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伊評科技
-
2 # 芯觀世界
華為,作為成長中的科技公司。擁有中國最好技術人才儲備,根植中華大地。他們擁有穩健營收,充足豐盈的利潤。每年,他們都會拿出企業利潤的14%左右投入技術研發。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了3940億人民幣的研發費用,僅2017年的研發投入就達到了897億人民幣,佔營收的14.9%。
2017年華為的研發費用在全球大公司裡排第6位。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為在國內的專利申請量達到64091件,海外達到48758件,獲得授權的專利為74307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 2018 年研發投資全球第五,中國第一!
餘承東說“再過兩三年,華為研發費用就可能成為全球第一。現在技術已經甩競爭對手兩條街了,釋出一款產品對方兩年之後才能趕上。”
5G時代即將來臨!華為不斷推出新晶片。伺服器晶片、人工智慧晶片、智慧手機5G核心晶片等,慢慢擺脫西方技術封鎖,能成為通訊領域規則制定者,與歐美日韓扳手腕,佔有一席之地!
華為會越來越強!
-
3 # 一碟清水
謝邀,若華為以5G做為新起點,在各個5G效能使用等方面能夠做為引跑者的位置。華為的任何產品都是佼佼者。其生產的配件及產品是夠站穩腳跟的。若只是一個環節的組織者,其生產的5G晶片就未必能夠站穩腳跟。因為在這些組織者中必然有與其同步的企業,他們是可以在相同的基礎上研製同步的產品,也因此在某些領域超過華為的5G晶片。事物是發展的,萬事難料。
-
4 # FungLeo
華為目前確實在5G通訊時代領先了美國思科、歐洲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一步,但這一步並不是特別的大。因此,僅憑一款首發晶片,是不能說華為徹底在5G時代站穩腳跟的。
這就好比馬拉松比賽,華為這個賽手在上個拐角乘著別人不注意,大力快跑加速了一下,一不留聲超越了對手,暫時排名第一而已。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可並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因此,人家還可以在你的跑道上扔石子香蕉皮,讓你摔個跟頭,然後人家也就追上來了。
而目前,他們確實在這麼做,比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全面狙擊華為的5G通訊裝置。這點已經讓華為十分頭疼了,以至於一向低調的任正非老人家最近都出來廣泛的接受媒體的採訪,希望可以藉由媒體公關,來克服目前遇到的各種困難。
不過華為目前主要要做的事情,還是宣傳其在5G通訊領域的領先地位,在那些尚未跟進封殺華為的國家和地區,努力籤更多的訂單,保證自己的生產和銷售的正常。
只有不斷的努力,繞過別人扔的香蕉皮,不摔跟頭,華為才能始終領先其他通訊廠商一個身位。這需要華為的營銷部門始終努力,儘量多簽訂單,也需要華為的科研部門在核心技術上繼續公關,更需要華為的生產部門,在產品量產上不掉鏈子。
總之,我相信華為還有機會,憑藉華為的能力,在網路通訊領域保持領先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要說徹底站穩腳跟,那還是為時尚早了一些。
-
5 # 早餐么么
說站穩腳跟,還是有點太過了。但天罡晶片的釋出,是對外界質疑最有利的還擊。
即使各國的質疑聲不斷,華為非但沒有偃旗息鼓,反而在方方面面"積極作為",恰到好處地向這些國家展示了什麼叫"身正不怕影子斜"。
華為曾提出,願意在英國、澳洲、紐西蘭投資數百萬美元建設"網路安全評估中心",用來稽核華為和其他公司的5G裝置。在華為的良苦用心之下,紐西蘭國家安全域性(GCSB)卻"冷靜"地迴應道,這一提議可能不足以消除當地對華為參與網路建設的擔憂。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國家可以冠冕堂皇地懷疑華為,卻不曾拿出半點證據。
5G領域,不敢說華為是領域第一,但絕對是屬於領導地位。不用華為,對於華為來說,確實是損失,但華為也不是沒了你幾個客戶就不轉了。只是,未來5G是趨勢,只希望那些今天對華為做小動作的朋友,別後悔就行!
-
6 # 貓不易科技
站穩腳跟?指的是5G方面還是晶片方面?
首先說5G,這是顯而易見的,華為在5G方面不能說是站穩腳跟,可以說是傲視全球。為什麼?華為的5G已經研究10年,而且現在還領先全球至少12個月,世界上哪一家公司也沒有華為對5G這麼強的重視性和前瞻性。
華為任正非也親口說,歐美如今抵制華為,其實是效果不大的,因為他們最終都要使用華為的5G裝置和技術,因為華為的5G和微波都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華為的5G實際速度測試也是全球第一,華為目前所展示出來的5G晶片、基站和5G商用終端,還只是它們5G成果的冰山一角,但這就已經讓愛立信、諾基亞等同行望塵莫及。
而任正非還霸氣表示,歐美實際上就是一個高階的大農村,他們居家是大的別墅群,如果想看8K電視,就要一一把光纖鋪進去,費用十分高昂,但華為的基站往那裡一放,就能覆蓋廣闊的區域。物美價廉、安全性又高。
而至於晶片方面,去年統計結果出來,華為的麒麟晶片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僅次於高通的曉龍晶片。
但差距已經並不大了!而隨著華為鯤鵬晶片和天罡晶片的釋出,我們可以看到,在計算和5G這兩個領域的晶片,華為已經趕上甚至超過高通了!
而這還不是值得驕傲的,我們真正值得驕傲的,真正讓美國忌憚的是“中國速度”,也就是我們的中國科技的成長速度!所以我們的晶片雖整體還不如美國高通,但以我們這種“中國速度”發展下去,想象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將有第二個超級晶片大國誕生!
-
7 # 對面班蛋散
題主1000000000000000%是雷布斯養的雜糧銀河系宇宙軍!你怎麼不問雷布斯為什麼不釋出5G晶片?
-
8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華為釋出的兩款5G晶片,效能目前處於業內頂尖水平,還是可以站穩腳跟的。
華為的5G基站晶片--天罡,是業內效能頂尖的晶片。一直在通訊業裡廝混,也見到了一些內部的資料。華為的5G天罡晶片目前的確是非常領先的晶片。
這款華為自研的基站核心晶片,可以支援C-band全頻譜,高達200M的頻寬,支援目前業內的64T64R的Massive MIMO天線陣列,算力成本的增加。
在該晶片支援下,華為的5G AAU做到同類產品50%的體積,降低23%的重量,減少21%的能耗。
行業外可能不能理解這有什麼優勢,我來給你們簡單的科普一下。
AAU是需要抱杆支撐的,很多還需要上塔,原本的AAU重量接近50公斤,這對於抱杆的承重能力,還有鐵塔的承重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現在很多的抱杆和鐵塔都難以承載這種重量,需要重新加固或者是新增平臺,改造成本還是很高的。
這個重量抱杆改造還是小事兒,問題這樣一來,就需要僱傭吊車來吊了,讓工程人員背上去是不太容易了,尤其一些歐美國家的工程隊,那肯定是不幹的,吊車多貴啊,僱一次都是錢啊。
還有更貴的,就是原來由於AAU的能耗問題,部分機房的供電也不夠,好多個AAU在一起,就需要改造電力系統,這個也是一筆很大的開銷。
華為的巴龍5000晶片也是目前業內領先的基帶晶片。巴龍5000是支援2/3/4/5G高度整合的基帶晶片,對標的高通X50則只支援5G,而且該晶片可以支援低頻4.6Gbps的速度,高頻6.5Gbps的速度。
同時它是第一款支援SA/NSA兩種組網方式的基帶晶片,可以靈活的適應運營商的5G組網。
搭載了巴龍5000的華為5GCPE可以支援4/5G接入,下載高達3.2Gbps,已經做到了目前CPE的極限下載速度,這個速度也是其他的CPE沒有達到過的高速。
在高通沒有推出新的基帶的時候,這款巴龍5000可以被稱為當前業內最先進的基帶晶片了。
總而言之,華為推出的這兩款5G晶片--天罡和巴龍5000,目前業內都屬於頂尖的晶片,完全可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回覆列表
首先,華為在業界的地位一直就很穩固,這次的釋出只能說是華為在5g的今天釋出的有兩款晶片一塊是服務與基站的天罡晶片,另外一個是用在終端上(粗略的可以理解為手機上)的Balong 5000(巴龍5000)晶片。
巴龍5000也並不是業界第一款5g晶片,但是是目前效能最強,支援頻段更豐富,製程最先進的,最可能商用的5g晶片。驍龍855也並未原生支援5g,需要外掛基帶晶片。最早的終端晶片是2017年三月高通驍龍釋出的x50解調器,“可以理解為晶片”這個才是業界第一款5g晶片,但是也並未商用,畢竟還不成熟,並未在終端裝置上使用。而高通驍龍855soc也並沒有整合5g晶片,需要外掛基帶晶片,個人認為是功耗以及發熱問題導致的。
雖然不是首發5g晶片,但是地位超然眾多效能超越高通的x50我們要了解,一塊soc是繼承了很多晶片的雜合體,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高通驍龍845,就是繼承了cpu,基帶晶片,gpu,isp等等的雜合體,所以對於沒一塊的功耗和發熱控制要求都非常嚴格,這也體現了了巴龍5000的優勢,有可能是第一塊可以整合到手機soc裡面的基帶晶片了。此外巴龍5000還同時支援FDD、TDD,支援200M頻寬,全球運營商網路部署,這也是高通的x50所不具備的
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巴龍5000的釋出,距離真正意義上的5g手機已經不遠,而且效能上更加有優勢,這也體現了華為的強大。國貨當自強,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差距,畢竟驍龍的新一代5g晶片還沒有問世。所以也不要盲目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