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鼻菸客

    按照兩位大師對範疇各自的界定,可以說康德的範疇和亞里士多德的範疇不同。但是如果我們去從西方哲學歷史去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康德的所定義的範疇是跟亞里士多德的範疇具有繼承關係的。

    康德賦予了範疇說以超越認識論的意義。在康德看來,範疇的超越經驗性的純粹性質,不僅使得人對於知識的語法學上的關係的表達具有規定性的作用並從語法延伸到本體論上。

    最重要的是使得思維表達的物件本身也具備了可以思考的性質。純粹概念範疇使得物件成為了一個秩序世界。這樣,範疇就成了物件之間的那種先天必然的關係的刻畫。透過運用先驗分析,以證明純粹意義上範疇的存在,且以範疇為根據才得以可能的驗證之前判斷的必然存在,才能保證一切感性經驗得以可能。

    康德在考察了亞里士多德的範疇論後,對其追問和批判。他從形式邏輯出發,進而結合到認識論上,最終找到了作為思維形式的判斷的形式邏輯和作為辯證運用的基本形式的範疇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聯絡。

    這樣康德就把純粹概念這個範疇從僅僅作為邏輯學的促成部分,開始推向辯證的部分。至此康德完成了對亞里士多德的範疇的繼承和批判性改造。

    康德雖然認為他的範疇不同於亞里士多德的範疇,認為亞里士多德的範疇是偶然蒐集到的一些無原則的運用,而他則是根據一個共同的原則有系統的進行了推演和發展出來的全面的體系。

    但是,這並沒有說明康德否認他的範疇和亞里士多德毫無關係。恰恰相反,康德試圖說明的就是他對於亞里士多德的範疇概念的批判性的改造。

    在《純粹理性批判》裡,康德說:因為知性已被上述那些機能所窮盡了,而知性的能力也藉此得到全面的測算,我們想按照亞里士多德的方式把這些概念叫作範疇,因為我們的意圖原初就是和他的意圖一致的。

    另外,在康德著作《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裡,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表述:亞里士多德拼湊了十二個象這樣的純粹基礎概念,名之為範疇。經過長時期深思熟慮以後,成功地把感性的純粹基礎概念確實可靠地從理智的純粹基礎概念區別開來並且分出來。

    康德因此認為那些重複性的範疇應當從表裡去掉。而且他毫不懷疑就是這些,不多不少恰好這麼多純粹理智概念,足夠純粹理智構成我們對物的全部知識。我認為還是應該按照它們到底的舊名稱,把它們叫做範疇。

    這個問題,提得好,給我們一個燒腦的機會。這種翻譯過來,還沒有信達雅的文字一定可以讓我們的腦細胞毀滅一些,重生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年家中生女七言對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