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小堯茗居

    首先,我們講一下雙方的實際情況。清朝是一個泱泱大國,人口數量超過了1億人,擁有90多萬的八旗軍和綠營兵。準噶爾部的總人口只有60多萬,還不如清朝的一個州府。準噶爾部擁有5萬多軍隊,與清朝軍隊的差距很大。但是,準噶爾部有很大自己的優勢。在西北地區的茫茫戈壁上,想尋找一支軍隊非常困難。清朝如果想擊敗準噶爾部的軍隊,那就必須先找到對方。在清朝的前期,由於連年的戰爭,清朝的經濟實力很有限,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勞師遠征。準噶爾部的軍隊數量雖然少,但清一色的騎兵。騎兵的機動性很強,清朝軍隊很難徹底圍殲準噶爾部的軍隊。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武器裝備。準噶爾部軍隊的武器裝備遠遠超過了清朝,清朝軍隊裝備的火器,僅僅佔全軍的六分之一。準噶爾部5萬多軍隊中,有超過3萬都裝備了火器,火力的密度明顯超過了清朝軍隊。與準噶爾部軍隊作戰的過程中,清朝軍隊的弓騎兵經常吃虧,只能依靠紅衣大炮挽回敗局。因此,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曾經兩次擊退了準噶爾部的進攻,但根本無力徹底消滅準噶爾部。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雍正皇帝曾經試圖消滅準噶爾部,計劃兩路軍隊南北夾擊。結果,北路軍孤軍深入,險些被準噶爾部徹底圍殲。由於自身的軍隊損失慘重,雍正皇帝不得不採取了守勢。

    當時,準噶爾部大汗為噶爾丹策零,這是一位很有能力的首領。在雍正皇帝去世的那年,清朝與準噶爾部簽訂了和約,雙方以杭愛山為邊界。由此可見,此時的清朝奈何不了準噶爾部。但堡壘總是從內部瓦解的,公元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由於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含糊不清,準噶爾部的各派系貴族們,開始了長期的混戰。對於乾隆皇帝來說,自然是求之不得,清朝猶如吃瓜群眾一般,在青海、甘肅等地圍觀看熱鬧。準噶爾部的混戰堪稱是你方唱罷我登臺,各派勢力反覆上臺。在長期的內戰中,準噶爾部的精銳力量幾乎消耗殆盡,長達10年的混戰,造成了準噶爾部內部離心離德。

    最終,準噶爾部的貴族達瓦齊和阿奎爾撒納爭位,阿奎爾撒納戰敗。走投無路的阿奎爾撒納向清朝投降,此時的準噶爾部已經是千瘡百孔,而清朝已經經歷了康熙、雍正兩朝的積蓄,再加上阿奎爾撒納這個本地人帶路。公元1755年,乾隆皇帝命令大將兆惠率領4萬多軍隊西征。由於長期的戰爭困擾,準噶爾部的百姓也渴望和平,各地的百姓積極迎接清朝軍隊,阿奎爾撒納為清朝軍隊帶路,很快就消滅了達瓦齊的勢力。但阿奎爾撒納希望清朝乾隆皇帝冊封自己為準噶爾部的大汗,乾隆皇帝沒有同意,結果,阿奎爾撒納發動了新一輪的叛亂。當然,他並不是兆惠的對手,兆惠最終平定了這次叛亂。

    截止公元1760年,清朝歷經將近70年的時間,最終平定了頑強的準噶爾部。為了鞏固自己的西北邊陲,清朝設立了伊犁將軍,負責管理新疆地區的軍政事務。當時的新疆並不是省份,而是一個地區,這種管理模式非常的含糊,留下了很多的問題。伊犁雖然不是省會,但是承擔了一定的省會職能。在兆惠平定了西北地區之後,乾隆皇帝為自己的愛將慶功,當時在皇宮大擺筵席。有一位漢族官員拍馬屁,因為當年的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結果,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因為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就是漁獵民族出身,最顧及自己的顏面。清朝屢屢出現文字獄,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 2 # 秋媚讀史

    兆惠是滿洲正黃旗人,烏雅氏,跟雍正的生母德妃沾親帶故,按輩分是其族孫。雍正年間,他曾在多個部門工作過。因為文化水平不高,業績也不突出,沒有受到組織重視。到了乾隆朝,兆惠在戶部工作,這時候,他的才能就表現出來了。

    兆惠文科雖然不行,但數學很厲害,兵馬錢糧之類的算數問題,別人拿著算盤算很久,他輕易就能得出結果。因此,他多次被委以籌措糧餉之類的重任,還追隨傅恆前往金川,督辦糧運。後來,兆惠官運亨通。乾隆征討準噶爾時,兆惠駐守烏里雅蘇臺,不僅負責糧餉排程,還要協助軍務。

    乾隆二十年,乾隆第一次平定準噶爾後,阿睦爾撒納不滿朝廷的善後安排,公然與朝廷對抗。趁著清廷已經撤軍,新疆守衛空虛之際,阿睦爾撒納號召伊犁人一同叛亂,迅速佔領北疆。清廷前線的將領班第,兵敗自殺。

    訊息傳回京城,乾隆重新任命一批將領,並調整準噶爾部四位汗王人選。但新將領辦事不利,中了敵人的計,很快就被撤職。於是,乾隆再次換帥,安排兆惠為右副將軍,並命其駐守伊犁。

    伊犁經過清軍與準噶爾的開回折騰,早已經破敗不堪,人員流失嚴重。兆惠上任伊始,首先就開始處理一些善後問題,將流民編入戶口,防止他們配合叛軍;同時,重新確立邊界,避免日後的邊界衝突。

    這時候,南疆的首領們看北疆有變,也開始不安分,並將清廷派往南疆招撫的託倫泰扣押。兆惠請示乾隆後,派遣副都統阿敏道,率領一千餘人,降服了烏什附近的叛軍,而且探聽到託倫泰的訊息。南疆的小和桌看清軍來勢洶洶,趕緊送還了託倫泰。之後,兆惠看出了小和桌的背叛意圖,暗中派遣阿敏道火速出兵。

    乾隆二十一年冬,準噶爾叛軍圍攻伊犁。此時的伊犁,已經是一座孤城,兆惠只好帶領人馬撤退。但在撤退途中,準噶爾叛軍窮追不捨,很快將兆惠包圍。

    兆惠想突圍,無奈寡不敵眾,只好派出一小隊人馬,由主力掩護突圍。突圍出去的人,馬不停蹄,找到了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要求救援。

    雅爾哈哈派侍衛圖倫楚帶人,去營救兆惠。就在這時,圍攻兆惠的準噶爾叛軍,突然出現天花,戰鬥力大減,在援軍到來之時,已經撤兵。兆惠聯合救援軍隊,迅速追擊叛軍。不過,受制於糧餉不足,追了幾天就鳴金收兵。

    乾隆二十二年,朝廷命令成袞札布、兆惠兵分兩路,大力圍剿準噶爾部。大軍在行進的過程中,一部分兵丁留下負責屯墾,另外又招收一批當地士兵。如此,既解決了軍糧問題,又截斷了準噶爾的退路。

    準噶爾地區大面積流行天花,還爆發內亂,在清軍面前已經不堪一擊,因此,兆惠可以長驅直入,基本上沒遇到有效抵抗。阿睦爾撒納在清軍的追繳下,倉皇出逃,躲到哈薩克。

    兆惠馬上派人同哈薩克交涉,要求對方協助清軍抓捕阿睦爾撒納。哈薩克已經向清廷“遣使入貢”,答應幫忙。哈薩克人扣住阿睦爾撒納的馬匹,靈敏的阿睦爾撒納一看情況不對,便趕緊向北逃入俄羅斯。

    俄羅斯人收留了阿睦爾撒納,但他運氣不好,沒過多久就患上天花去世。後來,俄華人看他已經去世,也失去利用價值,就將其遺體交還清廷。乾隆命令兆惠不要撤軍,就地駐守,等過冬之後,再對阿睦爾撒納的殘餘勢力進行追剿。

    乾隆二十三年,兆惠包圍叛軍剩餘力量,進行地毯式搜尋。不管是窮鄉僻壤還是沿河谷地,對數十萬人搜了個遍,只要是叛亂分子,全部正法。前前後後,清軍又花了四年時間,才徹底根除準噶爾叛軍。事後,朝廷設滿洲兵駐防,並調綠營兵屯田。乾隆二十七年,朝廷設定伊犁將軍,自此,準噶爾部成了清朝移民實邊的地區。

    秋媚說:兆惠能在短時間之內,徹底平定準噶爾,與兩個“天時”有很大關聯,一是因為前面幾位將領已經重創了準噶爾,兆惠接手時,“菜”已經快熟了;二是因為準噶爾的天花、內亂,進一步消耗自身力量,讓本已經受損的部落雪上加霜。

    當然,兆惠本人的能力也不容小覷,不僅戰爭意志堅定,被圍剿也不投降,而且戰術的運用也有相當的靈活性。這一點,在他之後平定南疆的戰役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 3 # 二辻四畫生

    兆惠,滿洲正黃旗人,姓吳雅氏,是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孫。俗話說一代天子一代臣,兆惠在乾隆即位後就因為和乾隆關係近被提拔。兆惠也確實爭氣,不管是平定金川、準噶爾還是和卓叛亂,他都屢立戰功,可以說是統一新疆的第一功臣,那麼他到底如何平定準噶爾部的呢?

    十七世紀下半期在噶爾丹的帶領下,準噶爾成長為一支強大的地方勢力,他們盤踞在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以及中亞的大片地區,在清朝康熙和乾隆時期都曾與準噶爾發生衝突,但都無法平定,只能遏制其進攻的勢頭。

    最大的敵人都是從內部開始的,直到準噶爾部內部出現了問題。準噶爾首領噶爾丹策零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汗位爭得不可開交,失敗了的都歸順了清朝,讓本來已經議和了的清朝,準確的是乾隆看到了平定準噶爾部的希望。

    當時的兆惠,由於得到乾隆的信任,所以在戰役開始後讓他總理糧餉,做一些安撫歸降之人的工作。雖然第一戰因為糧草不夠不能駐留大軍,給了歸順清朝的阿睦爾撒納機會,他趁著清軍勢單力薄再次叛亂,導致第一次平定準噶爾失敗。

    但是兆惠還是留下了好的口碑,當時準噶爾大臺吉噶爾藏多爾濟投降後是兆惠奉命給他們提供牲畜的,但阿睦爾撒納反叛後,兆惠立刻帶兵進攻吐魯番,相約他進剿阿睦爾撒納。與他相反的是,當時的定西將軍永常擁兵六千,卻不僅不西進增員,反而東撤到巴里坤。所以乾隆將永常革職,而對兆惠非常欣慰,說:“兆惠辦事,甚合機宜”,還命他擔任定邊右副將軍,駐伊犁,兵籌辦伊犁善後事宜。

    乾隆二十一年(1756)十月,厄魯特蒙古部(準噶爾是其一)反叛,此時兆惠率兩千人孤軍遠駐伊犁,兵寡糧少,面對著整個厄魯特蒙古的反叛,他且戰且退,“日馳數百里,卒入內境,官兵未損一人。”而且在撤到鄂壘扎拉圖時,趁夜殺敵千餘人。但噶爾藏多爾濟等人再次截斷其歸路,將其包圍,兆惠部又累又餓,沒辦法再次突圍,只能結營紮寨,固守營地,一連堅持數日才得援兵解圍。

    兆惠的這次突圍,更讓乾隆對他賞識有加,諭旨稱:

    兆惠系駐紮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著封一等伯,世襲罔替。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三月,清軍第三次平定準噶爾,這一次兆惠由於表現出色,成為了挑大樑的那一位。當時厄魯特正逢饑荒,餓死的病死的不計其數,內部也再次發生內訌,所以兆惠一路進展順利,最終得以平定準噶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拔節期高溫噴蕓薹素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