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園道人修仙記

    雲漢鑫曰:褚遂良是初唐四位書法大家之一,其書師法“書聖”王羲之,並深得王書之勢。較之其他書法大家,褚遂良尤以運筆見長。

    提起運筆,人們常把筆尖分為一二三分,顏體是在三分處運筆,歐體是在二分處運筆,而褚遂良則是在一分處運筆。

    故褚遂良運筆全在筆尖之上,褚氏運筆飄逸輕盈,婀娜多姿,而且提按有節,筆到之處給人營造出空靈之感,如神仙騰雲駕霧一般,故有“神仙用筆”之稱。

    我們學習褚遂良書法,一定要在運筆上下功夫,運筆的輕重緩急都有法度,須用心琢磨,方得精要,切記!切記!

  • 2 # 子衿書法

    褚遂良書法與其他書法的區別?

    區別就是這個是褚遂良寫的,其它的是其他人寫的。

    古代宗師級別的書法家,他們的字都帶著自己個人的風格面貌。褚遂良的書法風格,“美人嬋娟,似不勝羅綺”。體態輕盈,靈秀多姿。用筆多變,跌宕起伏,逆藏順折,迴轉顧昐。亦莊亦諧,亦巧亦質。剛柔並濟,浮凸有致,婀娜多姿。在唐代諸家中,以其多變的筆法而享譽天下。

    褚遂良書法,初得自於家傳,以二王書法為根基。在弘文館與虞世南共事時,得虞世南指點,書藝得到長足的進步。褚遂良上承歐虞六朝遺風,下啟唐代書法盛世。他才是真正的唐初書法的代表。虞世南,歐陽詢,他們進入唐代時已是暮年之人。書法風格在南陳、隋代就已經形成。

    褚遂良出身於隋朝名門旺族。父親褚亮為散騎常侍。和虞世南、歐陽詢是好友。正是因為父親的這層關係,為褚遂良日後在弘文館任職,得到歐虞在書法上的幫助。進而因書走進李世民身邊,成為李世民託孤重臣。褚遂良書法,還鑄就出另外一個巨人:顏真卿。他們二人,都以忠義而為世人所謳歌敬仰。褚遂良與顏真卿在書法的風格上,卻大為迥異。這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了很好的啟示:書法的學習,取法為上,形質則可棄之。

  • 3 # 楚秋堂

    樓主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想探尋一下褚體字的特點。

    下面,筆者據此談點淺見。

    先依問題作答,再稍說一下歷史上有關褚遂良的一些事,以便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這個人。

    談及褚遂良的書法與其他書法的區別,其實就是談他的書法的特點。談及褚字的特點,必當以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雁塔聖教序》來談(傳世的作品有不少,但這個作品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後面會再談關於他作品傳世的內容),總的來看,《雁塔聖教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蕭散飄逸

    《聖教序》的原文的文字內容主要由唐太宗所撰寫,歷史上與此內容有關的書法碑帖主要就是兩個:一是唐僧懷仁以王羲之字集字所成的碑,史稱《集王聖教序》;二是褚遂良親筆丹書的,史稱《雁塔聖教序》。所以這個碑,從整體行氣上看,明顯要高於前者(集字的不足,就是行氣不暢)。同時,字型上看,《雁塔聖教序》是楷書。全篇書法從頭看到尾,會讓觀者體會到一種蕭散飄逸的美感,這種美感既帶有明顯的王羲之一派的風格(王羲之開創了自晉代以來的書法中的流美嫵媚的書風),又有明顯的個人創新。

    行與行、字與字之間充分體現了書法整體佈局中所提倡的“避讓”、“向背”、”方圓“等主要技法。每一行字從上至下觀看,你會覺得有種”長袖善舞“、”舒展大方“的美感。這樣一種於”秀“中見骨氣的表現手法,在唐代楷法中並不太多見(唐代楷書中歐體險峻、顏體厚重、柳體骨勁),當時的唐代的楷書大多以歐、顏、柳為範本,民間多以三者楷書為規範。這三大楷書體系的共通點就是——法度森嚴,拘謹有餘而活潑不足!然而,王羲之的書風卻是以靈活飄逸為美的,從這一點上說褚遂良書風中的”蕭散飄逸“完全是良好繼承”大王書風“的傳承者(褚之後的張旭是從褚那裡拜師學來的筆法)。

    二、沉著瘦勁

    《雁塔聖教序》中的字,看似飄逸,但細看每個字,你會覺得字字沉著,於靈動中帶著一股子瘦勁。這樣的表現手法,非有高深的筆法功夫不可!褚遂良的書法師從陸彥遠、虞世南一脈,尤其虞世南對其影響極大。從早期褚遂良寫的《孟法師碑》中可以看到些許虞世南字的影子。

    《孟法師碑》是褚遂良早期的書法作品,並不能完全代表他個人的書風。所以,我們仍然回到《雁塔聖教序》上來談其書法特點。

    書法中,以寫出骨氣洞達為上!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非常高的控筆功夫。因此,時時”提得起筆“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明代董其昌對此感悟頗深,他在《畫憚室隨筆》中曾寫到:發筆處,須提得筆起”。所以但凡書風上有蕭散飄逸者,皆能“提得筆起”,其控筆功夫當有“入木三分”之力。

    《雁塔聖教序》中的字,就有一種粗看筆畫很細,卻很有力量。於極細的書寫狀態下,寫出“入木三分”的筆力來,這非常人能為!所以,由此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褚遂良有著高超紮實的書法基本功。同時,《雁塔聖教序》中的字看似有些靈動、飄逸,實側字字沉著,絕無一個敗筆。如果我們放大看《雁塔聖教序》中的單字,更能體會到這層意思。

    三、筆法豐富

    《雁塔聖教序》中的筆法可謂是非常豐富的。這一點,相信學過褚字的朋友都身有體會。在這個碑中,我們細看,在點、長橫、長豎、撇、捺、鉤、折等筆畫的書寫上,褚遂良可謂是“煞費苦心”“精心經營”,筆法極其豐富。每一種筆畫的起筆處,都有好幾個微小的動作(臨習此碑的朋友要放大後,仔細端詳),這些動作極大地豐富了筆法,帶來了觀感上的一種耐人尋味的內容。我們知道字最怕是細看,最好的字都是非常耐看的(意思是看的時間越久,越覺得有趣味)。《雁塔聖教序》中的字無疑是耐看的,這同其筆法豐富有著直接的關係。我們學習褚字,要多體會那些起筆時的“小動作”,定會收穫很多東西。同時,寫出這些“小動作”時的手腕精細動作,恰好是我們今後寫行書時要用到的,在這一點上,褚字明顯比歐體字要實用得多(歐體字練多了,行書會寫得比較呆板,因為歐體字楷書筆法與歐體行書筆法做不到“無縫對接”)。

    四、結體靈動

    《雁塔聖教序》中字的結體,非常靈動。幾乎沒有一個字是“平正規整”的,這體現了唐代楷書集體追求的一種結體上的“險”的風貌。《雁塔聖教序》中的有很多字的結體,對於今天我們創作來說,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這些字,看似不“正”,或者不“平”,實則是“奇中見正”,這正是結體上,書法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能做到“以奇見正”,恰恰是書法家在結體之時,需要終生琢磨的東西,也是我們今天書法學習者從初學走向高階階段的一個“試金石”。

    附在後面的話:

    這部分的內容,其實與樓主的問題無關。但想想,寫出來,可能能幫助一些朋友理解好褚遂良其人、其字、其作品的流傳真偽。

    褚遂良,算是隋代晚期的人,其父曾是隋代晚期的官員,後降於唐(歐陽詢也是隋朝舊部)。唐太宗主政時期,褚遂良因為字寫得好、學識高被友人舉薦給李世民,進入從政生涯。書法歷史上著名的“初唐四大家”就此形成——即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這四位書法大家,可謂是影響以後的書法千年歷史,足見其書法實力與影響力。當時,李世民極力推崇王羲之的字,所以滿朝文武百官,皆投其所好,在市場上花重金收購王羲之的字進獻給唐太宗,一時間長安城裡到處是賣王羲之字的商家,其中造假者眾。然而,那個時候的造假術也很高超,一般人不能識其真假。唯有一個可以——這就是褚遂良。李世民只相信褚遂良的眼光,凡收錄王羲之字,皆讓褚遂良來鑑別真偽。據傳,在褚遂良的把關下,大量偽作被識別出來,唐太宗很高興,而那些送禮計程車大夫一族則對褚遂良“懷恨在心”。給皇上鑑定文物這事吧,除了褚遂良,別人都幹不了,一來是因為他眼力實在太高,假的東西都逃不過他的眼光;二來是褚遂良生性耿直,為人正派,敢於直言不諱。所以,這恰恰成為李世民看重他的原因了。(要知道褚遂良當年進宮,就是魏徵給舉薦的,想想魏徵是什麼性格的人,就可以推測到褚遂良的性格了)

    這樣的直性子人,後來成了影響他自己一生的問題了。李世民臨去世前,指定了褚遂良為輔佐大臣,輔佐李治,可見他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多麼地高。然而,到了李治要娶武則天時,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大臣就是褚遂良,但褚河南的進諫,李治根本沒聽,武則天因此還是成為了皇后。從此埋下禍根。武則天后來,要稱帝。為了消除一切可能影響她的人,第一個被處理的就是當朝元老褚遂良。可憐一個三朝元老,就這樣被流放,最終在流放之地默默死掉。雖然,他死後,武則天知道了,有點後悔覺得對不住這個耿直的老臣,給了他一個厚藏,但這明顯是武則天怕天下人唾罵她而使出的政治手腕。

    回顧褚遂良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正直、有才、敢於直言的書法大家,並沒有一個美好的結局。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的侷限。古代大凡有名的書法家,其實沒有幾個是“善終”的,這一點,也許成給我們很多思考吧。

  • 4 # 雨山君悅

    褚遂良是初唐四位書法大家之一,其書師法“書聖”王羲之,並深得王書之勢。較之其他書法大家,褚遂良尤以運筆見長。

  • 5 # 六品堂

    褚遂良的書法最大的特點是:

    1.線條偏瘦卻充滿彈性,細而不弱。可謂剛柔並濟。

    古人評價說: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棵鐵幹。

    境界很高。

    2.用筆細膩,筆法豐富,運腕靈活。

    米芾早年在褚遂良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褚遂良的筆畫沒有一個平的,變化很多,充滿動感。

    3.多含隸書筆意。

  • 6 # 美文美書美畫

    褚遂良上承歐虞六朝遺風,下啟唐代書法盛世。是真正的唐初書法的代表。晚年達到了至高超美的境界。與其他書法的最大區別,在於對線條的處理,他的字有飛動之美,被稱為“線條大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鼓勵男朋友學習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