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國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辦法》制定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一是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並延續銀行理財業務良好監管做法,充分借鑑國內外資管行業的監管制度;二是推動理財業務規範轉型,促進理財資金以合法、規範形式投入多層次資本市場,最佳化金融體系結構;三是強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區分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引導投資者購買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四是促進銀行理財迴歸資管業務本源,打破剛性兌付。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單隻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你怎麼看?
6
回覆列表
  • 1 # 速讀財經

    這是為了讓銀行服務更多的人群,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銀行的理財服務。

    首先,之前的5萬元門檻,確實相對偏高,比如一些新畢業的大學生,就算有理財意識,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買銀行理財,不得已只能去一些不正規小平臺購買理財產品,最後被坑被騙。銀行失去了一個理財使用者,投資人損失了本金,這其實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其次,下調至1萬元的門檻,擺明了銀行要和網際網路理財產品還有網貸P2P搶飯吃了。之前因為資金不夠而退而求其次的投資人,如果自身風險偏好比較低,還是可能迴流轉投銀行理財的。

    最後,銀行的剛性兌付可能會打破。之前一投資就是至少5萬元,如果有損失,投資人的議價能力更強,也會更敏感,會一起向銀行施壓保證兌付,現在下調至1萬元,投資人的來源擴大了,議價能力卻下降了,如果兌付出現問題,1萬元的損失也相對有限,投資人在心理層面也更容易接受“銀行理財也可能有風險”這一個全新的認識,進而說不定會有一批人轉為尋求絕對安全的銀行存款。

  • 2 # 杜坤維

    理財產品平民化是大勢所趨,目前最低門檻是5萬元,等於把很大一部分平民阻擋在理財市場門外,讓餘額寶撿了一個大便宜,發展之快不得不採取限制措施,導致銀行大量資金流向餘額寶。降低門檻是順應潮流的一個做法,實際上是對資金的一種爭奪。

    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單隻私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與“資管新規”保持一致。資管產品設立一定門檻是必須的,因為資管風險更大一點,需要高淨值人士參與。

    降低門檻以後,一些低收入者尤其是年輕人可能會選擇資金迴流銀行,分流部分餘額寶資金,可以降低銀行資金成本。

    另外理財資金可以投資證券市場,這對於證券市場是一個利好的訊息,目前兩市跌跌不止,出現了一種難以言說的風險,新規拓寬了股市資金來源,理財資金規模龐大,。2017年底,銀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餘額為22.17萬億元,2018年5月末餘額為22.28萬億元,6月末餘額為21萬億元,同業理財規模和佔比持續下降。理財資金主要投向債券、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標準化資產,佔比約為7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投資佔比約為15%左右,總體保持穩定。

    對理財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

      (一)每隻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證券或單隻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理財產品淨資產的10%;

      (二)商業銀行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隻證券或單隻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的市值,不得超過該證券市值或該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市值的30%;

      (三)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30%。

    週五的股市異動就是對於這一政策和貨幣寬鬆傳言的反應,市場目前對這一政策有很多的解讀,有的認為利好已經打了折扣,不如預期,但利好不應該被漠視,尤其是一些業績增長穩定的公司會得到理財資金的青睞。

  • 3 # 牛熊交易室

    將單隻銀行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其實這是降低門檻的表現,但依然高於公募基金。之所以在門檻上有一定鬆動,和此前出臺的資管新規有關。

    銀行理財從2008年“4萬億”後投放突然放量,從不足萬億元規模直衝29萬億元。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9.54萬億,這是頂峰了。截至2018年一季末,銀行理財規模已經壓縮至21萬億元。

    公募理財產品有這樣的特性,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發行,風險外溢性強,在投資範圍、槓桿比例、流動性管理、資訊披露等方面的監管要求相對審慎。降低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降低了投資門檻,那麼可以讓更多的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對於銀行來說,降低門檻意味著迎來更多客戶,這樣銷售壓力會大為減輕,對銀行是利好。

  • 4 # 盤和林數字經濟觀察

    降低門檻可以使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銀行理財中來,避免將資金投入良莠不齊的市場上去

    近日,中國銀保監會就《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向社會各界徵求關於資管及理財新規的看法,其中打破剛性兌付以及強化監管體系已經是幾個月前就已經提出的,可以說,打破剛兌看似是一招金融機構解脫的妙計,但其背後則是未來對於理財和資產管理的一種雙向改變。

    作為金融機構,理財專員不得不設計更加科學,併合乎實際的理財產品,而不能如前靠著高額利息來拉攏客戶;作為投資者,不能再僅僅比較收益後就選擇投資,而要求投資前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主動去了解風險,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可見,這是對改善社會整體投資理念和氛圍的一劑良藥。

    但投資畢竟是以風險博收益,因此若投入相當的資金自然要求更高的回報,降低門檻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銀行理財的難度。除此之外,市面上不僅僅只有銀行理財的存在,各種貨幣基金,各類網貸平臺,因此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銀行失去最大的依靠-政 府信用後必須強化其自身的經管能力,p2p平臺的0起點高利率無非是靠著風險在賺錢,如果將理財門檻降低,這便使銀行和p2p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個相對安全,一個收益更高。

    作為配合破剛兌的一項舉措,降低門檻一可以使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銀行理財中來,避免將資金投入良莠不齊的市場上去,而銀行也擴大其融資渠道,獲取了更多社會資金,可以更好地應對企業融資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低風險理財產品在失去了剛兌的情況下會更偏向於穩定的實體經濟,此舉無疑也將為中小企業或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加充裕的資金。

  • 5 # 巴曙松

    2018年7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對公募和私募理財產品實行分類管理。其中,公募理財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私募理財產品面向不超過200名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的,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人民幣。私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與之前保持不變,合格投資者投資於單隻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30萬元人民幣,投資於單隻混合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40萬元人民幣,投資於單隻權益類理財產品、單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理財產品的金額不得低於100萬元人民幣。

    一方面,公募產品的投資範圍約束仍較多。根據《辦法》,公募銀行資管產品只能以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以及上市交易的股票為主,除特別批准,亦不能投資未上市股權。另一方面,可期待政策紅利的釋放。如果銀行理財的公募產品能夠逐漸朝著公募基金的監管標準發展,那麼在今後有可能改變首次風險評估臨櫃的要求,這對一些中小銀行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並沒有對對合格投資者的發行超過200人是公募還是私募進行界定,有待後續關注。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的銷售起點由目前的5萬元降至1萬元,對於很多年輕人和低收入使用者群體,也能夠參與到投資中,更多的人可以購買銀行理財,使得銀行理財產品更加的普及,容納了更多的普通投資者,拓展了銷售空間。而貨幣基金和公募債基面臨銀行較大沖擊。根據wind資料統計,截止2015年末,各年齡段公募基金每戶持有基金市值分別為:30歲以下0.94萬;30-40歲,2.25萬;40-50歲,3.82萬;50-60歲4.65萬;60歲以上5.43萬。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銀行理財產品門檻的降低有可能有效“拉平”與公募基金產品的銷售起點金額。同時,隨著理財門檻的降低,理財產品的發行力度也會加大,銀行間的競爭也將愈演激烈。

    此外,《辦法》對理財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如第四十一條。過去普通理財產品嚴格禁止投資證券市場,現《辦法》明確允許公募理財產品投資證券市場,並規定了對理財產品投資單隻證券或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提出集中度限制,使得銀行理財的投資渠道得到了拓寬。雖然還未確定公募理財產品直投股票的規則,但目前已經明確允許銀行理財可以以間接方式進入股市。

  • 6 # 張小帥說理財

    這個事情早已經不是新聞了,基本上已經算是比較舊的內容了,只是各個商業銀行還沒有具體實施。

    其實,除了門檻的下降外,新的規定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股票基金等風險等級較高的資產,同時起點門檻從5萬元下探到1萬元。

    進一步的下探門檻(從原來的20萬下降到5萬進而下降到1萬元),除了普及理財在平反大眾中的參與標準,更多的就是吸引更多的資金,尤其是閒置資金進入理財行業,這對化解市面上的多餘流動性資金是個更好的辦法。(還有一個辦法,參考航天幣、猴幣、抗戰幣等等)而這些低門檻的資金再配合適當的投資者准入標準和風險承受能力調查,再匹配適當風險的產品,組成了新的資金團,可以進行一定比例的投資。

    而加入了股票型基金,甚至後來的私募基金可以成為銀行投資的資產,這對於閒散資金在有管理的情況下,進入股市、債市等市場是有幫助的,前提是有專業管理的情況下。

    這樣也相當於有了一個資金雄厚的救市資金,當然,由於管理的提高,識別優質股票資產或者股票基金也成了市場新風口,好的基金選擇好的資產,而銀行的大宗資金選擇好的基金,這樣可以形成良性迴圈。有利於市場發展。

    但是不好的就是,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適應性准入門檻認識還不一定到位,存在為了業績隨意銷售的情況,甚至虛假宣傳產品真實投向造成投資者對風險等級不明而如果出現虧損時的承受能力不佳,這點上還是需要進一步的規範和明確,才可以有效保證投資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知道智慧手機充電器的使用方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