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釀松山閣舊主
-
2 # 三觀粉碎機
關於歐陽修指責包拯這件事,在其 《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中寫的清清楚楚:
而祁(宋祁)亦因此而罷,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謂蹊田奪牛,豈得無過?大意是“宋祁因此被罷官,而包拯則取代了他成為三司使,這叫做因為別人的牛踐踏了自己的稻田,就把人家的牛搶走,這麼做真的對嚒?“
換句話說,歐陽修實際上在這裡是指則包拯虛偽,認為他當初彈劾宋祁實際上是為了自己。那這件事前因後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這件事則要從北宋的三司使說起,在北宋,三司使掌管著全國的錢穀出納,財政收支,號稱“計相”,相當於現在的中央最高財政部長。
這麼說的話很多人應該就明白了,這簡直是個不得了的職位。我們說不得了,不僅是因為它是管錢的職位,更因為它是極度危險的職位。但凡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除了自己心中一杆秤以外,你說他廉?還是貪?恐怕一百個人有一個看法。
而包拯當時的官職是“諫官”,說白了就是專門給這種理不清的官職挑刺的刺頭兒。所以當溫成皇后的伯父,《三俠五義》中龐太師原型張堯佐擔任三司使的時候,包拯就夥同另外兩個同事,陳昇之、吳奎上報說:
近年以來,水從城中冒出,地震、黃河氾濫,這是小人當道所致。天下都認為張堯佐主持大計,諸路苦於索求無厭,內帑受到藉助的煩擾,法制凋敝,實在是因為張堯佐。臣等認為,親暱之私,聖人也不能避免,但能處理妥當,不造成危機,這才是有所得。這裡我們看到,實際上包拯等人彈劾張堯佐的藉口非常搞笑,是因為有地震,黃河氾濫,他們覺得是有小人,由此反對外戚張堯佐擔任三司使。而實際上張堯佐雖說藉著外戚的身份才飛黃騰達,但實際上還是頗為有能力的官員。可惜被包拯一彈劾,只能下臺。
張堯佐下位之後,張方平繼位,實際上他也是位蠻有能力的官員,蘇軾稱他有孔融和孔明的能力,可見評價非常高。但問題呢,他在位期間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在當時的都城買了一座豪宅,於是包拯立馬跳出來彈劾了。
那落人口舌,沒辦法,張方平又被貶,接著宋祁上位,借人三司使。說到宋祁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寫了一首非常牛逼的詞,大家肯定熟悉—《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紅杏枝頭春意鬧”歷來被評為寫春的巔峰,所以宋祁又叫“紅杏尚書”。不僅如此,他還是歐陽修的好基友,兩人共修《新唐書》,一起辦公,一起泡馬子,好不愜意。
結果這會包拯又來逼逼了,他上諫說宋祁的哥哥是宋庠是宰相,所以三司使的位置不能給宋祁,宋仁宗一聽有道理,於是宋祁屁股還沒坐下呢,就被辭掉了,然後讓包拯去做三司使。
歐陽修知道自己的好基友這樣被包拯這麼欺負,那還了得,於是便有了那句說包拯不過是小人,“蹊田奪牛”。要知道歐陽修官職比包拯高多了,為此包拯也在家裡嚇的不敢接任三司使。最後還是宋仁宗出面,包拯才就職的。
總之來說,這件事倒並不能怪包拯,確實他有古人的侷限性,地震颳風就覺得有小人作祟,這是沒辦法的事。至少對他來說,諫官這個位置本身就是到處挑刺,還算是盡職盡責的。問題就是包拯太直了,實在太直。無法看清全域性,這也是為什麼在宋仁宗朝的包拯沒有多大作為的原因。
不過包拯運氣真的非常好,明人一本《包龍圖演義》,直接把他推向了中國歷史神探。這點不得不佩服。
-
3 # 筱原123
一提起包拯,腦海裡馬上就是包青天形象,歷史上的包拯確實是一位正義廉潔,鐵面無私,眼裡容不得沙子的清官,而歐陽修呢,宦海沉浮數十載,又是文壇領袖,洞悉人性,為人寬厚,有容人之量,俗話說宰相肚子能撐船嘛!
在如今的河南開封,在宋朝遺址開封府衙兩側有兩座牌坊,一個是“包嚴”,一個是“歐寬”,形象的道明瞭包拯和歐陽修的性格特點。
歐陽修是宋朝有名的大伯樂,也欣賞提拔過包拯。而包拯對於歐陽修也是十分崇敬的。
至於說歐陽修鄙視包拯,大概是因為當時任御史中丞的包拯上兩道奏章,彈賅張方平,宋祁使之兩任三司使下臺。宋仁宗就下詔讓包拯兼任三司使。
這件事,以普通人的思維,不免懷疑包拯有私心。
歐陽修就上書宋仁宗,說“外議渲然”“輿論不容”。說“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己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
其實歐陽修也是為了保護包拯,他並不是指責包拯,因為這樣的任命會毀掉包拯的名聲,古代讀書人最重視的就是自己的名節。
包拯去世後,他的夫人董氏討厭歐陽修,甚至拒絕歐陽修為包拯寫墓誌銘。只能說兩個人性格不同,做事方式不同。
-
4 # 史味人生
我認為歐陽修的“蹊田奪牛”論,並非是指責包拯,而是對時年已經60歲的包拯的一種善意的提醒。
首先講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包拯已經60歲。
當時任三司使的是張方平,因為低價購買了一位土豪的宅邸,被包拯以利用職務之便謀私彈劾,被罷官;隨後由宋祁擔任三司使,不久又被包拯彈劾,被罷官;宋祁被免後,就由包拯以樞密直學士之職暫任三司使。
這件事放在任何人看來,都不禁要思量一下。你包拯連著彈劾了兩位三司使,隨後自己又想擔任三司使,難道真的這麼巧麼?難道真的沒有懷私心麼?
因此,聽聞包拯要擔任三司使的訊息後,歐陽修在《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寫道——
而祁(宋祁)亦因此而罷,而拯遂代其任,此所謂蹊田奪牛,豈得無過?意思是宋祁剛因包拯被罷免,而包拯取而代之,難道不是蹊田奪牛麼?
蹊田奪牛蹊田奪牛出自《左傳》——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 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春秋時期記載的一件事情,有人牽牛踩踏了別人的田地,固然有罪。但是你因此而奪了他的牛,豈不是更加有罪麼?
所以歐陽修的摺子中有“別人強佔了三司使的位子,包拯將他趕了下去,隨後霸佔了三司使的位子,豈不是過了麼”?
因為這個摺子,包拯便不肯就職,半年後在宋仁宗一再催促下,包拯才出任三司使。
歐陽修真的是諷刺包拯麼?歐陽修就是寫《醉翁亭記》的大家,心胸不可能不開闊,更何況包拯鐵面無私、不畏權貴的精神一直為朝廷清流所敬佩。
在包拯的第二任妻子的墓誌銘中有這樣一句話——
初,孝肅薨,有素醜公之正者,甘辭致唁,因丐之為志,夫人謝曰:‘已諉吳奎矣’。既而喟家人云:‘彼之文不足,罔公而惑後世,不如卻之之愈也!意思是包拯死後,有一曾醜化包公之人(歐陽修)請求寫墓誌銘,我擔心他在墓誌銘中抨擊包公,迷惑後世,所以拒絕了。
如果歐陽修真的是看不慣包拯的話,何必受此羞辱。
實際上,當時“蹊田奪牛”事件,可以稱之為“善意的提醒”,以免包拯因此事落小人口實,晚節不保。 -
5 # 德雨50926495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稱唐宋八大家。曾經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撤,官升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
包拯,北宋天聖進士,為人清政廉潔,受到上司重視和世人稱讚,受龍圖閣大學士,官升至樞密副史。後人把他神化為清官的化身。
宋代官員的任用採用推薦制,包拯因為王拱成的舉薦,調入御史臺。被認為是王的人。參知正事范仲淹銳意改革,把他些碌碌無為的人,踢除出公務員隊伍,提拔了年富力強的年青人。歐陽修是支援的,但得到王的反對。由此接下樑子。
包拯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連續參倒張堯佐、張平、宋祁三人後,宋仁宗任命由包拯代替三人職務,引起歐陽修的不滿。歐陽修比包拯大八歲,入朝要比包拯早幾年,看到晚輩出色的業績,難免有點不是滋味罷了。
其實,無論歐陽修、范仲淹還是包拯,都是宋仁宗時期,最著名的清官,都以清正廉潔,大公無私而著稱與世,同朝為官有不同意見在所難免。
事實上,在三司使這個職位上,包拯乾的很出色,司馬光稱他“剛而不復”。說明宋仁宗美沒看錯人。
無論歐陽修還是包拯,作為政府官員,為政府公務員留下了光輝篇章,為晚輩所敬仰。
回覆列表
其實也不是指責,可以看成一種維護。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包拯自從出仕後,以敢言直諫出名,眼裡從來容不得沙子。包拯在開封府幹完之後,升為右諫議大夫、權任御史中丞,這個職務是諫官,上書直諫更加天經地義。包大人也不含糊,上來就上書奏立太子,仁宗無子,這不就是尷尬了麼,幸好仁宗寬厚,知包拯清直並且也無後,也就沒怪罪。
再說歐陽修指責包拯的事。嘉佑四年,這一年包拯專門和三司使(計相,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過不去,把張方平彈劾去職,然後又把繼任的宋祁也彈劾掉,這下仁宗也是神了,你把三司使都搞掉,活還得幹,那不行就你來吧。宋祁被免後,就由包拯以樞密直學士之職暫任三司使。
正常情況下,好像也是這麼個理,你懟的大家都不能幹,不就是想自己上麼,歐陽修不這麼認為,但他怕大家是這麼以為的,因此歐陽修上奏彈劾包拯,“拯所謂牽牛蹊田而奪之牛,罰己重矣,又貪其富,不亦甚乎!”意思就是包拯接三司使的位置有幹清議,不合適。很明顯,這並不是指責,而是對包拯清名的保護。
歐陽修一生以獎勵後進出名,千古科舉第一榜他就是主考官,發現提拔了蘇軾、曾鞏等一大批人才,與包拯也是一直相知相交,兩人並無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