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忽悠局

    拜金庸大師小說《碧血劍》及相關影視所傳播的效果,現在大眾對於袁崇煥比較熟悉了,也造就了一大批袁崇煥粉。

    袁崇煥在崇禎皇帝面前,拍胸部立下5年平遼的大志,讓年紀輕輕的崇禎皇帝著實興奮起來,皇帝夢想著能夠開創偉業,去做他那堯舜禹的美夢。卻不知道袁崇煥這哥們的真實心思。

    就像是一個老闆,搞了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研發了一款APP,但自己苦於不會推廣運營,沒有使用者、沒有盈利模式,現在碰到一個來面試的哥們說,老闆,你把運營中心的事情交給我,窩個月保證讓你超過BAT,使用者達到數億規模,盈利達到百億規模。

    各位朋友,你們是這老闆的話,你會相信這哥們大忽悠嗎?

    不信啊,傻子才信。

    但年輕不懂事的崇禎老闆信了,他還很興奮,好啊,給你呀,你要什麼支援,我也全部給到位啊,資金、政策,要什麼有什麼啊,再賜你一把尚方寶劍,對那些不配合的份子,能切割就切割。你就幫我把使用者規模及盈利給做到位就好了。

    然後,結果呢?

    稍微能搞點業務的毛文龍被大權在握的袁崇煥砍了頭。

    後金皇太極從此再也不用擔心自己那隱隱作痛的菊花了,至此可以放心大膽的幹——犯邊,搶搶大明錢財、搶搶大明人口,玩的那叫不要一個嗨。甚至還玩到北京城牆邊了,讓崇禎及京城的老百姓們顫抖了好久。

    你說如果你是大明這公司的老闆,你辛辛苦苦到處弄起、還剋扣其他部門的經費,完全交給袁崇煥用,結果袁崇煥用這個成績來回報你,你會怎麼做?

    但就這樣,崇禎還捨不得治罪袁崇煥,這傻孩子,他還躲在袁崇煥給他編制的美夢中,不肯醒來呢。

    但其他人不幹啦,皇太極這一頓搶的,多少達官貴人家遭了秧。最後袁崇煥還是遭了凌遲之刑、捱了幾千刀,這就太慘了,人家也就是忽悠了,忽悠沒這麼大罪啊。

    主要責任還是在崇禎自己身上啊,作為老闆,你最應該做的是知人善用,哪個員工面對老闆不給自己吹點牛,貼點金呢,要不老闆憑什麼任用你啊。

    這叫包裝。

    作為老闆,你連起碼的常識都沒有,只會做夢,用道德來要求自己,還是歇歇吧,皇帝這個位置你呆不久,遲早得下來,所以,北京那顆歪脖子樹也成了崇禎最後的歸宿。

  • 2 # 流浪05988

    是一部分原因,因為袁崇煥確實是國家棟梁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因為明王朝已經爛到底了,不是一個人所能挽救命運的!

  • 3 # 歷下論史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關寧鐵騎鎮蠻功,寧遠孤城有遺忠。

    督師薊遼多爭議,冤魂依舊望遼東。

    毫無疑問,殺了袁崇煥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為什麼袁崇煥之死爭議如此之大,一家之言簡單分析之。

    袁崇煥之死是因為其性格缺陷,孤傲不羈,擅作主張,導致主疑其反,類似岳父之死。

    如果沒有孫承宗和袁崇煥,滿清鐵蹄早已攻破山海關,直搗北京策馬中原,正是因為孫袁的經略遼東,採取堅壁清野的策略,逐步收復被後金佔據遼東之地並推進至錦州一線,加固寧遠錦州城牆,堅守寧錦孤城五年之久。努爾哈赤在攻城時被炮火擊傷,未幾而死,皇太極接受教訓,不敢再死攻寧遠和錦州。

    袁很明白野戰根本不是野蠻剽悍的滿清對手,並相信燕山山脈的崇山峻嶺和綿延千里的長城及其關隘防線是天塹,善於野戰的滿清騎兵即使徒步攀山越嶺,也只能小股部隊透過,構不成對京師的巨大威脅,但是如果一旦寧錦防線被突破,山海關就是孤關難守,門戶大開,幾萬十幾萬滿夷騎兵就會橫掃中原。滿清只能繞一個千里的大圈,從蒙古翻越燕山攻破古北口從密雲抵達京師,小股部隊始終不能構成覆滅之態,而且自始至終滿清也沒有達到從京師北方完成滅明的目的。

    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判罪凌遲,而繼續固守遼東,清兵想攻破山海關也不是那麼容易。至於網上盛傳的殺毛文龍是通敵的鐵證更是無稽之談,殺毛是崇禎二年的事,而袁崇煥剛出關經略遼東就殺了本性狂傲、不聽朝廷節制的毛文龍;此前毛文龍就與對面山東半島的登州萊州撫臣勢同水火,甚至他兩次登陸登州擁兵邀餉,口出狂言“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含反意,擁兵自重;毛文龍曾多次從北韓攻擊後金,收效甚微,無所牽制,要求北韓物資援助,未達要求縱兵劫掠,引起北韓不滿,崇禎知悉毛文龍的跋扈及不法行為,其結局便是袁崇煥以“十二罪”將毛文龍擅殺,毛文龍之死是罪有應得還是天下奇冤?

    如果袁崇煥通敵何至於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炮轟努爾哈赤致其死,固守遼東五年而後金不得進半步,那麼袁崇煥之死是罪有應得還是天下奇冤?

  • 4 # 青史明言

    顯然,崇禎皇帝剛愎自用,

    一步錯,步步錯,終於滿盤皆輸,

    袁崇煥乃魏忠賢一手起用提拔,

    為了剷除魏忠賢閹黨一派,

    崇禎偏聽偏信,上了東林黨的當,

    明朝末年,

    東林黨、閹黨本來相互制衡,

    我中華泱泱大國尚可正常運轉,

    豈料崇禎帝打破了這個動態平衡,

    無治國理政經天緯地之才,

    偏偏生在帝王家,

    以莫須有的罪名凌遲處死袁崇煥,

    間接堅定了關外後金異族叛亂的決心,

    聽聞袁崇煥死訊,

    皇太極拍手叫好,

    從此堅定了滿清逐鹿中原的野心,

    實在加劇了明王朝衰亡的腳步,

    天災可怕,人禍更可恨!

  • 5 # 史海任我行

    崇禎殺了袁崇煥,客觀的說是加劇了明朝的滅亡速度。事實崇禎只要讓袁崇煥守住長城各個關隘,閉關不出,清軍是很難攻進中原的,在用簽訂合約等緩兵之際,避其鋒芒,待國家休養生息之後,國力強盛之時在將清軍剿滅。

    但現實是崇禎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妄圖一口把清軍吃掉,導致腹背受敵,最終袁崇煥不得不戰略調整,滿盤皆輸。

    話說回來,其實清朝入關只是撿了個便宜。明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農民軍攻破北京城,明朝滅亡根本原因是明朝晚期土地兼併嚴重,產生大量流民,最終導致各地爆發起義屢禁不止。

    所以說袁崇煥被殺,只是加劇了明朝滅亡速度,但不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 6 # 白馬非馬1001

    後金軍全員騎乘,機動性強。可抓住戰機,迅速集結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明軍;或截斷糧道,圍困至彈盡糧絕;精銳騎兵還有戰場衝擊力優勢。後金戰略本不出奇。解決後金問題的關鍵在於重建遼東鐵騎,提高明軍機動打擊能力。

    己巳之變,後金與蒙漢軍共計出動12萬騎乘部隊。袁崇煥手中僅有9千關寧鐵騎,主動野戰無異於自取滅亡。即便如此,後金於廣渠門一戰也未能重創袁軍。為儲存精銳另尋戰機,袁堅請入城打防守反擊戰。若後金攻城失敗潰散,可以鐵騎追擊,勤王之師四面合圍。若後金犯險繞過京城東侵,只需堅壁清野截斷歸路,或能一戰團滅。這些,本都是正常的軍事判斷和策略。

    但後金運氣很好,他們遇到的是偉光正的軍事白痴崇禎大帝。生剮袁崇煥,3分9千騎,從此明軍對後金(滿清)再無機動進攻能力,野戰必敗,坐以待斃!

    非但如此,崇禎殺袁後,和孫元化反而將皮島兵匪提拔為明末戰略火箭軍司令。用人失察,豎子成名,無異於變相資敵!3順降清後,清軍解鎖紅夷火炮技術,天下再難有能守之城!

    後金騎兵精銳也僅有4萬左右滿洲兵而已。崇禎若不殺袁崇煥,保障財力支援,讓袁組出3萬鐵騎,該涼涼的就是後金了。

    漢初暴騎兵用了7O年,二百五崇禎卻連70個月都等不起。短線交易頻繁止損註定暴倉!有多動症就不要進股市!

  • 7 # 有得觀史

    崇禎時期的大明朝面臨兩個危險,一個是內部農民軍起義,一個是外部清兵入侵。袁崇煥鎮守遼東,雖然五年復遼幾乎不可能,但是清兵要想越過山海關也幾乎不可能。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進攻袁崇煥鎮守的關寧錦防線吃過大虧,他們對袁崇煥毫無辦法。

    遼東安全,崇禎就可以專心對付農民軍。

    更主要的是,袁崇煥透過在遼東屯田,經營海上貿易,自給自足,減輕了朝廷軍費負擔。同時,袁崇煥建立的關寧鐵騎,在遼東有家有土地,他們是為了保家而戰,士氣很高,戰鬥力很強。

    袁崇煥被殺,洪承疇接任,他的部隊大部分來自陝西,這些兵是純粹的僱傭軍,沒錢他們是不願打仗的,而朝廷缺的就是錢。沒有任何好處,跑到山海關打什麼仗,他們不想打仗,所以戰鬥力很弱,不堪一擊,根本防守不住山海關。

    袁崇煥被殺,洪承疇從西面調到遼東防禦清兵。出現了連鎖型不良反應。

    抗擊清兵增加了開支,大明財政雪上加霜,不堪重負。

    西線農民起義軍得到喘息機會,即將被消滅的起義軍死灰復燃,迅速滿血復活。

    洪承疇的部隊不是清兵的對手,十幾萬軍隊迅速被擊潰,全軍覆沒,洪承疇被俘投降。

    袁崇煥在時的狀態是,遼東戰略僵持,西部是戰略進攻。袁崇煥被殺後,遼東和西部全部進入戰略防禦。而且明朝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防禦。

    明朝受到東西雙方夾擊,顧首顧不了尾,迅速進入被動挨打局面。

    袁崇煥被殺後,忠於崇禎的有能力的朝臣徹底看清了形勢,他們為崇禎賣命的結果,不是戰死就是被殺。他們動搖了,開始想一個問題,為什麼非要為崇禎賣命?

    袁崇煥的死是導火索,大臣們不敢再向崇禎考近。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命令宣化總兵唐通勤王,唐通不來;命令山東總兵劉澤清勤王,劉澤清帶兵向南去了;命令吳三桂勤王,吳三桂走到香河不走了。

    崇禎站在北京城牆上,眺望遠方,盼著勤王部隊的到來,眼都盼藍了,可是勤王部隊連影子都沒有。這時崇禎想到袁崇煥當初勤王時晝夜兼程,奮不顧身救駕,打退皇太極的情形,估計腸子都悔青了,自己怎麼就殺了袁崇煥!

    袁崇煥被殺,大明朝的擎天之柱倒了,王朝迅速蹦塌。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玄武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