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言禮語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任何一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愛要有原則。

    首先,父母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給孩子養成好習慣,有規律的習慣。

    其次,父母要做好言行一致,說到做到。

    第三,要給孩子講道理,結合實際事件講道理。

    第四,可以讓孩子發洩,但絕不允許孩子任性。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是在點滴之間。

    把孩子的每一件事,都做為正式的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 2 # 鳳凰谷說風水

    愛孩子那是每個父母都有的,但不可有婦人之愛,該讓孩子鍛鍊的時候就的讓孩子去吃苦鍛鍊,膩愛會讓孩子變的一無是處,最後害了孩子的前途。

  • 3 # 春暖花開195145370

    愛孩子與立規矩並不矛盾。他們是可以和諧統一的。假如您立的規矩都是為了讓孩子的身心健康茁壯的成長,那立規矩的本身就是愛孩子的終極體現。

  • 4 # wuliloveer

    愛孩子和立規矩並不衝突 我們可以換個相對輕鬆的時刻來給孩子講道理 立規矩 孩子也比較能夠聽得進去 不要強制性的給孩子硬性規定 容易造成逆反心理 又或者當時做錯事批評他 然後事後一定要和小孩子好好溝通 讓他知道為什麼批評他 在跟他說再遇到這種事我們應該怎麼做

  • 5 # 淘小嘟

    曾經看過一本《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的書。有書評人評價“願意學習的母親,是孩子幸福最大的保障”。

    一開始不是特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看完全書才逐漸感悟:其實真正愛孩子的表現不是錦衣玉食,而是重視言傳身教的榜樣力量,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給孩子定規矩、定目標,鼓勵孩子自由成長,從旁鞭策使其最終能夠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的過程。

    有朝一日,你發現即使不在孩子的身邊,他們也能獨當一面,甚至可以為你保駕護航,那麼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可是這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首先家長要先正視自己跟孩子的關心,孩子首先是個獨立的人,然後才是跟你有血緣關係的後代。家長要學會尊重他,要學會適當放手,歷練他使之能夠獨立。

    其次你要先使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告訴孩子誠信之前,首先你要是個誠信的人。告訴孩子勤儉節約之前,首先你要是個不鋪張浪費的人。告訴孩子要養成讀書習慣之前,首先你要是個熱愛讀書的人。

    愛孩子和立規矩是不矛盾的。愛孩子就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

  • 6 # 早教育兒唷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充分的自由,要給他們更多的空間,但當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不停哭鬧的時候,家長又束手無策,後悔沒有早些給孩子立下規矩。

    “愛孩子”與“立規矩”是一道單選題嗎?中教君今天與您分享一篇文章,規矩必須立,但要講方法。

    01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這些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起了單選題。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同理心。

    02

    對孩子立規矩,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01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裡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第一次出現問題,大人就妥協,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02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來得及。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立自強。

    03

    有些責任,必須孩子自己擔著

    經典繪本《我永遠愛你》中就有這樣的對話:

    阿力:“如果我把枕頭弄得羽毛滿天飛,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們得把羽毛收拾起來。”

    阿力:“如果我把畫畫的顏料灑在妹妹身上,你還愛我嗎?”

    媽媽:“我永遠愛你,不過,你得負責給妹妹洗澡。”

    這個故事中的媽媽做得特別好,她不厭其煩地保證,“我永遠愛你”,同時又不忘強調:孩子,你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你要儘可能想辦法恢復或彌補,你的所作所為帶來的後果。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言行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的誠實和勇氣。

    03

    這四條規矩必須從小養成

    01

    粗野、粗俗的行為不能有

    有一類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家長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著想。

    02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有的孩子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這樣的情況,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這樣的規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是別人的,別人的東西不能拿,而“我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這種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03

    不可以隨意打擾別人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迴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養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寶寶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跟你說話,寶寶會高興嗎?”用心平氣和的引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他知道被別人打擾是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給他立下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在忙的時候不應該去打擾他,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這樣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04

    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從小就教孩子,做了錯事要道歉,這樣才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要求孩子對自己說一聲對不起,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的規矩能讓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並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了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了。

    愛孩子,是我們的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碎蒜炒蘆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