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德國對英作戰大體有以下兩種思路,一種是對英國本土發起直接的登陸行動,徹底打敗英國。另一種就是採取長期圍困的方法,利用空軍和海軍封鎖通往英國的航運,最終迫使英國屈服。兩種思路都各有利弊,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第一種思路,即對英國本土發起直接的登陸行動,最大的好處就是一旦登陸成功可以快速的打敗英國,符合德國速戰速決的戰略,畢竟德國資源並不充足。但是關鍵的問題就是成功率,因為要跨越英吉利海峽,所以德軍必須要奪取海峽的制海權,至少是大部分時間內的制海權,而德國海軍羸弱的實力幾乎不可能完成這一重任,德國海軍只能保證一狹窄海域的安全,不過德國空軍擁有不錯的優勢,尤其在轟炸機方面,有助於德國制海權的奪取,但是能否確保海峽制海權仍舊存在疑問。不可否認,實施直接的登陸行動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這也許可能是德國獲勝的唯一方法。支援這個觀點都是德國陸軍將領,如哈爾德、曼施坦因等。

    第二種思路即透過對英國本土的封鎖來迫使英國屈服,大體的過程就是德國大力發展轟炸機部隊和潛艇部隊,對英國本土進行持續的嚴格的封鎖,切斷其運輸線,摧毀其運輸船隊。與此同時,德國將精銳的裝甲部隊和一部分空軍派往地中海戰場,佔領英國的北非基地—埃及,封鎖蘇伊士運河,將英國徹底逐出地中海,同時也切斷了英國地中海航線。政治上來看,一旦英國退出地中海,幾乎可以肯定西班牙、土耳其這些國家會加入軸心國同盟,軸心國同盟更加壯大,而英國無法被孤立。

    這種封鎖方案比直接進攻要委託,不會遭遇嚴重挫折,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確定性,誰也無法估計需要多久時間才能迫使英國屈服。在這一漫長的時間內,極有可能出現無法預測的變數,如美國加入英國的反法西斯陣營,或者蘇聯也加入其中。一旦英國有新的強大的盟友加入,尤其像美國這樣的數一數二的海軍強國,那麼德國的封鎖肯定會失敗,功虧一簣。支援這一觀點的是古德里安、隆美爾等人。

    大家認為德國採取那種作戰方法更容易取得成功呢?

    喜歡的讀者請多多關注。

  • 2 # 老K世界觀

    關於這個問題,我詳細論述過,歡迎拍磚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62715996492530183/?iid=65877752162&app=news_article&timestamp=1552608805&group_id=6662715996492530183

  • 3 # 落花無終

    很遺憾,德軍根本無法在英國登陸。

    第一,英國皇家海軍主力尚在。

    本土艦隊當時還擁有接近十艘戰列艦五艘航空母艦的主力艦,這些艦隊往英吉利海峽一擺,德軍根本無法突破封鎖登陸英國本土。法國戰敗後,維希法國中立,法國艦隊也無法幫助德軍,而且本土艦隊曾對法國海軍進行過打擊,法國海軍主力受挫。德國潛艇也不敢襲擊皇家海軍主力,整個戰爭史上德軍潛艇一直以缺少防護的運輸船隊為主要打擊目標,而且當時的德軍潛艇數量不足以對英國運輸船和本土艦隊同時進行有效打擊。何況直布羅陀海峽英軍還有一支分艦隊可以呼叫。

    第二,德國無法保證在英國本土作戰勝利。英國適合登陸的地方有佈置有足夠的海岸炮和永久性陣地,如果德軍強行登陸,會在登陸過程中遭受重大打擊。而且發電機計劃讓英法聯軍撤出了30萬部隊,這些都是經歷過戰爭的老兵,戰鬥力很強。德國沒有足夠的運輸船可以一次性把足夠的陸軍運到英國本土。勃勞希契曾指出德軍沒有能力一次性登陸十萬人的部隊,也沒有能力把裝甲部隊做送到英國本

    土。而且英國本土大大小小的城鎮不計其數,密度相當大。這就幾乎不允許德軍使用裝甲部隊進行迂迴作戰,蘇德戰場證明了巷戰對進攻方來說是最沒有效率的作戰方案之一。何況英國本土吞吐量大並且位置合適的港口就那幾個,英國還全部重兵防守,奪取這些港口風險極大。

    第三,德軍無法保證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假設德軍真的不可思議的突破了本土艦隊的封鎖,不可思議的把足夠的部隊運送到英國本土,那德軍也只能在英國本土打一次二戰中的“一戰”,這種消耗戰對後勤(尤其是大口徑炮彈和藥品)的要求非常巨大。而德軍能保證運輸線安全的驅逐艦和輕巡洋艦早在挪威海峽就已經被皇家海軍送入了海底,何況在一旁還有本土艦隊虎視眈眈。德國海軍無法也不敢進行決戰,皇家海軍正發愁找不到機會決戰呢。

    第四,沒有足夠的火炮打一場消耗戰。

    德國本來運輸船就有限,第一波次登陸要運送步兵好開闢登陸場;第二波次要運送裝甲部隊好發揮自己的裝甲優勢;第三波次如果還不用於運送彈藥,那已經登陸的德軍就只能依靠燒火棍作戰了。用斯圖卡代替大口徑火炮也有缺陷,斯圖卡肯定沒有火炮支援來得及時,何況英吉利海峽天氣變化無常,惡劣天氣情況下斯圖卡無法起飛進行支援,另外德軍沒有取得制空權也不敢冒險讓斯圖卡進入戰區。反觀英軍,英軍火炮向來注重口徑和射程,就算數量不足也夠讓德軍喝一壺的。

    最後,海獅計劃在擊敗英國皇家海軍主力之前基本不可能進行。如果海獅計劃可靠性高的話,德軍早就實施了。最高統帥部客觀估計只有三成勝率,悲觀估計只有一成勝率,,,

  • 4 # 崎峻戰史

    這個問題我來談談!看到有的答友在描述英國海軍的優勢時,稱把十幾艘戰列艦、航母往海峽一排,就能擋住德軍登陸。筆者不禁啞然失笑,要真是那樣,德華人肯定高興地蹦上天,用空軍就能把英國海軍給滅了。在狹窄的英吉利海峽裡,英國海軍的戰艦避無可避,而且距離大陸近,Bf 109的短腿毛病也不再是問題,成群的斯圖卡足夠讓英國海軍感到絕望,而艦隊沒了,英國除了媾和投降,還有別的出路嗎?

    德國空軍Ju 88轟炸機向英軍驅逐艦俯衝投彈的繪畫。如果失去空中掩護,強大如英國海軍也難以抵擋德軍的空襲。

    回到題目本身,筆者以為德國即便是集中力量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滅掉英國,因為不列顛的根基在制海權和殖民地,不摧毀英國海軍,不破壞其殖民體系,就別想擊敗英國,而何況英國背後還有一個更加強悍的美國表親。以德國海空軍的實力,直接登陸英國本土也難度很大。除非英國政府由主和派當政,願意與德國分享世界霸權,否則德國僅憑軍事勝利很難徹底達成令英國屈服的目的,至少短時間內不行。但是,德國可以透過戰場上的優勢加強和改善自己在歐洲的戰略態勢,製造促進英國國內政局變化的外部條件,還是有可能逼迫英國坐下來談判的。那麼希特勒應該如何做呢?

    二戰前夕英國報紙刊登的展示英國海軍強大陣容的繪畫,小標題是“世界上最可畏的艦隊”,這就是英國對抗德國的信心所在。

    首先,德國必須維持與蘇聯表面上的和平關係,同時扶持美國國內的親德勢力和孤立主義勢力,儘可能推遲這兩個強大潛在對手加入戰爭的時間。因為,只要美蘇加入反對德國的陣線,德國基本就沒有獲勝的希望。這一點歷史已經證明了;其次,要加強對本國和歐洲佔領區的動員和資源整合,進一步強化軍工體系和軍隊實力,簡而言之就是消化戰爭最初一年贏得的勝利果實;最後,將軍事力量用於新的戰略方向,這就是地中海北非戰區,將英國逐出地中海。

    美國納粹黨成員舉著星條旗和卐字旗在街頭招搖過市,扶植美國親德勢力有助於干擾美國的戰略決策。

    在具體的作戰部署上,首先,在英吉利海峽沿岸地區要保持相當規模的戰略預備隊,做出隨時都可能直接登陸英國的姿態,輔以海空軍的積極行動,將盡可能多的英國兵力牽制在本土防衛上,限制其對海外,尤其是北非、中東地區的兵力投送;其次,抽調精銳部隊,尤其是裝甲部隊和空軍部隊進入地中海地區,加強與義大利的軍事合作,以德意聯合作戰奪取馬耳他島,確保中地中海的絕對制空制海權,保持歐洲大陸與北非之間海運線的安全,從而讓北非德意聯軍的後勤保障沒有後顧之憂;再次,在突尼西亞和利比亞建立較歷史上的非洲軍更強大的裝甲兵團,以佔領埃及和蘇伊士運河為目標展開東進攻勢。從歷史情況看,只要能夠保證後勤,德軍在北非沙漠作戰中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尤其在1940年至1941年間,有很大機率實現佔領埃及的目標。

    展示德意戰機與英軍戰機在馬耳他上空激戰的畫作,沒有奪取馬耳他是軸心國在二戰中犯下的最嚴重的戰略錯誤之一。

    一旦開羅和亞歷山大港陷落,也就意味著英國地中海艦隊失去了立足點,整個東地中海將落入德意控制之下,同時也打開了進入中東的大門,透過軍事進攻和支援當地阿拉伯反英勢力,德國逐步控制中東也是可以實現的,那就意味著逼近到印度,直接威脅到英國的根基。德國在北非和中東的勝利將使處於中立的土耳其、西班牙很可能倒向軸心國集團,巴爾幹地區尚未被德國控制的希臘和南斯拉夫也將被迫臣服於德國,土耳其的加入將從南翼構成對蘇聯的戰略牽制,而西班牙的加入將使直布羅陀歸於陷落,於是整個地中海將成為軸心國的內湖,德意可以繼續向非洲擴充套件,尤其在西非利用維希法國的達喀爾建立海軍基地,擴大水面襲擊艦和潛艇的作戰範圍,加強對南大西洋航運的打擊力度,從而強化對英國本土的封鎖效果。如果能在一兩年內實現上述戰略意圖,德意的戰爭態勢將更為有利,而英國的處境將更為困難。

    在空軍掩護下快速推進的德國非洲軍裝甲部隊。假如德軍大舉出兵北非,那麼非洲軍的指揮官還會是隆美爾嗎?

    不過,德國的地中海戰略能否實現依賴於兩個核心要素:首先,蘇美不能主動參戰;其次,義大利和日本都要積極配合德國的戰略,可是這個不確定性就太大了。此外,希特勒必須放棄基於意識形態和極端種族主義的戰略選擇和內部政策(說白了不主動進攻蘇聯和搞種族滅絕),這個恐怕比阻止蘇美參戰更加難。所以,上述假設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省考申論如何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