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海風清
-
2 # 珍惜友愛
王莽篡位 ,改漢朝為新朝,只是繼承了漢朝的土地,原來漢朝就是統一的,王莽政權沒有擴大國土,算作是一個朝代,因為原來沒有分裂,算不上大統一。
-
3 # 我沒忘記home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搞明白大一統王朝的定義,何為大一統,《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自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大一統時代,各朝各代君王莫不以統一九州為最大目標。
1.“大一統”最直接的衡量標準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王朝政權能否強開疆拓土,能否保疆衛土。秦朝建立後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後世各朝代以秦朝疆土來評判是否完整統一,尤其是是否佔據西南地區和北方幽雲十六州等。從這個方面來說,新朝自西漢禪讓而來,繼承了西漢的所有國土,雖然在此期間失去西域並喪失對匈奴的控制,但仍舊可以維持自秦始皇以來的基本版圖,可以算是大一統王朝。
附圖,公元9年,新朝疆域。
2.不僅在於軍事征服,”大一統“還在於文化是否昌盛,在於是否對周邊政權輸出文明,周邊政權是否”萬邦來朝“。
漢朝和唐朝之所以被稱讚為”漢唐盛世“,就是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文明輸出。王莽建立新朝以後,不僅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而且收西漢王朝授予外族的印綬,改受新朝的印綬,並把所封的王貶為侯,所用的璽改為章,引起西南夷鉤町王及匈奴的叛變。周邊政權紛紛對抗,國內民變頻頻發生,王莽的”復古改革“使得國家大亂,故此新朝仍可稱之為大一統,但也失去了幾分顏色。
所以,我認為可稱之為大一統王朝。
-
4 # 放棄的回憶
大一統指的是政權與國家高度統一!政權的高度統一指的是國家內部沒有與中央政權抗衡分治的情況,國家的高度統一指的是統一的政權統一了前朝曾經的疆域。
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只有七個: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西晉不是大一統的王朝,在於分封制度,沒有做到政權的高度統一。宋朝不是大一統的王朝,在於沒有恢復唐朝的疆域。明朝之所以是大一統的王朝,因為算上中華朝貢體系的藩屬國的話,明朝基本上繼承了元朝的疆域,甚至還要超過。
新朝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只是一個政治勢力!
新朝是西漢權臣所建立的,共存在十六年,其性質基本上與唐朝時期武則天建立的周朝一樣。新朝或者周朝,從本質上說都不是一個朝代。
新朝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於新朝只是兩漢易代之時,把持了中央政權的一個政治勢力。
西漢末年,國家財富飽和,國家意志所需要的財富遠遠超過了中央政權所能支配的財富。這是建國末期的一種國家財富飽和的情況。
當國家財富飽和的情況出現,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窮者要承擔國家意志所需,富者卻什麼都不用做,還能享有國家的保護。社會的不公平和貧富差距拉大,當窮者無法提供國家意志所需人力物力時,國家就會崩潰分裂。
新朝並非一個統一的王朝,它只是漢朝崩潰的結果,新朝控制的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一樣都是分裂漢朝的政治勢力。地方政權要與新朝抗衡必須得有與中央政權同樣的地位,於是重建了漢朝。這個重建的漢朝對地方政權毫無約束力,被稱為玄漢,同樣不是一個王朝,只是一個名義而已。
-
5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由於地理位置四塞,缺少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國在遠古時代的發展,其實是落後於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的,尤其是地中海周圍的幾個文明古國。以使用鐵器為例,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赫梯人在4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鍛鐵的技術,而中國卻直到近3000多年前才使用鐵器兵器。然而史冊上的中國,卻能夠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雄踞世界之巔,其首要的原因即是華人在政治上的早熟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的文明。
中國獨創的東方式的封建帝制制度,如以從商鞅在秦國設定郡縣制度為起點,到清王朝滅亡,有2200年曆史。這其間,王朝更迭不輟,模式卻有不同。秦國一統六國建立秦朝後短短十五年時間,就毀滅在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中——這算是開啟了封建帝制制度下政權更迭的一種正規化。這種方式過於暴力,把一個富庶的中土世界打成了廢墟,因此在西漢王朝末年,王莽又給人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政權更迭的正規化——禪讓。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中國封建制度,是從國家承認土地私有,釋放了生產力開始的。因為資本的貪婪屬性,土地私有的制度很容易就會造成富者阡陌千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貧富差距的情形。這樣的財富分配製度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穩定的。西漢末年就是這樣的境地,土地兼併嚴重,流民激增。無分貧富,大家都面臨著信仰危機。富者惴惴不安,貧者水深火熱,西漢的社會秩序猶如一個高壓鍋,稍有不慎就要崩盤。
王莽此時以道德標杆的身份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無論朝野,貧者或富戶,都對王莽的為人處世交口稱讚。王莽的出現,正好給面臨信仰危機的西漢社會提供了一個可選項,於是聲望日隆的他在民意的推動下,篡位稱帝。王莽篡奪漢朝皇權,無論朝野鮮有反對者,當真是民心所向。正如某些歷史研究者所言:“讓老百姓滿意的執政成績,為王莽造就了篡漢的民意基礎。若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只有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王莽偏偏就是個失敗者,這還有什麼好說的?”所以,王莽現在風評很差,是因為出現了劉秀這樣的中興雄主,將漢朝的國祚又延續了200年。作為歷史上正統王朝的西漢、東漢之間的王莽新朝政權,自然不會有正面的評價。
(倘若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雖然新朝國祚很短,從公元8年至公元23年,只有短短15年時間,但是秦朝也是15年,隋朝38年,後周9年,這些朝代的國祚其實都不算長,但是由於這些朝代在歷史上有過重大貢獻,或撥亂反正,或制度創新,都算開風氣之先。新朝的尷尬在於,除了給封建朝代的更迭提供了禪讓的正規化之外,王莽改制幾乎是以負面的形式留在了史書中。後世的帝王君主不管是從馴服臣民安分守己,還是告誡後繼君主施政安民,新朝都會被拿出來當做一個負面教材。因此,2000多年的封建皇朝下來,王莽的風評之差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按照大一統王朝的定義,新朝雖然在領土方面略有收縮,但是也無愧於大一統王朝的稱謂,這不能因為王莽新朝一代而終就能否定。
何以能稱作大一統王朝呢?從孔子到董仲舒,大一統的涵義逐漸豐富,基本需要滿足這三個條件:
其一、中國一統,只有一君,沒有其他的獨立政權,完全聽從中央號令。
其二,四夷向中國朝貢,稱藩,天下一統。
其三,文化、制度一統,會同萬民,移風易俗。
以此觀之,王莽新朝,雖然在外事上屢次受挫,西域復叛,匈奴離心,高句麗也蠢蠢欲動,然而中國本部卻始終泰然,四夷雖屢次叫囂,然而卻始終不能對中國本部造成威脅。新朝繼承了西漢的政治遺產,中國本部一統,只有新朝一個政權。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西漢末年,由於朝政腐敗,邊事日非,西域諸國多有反叛者,此罪不在新朝。新朝建立後,這種狀況一直未能得到好轉,西域因此重新倒向匈奴。而匈奴對新朝本來也很是敬畏的,可是王莽卻有意羞辱,以致於匈奴單于怒道“匈奴感念漢宣帝之恩,今天子不是宣帝子孫,何得以當大位?”,匈奴由此再次寇邊,漢匈之間60多年的和平狀態被打破。可是沒過多久,匈奴又再次向新朝稱藩。所以,新朝勉強能夠滿足第二個條件。
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除了如《王田令》、《私屬令》等政治制度外,更多都是在進行文化建設,雖然這樣的文化建設實在不能稱為成功,但是王莽新朝的政令卻能夠暢行全國,說明新朝政府的執行力是沒有問題的。也正因為如此,王莽6年間4次更改幣制,違反經濟規律,導致民失恆產,支援率大跌。不過,這也是後話了。新朝也滿足第三個條件。
(王莽四改幣制導致經濟紊亂)
至於新朝一代而終,當不得“朝代”,更無謂大一統的說法沒有道理。“朝”的意思是當下,政治上引申為現政權,指的是政府。代,指的是世系。在魏晉南北朝之前,沒有完成全國一統的政權,是沒有資格稱作“朝”的,只能稱“國”。如秦國在沒有一統六國之前,就不能稱為秦朝。在春秋戰國紛紛攘攘500多年的時間裡,能夠稱“朝”的,只有周王室。新朝的疆域繼承自西漢,是為一統,因此稱“朝”理所當然。
所以,新朝是為大一統王朝無疑——當然,新朝是一個失敗了的大一統王朝,王莽也是一個有著政治浪漫主義的政治家,只是他的改革太過超前,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無法支援它這麼做,最終惹的天怒人怨,身死而國滅。
不過,不算為其開脫,王莽政權的覆亡還有一個偶然因素,就是在王莽登基不久,黃河決口,千里澤國,無數流民沒有得到及時的安置,他們從山東開始流亡,逐漸匯聚成為一支赤眉大軍。正是這支大軍,毀滅了王莽政權的經濟基礎。而東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快速安定下來,則是因為新朝末年的戰亂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所有的問題都因為人口的減少而得到了緩解。在這個意義上,王莽透過禪讓這種不流血的政治革命取得的政權,在繼承了西漢的政治遺產的同時,也全盤繼承了西漢末年的劇烈的社會矛盾——這種矛盾,非土地革命不能解決,而土地革命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本主義階段)必然不能透過和風細雨的方式來解決,馬爾薩斯陷阱昭示著新朝政權註定曇花一現。
(王莽沽名釣譽50年,只為改革而來)
提一個不太恰當的話題: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了,以王莽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又會走向何方?
-
6 # 四海風清
當然算不上,與其同時代的還有好幾個政權,像民國時軍閥混戰,具體記不清,但新朝遠遠沒有佔據西漢的天下,更沒有建立有效管理機構。
-
7 # 珍惜友愛
王莽篡位 ,改漢朝為新朝,只是繼承了漢朝的土地,原來漢朝就是統一的,王莽政權沒有擴大國土,算作是一個朝代,因為原來沒有分裂,算不上大統一。
-
8 # 我沒忘記home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要搞明白大一統王朝的定義,何為大一統,《徐彥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統天下﹐令萬物無不一一皆奉之以為始﹐故言大一統也。"
自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大一統時代,各朝各代君王莫不以統一九州為最大目標。
1.“大一統”最直接的衡量標準就是所佔據的疆域的廣闊程度,一個王朝政權能否強開疆拓土,能否保疆衛土。秦朝建立後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後世各朝代以秦朝疆土來評判是否完整統一,尤其是是否佔據西南地區和北方幽雲十六州等。從這個方面來說,新朝自西漢禪讓而來,繼承了西漢的所有國土,雖然在此期間失去西域並喪失對匈奴的控制,但仍舊可以維持自秦始皇以來的基本版圖,可以算是大一統王朝。
附圖,公元9年,新朝疆域。
2.不僅在於軍事征服,”大一統“還在於文化是否昌盛,在於是否對周邊政權輸出文明,周邊政權是否”萬邦來朝“。
漢朝和唐朝之所以被稱讚為”漢唐盛世“,就是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文明輸出。王莽建立新朝以後,不僅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而且收西漢王朝授予外族的印綬,改受新朝的印綬,並把所封的王貶為侯,所用的璽改為章,引起西南夷鉤町王及匈奴的叛變。周邊政權紛紛對抗,國內民變頻頻發生,王莽的”復古改革“使得國家大亂,故此新朝仍可稱之為大一統,但也失去了幾分顏色。
所以,我認為可稱之為大一統王朝。
-
9 # 放棄的回憶
大一統指的是政權與國家高度統一!政權的高度統一指的是國家內部沒有與中央政權抗衡分治的情況,國家的高度統一指的是統一的政權統一了前朝曾經的疆域。
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只有七個: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西晉不是大一統的王朝,在於分封制度,沒有做到政權的高度統一。宋朝不是大一統的王朝,在於沒有恢復唐朝的疆域。明朝之所以是大一統的王朝,因為算上中華朝貢體系的藩屬國的話,明朝基本上繼承了元朝的疆域,甚至還要超過。
新朝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只是一個政治勢力!
新朝是西漢權臣所建立的,共存在十六年,其性質基本上與唐朝時期武則天建立的周朝一樣。新朝或者周朝,從本質上說都不是一個朝代。
新朝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於新朝只是兩漢易代之時,把持了中央政權的一個政治勢力。
西漢末年,國家財富飽和,國家意志所需要的財富遠遠超過了中央政權所能支配的財富。這是建國末期的一種國家財富飽和的情況。
當國家財富飽和的情況出現,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窮者要承擔國家意志所需,富者卻什麼都不用做,還能享有國家的保護。社會的不公平和貧富差距拉大,當窮者無法提供國家意志所需人力物力時,國家就會崩潰分裂。
新朝並非一個統一的王朝,它只是漢朝崩潰的結果,新朝控制的中央政權與地方政權一樣都是分裂漢朝的政治勢力。地方政權要與新朝抗衡必須得有與中央政權同樣的地位,於是重建了漢朝。這個重建的漢朝對地方政權毫無約束力,被稱為玄漢,同樣不是一個王朝,只是一個名義而已。
-
10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由於地理位置四塞,缺少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國在遠古時代的發展,其實是落後於其他幾個文明古國的,尤其是地中海周圍的幾個文明古國。以使用鐵器為例,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赫梯人在4000年前就已經掌握了鍛鐵的技術,而中國卻直到近3000多年前才使用鐵器兵器。然而史冊上的中國,卻能夠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雄踞世界之巔,其首要的原因即是華人在政治上的早熟遠遠超過了同時代的其他的文明。
中國獨創的東方式的封建帝制制度,如以從商鞅在秦國設定郡縣制度為起點,到清王朝滅亡,有2200年曆史。這其間,王朝更迭不輟,模式卻有不同。秦國一統六國建立秦朝後短短十五年時間,就毀滅在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中——這算是開啟了封建帝制制度下政權更迭的一種正規化。這種方式過於暴力,把一個富庶的中土世界打成了廢墟,因此在西漢王朝末年,王莽又給人們提供了另外一種政權更迭的正規化——禪讓。
(周公恐懼流言後,王莽謙恭未篡時)
中國封建制度,是從國家承認土地私有,釋放了生產力開始的。因為資本的貪婪屬性,土地私有的制度很容易就會造成富者阡陌千里,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貧富差距的情形。這樣的財富分配製度顯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穩定的。西漢末年就是這樣的境地,土地兼併嚴重,流民激增。無分貧富,大家都面臨著信仰危機。富者惴惴不安,貧者水深火熱,西漢的社會秩序猶如一個高壓鍋,稍有不慎就要崩盤。
王莽此時以道德標杆的身份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無論朝野,貧者或富戶,都對王莽的為人處世交口稱讚。王莽的出現,正好給面臨信仰危機的西漢社會提供了一個可選項,於是聲望日隆的他在民意的推動下,篡位稱帝。王莽篡奪漢朝皇權,無論朝野鮮有反對者,當真是民心所向。正如某些歷史研究者所言:“讓老百姓滿意的執政成績,為王莽造就了篡漢的民意基礎。若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只有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王莽偏偏就是個失敗者,這還有什麼好說的?”所以,王莽現在風評很差,是因為出現了劉秀這樣的中興雄主,將漢朝的國祚又延續了200年。作為歷史上正統王朝的西漢、東漢之間的王莽新朝政權,自然不會有正面的評價。
(倘若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雖然新朝國祚很短,從公元8年至公元23年,只有短短15年時間,但是秦朝也是15年,隋朝38年,後周9年,這些朝代的國祚其實都不算長,但是由於這些朝代在歷史上有過重大貢獻,或撥亂反正,或制度創新,都算開風氣之先。新朝的尷尬在於,除了給封建朝代的更迭提供了禪讓的正規化之外,王莽改制幾乎是以負面的形式留在了史書中。後世的帝王君主不管是從馴服臣民安分守己,還是告誡後繼君主施政安民,新朝都會被拿出來當做一個負面教材。因此,2000多年的封建皇朝下來,王莽的風評之差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話說回來,如果按照大一統王朝的定義,新朝雖然在領土方面略有收縮,但是也無愧於大一統王朝的稱謂,這不能因為王莽新朝一代而終就能否定。
何以能稱作大一統王朝呢?從孔子到董仲舒,大一統的涵義逐漸豐富,基本需要滿足這三個條件:
其一、中國一統,只有一君,沒有其他的獨立政權,完全聽從中央號令。
其二,四夷向中國朝貢,稱藩,天下一統。
其三,文化、制度一統,會同萬民,移風易俗。
以此觀之,王莽新朝,雖然在外事上屢次受挫,西域復叛,匈奴離心,高句麗也蠢蠢欲動,然而中國本部卻始終泰然,四夷雖屢次叫囂,然而卻始終不能對中國本部造成威脅。新朝繼承了西漢的政治遺產,中國本部一統,只有新朝一個政權。滿足了第一個條件。
西漢末年,由於朝政腐敗,邊事日非,西域諸國多有反叛者,此罪不在新朝。新朝建立後,這種狀況一直未能得到好轉,西域因此重新倒向匈奴。而匈奴對新朝本來也很是敬畏的,可是王莽卻有意羞辱,以致於匈奴單于怒道“匈奴感念漢宣帝之恩,今天子不是宣帝子孫,何得以當大位?”,匈奴由此再次寇邊,漢匈之間60多年的和平狀態被打破。可是沒過多久,匈奴又再次向新朝稱藩。所以,新朝勉強能夠滿足第二個條件。
王莽改制的主要內容,除了如《王田令》、《私屬令》等政治制度外,更多都是在進行文化建設,雖然這樣的文化建設實在不能稱為成功,但是王莽新朝的政令卻能夠暢行全國,說明新朝政府的執行力是沒有問題的。也正因為如此,王莽6年間4次更改幣制,違反經濟規律,導致民失恆產,支援率大跌。不過,這也是後話了。新朝也滿足第三個條件。
(王莽四改幣制導致經濟紊亂)
至於新朝一代而終,當不得“朝代”,更無謂大一統的說法沒有道理。“朝”的意思是當下,政治上引申為現政權,指的是政府。代,指的是世系。在魏晉南北朝之前,沒有完成全國一統的政權,是沒有資格稱作“朝”的,只能稱“國”。如秦國在沒有一統六國之前,就不能稱為秦朝。在春秋戰國紛紛攘攘500多年的時間裡,能夠稱“朝”的,只有周王室。新朝的疆域繼承自西漢,是為一統,因此稱“朝”理所當然。
所以,新朝是為大一統王朝無疑——當然,新朝是一個失敗了的大一統王朝,王莽也是一個有著政治浪漫主義的政治家,只是他的改革太過超前,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無法支援它這麼做,最終惹的天怒人怨,身死而國滅。
不過,不算為其開脫,王莽政權的覆亡還有一個偶然因素,就是在王莽登基不久,黃河決口,千里澤國,無數流民沒有得到及時的安置,他們從山東開始流亡,逐漸匯聚成為一支赤眉大軍。正是這支大軍,毀滅了王莽政權的經濟基礎。而東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快速安定下來,則是因為新朝末年的戰亂損失了大量的人口,所有的問題都因為人口的減少而得到了緩解。在這個意義上,王莽透過禪讓這種不流血的政治革命取得的政權,在繼承了西漢的政治遺產的同時,也全盤繼承了西漢末年的劇烈的社會矛盾——這種矛盾,非土地革命不能解決,而土地革命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資本主義階段)必然不能透過和風細雨的方式來解決,馬爾薩斯陷阱昭示著新朝政權註定曇花一現。
(王莽沽名釣譽50年,只為改革而來)
提一個不太恰當的話題: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了,以王莽社會主義性質的改革,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又會走向何方?
回覆列表
當然算不上,與其同時代的還有好幾個政權,像民國時軍閥混戰,具體記不清,但新朝遠遠沒有佔據西漢的天下,更沒有建立有效管理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