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抱影無眠夜歸人

    一:宋仁宗慶曆年間進行的改革。

    宋仁宗時,內部官僚機構龐雜,辦事效率低下,人民生活貧苦,外有遼和西夏對中原虎視眈眈。在內憂外患下,慶曆三年(公元1043),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宋仁宗責成他們在政治上有所更張以“興致太平”。范仲淹與富弼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宋仁宗採納了大部分意見,施行新政。規定官員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升降。改蔭補之法,規定除長子外,其餘子孫須年滿15歲、弟侄年滿20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考試,才得補官。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三月,改科舉法。另外,還頒佈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由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

    二: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於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變法內容如下:

    1.青苗法

    2.募役法

    3.方田均稅法

    4.農田水利法

    5.市易法

    6.均輸法

    7.保甲法

    8.裁兵法

    9.將兵法(又叫置將法)

    10.保馬法

    11.軍器監法

    12.取士之法: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三舍法,惟才用人

    雖然王安石的變法目的是為了富國強兵,卻觸動了保守派的利益引起了強烈的牴觸,引起了新舊黨爭。宋神宗的搖擺不定註定了變法不能有持續性的效果出現。

    三:元祐更化

    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去世。

    哲宗繼位改元元祐,哲宗年幼高太后臨朝垂簾聽政,用司馬光為相新法盡廢。 支援變法者稱為“元豐黨人”,

    反對變法者被稱為“元祐黨人”,黨爭日益激烈。

    四:紹聖紹述

    元祐八年(1093),神宗母高太后死,宋哲宗趙煦親政後重新啟用變法派。

    年幼的宋哲宗早就厭惡了以司馬光為首的元祐黨人的囂張氣焰,並以“紹述”(繼承)神宗成法為名,於次年改年號叫“紹聖”。啟用了“元豐黨人”,任章惇為宰相,重啟新法。貶謫“元祐黨人”。

    五:元祐黨碑

    徽宗時蔡京專權,把元祐、元符間司馬光、文彥博、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將姓名刻石頒佈天下,後徽宗下詔毀其碑。現存碑刻為南宋慶元四年(1198)梁律據家藏舊本重刻。碑距地丈餘,額有蔡京手書“元祐黨籍”四字。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也在元祐黨籍碑之列,被逐出京,李清照也受到牽連。

    無底線地黨爭為北宋滅亡埋下禍根!

  • 2 # 香茗史館

    這個事情還得從“元祐更化”說起,宋神宗病逝之後,年僅9歲的宋哲宗趙煦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高太后雖然執政能力非常出色,一度形成了“元祐之治”,但由於在此期間趙煦備受冷遇,且生活各方面受到諸多限制,這使得他與高太后之間矛盾極度尖銳,這也延續到了他對元祐黨人的厭惡之中。由於高太后執政期間大肆起復舊黨官員,趙煦在親政之後便自然對元祐舊党進行了打壓。

    △宋哲宗趙煦

    神宗病逝之後的“元祐更化”,重新起復的舊黨大肆打壓新黨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支援變法的宋神宗崩逝,年僅九歲的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由於皇帝年幼,宣仁太后高氏按宋真宗皇后劉娥先例,垂簾聽政。

    △宋神宗

    宋神宗駕崩之後,作為舊黨領袖的司馬光從洛陽進京奔喪,高太后向其詢問執政方針,司馬光連上好幾篇奏札,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字“廣納諫言,廢除新法”。不久,司馬光以門下侍郎的身份入朝拜相,而另一位因反對變法而被貶的呂公著也重新被起復,拜為尚書左丞。

    宋神宗時,司馬光因反對新法而隱居洛陽長達十五年之久,在其重新被起復之後,多年來遭受的壓制全部爆發,他將變法的責任全部推給王安石,認為“王安石不達政體,專用私見,變亂舊章,誤先帝任使”,並全盤否定新法,認為新法是“舍是取非,興害除利”、“名為愛民,其實病民,名為益國,其實傷國”,在他的主持下,新法大部分被廢除,舊法被逐步恢復。

    △司馬光

    自此開始,新黨舊黨之爭重新燃起,在高太后垂簾的八年之中,舊黨對新黨的打擊和傾軋從未停止。舊黨劉摯、王巖叟、朱光庭等人透過大肆搜尋新黨章惇、蔡確的傳聞軼事,甚至不惜透過穿鑿附會,對其進行詆譭。而其中之最,便是北宋開國以來打擊面最廣、力度最大的一次文字獄案——車蓋亭詩案。

    由於新黨蔡確曾在立儲之事中與高太后有怨,舊黨於是利用這一矛盾,對整個新黨進團進行了數次斬草除根式的清算,蔡確不僅被貶,且和章惇、韓縝一起被斥為“三奸”,而對於早已被司馬光貶斥的章惇、韓縝、李清臣和張商英等人再度重貶,甚至連地方為官的李德芻、吳安詩和蒲宗孟等人也沒有放過。

    △高太后

    在高太后垂簾聽政的八年之中,她不僅對司馬光信任有加,甚至在司馬光死後,仍舊將其反對變法的措施貫徹到底,而舊黨的文彥博、呂公著、範純仁和呂大防等人均在此期間受到重用。幾年之間,朝中完全被舊黨把持,而新黨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史稱“元祐更化”。

    趙煦與高太后矛盾激化,並延續到了新舊黨爭之中

    雖然高太后的執政才能非常出色,其“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史稱“元祐之治”,而她本人更是被譽為“女中堯舜”。然而,由於她與哲宗趙煦之間尖銳的矛盾,導致朝中黨爭極為嚴重,造成了一定的朝政動盪。

    △宋哲宗趙煦

    高太后與哲宗趙煦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全方位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方面:皇帝年幼,高太后垂簾聽政自然沒有問題,但到趙煦十七歲親政之時,高太后仍然持續聽政,而大臣們同樣沒人勸說太后撤簾還政。由於高太后的座位與趙煦的座位相對,大臣們向高太后奏事時,便是背對趙煦,以至於趙煦親政後談及垂簾聽政,說自己只能看見官員的臀部和背部。而由於官員們向來只向太后奏事,有事也根本不諮詢皇帝意見,這導致趙煦一直就像個擺設一樣,趙煦雖然對此極為不滿,卻又無可奈何,有次高太后問趙煦為何不在朝堂表達自己的看法,趙煦回道,“娘娘已處分,還要我說什麼?”這句話中,已經暴露出了極大的不滿。

    △官員對趙煦限制極嚴

    2、生活方面:高太后在生活上對趙煦的管教極為嚴格,為避免其親近女色,便派了二十多個年長的宮女照顧其起居,甚至連其自由活動空間也加以限制。元祐四年(1089年)十二月,民間傳出宮中尋找乳母之時,大臣劉安世和範祖禹直接上書要求皇帝自重,言辭極為激烈,高太后雖予以了搪塞,但事後卻對趙煦身邊的宮女逐個進行了審問。此外,大臣們更是希望透過教導,使得趙煦成為一個宋仁宗那樣的仁君,而不是宋神宗那樣銳意進取之君。這一切,看似是為了宋神宗好,但長此以往卻激起了其嚴重的逆反心理。

    △欽成皇后朱氏

    3、趙煦生母待遇問題:趙煦的生母朱氏出身微寒,雖然生下了皇帝趙煦,但一直以來都對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畢恭畢敬,但高太后對其卻極為嚴苛。趙煦即位後,想皇后被尊為皇太后,而朱氏卻只能被尊為太妃,朝中大臣更是希望降低朱氏的等級,從而凸顯垂簾聽政的太皇太后。這使得趙煦對高太后對大臣們極度不滿,直到高太后去世,趙煦親政,他立即便下令將母親的待遇提升到了與皇太后向氏一樣的等級。

    △宣仁聖烈皇后高氏

    總之,高太后垂簾聽政期間,趙煦對其和朝中大臣已經積蓄了太多的不滿,只不過由於尚未親政,他無法予以處置罷了。在高太后去世,趙煦親政之後,這一切便全面爆發了。

    趙煦親政之後,元祐黨人被全面打壓

    對於趙煦的不滿,高太后並非沒有感觸。元佑八年(1093年)八月,高太后垂危之際,便曾告誡範純仁和呂大防等人,皇帝親政後必然要啟用一批新人,要其早做準備,今早退出朝廷,從而保全身家性命。

    △章惇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后病逝,趙煦開始親政,他立即重用了章惇、曾布等革新派,元祐黨人開始遭到毀滅性打擊。蘇軾、蘇轍等舊黨官員被貶值嶺南一代,就連已經去世的司馬光也遭到追貶,而在章惇等人的挑撥下,甚至要以“老奸擅國”為名追廢高太后的太后稱號和待遇。同時,對元祐年間的一切政策進行調整,恢復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並停止與西夏和談,多次出兵討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僅在元符元年,被懲處的元祐舊黨就多達八百三十多家,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便是趙煦長久以來所積壓怨氣的一次全面發洩。不過,雖是發洩,但與高太后一樣,趙煦卻將這種情緒貫徹始終,在其統治期內,這些被打壓的元祐舊黨,根本沒有任何翻身之日。

    紹聖初年,朝廷巨星郊祀大禮,朝廷按例要頒佈大赦詔令,原本就算是死刑都可以被赦免。但當有大臣請示,是否可以赦免被貶謫的舊黨官員時,趙煦卻立即予以了拒絕。紹聖四年(1097年),又有人建議讓謫居嶺南的劉摯等人“稍徙善地”,以“感召和氣”,趙煦再度拒絕,甚至連在嶺南附近做些調動都不允許。

  • 3 # 林褐尋歷史

    宋哲宗親政之前,掌握大權的是太皇太后高老太太,這位被士大夫稱為女中堯舜的女政治家,是一個堅定的守舊派,在神宗任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時,曾經極力反對,並對神宗最終罷免王安石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以歐陽修為首的守舊派官僚,也把太皇太后視作他們在朝中最大的後臺。

    神宗去世之後,太皇太后高氏取得了朝廷的實權,在她的支援下,哲宗才得以順利繼位。

    其實以神宗去世之時,他的幾個弟弟都有心過一把當皇帝的癮,畢竟大家都是姓趙的,神宗是老大,當皇帝自然是名正言順,可現在神宗已經不在了,讓他們幾個叔叔對一個年僅9歲的小孩俯首稱臣,那怎麼可能心服口服。

    況且大宋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既然太宗能這麼做,別人自然也可以仿效。可是太皇太后高氏輕描帶寫之間,就讓這些虎視眈眈的王爺們不得不接受哲宗繼位的事實。這位老太太的厲害由此可見一斑。

    有太皇太后高氏在,哲宗固然得以順利繼位,可在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卻也只能當一個掛名皇帝。所有大臣都知道,誰才是朝廷真正的當家人。

    當傀儡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的,哲宗雖然年輕,但卻早熟,對政事極有主見。他對父親神宗的變法之策推崇之至,高氏在世之時,誰都知道這位老太太是天字第一號守舊派,因此元佑年間的那些掌權的大臣,幾乎全都是守舊派,而且他們把支援變法的大臣,撤職的撤職,貶官的貶官,流放的流放,幾乎無人倖免。

    等到哲宗掌權,自然要換上支援變法的大臣,至於打壓元佑大臣,那也只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罷了。畢竟當初守舊派大臣整人,也是毫不手軟的。況且那些元佑大臣當初對哲宗可是很不尊重的,哲宗對他們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君臣之情。

    要不是趙匡胤留下了不殺士大夫的遺訓,恐怕就不是打壓這麼簡單了。大宋實在是 厚待士大夫,三百多年間,也只殺了一個張邦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場上,什麼時候該敬酒,該向什麼樣的人敬,敬酒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