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黑聖西羅

    朱厚照好像還真沒啥能說的出來的“文治”,如果非要說的話,他充分放權內閣做事,在他的任期內,國家還比較安定平穩,這個也勉強算是吧。

  • 2 # 良人執戟2

    明朝正德年從1505~1521年止,共十六年。

    在這十六年中,年僅十五歲的朱厚照正式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正德。在他執政的十六年中,在"文治"方面,毫無建樹!

    唯一留給後人的,僅僅是作為一個音樂發燒友、骨灰級玩家,他親自作詞譜曲的《殺邊樂》,在明代的教坊司流傳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朱厚照在大明王朝至正德年的九代人中,他是唯一一個由正妻所生的嫡長子。

    以前的朱允玫、朱棣到朱厚照的父親孝宗朱祐樘,都是嬪妃所生,而且是獨生子女,就他一個兒子。

    這是大明王朝絕對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

    朱厚照才兩歲就是皇儲,立為太子。身邊陪讀生由十幾位官員擔任,而且都來自翰林院。其核心"三人團"劉建、謝遷和李東陽,均為國學大師。

    除了學習常規的經、史.子.集外,還要熟悉宮廷禮儀,各項規章制度,禮法家規。

    朱厚照在學生時代,成績優秀,智商達到180。他的父親孝宗皇帝在帝王中應該是比較優秀的明君,然而在幼兒時卻在宮廷內鬥中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兒子

    永遠離開自己曾經的經歷。

    少年朱厚照看到父親很害怕六科官員的糾正奏章,很是不解,父親告訴他,你一旦當了皇帝,如果不言慎行,大臣們糾正的奏章雪片似的飛上你的龍案,你將壓得喘氣如牛!

    剛剛即位才幾個月,朱厚照與大臣們為12000引的鹽款而徹底鬧翻,從此朱厚照任性的在敗家的4x100米的接力賽中,一馬當先,他討厭大臣,卻親近宦官,他對做一個所謂明君徹底失去興趣。

    他在即皇帝位的當年八月,就完成了大婚,然而他對文雅端莊、溫柔賢淑的民間女子夏小姐絲毫無興趣。

    卻熱衷於一個大工程一一豹房。

    這個話題很大,簡單說就是吃喝玩樂應有盡有特別好玩。

    好了、打住;為古人諱,而且朱厚照不算大凶大惡之人,換上如我之流,同樣如此。

  • 3 # 清說歷史課

    任用賢臣吧

    一、楊廷和

    這個人不算有大政績,但是在維持朝政正常運轉方面還是有功勞的,明史對他評價也不錯。很多人說起楊廷和總喜歡強調他是正德的老師,這個不假,但是正德在東宮的老師有幾十個。是誰讓楊廷和在幾十人中脫穎而出的?是正德。楊廷和在正德二年曾因得罪了皇帝,短暫地被調到南京,遠離朝廷中樞,但很快就被正德用手敕調回來,繼續在內閣辦事。時年十七歲的正德,已經明白任人不能憑自己喜好。

    二、梁儲、蔣冕、毛紀

    同是內閣大學士,他們與楊廷和,被譽為"四公同一心",明史也贊他們有"古大臣之風"。四人組成了一個難得的高效穩定的內閣團隊,配合默契,足以倚重。

    三、王瓊、王守仁

    王瓊完全是正德一手提拔的精英幹臣。王瓊為人風評不太好,工作上卻非常精明強幹務實,他在戶部和兵部任尚書期間建樹頗多。除此之外還有一項了不起的功勞,他發掘並重用了王守仁,成全了王守仁的平叛功業。

    上一個答案說正德沒有重用王守仁,這是不正確的。如果不是正德力排眾議選擇了王瓊,王瓊又慧眼識英相中王守仁,王守仁如何能有機會立下大功?王守仁在江西期間,獲得多項特權,沒有正德和王瓊的支援,如何能成?平叛後,王守仁因擅自調兵受到豹房近幸的汙衊,正德最終選擇相信他,消除他的一切嫌疑,這難道不是用人之明?正德至王瓊,再至王守仁,這完全是一條堪為借鑑的用人典範。上頭慧眼識人,知人善任,工作上鼎力支援,毫無疑心,下方忠誠不二,傾盡其材,最終成功化解國家危機。

    四、王憲

    王憲是接替王瓊的兵部尚書,他在尚書推舉名單中僅列第四,也是正德破格錄用,嘉靖初年曾因楊廷和的原因被免,後來又被起用,在兵事上也頗有功勞。

    五、龔弘

    這是一位治理水患的能臣,他的治水才能在弘治初年就已顯露,可惜沒有獲得重視,一直到正德年間才被派去專管漕運。正德在南巡時巡視了他管理的河工,稱讚他為"幹事老臣"。

    明朝的官員升遷自有一套完整嚴格的程式,皇帝在這方面的權力其實是受到限制的。正德在用人方面,相較其它中期以後的明朝皇帝,是比較獨斷專行的,也因破格任用王瓊和楊一清等人受到言官攻擊,所以明史說他"用人之柄躬自操持",就是說人事問題他要自己說了算。在這種情況下,他在用人方面也沒有出現太大紕漏。

  • 4 # 麇子文史

    正德皇帝朱厚照生於1491年,兩歲就被立為太子,1506年繼位到1521年死於豹房,終年30歲在位16年。

    後世對於這位仁兄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原因是任用宦官劉瑾殺害大臣,修豹房娛樂,重要的是其“不務正業”不喜當皇帝,

    偏愛玩各種市井生活遊戲,尚武給自己封各種將軍等,總之就是個玩世不恭的人,但其究竟如何,文治武功有哪些?

    正德皇帝對全國財政及賦稅改革

    雖說正德皇帝有點玩世不恭,但是對正事還是會處理的,任用楊廷和等重臣,對明朝的各種財政收支相關進行全面盤查,派出官員重新丈量明朝開國後,新增田畝及產權情況。

    主持江南賦稅改革,改變自洪武以來對江南賦稅過重的局面,減輕江南地區的百姓賦稅,使江南地區查拖欠中央十年不久的賦稅,僅用兩年全部還清,扭轉自弘治以來的財政困局。

    改革市舶司調整稅收能力

    正德皇帝召見第一位西方來華的葡萄牙使者皮萊資,從而調整市舶司,進一步強化市舶司的稅收能力,拓寬貿易渠道,實現海外貿易的增長,

    為明朝貿易實現多元化,稅收提供重要來源。市舶司改革是邁開海禁重要的第一步,透過這項改革使正德年間的稅收,遠遠高於其父“弘治中興”時期。正德皇帝的武功方面不做多講,以上為文治有影響力的方面,還有如官場改革,科舉改革,放糧救災等,總的來說,作為守成之君面對外患積極平定,

    沒有出現土木堡第二,改革穩定沒有出現李自成之流,忠臣有楊廷和,李東陽,王守仁等,雖有些“不務正業”,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 5 # 我來讀歷史

    國家多難,而出賢臣良將,因為特殊時期,特殊情況,火線入黨火線提幹,在任何時期都可以理解。但是火線提幹是有很大風險的,憑藉帝王一時的考察和好惡,提拔或者打壓一個人,很可能對局勢造成危險。提拔的是于謙還好,提拔的是平保兒勉強也可以,提拔了一個李景隆,皇帝的腦袋就要挪地方了。

    明朝作為一個成熟的封建王朝,有一整套選拔任用官員的程式。和平時期,大部分的賢臣能臣也都是從翰林一步步升到五府六部內閣的,即使像解縉這樣的才子,也不會因為皇帝一時好惡就封個三品官,張居正這樣的少年天才入閣的時候也都早過不惑了,且任用這樣的人也都不只是皇帝自己喜歡,而是這些人都站在朝堂上讓皇帝看見了。而沒資格站在朝堂上的,那根本怪不得皇帝不提拔,因為這個級別,皇帝哪裡認識你,那要吏部兵部文選司武選司考功司去提拔你。而和平時期的皇帝,並沒有那麼多機會或者說需求去提拔一大批經天緯地的人才,朝中能選擇的大臣就那麼多,有好有壞,只要選用的人政事練達,人別太壞就達到要求了。

    要說真正選賢任能的,只有朱元璋,朱棣倆人了,可開國輔運奉天靖難的機會不是每年都有的,把李善長姚廣孝這樣的人放在朱高熾朱瞻基的時代,說不定這倆人還一個教書一個唸經呢!

    而要說反面典型,壞的如朱祁鎮朱見深父子,專門挑馬屁精當大官兒,蠢的如朱允炆朱由檢,專門挑吹牛逼的當大官兒。

    正德皇帝所做的,在明朝的皇帝乃至整個封建時代的皇帝裡,雖不出彩,也不至於落下乘。正德朝時間本不長,出的奸臣雖多,也只是集中在太監和親衛裡,且這些奸臣朱厚照並沒給他們足以禍國殃民的權力,別信《明朝那些事兒》裡把劉瑾寫的和武俠電影裡的劉公公那麼厲害,如果真比較,劉瑾說起來權力還不如馮保汪直,錢寧江斌沒有朱厚照的聖旨也調不動任何一個衛所,況且朱厚照對軍隊的興趣極大,向來是親自掌握,幾個乾兒子連軍餉都貪不到。

    奸臣無非弄臣,而真正的文官中堅,還都是不錯的人,李東陽楊一清,個個都是賢臣。往往大家覺得這些人都是朱佑樘留給朱厚照的,算不得朱厚照的功勞,這話看怎麼理解。朱厚照極度討厭這些負責任的內閣重臣,但是正德一十六載,朱厚照也沒搞紙糊的閣老泥塑的尚書去替代這些人,說明朱厚照對用什麼人治理國家心裡還是很有數的。朱厚照雖然愛玩,但是他天縱奇才,智商過人,加上精力充沛,對於朝政奏摺從來沒懈怠過,周圍的人也不敢在政事上騙他。

    個人覺得,歷史上對朱厚照的惡劣評價有失公允,他並沒有禍國殃民,橫徵暴斂。搶寡婦的事很多朝代所謂明君都幹過,他說好一棚大煙火那句話之前,他已經命令去救火了,打小王子不是什麼大仗,但他一沒五十萬大軍五天出征一天敗,也沒幾路來一路去滿萬不可戰的窩囊,比起那個站在堅城城頭還嚇得站不穩的宋真宗,他親自操刀上陣,算得上好漢。

    自然,翻案別矯枉過正,他確實很多事做的荒唐,王守仁這樣的大賢他也沒眼光任用,兩次內亂都是手底下人平定的,一次外患不過是邊境摩擦,他在文治武功上都排不上歷史的大榜。不過說到作惡,他也遠遠上不了歷史的大榜,說到對臣子的控制,自己的本事,那股捨我其誰的志氣,清朝嘉慶之後的皇帝都沒資格說他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茶餅怎麼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