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不二說史

    諸葛亮,作為智慧與忠義的化身,千百年來,一直深受百姓愛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曾對他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由此可見,劉備對諸葛亮是多麼放心。而在劉備死後,劉禪也尊稱諸葛亮為“相父”。

    諸葛亮也牢記劉備所託,在劉備死後,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尤其是後期北伐之事,諸葛亮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任勞任怨,最終由於勞累而病逝於五丈原。但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做了四件事情,從這四件事情中,有人從中解讀出了是劉禪怨恨諸葛亮,由於生前奈何不了他,所以只能等諸葛亮死後加以報復。那麼,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這四件事情,看看是否就如人們所說的那樣。

    第一件事情:弔喪之事

    據《三國志譙周傳》中記載:“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大。”意思就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曾下令禁止全國奔喪,只有譙周跑的快,到前線奔喪。”於是,有人認為,這是劉禪對諸葛亮不滿所表現出來的第一件事。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眾所周知,由於受《三國演義》的誤導,所以,我們一直認為劉禪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皇帝。但事實並非如此,相反,劉禪很聰明,在諸葛亮死後,蜀軍群龍無首。而諸葛亮一直是蜀軍的主心骨,雖然諸葛亮生前培養了接班人姜維,但論威望,他還遠遠比不上諸葛亮。因此,如果此時大規模派人去弔喪,那麼,一旦被魏國知道,他們肯定會乘機攻打蜀國。所以,劉禪顯然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才不讓人去奔喪的。

    第二件事情:立廟之事

    由於諸葛亮生前對蜀國的巨大貢獻,因此,很得百姓愛戴。據史料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大概意思就是:“在諸葛亮死後,蜀國全國各地都請求給諸葛亮立廟,但在朝議上,因禮制不符合規範,劉禪沒有同意。”但是,他不同意也僅僅只是前期不同意,後期還是給諸葛亮立廟了。

    我們來看這句話“朝議以禮秩不聽”,其實就是立廟這件事不符合朝廷規範。因為按照蜀漢的禮儀來說,沒有給大臣立廟這一說,而漢朝幾百年來也從來沒有給一個大臣立過廟,大臣頂多是配享太廟而已。因此,就算劉禪在糊塗,朝廷的規制與禮儀他還是懂得!所以,從這一方面,不給諸葛亮立廟這件事並沒有任何不妥!

    但是,在後面,劉禪還是給諸葛亮立廟了。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大臣們的請求,再加上民意難違;而另一方面我想就是他對諸葛亮的感情因素了吧!作為他的慈父一般的人物,劉禪對諸葛亮肯定是有感情的,所以,後期立廟也就很正常了!

    第三件事情:廢相之事

    劉備死後,由諸葛亮給劉禪輔政,此時的劉禪年紀尚小,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所以,在處理國家問題上,基本上都是由諸葛亮一手操勞,而且是事無鉅細,所以,留給外人印象就是諸葛亮專權。因此,在諸葛亮死後,劉禪就將丞相這一職位廢除,有人認為這也是劉禪怨恨諸葛亮的原因之一。

    其實,這完全是空穴來風。在劉備死後,諸葛亮雖然掌握蜀國大權,但並未依仗手中的權利來幹一些不妥之事。相反,他始終勤勤懇懇為國操勞,但就是這樣,還遭到朝中一些人的詆譭。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劉禪並不怨恨諸葛亮。而在諸葛亮死後所發生的一件事更能證明劉禪對諸葛亮的愛戴。

    說是在諸葛亮死後,劉禪身穿白衣弔孝,這是有一個大臣李邈上書說“以前諸葛亮專權,導致國家很危險,現在他死了,我們應該慶祝。”劉禪聽後,直接下令誅殺李邈,並且說道:“相父一生清譽,豈容你詆譭”。所以,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劉禪並不怨恨諸葛亮。

    第四件事:北伐之事

    諸葛亮生前,曾進行過七次北伐。這七次北伐,一方面是諸葛亮繼承了劉備的遺願,想幫助蜀國統一天下;而另一方面大概是諸葛亮高瞻遠矚,看到這樣的蜀國如果不北伐的話只能偏安一隅,必定不能統一天下,如果不主動出擊的話,必定會被滅。而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下令停止北伐,有人認為這也是劉禪對諸葛亮不滿的一個原因之一。

    其實,當時劉禪看似停止了北伐,但其實並未停止,他只是對之前諸葛亮的大規模用兵做了略有縮減,因為當時蜀國的國力已經難以支撐了,再這樣下去必然造成國庫緊張、民不聊生。但是,他後期還是任用姜維、蔣琬等人進行過北伐,雖然規模很小,但並不能看出說他是因為怨恨諸葛亮才停止北伐的。

    不二曰:

    從之前的劉備和諸葛亮到後面的劉禪和諸葛亮,我們不應該惡意揣測他們之間關係,而是應該看到他們君臣之間良好合作的典範,從中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看到諸葛亮那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樣的君臣相遇、相知,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極為難得的!

  • 2 # 狼的影子716

    一,不準給諸葛亮奔喪,這個命令的意思很耐人尋味,它包括了很多意思,你怎麼理解都有道理,比如說首先保持朝局穩定,大家各司其職,不為此事分散精力,其次,透過這個命令告訴大家,諸葛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些原來緊抱諸葛亮的大腿,只知道有丞相不知道有皇帝的人也該醒醒了。

    二,禁止為諸葛亮立廟,此事做的有理有據,歷朝歷代就沒有皇帝給大臣立廟的先例,最多是配享太廟,這些要求給諸葛亮立廟的請求本來就是僭越禮法的,而且也不是老百姓的主動要求,大家不要跟我說諸葛亮有多受老百姓愛戴,從古至今能夠被老百姓愛戴的官僚是不存在的,所有的人當官都不是為了老百姓當的,這些所謂的民意,應該是那些想窺探劉禪對荊州幫的態度的荊州幫官員在背後策劃的,目的就是為了試探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從而決定荊州幫的未來。劉禪後來確實給諸葛亮立了廟,請大家不要刻意混淆立廟的時間,實際上劉禪給諸葛亮立廟是在蜀漢亡國的前一年,距離諸葛亮死亡已經28年了。

    劉禪斬殺了上書抨擊諸葛亮的李邈,看似好像是在維護諸葛亮的形象,實際上劉禪考慮的是東州系和益州系長期被諸葛亮壓制,已經積聚了很大的怨氣,李邈的上書如果不嚴厲處置,馬上那些被諸葛亮壓制的東州系,益州系的官員士族就會“群起而攻之”,驅逐荊州幫,如此,蜀漢政權賴以依靠的荊州系就會被排擠出去,蜀漢政權未來就會被益州本土勢力所把持,這是劉禪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必須把這股洶湧的暗流按下去。

    三,取消丞相制,以尚書令和大將軍軍民分治,各負其責,互相制衡,皇帝居中控制,真正開始行使皇帝的職權,蜀漢從此再無權臣,蔣琬,費禕死後,劉禪乾脆“自攝國事”。

    四,停止北伐,修養生息,徹底改變了諸葛亮時代窮兵黷武,勞師糜餉的政策,蜀漢在20年內都沒有大規模的出兵,國力和人民的生活得到了難得的喘息。

    這一切都說明劉禪其實是一個非常睿智的守成之主,雖然沒有開疆拓土的的功業,但是守成有餘,如果說他不怨恨諸葛亮這十幾年的欺辱與壓制,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他能夠正確的對待國家大事與自己和諸葛亮之間的恩怨,非常理智的對待荊州幫和諸葛亮的家屬,一如既往的重用荊州幫來制衡其他派系,維持蜀漢政權各派系的相安無事,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如果不是後來姜維要標新立異的搞什麼狗屁“誘敵深入,關門打狗”的策略,蜀漢完全可以憑藉山川之險而憑險拒守,保境安民的。

  • 3 # 阿呆夢話

    由於演義和戲曲、評書的原因,讓諸葛亮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至於把很多虛構的東西當成真實的。不願意相信事實,也要維護心目中固有的美好形象。

    事實上是這樣嗎?諸葛亮真的在當時很受愛戴嗎?

    事實就是事實。諸葛亮被文學作品美化過頭了,已經神化了。

    阿呆這裡要說的是,劉禪對諸葛亮更多的是忌憚和怨恨。

    第一,劉禪不是民間傳說的那麼傻,用諸葛亮自己的話說,劉禪是“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他只是性格懦弱,缺乏擔當,只圖安逸。

    第二,諸葛亮也不是傳說中的那麼無私。利益之爭,權力爭奪。導致諸葛亮要牢牢地控制住劉禪,以維護自己的權和利。

    劉禪跟諸葛亮的矛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諸葛亮排擠了另一個託孤大臣李嚴,獨攬軍政大權,權力遮天。讓劉禪真的成了傀儡和擺設。“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其實是沒有實權的。

    2、諸葛亮從後宮到朝堂,到劉禪的貼身隨從,均安插安排自己的親信,處處約束監督劉禪。讓劉禪沒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3、對待北伐之事的態度上。諸葛亮執意要北伐,這是與蜀國當時的國情不符合的。也是與其《隆中對》“保其巖阻”不相符的。蜀國四塞險固,特別北邊是天塹秦嶺。勞師遠征的北伐,的確不是個明智之舉。劉禪和蜀國上下都是反對北伐的。但是,諸葛亮執意要北伐,大權在手,劉禪不支援也得支援,實屬無奈之舉。4、劉禪是希望蜀國修養生息的,連年的北伐,卻將蜀國拖進了民不聊生的境界,到了崩潰的邊緣。劉禪是敢怒不敢言。他內心是怨恨諸葛亮的。

    所以,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作出了4年事情,表達了自己對諸葛亮的態度。

    第一,不許奔喪。直接下詔書,不許蜀國官員去漢中奔喪。

    第二,廢除丞相之職位,不設丞相。這是忌憚再次出現諸葛亮那樣的大權獨攬,控制皇位。第三,停止北伐。否定了北伐的意義。也就否定了諸葛亮的北伐。第四,不給諸葛亮建祠立廟,公然違背禮制,也要表達自己的態度。

    以上四個做法,直接表達了劉禪對諸葛亮的怨恨。儘管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找出各種理由來辯解。其實都是徒勞,行為表達思想,事實就是如此。

    至於諸葛亮為啥要執意北伐,阿呆在別的文章裡有論述:保命和保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階段《魔獸世界》各主城領袖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