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澹奕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南韓認識美國佬這才多少年呀!美國總共也才243歲。
南韓人用漢語說漢話的年頭都趕上8、9個美國的歲數了。
所謂“Republic of Korea”大概等於一個縣城出身的留學生給自己娶了一個洋文名字,難不成他回到縣城了,全縣城的人把他“狗剩”名字棄而不用了嗎?
不能夠!
南韓自古以來的名字就是南韓,在南韓還是“馬韓、辰韓、弁韓”小部落的時代,就是南韓了,有了洋文名字難不成就要棄用祖宗的名字嗎?
不過,目前的跡象看起來,南韓上下有這個小心思,是真的打算把自己以前的名字忘掉。
比如把漢城改做“首爾”。
要原諒他們,他們也是沒有辦法,畢竟他家裡住著兇惡的美國大漢,一言不合就揍人,每一屆的南韓當家人都被整的進監獄,只好把以前的侍候漢唐,明清的勁頭拿出來侍候老美了。
但是呢,我們卻也用不著慣他的毛病,跟著他拽什麼洋文,不定那一天他還要把“首爾”再改回漢城呢?
如果我們也跟著洋文走,卻不是瞎耽誤功夫。
槍炮早晚也擋不住文化的浸潤,他南韓地理上在中華大文化圈裡面,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
-
3 # 李建秋的世界
因為漢字寫的就是:大韓民國啊。
南韓是現有漢字,後才接觸的英文,不要搞反了。
這就是南韓初代憲法序言,上面用漢字清楚的寫著:大韓民國。
這個憲法序言華人都可以理解。
上面寫著:
擁有悠久歷史和光輝傳統的大韓民國,繼承以3.1運動建立起來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法統和抗拒不義的4.19理念;立足於祖國的民主改革和和平統一使命,以正義、人道和同胞愛來鞏固民族團結;打破所有的社會陋習和不義;以自律和調和為根底,更加牢固自由民主的基本秩序,使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所有領域內各人的機會均等化,並能夠發揮最高能力;使得完成相應於自由和權利的責任和義務,決心透過致力於國民生活的均等向上和永久的世界和平和人類共同繁榮,永遠確保我們和子孫們的安全、自由和幸福,現經國會表決並依國民投票,將制定於1948年7月12日並經過八次修訂的憲法進行修訂。同樣的,南韓人的名字都是有漢字對應的。
這個身份證寫的是:李東旭。
所以絕對不會認錯,也不存在任何所謂的“翻譯問題”。因為人家原版就是這麼寫的。
各位,要對漢字有信心啊。
-
4 # 千佛山車神
南韓的英文名稱Korea最早來自於高麗的拉丁文名稱“Goryeo”,過去也曾經叫Corea,後來演變成了Korea
Korea這個單詞就是英語對於高麗王朝的稱呼,高麗王朝建立於公元918年,是由泰封國君主弓裔王手下大臣王建建立的。王建在篡位建立高麗後,又相繼滅掉了百濟和新羅,統一了北韓半島,高麗也成為首個正式統一北韓半島的政權。
(南韓足協的新logo上就寫著Korea)
“高麗”這個國號和“高句麗”非常像,在唐朝中期以後的中國史書也曾講“高句麗”簡稱為“高麗”,但王建為何會使用“高麗”這個國號,歷史上並沒有記載。
目前的推測有兩種:
第一、王建曾是泰封國大臣,而泰封的建立者弓裔王最初是打著復興高句麗的旗號而建國的,因此泰封最初的國號也是“高句麗”,史稱“後高句麗”,只是到後來才改國號為“泰封”。
王建在篡位之後,為了表示自己繼承高句麗,因此將國號定為高麗,高麗成宗時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確表示:“中國即高勾麗之舊也,故號高麗”。
第二、高麗的意思就是“山高水麗”,取個雅稱而已。
對於上述兩種看法,至今都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高麗王朝”和“高句麗”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無論是文化上還是民族上,二者都相差巨大。
高麗建國之時正逢中國五代十國時期,高麗相繼向佔據中原的後唐和後晉稱臣,北宋建立後高麗又向北宋稱臣。
(高麗建立時的周邊局勢)
高麗在建國之初時與中原王朝來往緊密,高麗也一直試圖拉攏後唐、後晉、北宋一起與遼國作戰。但是在經歷了三次契丹高麗戰爭後,高麗被迫向契丹臣服,放棄了與北宋的藩屬關係。
金朝建立後,南宋曾試圖與高麗建立外交關係,但被高麗拒絕。順便說一句,在北宋末年,高麗曾反對北宋與金國合謀滅遼,但是北宋沒有聽取高麗的建議。
蒙古興起之後,高麗幾乎遭遇滅頂之災,從公元1231年開始,蒙古曾五次入侵高麗,最後迫使高麗臣服。此後高麗世子在幼年時就必須送到元大都生活,按照蒙古人的習俗長大,正妻也必須娶蒙古公主,之後再返回高麗繼位,以此加強高麗對蒙古的認同。
元世祖忽必烈時為了征討日本,元朝在高麗設立徵東等處行中書省,徵東省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到了元英宗時,英宗曾決定將徵東行省改設為三韓行省,徹底兼併高麗。但是這一想法因遭到大臣拜住和王約等人的反對而作罷。
到元朝末年,高麗國王站在元朝政府這一邊,曾出兵幫助元朝政府鎮壓紅巾軍起義,因此遭到北方紅巾軍的報復。
在公元1359年和1360年,紅巾軍兩次入侵高麗,一度攻陷高麗都城。然而由於紅巾軍在高麗軍紀廢弛,到處燒殺搶掠,最後在高麗大將崔瑩和李成桂的打擊下被迫撤出高麗。但即便如此,紅巾軍仍重創高麗,也使得李成桂等人的威望和實力大增,為日後高麗的滅亡埋下伏筆。
明朝建立後,高麗與明政府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尤其是在1388年明朝向高麗宣佈設立鐵嶺衛,引發了高麗國王王禑的不滿,王禑決定與明朝開戰。
但是奉命攻打明朝的高麗大將李成桂不想攻打明朝,於是李成桂發動“威化島回軍事件”,率軍返回都城開京廢除了王禑。四年之後,李成桂建立北韓王朝,高麗滅亡。
從918年建立到1392年滅亡,高麗王朝共計存在了474年時間,對於南韓的歷史影響繼位深遠。而從事北宋期間起,高麗和阿拉伯商人的接觸日益頻繁,甚至有許多阿拉伯商人定居高麗,而“高麗”一詞也有阿拉伯人帶往歐洲。
後來雖然高麗王朝滅亡,“高麗”這個國號也不再使用,但西方仍舊使用Korea作為對整個北韓半島的稱呼,今天的南韓也依然使用Korea作為英文稱呼。
(南韓護照上的英文國號,直譯過來就是“高麗共和國”)
順便提一句,由於南韓人非常討厭日本,因此許多南韓人建議將南韓的英文名從Korea改為南韓最初的英文名Corea。這樣在國際場合中,按照英文首字母順序出場時,南韓的名字就理所應當的排在日本前面了。
回覆列表
南韓的英文名是South Korea,平常也可以直接稱為Korea,而這個英文名是源於西方對於“高麗”的音譯,而北韓也可以稱為“Korea”,準確來說就是North Korea,但是在西方,北韓還有個英文名稱叫做“Joseon”。歷史上西方將整個北韓半島稱為“Korea”是起源於17世紀之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相關報告。
一般來說,按照中文的外華人名地名的相關翻譯原則,如果當地本身就是用漢字來標記,那就直接選擇當地的標記,所以像是南韓、日本這樣的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地名,基本上都是他們自己取的,並不是我們給意譯、音譯過的,而它們的英文名稱,實際上也是西方進行的音譯,與他們的中文名稱本身並沒什麼關係。
數千年前,商朝遺臣箕子前往北韓半島建立王權,也就是後來著名的“箕子北韓”,北韓之名由來已久,不過在古代這個稱呼通常指代的都是半島北部直接由中原管轄的地區,而半島的南端,很久之前形成了所謂的“三韓”,三韓是真正的半島土著部族,與半島北部受到教化的地帶有很大不同。也可以說,北部稱北韓而南部稱韓,也有非常久遠的歷史。
中原明朝建立後沒多久,高麗王朝發生“威化島回軍”,明太祖取“朝日鮮明”的意思為其定國號為北韓,之後五百多年歲月之中整個半島都稱為北韓。然而半島的漢字標識雖然是北韓,可在近代與西方的交流當中卻自稱高麗,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於當時仍舊處於北韓王朝統治的半島,就還是將其稱為高麗,所以西方也以此對其進行翻譯。
到19世紀後期李朝開始與西方諸國有了正式的交往之後,也將自己的名稱翻譯成“Korea”也就是高麗的音譯,而並非是北韓的音譯“Joseon”。而隨著日本人不斷侵入,北韓高宗於1897年正式更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並且將之前的李朝歷代君主都追尊為皇帝。“韓”這個國號其實也是南韓人自己取的,並不是翻譯的問題,畢竟人家也懂漢字。
漢字文化圈不同於其他地區,像是日本南韓等國家的地名,通常中文名稱跟英文名稱都沒啥直接關係,北韓半島上地名的中文名都是他們自己取的,而英文名,都是按照各個地方在北韓語的發音進行音譯翻譯出來的。整個半島上唯獨一個例外就是南韓首爾,首爾就是北韓語中都城Seoul的直接音譯,並沒有對應的中文名。
再舉個更通俗點的例子,那就是日本,日本的英文名是Japan,音譯類似於“腳盆”,日本的中文名稱是唐朝高宗時期,當時的高宗武后給改的,與他們的英文名並沒有直接的聯絡。日本的英文名,源於英文中的漆器japan。日本的英文名稱,與他們的中文名稱其實也都沒有任何的關聯,都不是誰按照誰來翻譯的關係。
就好像一個人的中文名叫張偉,英文名叫Tom一樣,根本就不是中文名根據英文名翻譯,或者英文名根據中文發音那樣。南韓的英文名叫做Korea,是高麗的發音,而漢字標識又叫做南韓,這都是兩碼事。世界上非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地名等,大多都是按照當地名稱的音譯來進行中文標記的,唯獨漢字文化圈各國,本身就懂得漢字懂得自己取名字,也就直接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