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侃歷史笑春風
-
2 # 大宋趣史
宋高宗趙構在位36年,當太上皇25年,公元1187年八十一歲去世.宋孝宗公元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在位時間27年。宋孝宗是宋太祖七世孫。趙構親兒子趙旉在公元1129年死去,趙構受金兵驚嚇沒有了生育能力。必須考慮繼承人的事情。那時候的人認為北宋滅亡的原因是開國皇帝趙匡胤子孫後代沒有做大官的,皇室祭祀也不重視趙匡胤,他在天之靈不在保佑大宋了。於是紹興二年1123年宋高宗命令選趙匡胤的後代,一共十人在皇宮中備選,最後留下孝宗還有伯浩給趙構考察。開始趙構喜歡伯浩,正好一隻貓咪經過,伯浩用腳踢了貓咪。孝宗卻一動不動。最後選定孝宗留下,那時候孝宗是六歲孩童。當皇帝必須穩重,從對待貓咪的態度能看出兩個人性格的不同。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五歲的趙伯玖被吳才人收養。兩人開始了二十多年的儲位競爭關係。公元1133年孝宗七歲封防禦使,公元1136年伯玖七歲封防禦使。公元1135年孝宗九歲封建國公。公元1139年伯玖十歲,封吳國公。公元1142年孝宗封郡王,公元1145年伯玖封郡王。兩個人官位一直是並駕齊驅。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高宗親筆要封伯玖國公,趙鼎王庶劉大中堅決反對。高宗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一是當時大臣與百姓們都希望孝宗當皇儲。高宗當時還年輕還有希望生皇子,不想立即立皇儲。二是希望用伯玖制衡孝宗,是一種權術。暗示群臣伯玖也有可能繼承皇位。也說明當時高宗更喜歡伯玖。
高宗是怎麼選定孝宗的呢?張端義《貴耳集》記載:高宗讓兩人寫蘭亭序五百本,孝宗寫了七百本,伯玖卻根本沒寫。高宗賜給兩人各十名宮女,孝宗問老師史浩該怎麼辦?史浩說,應該用庶母禮節對待。結果孝宗很禮貌的對待宮女,而伯玖卻已經侵犯了十個宮女。孝宗的自律與聽話是他獲得高宗信任的原因。孝宗不僅完成高宗五百本的任務,還多寫了兩百本,說明孝宗很聽高宗的話。美色當前不為所動是一種自律,也是對高宗的尊重表現。相比之下伯玖就欠缺政治智慧,任性胡來不懂得低調。紹興三十年孝宗公元1160年三十四歲的孝宗正式被立為皇子。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進攻南宋。大臣們都向高宗建議退避,孝宗申請帶兵,孝宗老師史浩阻止了他,說太子不能帶兵,並且代他寫了奏疏,請求為高宗警衛。太子帶兵有了兵權是皇帝最擔心的事情。高宗看了奏疏之後才放心。孝宗跟著高宗去了建康親征,當時下雪高宗乘馬,孝宗跟著雪溼透了朝服,他也不看衣服。可見孝宗對高宗的恭順。紹興三十二年高宗禪位於孝宗。詔書說:凡今者發政施仁之目,皆得之問安視膳之餘。說明權力還是掌握在高宗手中。高宗當太上皇25年間一直是掌握著皇權。孝宗和高宗的政治立場也不同,孝宗銳志恢復,高宗主和。但是孝宗的性格是服從型,懂得韜光養晦,注重高宗的意見想法。高宗禪位後每週四次一朝見高宗。在一些生活細節上也注意對高宗的尊重。再者孝宗六歲就入宮,高宗對他有養育之恩,並且把皇位傳給自己,孝宗對此應該是感恩戴德的。這大概就是二十多年和平相處的原因。
-
3 # 坐古談今
在宋高宗和宋孝宗權力上,宋孝宗是弱者稱不上老虎。自宋孝宗登基之日起,南宋地方政權的範圍內就沒有“二虎”只有一虎。
(1)趙構禪位只是為了“以退為進”繼續掌權,可以說從1162年到1194年,南宋都是在“趙構思維”與“趙昚思維”的紛爭中,最終引來權奸出現,捱到蒙古崛起
宋高宗趙構生於1107年,1127年五月初一,改元建炎,建立了南宋政權。1162年,五月二十八,立趙瑋為皇太子,改名為趙昚,六月份宋孝宗繼帝位。那麼,趙構時年55歲。但其亡於1187年,做了25年的太上皇。
趙構書法
那麼,趙構為何退位?其主要責任就是為了應對完顏亮於1161年南侵後所面臨的政治鬥爭。為了自己安穩地控制南宋地盤,趙構一心一意地對“抵抗派”大臣們進行無情碾壓。殺岳飛、廢韓世忠。
結果如何?海陵王要完成兩大志願:帥師伐遠,執其君長而問罪於前;無論親疏,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
面對這一問題,文武中的“抵抗派”自然會大加討伐之前的政策。雖不會言及趙構本身,但作為皇帝的他自然難以承受壓力。
趙昚書法
再加上,趙佶、趙構父子的肩膀都比較軟,只好找兒子頂雷了。
(2)趙昚在抵抗派地支援下發動隆興北伐,結果並不如意。由此,宋孝宗的政治地位更加孱弱,宋孝宗後來之所以禪位也是因趙構在旁根本無法施展,從而對皇位不再眷戀。
面對如此情況,趙構把帝位傳給趙匡胤後裔,其實,趙構完全可以傳位給自己的一支。但之所以沒有,就是利用趙匡胤家族遠離政治中心的劣勢,政壇積累比較薄弱利於操控的優勢。正如“垂簾聽政”者總喜歡找年幼的皇位繼承者那樣。
宋孝宗繼位後,利用趙構地“暫時弱勢”地位,在1163年隆興二年四月發動北伐,但結果到第二年十一月失敗和局。兩年的時間,足以讓趙構重新取得“政治優勢”。假如北伐成果,那麼宋孝宗還有可能成“虎”。失敗了,則只能繼續做“大貓”了。
趙惇
趙昚生於1127年,繼位時35歲。1187年,趙構於十月份駕崩。1189年二月初二,也就是趙構死後14個月,就禪位於光宗趙惇。
其實,趙昚如此做也是有原因的。光宗雖然是自己的兒子卻和趙構關係更親近。當然,趙惇身體和精神都不好,趙昚學宋徽宗、宋高宗“以退為進”,並堵住“父子不和”的聲音的心理也不是沒有可能。
趙惇在李皇后、趙構派系的大臣挑唆下與孝宗關係不好,父子矛盾越來越大。
趙擴
1194年六月初九,趙昚病逝,享年68歲。趙奢死後,趙構的老婆太皇太后吳氏,在一些大臣地要求下下詔光宗內禪給趙惇次子是為宋寧宗趙擴。
在支援內禪的群臣中,就有韓侂冑這位權奸。韓藉助宋寧宗的思維再次北伐失敗,等韓侂冑被清除後,蒙古帝國也崛起了。
回覆列表
同一個時期同一個朝堂裡有兩位皇帝,這在事實中彷彿是不能實現的事情。然而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幾樁這樣的事情發生,唐朝時玄宗晚年退位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明朝時明英宗被俘虜又被送回朝廷上便多了一位太上皇。到了清朝又有乾隆禪位給兒子嘉慶,自己在後宮頤養天年的事情發生,因此說同一個朝堂上有兩位皇帝這樣的事情有而且很多。今天小編就要講述一個兩位皇帝的故事,他們兩個一個正值壯年,一個年輕氣盛,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安然相處二十五年?
小編要講述的這兩位皇帝就是宋高宗與宋孝宗,他們一個是南宋的開國皇帝盛氣凌人,一個是南宋的基礎奠基者霸道不已。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是父子卻又不是父子,因為高宗早年間因戰亂失去了生育能力,孝宗只是他的養子罷了。可即使是養子高宗對待他也不薄,五十五歲那年他不顧眾人反對將皇位傳給了時年三十五歲的太子趙昚,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自己從此安然的躲在後宮裡吃喝享樂,這一躲就是二十五年。
禪位之時宋高宗並不是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那時的他只有五十五歲尚有指點江山的能力,因此我們可以說那時的他正值壯年。而接受禪位的宋孝宗此時只有三十多歲,這是一個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他年輕氣盛有萬夫不擋之勇。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一個正值壯年的老皇帝和一個年輕氣盛的小皇帝湊在一起怎麼會沒有火花?然而真正的歷史超乎了我們的想象,這兩個人相處的非常好,高宗去世那年已經五六十歲的孝宗還伏地痛哭。至於二人能安然相處二十五載的原因,小編覺得有以下幾個:
一:早年間高宗就給孝宗灌輸了孝道的理念
小編在前面提到過高宗早年因戰亂而喪失了生育能力,因此國家安定之後,他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尋找一個合適的皇位繼承人。經過多重標準的判斷之後當年只有六歲的趙昚被接進了皇宮,從此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可高宗接他進宮為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後皇位有一個可靠的人繼承,於是小小年紀的趙昚要接受帝王的教育,而孝道就是高宗灌輸給他的第一個帝王理念。
趙昚自幼接受的教育就是“孝道是萬物之根源,一個人只有做到了孝順才算得上人。身為帝王更是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孝順的人。”對於高宗排除萬難接自己進宮一事趙昚本就感恩戴德,因此在接受這種思想教育時他不加反駁,所以最後的趙昚被高宗培養成了一個以孝治天下的君主。孝宗即位第一年改年號為“隆興”,其意就是“興隆紹興年間的政治法度”(紹興是高宗在位期間年號)。
高宗退居後宮之後孝宗也是早晚請安一日不落,不管天寒地凍還是酷暑如爐他都十年如一日絲毫不停歇步行至高宗寢宮。皇帝出行是有步攆跟隨的,可每當到了給高宗請安的時候孝宗都當攆轎是擺設,為的就是展現自己對父親的那份敬重。公元一一八七年,與孝宗和平共處二十五年的高宗因病去世,當時已經五十多歲的孝宗哭得像個孩子一樣,甚至絕食三天以表自己對父親的哀思。
二:高宗雖然禪位卻仍然把持著朝政
要想一個人做了皇帝卻翻不起來大的風浪首要做的就是收縮他手中的權力,高宗是個明白人,他禪位之初就做好了讓位不讓權的打算。高宗退位後雖然聲稱不再幹預朝政,可這只是他嘴上說說,自己的手還是一把遮在了朝堂上。像後來的乾隆皇帝一樣,新皇帝有大事要決策必先經過自己的同意,若新皇與自己意見相左必定去新皇而留自己,因此手裡面沒有實權的孝宗只能事事聽從高宗的安排。孝宗恰巧也是個孝順孩子,所以他不會做出弒父殺君一類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二人得以安然相處二十餘年。
一個正值壯年的“老皇帝”和一個年輕氣盛的“小皇帝”,這兩個人能安然相處是十分不容易的,但高宗和孝宗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至於其中的原因無非是高宗禪位卻不放權,牢牢把握大權的他不給孝宗犯上作亂的機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孝宗是個孝順孩子,他不忍心也不敢做出弒父之類的事情,否則他百年之後怎會諡號“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