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之星瞳

    看事容易看人難,尤其聰明的人,朱元璋就是這樣的,越是聰明的人越會掩飾自己,其實如果劉伯溫真的聰明就應該明白伴君如伴虎,當天下已定,劉伯溫應該急流勇退,學學張良,學學李靖

  • 2 # 逸林迎月

    劉伯溫,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尤以詩文見長。

    劉伯溫天資聰慧,十二歲考中秀才,鄉鄰冠以“神童”美譽。十四歲入府學,從師習春秋經,僅默讀兩遍即能背誦如流,且據文義發微闡幽,老師稱奇。十七歲時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程朱理學,有一次探訪程朱理學故里徽州,尋到《奇門遁甲》一書,掌握了豐富的奇門斗數知識,回家後就在家鄉出了名。

    元朝元年中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在位期間,嚴懲惡霸,整治吏治,體恤民情,很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元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請到應天,從此成為朱元璋的智囊,朱元璋曾多次稱劉伯溫“吾之子房也”。

    劉伯溫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消滅群雄,推翻元朝,直到明朝建立。

    有一天早上,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吃早飯時,劉伯溫覲見。明太祖就用碗蓋著只咬了一口的燒餅讓劉伯溫猜。劉伯溫回答說“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口”,並做了膾炙人口的《燒餅歌》一詩,剖析明朝國運,準確預測了幾乎明王朝三百年所有的大事件。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劉伯溫一次生病,朱元璋派其對頭胡惟庸探病。在吃了胡惟庸開的藥後,劉伯溫不久死去。

    “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只不過是民間以訛傳訛,其實劉伯溫並不能看破天機,預測到自己的死期,躲避被誅殺的命運。

  • 3 # 草上飛8473570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劉伯溫只能後知伍佰年,他千算萬算就是不知自己的後果.這沒有辦法,醫生不醫己.

  • 4 # 西山講歷史

    所謂的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是民間老百姓的傳說,這個是不作數的。一提到劉伯溫的神奇之處,就不得不說到一個在中國活躍了三百多年的騙子門派——江相派了。

    正是這個江相派把劉伯溫拔高到神算的地位,並且四處在民間散播。因為江相派就是拜劉伯溫為創派祖師爺,祖師爺的地位高,能掐會算,才可以襯托門下的弟子們也是江湖奇人。

    這個江相派就是一個靠給人算命騙錢的組織,成立於康熙初年,門內有一本騙子心法叫《英耀篇》時代相傳,這本書本來是騙子們在長期的行騙生涯中總結出來的,但是為了顯得高大上,就託名為劉伯溫所寫。

    民間傳說的預言如「燒餅歌」、「百字碑」等都說是劉伯溫所寫,其實和江相派的《英耀篇》一樣,都是託名。

    就是靠騙子的推波助瀾和老百姓的以訛傳訛,劉伯溫才成為所謂的神算,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劉伯溫根本沒有這樣的能力,在明朝的開國功臣裡,他連個公爵都評不上,可見朱元璋對他的評價並不高。

    如果劉伯溫真的有能掐會算的本事,就應該知道朱元璋不是一個能同富貴的人,在明朝立國之後就應該放下權位,歸隱山林。可是劉伯溫這個人偏偏不自知,雖然人歸隱山林,卻不斷的參與朝政,可以說是自己不斷作死。

    又遇到了歷史難見的殺人狂朱元璋,劉伯溫不斷在背後參與朝政的作死行為,正好給了朱元璋殺他的藉口。

    劉伯溫這個人還時常愛寫東西,涉及的雜學比較多,這就給他的政敵留下了口實,也給朱元璋找到了收拾他的藉口。

    劉伯溫擅長天文和曆法,這在現在看來就是普通的科學知識,但是在古代卻被看成的能掐會算,有預測能力的大能耐,這為劉伯溫增添了很多的神秘色彩,然後民間不斷對他塗脂抹粉,就讓他成了“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神人。

    民間的吹捧不能改變劉伯溫在真實歷史中的結局,這個人看不清形勢,能力和明朝的開國功臣相比又不是最頂尖,所以被朱元璋殺掉也就不奇怪了。

  • 5 # 勇哥講生活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事劉伯溫絕對算得上一個傳奇人物,尤其是在死後還被一路拔高,直追三國時的諸葛亮,這就出了句名言: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由此可見,劉伯溫的功績以及對明朝建立的貢獻那是非常大的。 但瞭解明朝史料也會發現,劉伯溫雖然很有才能,卻遠未達到諸葛亮那般高度,那為何後人還會給劉伯溫這麼高的評價呢?恐怕多半是因劉伯溫的悲情色彩起的作用。看過電視劇《朱元璋》的都知道,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就有打壓劉伯溫的想法,論功封賞時就給劉伯溫封一個小小的“誠意伯”,就能看出來。劉伯溫為什麼會慘死呢?不完全是因為朱元璋,肯定也還有他自己的原因,伴君如伴虎,即便說話做事敬小慎微,也還是會出差錯,引起朱元璋警覺,當然,好馬也有失蹄的時候啊。比如這幾件事情就做的不稱朱元璋的心啊:第一件就是劉伯溫出山過程,據說是胡大海發現了劉伯溫、宋濂等人,並推薦給朱元璋,朱元璋就請他們幾個出山幫助他打天下,其他的人一次去就痛快請出山了,就是劉伯溫姿態高,沒請的動啊。朱元璋就有不樂意了,於是派孫炎去辦這件事,結果孫炎去請劉伯溫又碰釘子了,劉伯溫一氣之下還拔出了劍,以示寧死不屈。孫炎就威脅說:皇帝向來用寶劍斬殺不聽命與他的人,我好言相勸好心請你,你怎麼能這樣待我。就這樣才逼得劉伯溫出山了。劉伯溫出山後還不低調行事,又有點清高,更是搞得朱元璋記恨啊。第二件事情就是對朱元璋的治國方針有點消極對待。朱元璋按朱升提出的九字方針: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實施,劉伯溫卻不停的勸朱元璋趕緊稱王,同時又詆譭韓林兒,甚至在朱元璋派人去接韓林兒發生沉船事故後,劉伯溫還一直無端揣測皇帝意思,覺得是朱元璋暗殺了韓林兒,朱元璋能不記恨嘛,其實當時朱元璋大權在握,完全沒有那個必要。第三件事情就是推薦用人上,朱元璋問劉伯溫李善長死後還有誰能當丞相,胡惟庸和楊憲行不行,劉伯溫說都不行,那朱元璋就讓他推薦一個,朱元璋又說不出來,讓朱元璋覺得劉伯溫完全是在耍弄自己,好像就他是個能人一樣。結果朱元璋還是先後用了胡惟庸和楊憲當丞相,結果卻是不盡人意,都讓朱元璋失望了,面對劉伯溫時,也讓朱元璋難堪了啊。 透過這些事情慢慢讓朱元璋對劉伯溫失去了耐心,而起了殺心啊,你說劉伯溫做的沒讓朱元璋稱心,說的很多話還讓朱元璋記恨,你說怎能不死啊。

  • 6 # 史裡淘聲

    在古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他能逃到哪裡去呢?劉伯溫自知在劫難逃,不如坦然面對,聽天由命吧。

    且不說劉伯溫到底能神算到何等程度,但是其運籌帷幄之本領,還是確有其實。說劉伯溫聰明,卻也有人又感覺他有些愚蠢,不然偏偏跟從朱元璋這麼個生性多疑之輩。而朱元璋也真是運氣那麼好,在劉伯溫軍師的輔佐下,打敗了比自己強大的陳友諒和張士誠等部隊。

    朱元璋建立明朝當上皇帝后,害怕朝中有能力的人奪走自己的皇位,便一個個的把他們殺了。象劉伯溫這樣的人,他更是覺得不安。劉伯溫也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便退居浙江老家,心裡也抑鬱不樂。

    劉伯溫為了朱元璋的政權,還得罪了李善長,胡惟庸等人。

    後來,劉伯溫得了風寒感冒時,朱元璋有意派對劉伯溫不滿的胡惟庸叫了個醫生給劉伯溫去看病,劉伯溫吃了那醫生的藥反而病情加重,再加上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而悶悶不樂,終於在1375年病逝了。

    期待您的關注!

  • 7 # 笛蕩晚霞

    關於劉伯溫“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能力或本事”讓後人感覺很神秘,敬仰中不乏有些疑惑。對此,本作者淺析一下個人見解,與廣大讀者共同商榷。

    劉伯溫,名基,字伯溫。浙江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省文成縣)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軍師,明朝建立後,官拜宰相。直至今天,人們對他的神拜主要還是他的“象緯”之術。

    那麼可以“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是否會象人們心目中所想象的那樣----劉伯溫是不是冥冥之中有“神”的力量或者其本身就位“神仙”轉世呢?答案是徹底否定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劉伯溫“前知五百年”的“能力和本事”我認為並不希奇,這與他平常刻苦努力學習是分不開的,古今一個道理,書本知識可以答疑解感,可以告訴你世界過去都發生過什麼,這就是對“史記”閱讀與對“史蹟”研究的意義。劉伯溫對“史記”的研讀使他“前知五百年”並非一種神秘的現象。

    至於劉伯溫“後知五百年”的事,仍然是他努力學習歷史、天文、地理、軍事、政治等社會科學與自然人文科學相結合的結果。根據人類希望和理想的生活需求,他研究和總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推理和預測了其以後的社會發展與人類生活越來越向好的方面發展的現象,我們弄懂了這些道理,這種“後知五百年”的神秘性便不復存在了。至於劉伯溫為什麼沒能免遭“殺害”這是政治鬥爭的必然結果。大明王朝建立後,由於利益的競爭,朝中集團利益的鬥爭日趨嚴重,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與劉伯溫為核心的“浙江集團”的爭鬥日益顯現,由於朱元璋對家鄉“淮西集團”的袒護和縱容,劉伯溫的政治空間不斷受到擠壓和排斥,心灰意懶的劉伯溫便決定辭職,還鄉養老。途經浙閩交界一個叫談洋的地方,胡惟庸派人密告給明太祖朱元璋說,劉伯溫發現談洋之地有王氣,欲霸談洋之地建祖墳,這犯了朱元璋的心病大忌,“遂奪基祿”,劉伯溫進京謝罪,不敢還鄉。後胡惟庸趨劉伯溫生病之際,用藥毒死了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究其原因本作者認為:在政治家的眼中,政治鬥爭中,從來就沒有不分派別的中立者,非左即右,不是一個極端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正所謂,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劉伯溫辭官即是一種消極的抵抗,不願再為大明王朝賣力,那他活著在朱元璋眼中對大明王朝就是個潛在的威脅,朱元璋也只有假借胡惟庸之手將劉伯溫“徹底”剷除了。

    以上只是本作者個人觀念,不妥之處,敬請指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建立系統的科學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