的星雲來說,其實就沒有規律。

    而對於我們太陽系來說,這個規律的起源就是太陽的誕生。因為太陽這個具有巨大引力的天體出現後,用引力束縛住了周圍的灰塵和氣體,這些灰塵和氣體在引力作用下,然後逐漸結合,形成了我們已知的八大行星。

    在太陽系記憶體在的那些小行星其實都是很守規矩的,老老實實地在木星外側轉動。但是一些從遙遠太空飄來的“非法移民”和太陽系當初形成期間,因各種偶然因素而被彈出很遠的小行星,他們的軌道就比較怪異,這裡要強調一下,他們其實也是按照萬有引力的軌道運動,只不過他們軌道的形狀實在是太偏了,所以看上去就像沒有規律一樣。

  • 2 # 牛聽彈琴

    其實小行星是有規律的,前提就是他們要在小行星帶裡面,如果不在小行星帶裡面就要橫衝直撞呢,且看下面分析。

    01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由於小行星帶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形成了小行星帶。約90%已知的小行星的軌道位於小行星帶中。

    大多數小行星是一些形狀很不規則、表面粗糙、結構較松的石塊,表層有含水礦物。它們的質量很小,按照天文學家的估計,所有小行星加在一起的質量也只有地球質量的4/10000。這些小行星和它們的大行星同伴一起,一面自轉,一面自西向東地圍繞太陽公轉。儘管擁擠,卻秩序井然。

    02小行星逃出軌道

    有時它們巨大的鄰居--木星的引力會把一些小行星拉出原先的軌道,迫使它們走上一條新的漫遊道路。

    因為越大它的軌道越穩定。本來所有這些小行星應該象大行星差不多,在火星、木星間的各自軌道上執行。不應該跨過火星撞上地球。只是那些小的小行星執行中容易受周圍大行星(靠近火星、木星時)、彗星和較大小行星的攝動。軌道會經常變化。就容易橫衝直撞了。而那些較大的小行星不容易被攝動,軌道就穩定了。只要軌道穩定。別說跟地球軌道不相交。如果原來就相交的話。那在過去的幾十億年中也早就撞上了(說不定恐龍就是被它撞死光的)。所以可能撞上地球的就是那些軌道不穩定的小小行星。

  • 3 # 宥辰天文

    小行星

    太空中的小型天體,其直徑最小的約為鵝卵石大小,也有數千公里直徑大小的小行星。

    根據目前發現的小行星對其成分分析得出,絕大部分的小行星為二氧化矽(岩石)、鐵、鎳等構成,也有極少數的水冰構成的小行星(也稱為彗星)。

    小行星的形成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種為星際塵埃雲構成;第二種為天體撞擊後形成的碎片;第三種為被引力撕碎的天體。

    根據目前的科學觀測發現,在兩顆行星之間的空間間隙中,都存在有或多或少的小行星。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帶位於火星與木星的執行軌道之間,其中還包括3個較大的小行星群。

    關於小行星的內容暫且介紹到這。

    樓主提問小行星亂串這件事,個人認為如下:

    首先,宇宙間所有的天體都遵循著宇宙天體執行法則而執行,萬有引力定律能夠很好的解釋這一切;其次,由於小行星的分佈較為廣泛,加之其周邊大質量天體的引力干擾及相互作用的影響,使得部分小行星會脫離原有的執行軌道執行,在小行星脫離軌道執行的過程中還會受到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而再次改變其執行路徑。這一類的小行星為突發性的,當然還有圍繞主緒星做著固定軌道執行的小行星。由於小行星的體積偏小,且有不具備發光、發熱等一些可直接被探測到的屬性,想要觀測到一顆小行星僅能根據小行星表面的光照現象來判定。

    所以,綜上述原因,小行星很難被發現(特別是較小體積的),且小部分的小行星執行路徑的不確定性以及突發性,讓人措手不及,從而感覺像是在亂串。

    宇宙是有序執行的,至少目前的科學發現是這樣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附文:天體執行引力大小計算方式

    天體(物體)之間的引力大小=天體(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天體(物體)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 4 # 來看世界呀

    小行星也並不是橫衝直撞,集中在木星和火星之間軌道、柯伊柏帶和奧爾特星雲中規律運動,其中少數軌道十分扁長,和行星軌道有交叉,在經過行星附近時容易受到影響。

    下圖是新形成的系外恆星系統,可以看到幾個明亮的區域和新形成的行星,箭頭標註的位置就是,推測是大量小型天體的不斷撞擊形成,撞擊爆發的能量是看起來明亮的原因。也就是說在恆星系統剛形成的時候,由於大量的撞擊事件,星子(原始小行星)的執行確實更加混亂無序,而我們的太陽系是形成了幾十億年的恆星系統,天體碰撞融合的情況已經少了很多,絕大多數質量都被太陽和八大行星吸走了,而八大行星又繞太陽系穩定軌道執行,小行星和彗星的數量大量下降,目前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太陽系的幾個區域,天體碰撞的事件少了很多,於是小行星撞擊天體的事件已經很少了,地球上最近一次的超大規模的撞擊事件還得追溯到6500萬年前。不過太陽系目前的穩定狀態只是暫時的,未來可能再次陷入無序。

    太陽系殘留的小行星都以相當快的速度繞太陽執行,引力是長程力,只與距離和天體質量有關,太陽系所有天體之間都有引力作用,只不過因為距離和質量,相互之間的影響有強有弱,撞擊地球等天體的小行星是由於小行星的軌道和行星有交叉,而行星的質量分佈受元素分佈的影響,並不是很均勻,結果就是小行星執行到天體附近的時候,每次受到的引力有些許差別,小行星的質量小,天體對其引力的變化就可能導致小行星的軌道引數緩慢變化,一些會遠離行星,一些會距離行星更近,在軌道交叉點還可能發生碰撞(只要同時執行到那一點);同時八大行星的軌道也在不斷地改變著,雖然很緩慢。也就是說太陽系的大型天體在漫長未來可能也會有交叉,行星碰撞將會導致更龐大的連鎖反應,甚至整個太陽系都再次變得無序。

    看起來莽撞的小行星,其實都是規律執行著的,只不過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撞上更大天體罷了,它們的軌道變化也是有跡可循的,地球歷史上曾發生過很多撞擊事件,未來也還是會發生的,因此人類需要不停提升自己的實力,才有可能抵抗天地大碰撞。

  • 5 # 加點藍吧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的殘餘物質。太陽系記憶體在約50萬顆小行星,其中只有少數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這部分較大小行星被定義為矮行星。

    目前美國等都設有專門監視小行星的機構。主要方法是應用射電望遠鏡,透過測量電波反射波到達的速變,可以測算出小行星的距離軌道等,並對其中可能存在危險的星體採取揞施。

    小行星為什麼不按規律執行而橫衝直撞?原因有兩個。第一,它行跡詭秘,脫離了專門機構監管。現在有些小行星,從太陽下面在太陽落山後,在夜色掩護下進入地球大氣層。管理人員無法得知它的行蹤。

    今年7月25日那顆直徑57--130直徑的小行星就是個典型例子。它們對地球危險不言而喻。

    第二,一些按原軌道執行的小行星,與其他行星撞擊而突然改變軌道,其中有的甚至衝入大氣層,對地球構成脅。

  • 6 # 力學Nerd王小胖

    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小行星也不例外。對於小行星來講,其規律也不復雜,就是萬有引力的作用。但是,有時候,雖然規律已知,表現出來的運動狀態卻“雜亂無章”,很難預測。究竟是規律不完善,還是有其它什麼原因,請聽我聊一聊。

    1、萬有引力

    關於引力的解釋,牛頓認為有質量就有引力,愛因斯坦認為質量引起時空扭曲,量子力學認為有引力子的存在。不關哪一種解釋,都認同同一個觀點:引力大小與質量和距離有關。

    2、小行星的受力——簡單情況

    在研究小行星的運動軌跡時,我們是完全可以將小行星看成一個沒有體積的質量點(質點)。因為,小行星的運動通常是圍繞大質量天體運動,兩者體積相差非常大,其運動軌跡與小行星自身體積比也相差非常大。實際上,大天體的體積同樣在研究小行星軌跡時可以忽略。如果已知小行星的質量,和太陽的質量,那麼其運動狀態是唯一確定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小行星質量較小,相互之間的引力對於太陽引力來講可以忽略,而其他天體又離得較遠。所以,只有太陽引力起主要作用。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基本上也是一個橢圓,如下圖。這種簡單情況下,小行星的運動軌跡是有跡可循的,可以被預測的。

    3、三體的運動——不可預測的複雜情況

    為何有時候,小行星的運動軌跡變得雜亂無章,難道有其他未知的力的存在嗎?著名的三體問題可以解答。《三體》不僅僅是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問題早就存在。與小說中的一樣,當三個天體質量接近時,三者的運動是無法預測的。

    實際上,天陽、地球、月亮就是一個三體問題。但是由於三者質量差的很多,所以可以得到準確的解。而一旦三者質量接近,那麼會發現三體問題變成了一個混沌的問題:初始狀態有一點點的變化,最後的結果會差的十萬八千里。這也正是三體問題“無解”的原因。

    實際上,這種混沌的狀態在動力學上是確定的,其基本規則也非常簡單,就是相互的引力作用。只不過由於對初始狀態非常敏感,一點點的差別都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於是,就導致運動軌跡預測困難。

    4、總結

    小行星的軌跡問題,其基本的原理可以用動力學問題求解。對於簡單的情況,其軌跡是可以精確求解出來的,不過對於三體之類的複雜問題,由於初始狀態的敏感性,很難預測運動狀態。但是,不管是簡單問題,還是三體問題,最基本的就是相互的引力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伯克級block III有什麼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