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人大騷客

    我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趙括還是很有軍事才能的,李牧曾經評價他說:他日必為柱國之石,

    很多人都說趙括能力不行,完全是個書呆子。但是為什麼不想想趙括憑什麼第一次掛帥就能和白起有一戰之力,而廉頗征戰數十年卻在王紇手下一敗再敗呢,我想這足以說明趙括並非無能之輩,

    長平之戰慘敗把屎盆子都扣趙括頭上固然是不對的,長平之戰即使是按照廉頗的打法也不一定能贏。在幾次對壘中,趙軍沒有太大優勢,趙軍即使堅壁清野了,仍舊不佔優勢。至於廉頗究竟能不能贏,真心不好說,我覺得勝負各半吧(我是說對付白起)。具體怎麼打,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白起廉頗都不是傻逼,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不可能一邊倒,應該是極其精彩的一戰,

    但是沒有這種假設了,廉頗被換下來了。趙王之前可以聽信趙勝接受上黨,之後自然可以聽信左右換上趙括。至於趙括能不能行,暫且不說。單從當時形勢來說,我覺得可以這麼分析:

    1.趙括換下廉頗,這是趙王的命令。趙王為什麼換下廉頗,有一個原因就是確實趙國不佔優勢。趙王啟用趙括,應該是對其下了軍事命令的,比如說你得換個方式不能像那老頭子一樣一味防守,咱趙國沒那麼慫。且不管趙括自己內心想法究竟如何,趙王這種心思肯定是有的,而且有很大可能確實左右了趙括接下來的軍事行動。畢竟,趙王才是趙國最高領袖。

    2.趙括的對手是白起,首先白起這個人就是個傳奇,即使沒有長平之戰這一光輝戰績,白起也應該是戰國第一神將。對付白起,別說趙括了,趙奢的勝算也不大,而且趙括對此是不知道的,而趙國啟用趙括,秦國立馬就知道了。再加上,趙軍剛剛換帥,這對士氣是一種巨大的打擊,這不是洗白,而是事實,臨陣換帥,而且還是年輕的趙括換下身經百戰的廉頗,戰鬥力不下降那就是出鬼了。

    3.趙括之後的表現也確實不咋地,這個怎麼洗都洗不白:輕敵冒進,糧道被斷。這種事不怪他還能怪誰?但是這裡有個細節啊,糧道被斷的時候,秦王立刻發動群眾控制糧道,但是趙王吶?不知道,不知道他在幹嘛。這可能與史料佚失有關吧,但也有可能是趙王真心啥都沒幹,或者說,幹了啥都沒用。

    最後個人認為,其實長平之戰最後的失敗絕大部分的責任應該歸功於廉頗和趙王,而作為主帥戰死沙場的趙括也不應該受人唾棄、笑話千年。

  • 2 # 周哥説史

    一說到趙括,許多人都會說,該人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教材,從戰國的長平大戰到今天,他足足被人們冤枉了2000多年,也被人們譏諷了2000多年,被人們嘲笑了2000多多年,這是極為不公平的,尤其是對一個抵死保衛自己祖國的忠勇軍人。   戰國轉折性的大戰――在壯闊、血腥的長平大戰,趙軍統帥趙括究竟犯了那些錯誤,對於那可憐的40萬冤魂中,趙括又究竟該負什麼責任呢?!   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人正是所謂的四大名將之一的上將軍廉頗。戰國時代,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   秦國最擅長的是什麼呢?!是步兵和防守,雖然秦國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戰略性錯誤。尤其,在對壘中後期,秦軍逐漸找到了對付趙軍的騎兵的方法後,即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趙軍已經說徹底的喪失了戰場中唯一的一點優勢。   而,長平大戰一開始,由於數戰不利,趙軍統帥廉頗就主動堅守,以圖與秦軍拼消耗,讓秦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秦軍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干就是14個月,長平大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也不知道當時的趙國統帥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說趙軍犯下了第二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當時就是業餘戰略家也知道,趙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要低於秦國,由戰役演變為戰略決戰就已經輸了一半,可是趙國的政治叢集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換而言之,趙國應該主動割地求和,以圖保住趙國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一點,為趙國精銳部隊的覆滅做好準備。這就是趙國犯下的第三個戰略性錯誤,可以肯定的說趙國已經輸定了。   由於物資、軍隊的大規模消耗和對壘,使趙國政治叢集的心靈很脆弱,本來用擅場進攻的趙括換下喪失鬥志的廉頗,不能不說是一招好棋,可惜最佳的時機已經過去了,雙方的對壘陣式已經完全形成,趙國是必輸無疑了,只是看輸多少和輸多大而已了。加上臨陣換將,新統帥上任後又要二到三個月磨合才能形成戰鬥力,一則趙國國力基本耗盡,二則秦軍又不是傻子怎會讓趙軍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這時也就犯下了第四個戰略性錯誤,趙軍覆滅的時機完全成熟了,所以不是趙軍統帥趙括的紙上談兵的緣故,而是這時的長平大戰本身就是一個輸定了戰爭。   但是,趙括上任後又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也或者說是一個讓人敬佩的錯誤,即“以身殉國,抵死反抗”,雖然是做錯了,當時相對於歷史上的一群群無恥的漢奸,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英雄,就是他的敵手――殺人王白起也是敬佩不已。可能正是由於趙括的拼死的反擊,給秦軍造成了空前絕後的傷亡,最後趙軍被騙投降後,秦軍還要不得不用殘暴的集體屠殺來洩憤。至於,當時趙軍究竟給秦軍造成多大的損失就不知道了,因為秦人根本就不敢把它回憶起來和記錄下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長平大戰不但是趙國心中的永遠的痛,也是秦國心中永遠的痛。長平大戰後,秦國數次被其餘5國痛打落水狗,甚至一度被攻入咸陽郊區的藍田一帶,用了20多年才恢復了元氣。

  • 3 # 龍行龘龘龍行天下

    趙括有沒有能力是吧?請問長平之戰天時地利人和趙國佔了哪樣了?地理被廉簸給廢了,白起都還沒上能只是個王齕追著廉簸屁股打,第一次交鋒就殺了趙國六將!其中還有一個是廉簸的副將叫什麼茄的!廉簸被打的不敢出來了還丟了好多壁壘和長城真是狼狽不堪。這要是白起直接上場的話廉簸是不是就已經死了?連個王齕都搞不定真不知道他怎麼進的戰國四大名將裡的。閒話少說進入正題,長平之戰到了這個地步,天時地利人和都沒有的情況下不管誰去都是送死!就看怎麼死了,趙括的出現彷彿出現一線生機所以趙王力排眾議堅決換下廉簸,廉簸輸的確實太難看了!最後白起來了和趙括打的難捨難分,白起很明顯用的自傷800傷敵1000的打法……最後趙國是死了40多萬,那秦國又死了多少呢?歷史上有幾人能把白起打成這樣?

  • 4 # 卷舒風雲潤天地

    “紙上談兵”是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趙孝成王用趙括換下老將廉頗,結果長平之戰敗了,秦將白起下令坑殺趙軍四十萬。趙括在人們心裡的形象就是:平時說的頭頭是道,實際上陣不行。這是實際情況嗎?

    根據《史記》記載,長平之戰前期,趙國用的是老將廉頗,秦國用的是左庶長王齕而非白起。廉頗兩年半連丟四道防線,只得退守最後一道防線,趙王多次要求他出戰,他不出。秦相應侯范雎使反間計,讓人散佈謠言,說秦軍不怕廉頗就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於是趙王換上了趙括。之前趙括的父親說他不可為將;趙括的母親也說過不能讓趙括上,真讓他上出了事別連累自己;藺相如也說過趙括不行;但趙王還是讓趙括上了。很多人看到這裡,就說:所有人都知道趙括不行,秦國也知道,所以趙括真的不行,用他的趙王是個豬頭。

    我以為這樣推論不合理。說趙括不行的人其實各有各的考量:長平之戰前趙奢就去世了,他說兒子不行可能是愛護兒子,不想讓他涉險,或者兒子沒有實戰經驗不如自己;趙括母親的目的是保全族人,甚至有可能是趙括讓母親這麼做的,事實也確實這樣,他們一家就死了他一個,沒有株連;藺相如說趙括不行是因為廉頗的戰略沒錯,這時候就該死守,換上趙括,趙王必然逼他出兵;秦國也不是知道趙括肯定不行,只是知道廉頗死守,秦軍很難再有進展,換將就意味著換策略,但如果換將,換成李牧怎麼辦?相比李牧,趙括好對付一些,沒什麼實戰經驗,但因為是趙奢的兒子,有可能讓趙王因為他父親的能力推論他也行。而且秦國是有後續既定戰略的:趙國換上趙括以後,秦國馬上暗中換上白起,從小道向王齕增兵,由王齕詐敗引趙括進包圍圈,而後圍困趙軍,繼而消滅。這一切很快,步驟很清晰,我不認為這是秦國臨時想出來的戰略。

    對趙王而言,廉頗連敗沒有取勝的希望,趙括或許有希望戰勝。如秦國所願,廉頗被趙括換下,趙括進兵,受困,“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趙括親自率兵正面突圍,估計還給秦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所以秦軍採取擒賊擒王的方法,射死了趙括,趙軍沒了主帥才降了。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趙王催趙括出兵,趙不知道秦暗中換將,趙括以為秦援軍未到,想速戰速決解決王齕,這是人之常情。趙括以為王齕逃進死路,選擇了追而不是圍,我估計和趙王催出兵有關,打了三年了,趙國國力快支援不住了,能速戰速決就不要耗幾十天困住敵人,結果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趙軍自己被困。

    趙括在戰場上的決策受眾多因素影響,他做出的選擇符合正常思維,沒有起高調(類似馬謖失街亭,非要在上山安營那種),被困後趙括能守四十六天,守不了了還能身先士卒正面突圍,趙軍在失去他以後才投降,說明他還是有凝聚力的。

    綜上所訴,我認為趙括才能尚可,還不至於差到“紙上談兵”的程度,但比起白起,趙括就差了一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時捷911為什麼叫911?其中的故事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