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人似狗

    理論發展

      Smart Beta也稱為Strategy Beta,廣義上指透過改變指數的市值加權方式,以基於規則或量化的方法,增加指數在某些風險因子上的暴露,從而獲得相應超額收益;狹義上指透過改變原市值加權指數的成分股選股方式或者加權方式而獲益。Smart Beta策略被認為是介於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間的獲得相對市值加權組合更低風險更高收益的方式。

      Beta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中衡量了相對於持有整個市場所帶來的風險溢價的大小。CAPM模型透過建立收益與風險的線性關係,來解釋任何高於市場的超額收益均來自特定風險敞口的溢價,其中Beta即為線性係數。市場指數通常都是市值加權,如果把市場指數換成按非市值加權的指數或投資組合,其得到的Beta即為Smart Beta。

      Smart Beta策略透過最佳化方法調整成分證券權重,以獲取一定的超額收益,看上去比最普通的市值加權要更“聰明”。為了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需求、更好地管理組合風險,國外很多專業投資者把目光轉向了以股價波動、派息能力或公司業績等因子作為基礎的Smart Beta策略。因此,Smart Beta類產品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備受市場關注。

      Smart Beta策略理論貫穿了整個現代投資理論的發展程序。經典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模型(APT)、有效市場理論(EMH)構成了現代投資組合經典理論的核心,奠定了指數化投資的理論基礎。CAPM提出之後,市場逐漸認識到原來的Alpha收益,有一部分是Beta收益,隨後也出現了地區Beta、行業Beta、風格Beta、策略Beta等,這些為風格投資和因子投資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隨著市場對分散化、降低波動和控制風險的訴求不斷增強,以此為目標的Smart Beta產品快速湧現,並受到了市場的追捧。早期降低波動策略主要還是圍繞低波動現象展開,如波動率加權策略、最小方差策略,之後目標開始向分散化拓展,如等風險貢獻加權、分散化加權等非市值加權方式,近兩年運用衍生工具的風險控制策略也被市場歸為Smart Beta策略。

      特點

      Smart Beta策略本質上是一類為指數投資服務的策略。眾所周知,指數投資就是以複製指數構成股票組合作為資產配置方式,以追求與指數收益率之間的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業績評價標準。Beta投資與Alpha投資同樣起源於CAPM模型,Beta衡量承擔的風險及其收益的大小,Alpha衡量相對市場組合收益的超額回報。相比傳統Beta策略,如寬基指數、風格指數,Smart Beta策略對於指數的管理更加主動化,在指數編制方面透過主動方式去獲取戰勝市場的收益;相比傳統的Alpha策略,Smart Beta策略在管理模式上用指數管理(被動投資)去管理資金,能承受較低的主動風險。

      Smart Beta策略具有以下特點:第一,Smart Beta是非市值加權指數。非市值加權是Smart Beta概念的起點,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和變化,Smart Beta的外延有了較大的拓展,比如量化選股、因子投資,這些策略無法涵蓋到非市值加權當中。第二,Smart Beta是因子投資,策略收益來自因子風險溢價,其理論基礎來源於CAPM模型的演進和完善,Fama-French的因子模型也是促進Smart Beta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第三,Smart Beta介於Alpha和Beta之間,獲得高於傳統市值加權指數的超額收益,但是從投資目標出發,分散化、降低波動率或者風險控制也屬於Smart Beta的目標範疇。第四,Smart Beta是介於主動與被動之間的投資方式,基於規則透明、低費率和低成本等屬於指數產品的核心特徵。

      另外,基於Smart Beta指數的ETF產品有以下特點:第一,低費用、透明管理。Smart Beta指數ETF從本質上講,保留了傳統ETF產品的特點,採用指數管理的模式去管理資金。由於ETF在二級市場上可以進行交易,因此,與傳統股票基金相比交易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在稅收和管理費用等方面都更低廉。第二,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及交易效率。Smart Beta指數ETF保留了ETF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的性質,相比傳統的股票具有更高的交易效率,同時也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第三,能較好控制風險與增強收益目標。早期的ETF都是根據市值來進行加權,最大的優點是能夠較為精準地複製市場情況,最大缺點就是難以實現超額收益,而Smart Beta指數在編制方法上,從選股和加權兩個方面都進行了一定的最佳化,從而獲得基於傳統市值加權指數的超額收益。

      分類

      Smart Beta策略是一種指數管理思路,並非特指某一種策略,其關鍵在於跟蹤指數的編制。根據定義,所有采用非市值加權和根據既定規則選擇成分股的指數策略指數均屬於Smart Beta策略指數,包括風格指數、策略指數和非市值加權指數。傳統的Smart Beta策略一般只考慮單個因素,在指數編制的過程採取一些相對比較成熟,且使用比較廣泛的因素,如分紅、價值、質量、波動率等,而隨著其不斷髮展成熟,出現了諸如多因子、事件驅動、另類加權和一系列新型策略,在能夠實現超額收益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Smart Beta策略的產品種類,提高了配置價值。

      晨星公司將Smart Beta策略分為基於風險(Risk-oriented)、基於收益(Return-oriented)和其他三大類。第一,基於風險策略透過波動率和相關性傾斜減少風險,策略收益來自於風險溢價和特定因子敞口,主要包括等權、分散化權重、風險加權、最小方差和波動率加權;第二,基於收益策略透過因子傾斜提高收益,主要包括價值加權、盈利加權等。而在基於風險的分類中,既有降低組合風險和個股風險的策略,又有側重風險分散化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差異。第三,其他型別,主要是基於持續的市場異象策略,以低波動、事件驅動策略為代表。通常部分市場異象會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公眾的普及程度而逐漸衰減甚至消失,與此同時,在大資料、機器學習等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下,資料探勘出了很多統計異象,但這些發現基本不可持續,缺少內在的驅動機制。

      近年來,基於Smart Beta策略目標進行分類逐漸為投資者接受,主要有以下分類:價值策略,包括基本面加權、紅利加權、財富加權、盈利加權等策略;低波動策略,包括最小方差、波動率倒數加權等策略;分散化策略,包括等權重、分層等權、等風險貢獻、分散化權重等策略;價格策略,主要是動量加權。

      產品狀況

      自1993年美國推出第一隻ETF產品以來,ETF在全球範圍內發展迅猛。2015年,全球ETF市場進一步發展壯大,數量和規模穩步增長,ETF數量達到5449只,資產規模2.95萬億美元,資產淨增長2156億美元。與傳統的市值加權指數不同,Smart Beta指數是主動策略管理的指數,可以根據某些因子或者某些策略來進行加權,如低波動指數、基本面指數等,進一步擴充了ETF的投資範圍及投資功能。

      在ETF規模快速增長的背景下,Smart Beta指數ETF在2016年持續成為成熟市場的ETF熱點產品,截至2016年10月7日,美國市場共有760只,資產規模佔市場ETF的63%。從數量來看,2005年基本面指數誕生之後,Smart Beta ETF得到了快速發展。2015年,新發Smart Beta ETF數量103只。

      根據FactSet的統計資料,截至2016年9月,Smart Beta ETF資金流入35億美元,成長型ETF是最不受歡迎的Smart Beta ETF,淨流出約43億美元,規模最大的是iShares Russell 1000 Growth ETF(IWF)——300億美元,然後是Vanguard Growth Index Fund(VUG)——220億美元,低於標普指數2%左右。相比之下,今年最受歡迎的Smart Beta ETF是低波動ETF,資金淨流入141.5億美元,其中iShares Edge MSCI Min Vol USA ETF(USMV)淨流入超過63億美元。另外,從受投資者的歡迎程度和市場表現來看,價值和紅利ETF今年的表現也不錯,這兩種型別ETF淨流入約230億美元,其中規模最大的價值ETF是iShares Russell 1000 Value ETF(IWD)——310億美元。

      從排名前20的Smart Beta ETF產品來看,Smart Beta ETF發行人較為集中,主要集中在BlackRock、Vanguard,分別佔50%、25%,並且BlackRock、Vanguard的Smart Beta ETF數量和規模接近甚至超過旗下全部ETF的20%。另外,整體Smart Beta ETF的費率介於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之間。

      總之,Smart Beta策略是個性化較強的策略,能夠實現特定目標,滿足投資者的個性需求。通常資產管理人應用Smart Beta策略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降低風險,二是增加收益。此外,還有諸如分散化,節約成本等目標。從Smart Beta策略應用來看,目前多策略已經成為主流,資產管理者會通常採用多個Smart Beta策略來進行資產配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怎樣冶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