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湖論健

    據瞭解,目前認為:地心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內地核現在科學家認為是固態結構。

    關於地球深處具體是什麼物質,處於什麼狀態,科學界還眾說紛紜,難下結論。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半徑為3480千米。地核又分為外地核和內地核兩部分。外地核的物質為液態。外地核深2900km至5000km,內地核深5100km至6371km。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5克/釐米x釐米x釐米,物質呈液態 。過渡層的厚度只有515千米,物質處於由液態向固態過渡狀態。內地核厚度1 216千米,平均密度增至12.9克/釐米x釐米x釐米,主要成分是以鐵、鎳為主的重金屬,所以又稱鐵鎳核。

    近年來又有人提出地球有個“黃金核" 的說法,根據此觀點的人測算,以鐵、鎳為主要成分的地核(其半徑3473千米)中,黃金的平均含量是地殼平均含量的600多倍,地核中的黃金總量竟多達500億千克。

    然而,並非所有的學者都同意上訴觀點,又先後有人提出了“金屬氫地核說”、“金屬氫化合物地核說”、“鐵硫地核說”、“鐵矽地核說”、“鐵氧地核說”等等。當然,所有這些學說都是人類用智慧對地球內部情形的間接“窺視”,人們無法直接用肉眼去證實這些說法,所以地球中心為何物仍是一個謎。

    雖說人類對地球的中心組成部分還無法確切的瞭解,但可以肯定地球內部是一個高溫高壓的世界,因此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是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

  • 2 # 粒子菌

    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地幔、地殼。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介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地球是由地核俘獲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開始的。在距今46億年前,由鐵鎳物質組成的地核俘獲熔融物質和少量塑性物質、固態物質、氣體和液體,在地核外形成高溫熔融物質巨厚層。地核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內過渡層。地球外表溫度降低,熔融物質凝固,形成外殼。外殼與高溫熔融物質間形成外過渡層。在地球的中間形成液態層。

    地殼

    地殼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地殼的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高山、平原地區(如青藏高原)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米。地殼的物質組成除了沉積岩外,基本上是花崗岩、玄武岩等。花崗岩的密度較小,分佈在密度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佈在大陸地殼,特別厚的地方則形成山嶽。地殼上層為沉積岩和花崗岩層,主要由矽-鋁氧化物構成,因而也叫矽鋁層;下層為玄武岩或輝長岩類組成,主要由矽-鎂氧化物構成,稱為矽鎂層。海洋地殼幾乎或完全沒有花崗岩,一般在玄武岩的上面覆蓋著一層厚約0.4~0.8千米的沉積岩。

    地幔

    地幔是介於地表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厚度將近2900千米。主要由緻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它的物質組成具有過渡性。靠近地殼部分,主要是矽酸鹽類的物質;靠近地核部分,則同地核的組成物質比較接近,主要是鐵、鎳金屬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下地幔頂介面距地表1000公里,密度為4.7克/立方厘米,上地幔頂介面距地表33公里,密度3.4克/立方厘米,因為它主要由橄欖岩組成,故也稱橄欖岩圈。一般認為上地幔頂部存在一個軟流層,是放射性物質集中的地方,由於放射性物質分裂的結果,整個地幔的溫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間,這樣高的溫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漿的發源地。但這裡的壓力很大,約50萬~150萬個大氣壓。在這樣大的壓力下,物質的熔點要升高。在這種環境下,地幔物質具有一些可塑性,但沒有熔成液體,可能區域性處於熔融狀態,這已從火山噴發出來的來自地幔的岩漿得到證實。下地幔溫度、壓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質呈可塑性固態。地球各層的壓力和密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質的放射性及地熱增溫率,均隨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溫度幾乎不變。

    地核

    地核又稱鐵鎳核心,其物質組成以鐵、鎳為主,又分為核心和外核。核心的頂介面距地表約5100公里,約佔地核直徑的1/3,可能是固態的,其密度為10.5—15.5克/立方厘米。外核的頂介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態的,其密度為9—11克/立方厘米。推測外地核可能由液態鐵組成,核心被認為是由剛性很高的,在極高壓下結晶的固體鐵鎳合金組成。地核中心的壓力可達到350萬個大氣壓,溫度是6000攝氏度 [2] 。在這樣高溫、高壓的條件下,地球中心的物質的特點是在高溫、高壓長期作用下,猶如樹脂和蠟一樣具有可塑性,但對於短時間的作用力來說,卻比鋼鐵還要堅硬。

    以上是人類透過一系列的技術手段對地球內部進行探測後得出的結論。但內部具體是什麼樣子,有沒有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目前還沒有這方面的任何發現,因為人類最強的鑽頭到達地球最深處也才12262米,再繼續往下,隨著溫度的升高,已經沒有合適的鑽頭。12262米連地殼的十分之一都還沒挖到。

    地球的深處是否存在另外的世界,目前尚未可知,如果存在,那麼它肯定得有一個穩定熱迴圈系統,而且這個系統內的環境,更多應該是一個十分溼熱、溫暖的環境,有點像地球曾經的侏羅紀時期,如果存在生物,裡面的生物的體現肯定也是長得比較巨大,至少比地表的生物要大。只要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物鏈,這樣的地下世界也是完全有可能存在,自然的力量始終是人類可望而不可即的。

  • 3 # 知行同路旅行記

    地球除了海洋深處,地球表面科學家已經瞭解差不多了,針對地心的瞭解知之甚少,那是因為目前人類的技術無法達到地心深處,所以有沒有地心世界了?人類只是猜測,美國科學家曾大膽推測,人類進化過程中有一部分原始人為了躲避外來災難,透過火山口進入地下生活?通過後面進化適應了地下生活的人類,也就是後來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地心人,不過目前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它們的存在。

  • 4 # 外星隧道

    藉助各種先進的探測技術和工具,人類目前對地球的瞭解已經較為深入了。即使仍存在一些尚未研究透徹的現象,但是就地球的深層是否有另一個世界存在這樣的問題,答案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地球的深層不存在另一個所謂的世界。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類目前已經瞭解的地球。

    1. 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也是唯一生存有高階生命的行星。作為行星的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著太陽公轉。這是地球的宇宙運動圖景。透過萬有引力定律,測量出了地球的質量是60萬億億噸,真的是非常重、非常大的星球!比如,地球的引力是火星的2.5倍、體積是火星的6.7倍、質量是火星的9倍。地球已經存在45億年了,而人類文明存在的時間只有幾千年,人類發明先進的探測技術也僅僅是幾十年內的事。數字揭示出令人驚訝的技術發展速度,人類對地球的深入瞭解也就是近幾十年間的事。

    2. 地球的內部結構。藉助地震波探測技術,目前已知的地球內部結構是這樣的:內地核、外地核、下地幔、上地幔、地殼。因此,地球內部是分層結構,並且一直處於變化運動中。比如,地震就是由於地殼岩層的變形、斷裂、錯位等引發的。地球的板塊分佈也是地球內部結構處於運動變化中的證明。由上地幔、地殼共同構成了岩石圈;外地核是液態岩漿;而內地核是固態的,由鐵、鎳等金屬元素構成。同時,地球是有磁場的(鐵元素、流動性的外地核)。

    3. 地球深層處於高溫、高壓的狀態。地球內部的溫度是大於5000攝氏度、壓力是大於1億千帕。因此,地球深層溫度和壓力極高。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並不適應於生命,尤其是高階生命生存。因此,地球深層不存在另一個所謂的世界。

    4. 地球內部不適合生物存在。僅僅是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就基本排除了高階生物存在的可能性。適應於地表生存條件的生物體是無法在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下存活的。因為高溫會使得構成生命體的蛋白質碳化變性,即使是微生物也無法生存。

    5. 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和認識還在進行中。地球上仍存在一些不為現代科技完美解釋的現象。但是,相信人類未來是能夠透過更加先進的探測發現給予完美的解釋的。比如,有關地球的起源問題。

    總結一下,目前人類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探測已經繪製出地球內部結構的3D圖,表明地球深層不具備另一個世界存在的環境條件。科技的力量足以證明,地球深層不存在另一個世界!

  • 5 # 蓋天宣夜說

    土生土長的地球人類如果不瞭解地球是如何形成,以及海洋山脈高原和太陽月亮是怎麼來的這些基本常識,確實會讓外星人來笑掉大牙。依據道德經“道可道”之說,地球不存在深層還有另一個世界空間的這事。從熔岩液態物質聚集而來的地球在形成到如今碩大球體後,就在高速自轉中向球體內部核心聚合不同質量密度的物質,在自然冷卻凝固中形成了質量密度元素不同的地殼層岩石來包裹的液態熔岩核心。同時也在整個地球的表面上分泌出了一層紅色粉末與晶體顆粒物質。當分泌在地球表面上的這層質量密度最低的物質,在地球自轉軌道區域形成了環繞地球一週圈中間是紅色原始土,兩邊是黃顏色沙漠物質的“錦瑟無端道可道”坤圈時,地球生命就如老子道德經第一章所說,進入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生命起源了。實心地球哪裡來的中空地球地下世界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深的洞,深12000多米,洞內傳出來自地球深處的聲音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