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的星辰大海
-
2 # 樂在其中2067
古代母系氏族社會時婦女地位不低,後來中國婦女地位低是在長時期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商周時期的宗法制把婦女繼承權剝奪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周禮《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就是我們口中的三從四德。漢朝時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婦為夫綱。宋理學把封建等級秩序當作天理在社會中的體現,強調男尊女卑。朱文公更倡導”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並以此要求婦女從一而終,而且批判不能守節的婦女如蔡文姬等。封建社會的中國女性在政治、經濟、教育、婚姻和健康等方面來說都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封建禮教不僅束縛了女性的發展,也使其淪為男性的附屬品,在男權社會沒有任何獨立人格可言。
-
3 # 林城—布衣
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經歷過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母系社會時,女性的社會地位並不低,且遠高於男性,是社會的主導,部落首領都是女性。
其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過程中,人們婚姻的概念和制度逐漸形成,人生而知其母,也知其父。男性的社會地位由此逐漸提高,女性地位有所下降。
在人類社會進入到農耕文明時,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男子的體力先天優於女性,慢慢的,人類社會進入到父系社會,男性成為社會主導。
中國整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是男權社會。為加強對於女性的思想、精神和肉體的控制,士大夫們創立於封建的禮教思想。在這一歷史時期,女性的地位比較低。
-
4 # 老衲侃春秋
這個提問並不嚴密。其實,古代婦女地位的下降,是宋明理學盛行的宋朝以後,在漢朝、唐朝,社會比較開放,婦女地位並不低,在漢初以前,在某些表現上來看,其社會地位甚至要高過男子。
我們就說漢朝吧,漢高祖劉邦稱帝以後,先封呂雉為皇后、封兒子劉盈為皇太子,後來又追封母親為昭靈夫人,但是獨獨沒有父親劉太公的什麼事。又過了兩年左右,劉邦相繼封劉賈、劉喜、劉交、劉肥為王,丞相蕭何以下的大小功臣也分別受封,而自己父親劉太公的封號依然未予討論,這種情況下,大臣們也都沒有任何提議,讓人覺得蹊蹺。《史記》記載得很清楚,“高祖六年”,才封了劉太公一個“太上皇”的頭籤。據說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礙於封建的孝道,每隔五天就去問候一次他的父親。一天劉邦來看望時,劉太公便拿著掃把像個打雜的一樣,望著兒子向後退,好像奴僕一樣的迎接主人。劉邦很奇怪,問是怎麼回事。後來聽說是管家出的主意,要劉太公以臣子之禮迎接皇帝。劉邦是既高興又尷尬。這才重視起自己的親爹,終於聽了謀臣的建議,將劉太公扶上了“太上皇”的大位。
劉邦先封其母卻遺忘其父,其實說明當時確實存在著“尊母不尊父”這一重要的歷史文化現象。也就是說,在漢代,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能夠發揮較大的社會影響。因為自遠古以來,後人的族系是從母系方面來確定的,這是由遠古時代的婚姻關係所決定的。過去我們的姓氏多從“女”旁,比如姬、姜、嬴、姒、媯、姞、妘、蜩、始、嫪,等等,都是如此,這種習俗就一直流傳了下來。在漢代,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一古老文化現象的遺存。漢景帝長子劉榮因母為慄姬,於是被稱為“慄太子”。漢武帝兒子劉據立為太子,因其生母為衛皇后衛子夫,所以又被稱為“衛太子”。劉據的兒子劉進,因生母為史良娣,所以又稱作“史皇孫”。平陽公主也隨母姓,號“孫公主”。漢獻帝劉協,因為由董太后親自撫養,所以被稱為“董侯”。這一現象不僅在皇族表現得很突出,就是在望族之中也不鮮見。高祖時期的夏侯嬰,他的曾孫夏侯頗娶了平陽公主,因為平陽公主也被稱為“孫公主”,所以他的後世子孫也就遵從古代習俗,改姓為孫。這一現象,在文明程度較為落後的民族習俗中有所保留,匈奴人風俗,貴族的後裔都從母姓。漢代不光是許多子孫繼承了母姓,還頻頻出現婦女封侯的情況。例如,漢高祖劉邦封他的大嫂為陰安侯。呂后專權時期,為了報答蕭何對呂氏政權的特殊貢獻,呂后封蕭何夫人為酆侯,封樊噲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妹妹呂鏨為臨光侯。漢武帝也曾經尊王皇后母臧兒為平原君。兩漢史籍中記載了女子封侯封君的事例,多達三十餘起。中國古代的著名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是敘述的東漢建安年間的故事。劉蘭芝不受婆婆待見,丈夫忍痛割愛,被迫休了她。待劉蘭芝回到孃家以後,馬上就有許多的提親者找上門來談婚論嫁,可見當時的婦女再嫁,並不是什麼羞恥之事。所以說,漢代以前,婦女的社會地位很高,是顯而易見的。
婦女社會地位真正降低,應該是宋朝以後的事情了。宋朝,由於程朱理學極力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對女子進行“三從四德”、“三綱五常”這些倫理道德的約束,後來甚至對婦女提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認為女性守節才是最大的事情。這麼一來,婦女的社會地位才江河日下,直到解放以前,再也沒有翻得了身。參考資料:《通志·氏族略》宋·鄭樵《千百年眼》明·張燧 -
5 # 叫啥好呢
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古代因為長期處於農業社會,中國古代婦女在社會生產中處於從屬地位,因此她們的地位就不如男性。對於婦女們制定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更是成為禁錮婦女思想的枷鎖。封建父權家長制度和封建道德規範使男女關係成為主從與尊卑關係,古代男性可以納妾,卻要求婦女們從一而終。因而這些女人們的婚姻都毫無保障,所以說她們都是很可憐的。中國古代的婦女們從出生時就被教育要有女德。要為夫生兒育女,為夫家傳宗接代。女性一直被束縛在一個低下的地位,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革,女性的地位一直在慢慢提升。但是在封建時期是很難提升很多的,基本上屬於不存在這個現象。直到近代時期,進步青年在西方和外國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知識。他們的思想受到了洗滌,才慢慢發展了女性的地位在大城市中有所改觀。 所以現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不足之處給予評論。
-
6 # 閉家鎖的紅楓
古代之所以壓制女性的社會地位,當然是因為這樣做能更高的提升農業時代環境下的生產能力,讓每一份田地都能產出最大化。
舉個例子,中國古代從商朝開始一直有”授田“的傳統,意思就是國家按戶分配田地,田為公有,授田者向國家納稅並承擔兵役和勞役。年老及身故,還田。
唐代也實行授田法,但和前代不一樣的是:從唐朝開始,授田制不再包括女性了。由於女性體力上的劣勢,所以在唐朝以前北魏、隋朝,婦女能分得男性授田數量一半的土地。俗話說有經濟地位才有社會地位,女性有一定經濟地位不靠男性養活,才會有社會地位,唐朝的這個舉動影響深遠,從此女性失去了田地佔有權,必須依附父親或者丈夫才能生存。
那號稱女性地位較高的唐朝為何要這麼做呢?因為唐代政府授田,歸根到底是為了得到百姓繳納的稅收和提供的勞役,而不是為了百姓的個人幸福和自由。
而把田地交給女性,帝國政府得到的稅收和兵役人數會大大減少,在古代,糧和人是最重要的,所以自然要透過法律讓田地和人口轉移到男性手裡去,得到更多的糧食和更多的人力。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一般情況下,農業時代壓制女性的經濟地位,乃至壓制其社會地位,幾乎是常理,無論是亞洲,非洲,還是歐洲,凡是手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女性地位幾乎都不高,這一切只有到了工業時代,女性生產能力開始提高,才會有變化。
-
7 # Luthiel
因為在古代,進步不是必然的,生產力幾百年幾千年卡在一個水平太正常了。
在生產不變的情況下,掌握暴力的男性想享受更多就只有壓榨女性了。
回覆列表
關於女性地位的問題,我想我們可以從上古時期開始講起。
在上古時期,由於男性生理因素生得強壯而女性弱小,導致女性存活率比較低。
女性存活率低了之後,諸多男性的生理需求就產生了問題。
於是,以女性為中心的母系社會形成,女性的地位在男性之上。
到了奴隸制社會——夏商西周時期,女性經常被當做奴隸肆意買賣。西周甚至有“七出”一說,專門約束婦女。
“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
沒孩子、水性楊花、不尊敬老人、多嘴、偷盜、嫉妒、有疾病....都要被嫌棄。
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片面注重人權的各國,尤其是齊國,女性的地位更是低到極點。
尊崇孔夫子文化的齊國有“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一說,而且在皇權方面,完全沒有女帝一說,就連太后垂簾聽政都要被一群大臣私下議論紛紛。
到了漢朝,儒家文化盛行,婦要遵守婦道,而且不得入朝為官。皇宮內盛行子立母死,女性的地位更低。
三國之後,西晉滅亡,五胡亂華期間,女性甚至被當成了食物,地位下降到了最低點。
及至唐朝,武則天的上位讓女性的地位提高了,但仍然沒有改變現狀。宋朝時期的舞女、青樓女子等開始演化為現代的娛樂圈、星模圈等,那時候的女子地位還算可以。
至於元明兩代,女子的地位和唐朝大致相等,到了清朝時期,女子的地位更低。
為了防止女子外出,女子甚至要被強行纏足,簡直是人性的淪喪!
民國時期和現代,雖說女子的地位變得和男子相同,但仍然會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歧視。
比如在現代,女子大學畢業後,用人單位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啥時候結婚?”
你要是說過幾年,他就會錄用你,你要是說馬上,那對不起,我們不招收有產假的廉價勞動力。
而且,女性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事情也屢有發生,這都是因為女性本身的身體條件導致的,她們本身就處於弱勢群體。
所以請各位男同胞尊重、善待女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