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指尖教育帝國

    就目前的教育形勢來看,能分快慢班的學校都是教育環境比較好的,一般學校班級比較多,多集中在市裡或縣城的重點中學,學生們透過公平競爭憑成績考入重點班,其他學生入普通班,一般重點班佔全校班級的四分之一或都更多一點的班級,分好班級後各班依然存在競爭,普通班裡有成績拔尖的依然可以再進重點班,而重點班成績有實在跟不上的也會被退回到普通班裡上課。這樣一來既可以因材施教,也可以透過公開競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性迴圈。

    我女兒的學校就是實行重點班和普通班分班制,全校二十個班,每班六十人左右,其中有六個重點班,重點班每班比普通班少五人,每個月都有摸底考試,連續兩次排名超過重點班名次的又願意進入重點班的,可以進入重新進入重點班學習,而重點班裡連續兩次成績都落後,並自願申請去普通班的也可以進入普通班學習,如此一來就形成了良性迴圈,而且很人性化,考慮到在重點班裡落後的學生的自尊心並不強制其退出重點班,而是憑自願申請,而普通班裡只要成績好願意進重點班,重點班每個班留出了五個名次的位置虛位以待,鼓勵學習好的進入重點班學習。這樣一來,大家都沒有意見,家長也支援。

    小徐老師常年從事一線教育,深知分快慢班有利也有弊:

    利在一、重點班的學生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多講一些深入的知識,同時講課和複習的進度都會快一些,提高教學速度和質量。

    利在二、普通班的學生老師也可以適當放慢速度,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夯實基礎,把能拿到的基礎分都拿到,爭取走不了重點高的話也要走一個次重點高中。

    大家都有目標,教學因材施教,學校教學成績一直不錯。

    弊端在於一、快班有些學生,不適應快節奏的教學內容,造成成績下滑,另外之前在普通班名列前茅的學生到了重點班成績下降,甚至在班上倒著數,心理上接受不了這種落差,加之以前老師面前的得意門生,現在成績不好必然感受受冷落,因此心理受打擊一蹶不振的影響學習成績。

    弊端二、慢班有些學生有可能因被分到慢班而失去前進的信心,自暴自棄等。

    總之,適合學生個性特點的教學方式才是最好的,有了快慢班,學生的選擇餘地更大一點,但如果不適應能調回自己適應的班級最好。

    而鄉鎮裡的中學是很難做到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因為一來,鄉鎮教育環境較差,班級較少,分了快慢班,可能會造成慢班的學生普遍學風差,影響班風,二來鄉鎮學生的家長更要面子,如果聽到自己孩子在慢班也會受不了,以前有很多鄉鎮學校也分快慢班,但後來因校內外輿論壓力最後都不分了。

  • 2 # 道道快談

    人在智力上是有差別的,這不可否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有共性的地方,學習態度端正、目標明確、習慣良好、方法高效,讓這樣的學生聚在一起,不是可以更好激發學生潛力嗎?我們經常說,對手越強大,那自己提升得也越快,高手如林,豈敢鬆懈,無形中會促進每個學生卯著勁學習,這樣會讓學生更優秀。

    把學生按成績分開,也更方便老師因材施教,老師會針對學生的共性來調整進度、命制習題,按照學生實力來指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否則,學霸和學渣在一起,學霸早就聽懂了、學會了,學渣還在那裡連門都找不著呢。再說,很多時候學渣之所以渣,並不是學不會,而是不認真學,他們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心思沒在學習上,不但自己不學,有時候還會搗亂,影響別人學習。這就更應該分班了,免得那些人自己不學還影響別人。

    當然,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有利的,分班最大的弊端就是使兩極分化更嚴重,讓成績好的更優秀,讓成績差的更糟糕。這也是很多家長反對分班的原因之一吧!不過,話說回來了,有多少學生是因為智力因素而淪為學渣的,絕大多數不是學不會,而是不學習,既然這樣,說明那些成績差的人根本就是自己不求上進,那被分到普通班也算是自作自受了。當然,學校分班,更多的時候是出於升學率或升名牌的需要,我覺得我們也不必指責,因為不這樣學校就難以得到發展,我想大家應該能理解。

    一般來說,反對分班的多數是成績差的學生及其家長,與其在盡力爭取所謂的公平,還不如奮起直追,把成績提上來,這個社會不相信弱者,讓自己強大起來,別人自然就會仰視你。

  • 3 # 哇天吶

    對學校而言,生源分類,類似機率學,集中出成績。有好處。對外解釋,我們這是分層教學。優秀師資,肯定帶“好班”,畢竟考核指標,成績是第一位的。

    對學生而言,有些孩子課堂吃不飽,需要加量,有些孩子課堂內容難以消化。混在一起,難免影響成績。教師教學是講深還是講基礎,是個難題。

    對家長而言,兩種情況,分到“好班”的,基本沒有抱怨牢騷的。

    一旦分到“差班”,會覺得社會上沒面子,自己孩子的事都擺不平。。。

  • 4 # 劍客談教育

    毫無疑問,質疑快慢分班公平性的,無一例外都是進不了快班的家長和孩子。

    除了對於不能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不滿外,還有對一些本不具備條件卻藉助手段也進入快班的不公正不公開現象的憤怒。

    自古以來,“不患寡而患不均”心理已經幾乎寫入人類的基因,人們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所有的人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不能接受自己吃飽穿暖的同時,有人能錦帽貂裘、山珍海味。所以,仇富是一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

    分快慢班同樣也會引發人們“仇富”心理,只不過這裡的“富”是指享有更優質教育資源的資格。

    透過自身努力成為鉅富的令人敬羨,而對一切不勞而獲一夜暴富的,人們都會打心眼裡看不起、不服氣。只不過當別人的財富多到一定程度時,會讓心懷不忿的人自動閉上嘴。

    社會財富是這樣,教育資源也如此。成績確實好的分到快班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而成績並不突出卻也進了快班的,讓人家怎麼心服口服?

    再說,快班名額總是有限,比如只招一個班,前50名進,那第51、52的又怎會心悅誠服?誰能說他們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但是,不分快慢班是否更公平呢?也不盡然,“有教無類”固然應該,“因材施教”也勢在必須。試想,13-14歲的學生有的已經達到八、九年級水平,有的還是三、四年級的認知,非要捆綁在一起,都統一按七年級教,又對誰公平呢?

  • 5 # 藍羽LY

    現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也就是小學和初中,是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只有高中教育,為了共知的原因,學校才分科技班和普通班,也就是重點班和普通班。

    一,先說小學和初中教育為什麼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

    小學和初中屬於九年義務教育,是普及教育,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而且在此階段的孩子小,學習的基礎,習慣和潛力還沒定性。所以不分,也不能分重點班和普通班,避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而誤了孩子,體現教育的普及行和公平性。

    二,再說高中為什麼分重點班和普通班

    到了高中教育,由於基礎和智力的不同,就出現了個體差異,為了更好給國家培養人才(學校為了自己的業績),所以分重點班和普通班,重點班集中了學習基礎相對較好,學習習慣相對較好的學生,一般程序比較快,挖掘教材比較廣和深。而普通班的學生的基礎相對差點,所以程序相對慢點,比較重視基礎教育,然後再循序漸進。這樣分班也可以說因材施教,也可以說分層教學。

    但有的人對分重點班和普通班的意見比較大,認為分在普通班的學生不能平等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一個學校的老師之間的差別不大,學習資源也是一樣的,重點班和普通班只差別於講課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而已。

    所以,家長不要對孩子沒上重點班而耿耿於懷,再則,家長如果強硬的讓自己的孩子上重點班,孩子跟不上的話,孩子反而容易自卑,容易自暴自棄,這樣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反而不利。

    另外,重點班和普通班的成績的差距只是暫時的,只要努力,普通班的有的學生比重點班的部分學生考的好的多。可見,努力才是硬道理。

  • 6 # 南京魅力校園

    學校分快慢班是學校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總結的結果,學生到了初中高中接受能力差距漸漸拉大,不分快慢班有一部分學生課堂知識消化不了(由其是高中教學)。一部分在班級排名較後的同學失去自信,學習興趣會越來越差,因為他們認為怎麼努力都是班級較靠後的學生,更甚者會中途輟學,所以分層教學是高中教育的優選,初中慎分層,小學禁分層。高中成績優異的去衝擊名校,中層去牢固保本,而特長或偏科學生去衝各種藝術學院,體育學院,或各種優秀專科專業學校。各盡所能,按特長去分層也是人盡其才,不留遺憾。本身中招分數較不理想,中學基礎較欠缺,和一些接近滿分的優秀生分到一起也是給老師設計課堂教學和留置作業造成很多困難,依優秀生設計對欠佳生不負責任,以較基礎的東西設計課堂對優秀生是不負責任,折中設計會造成雙雙不能滿足。

    所以能分層次教學是高中教學的優先選項,只是一些較差基礎的學生家長不理解,感覺到沒面子,但卻是對孩子的學業負責的一種安排。同時也並非快班老師就是最優秀的老師,而是他的教學節湊可能更適合接受能為較強的學生而已,細節基礎可能就一略而過,這樣去帶基礎較弱的學生可能是一點不出成績,反而層次較弱的班級授課老師講課可能更認真仔細,面面俱到,學生也能慢慢接受,打下級段性基礎,所以對老師的評價是沒有明顯的好次之分,只是有更適合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而已,真正的知識是從自身的學習方法習慣中積累的,也並不是遇到一位好老師就成績騰飛了。老師只是激發了你的學可興趣和潛能,關健要養成適合自已的好習慣!不要懷疑任何課任老師,他們只是給你點明的是學習方向,任何一位老師不可能把知識都教會你,只能教你怎麼去自已學可更多更廣的知識體系。因此高中教育也並非進了快班就一定名校!普通班裡也一樣會有高考黑馬!只是一定要選對的層次和對的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火箭108-101馬刺,哈登38+10終結馬刺3連勝,如何評價這場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