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57700769315

    其實元朝一直是四大汗國的宗主國,沒有打不打敗一說,本來四大汗國的地位就是由大蒙古帝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分出去的,其中的窩闊臺帝國雖然可以說是被大蒙古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元朝所滅,但是事實上是因為創立者窩闊臺的兒子貴由在接受大蒙古帝國汗位不久就死後,蒙古大汗之位內部鬥爭激烈,窩闊臺分裂導致察合臺汗國和所有汗國的宗主國元朝出手才導致滅亡的。而其他三個汗國是分別被帖木兒帝國和俄羅斯帝國滅亡的。 窩闊臺汗國:1225年成立,成吉思汗把今阿爾泰山以南以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給其三子窩闊臺汗,成立窩闊臺國,領有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他以哈拉和林(karakorum)為大帳常駐地。

  • 2 # 碧海雲天7479

    1309年夏,也先不花即位為汗。在即位的前四年,也先不花汗安於做一個太平可汗,為了感謝弟弟怯別讓位給自己,他任命怯別為費爾干納和阿姆河以北地區的統治者,並允許他自己選擇屬民屬部。兄弟二人一東一西,牢牢掌控著察合臺汗國的實權。而對於元朝這個名義上的宗主,也先不花汗也表現出相當的友好恭順,經常地進貢珠寶、皮幣、馬駝、璞玉和葡萄酒,元廷也回賜大量鈔幣。兩家之間不但使團往來頻繁,民間商貿也很繁榮。

    然而,到1313年,察合臺汗國與元朝的關係急轉直下,也先不花汗連續扣留了元朝和伊兒汗國之間互派的多批使團,而在扣留使團之後,察合臺汗國與元朝之間便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原本睦鄰友好的關係,為什麼會突然出現巨大的變故?惹禍的,是一個名叫阿必失哈的人。按照《完者都史》的記載。1313年初,伊兒汗國派往元朝的使臣阿必失哈從元朝返國。途經察合臺汗國時,阿必失哈停留下來接受宴飲。酒席間,阿必失哈喝醉了,"在酒醉和不知不覺中",透漏出"一些駭人聽聞的、煽動性的胡言亂語":繼承元武宗皇位的元仁宗對於察合臺汗國很不放心,自己這次出使伊兒汗國,就是要聯合伊兒汗國,東西夾擊,將察合臺汗國一舉消滅。這個訊息,可謂石破天驚。

    從1303年篤哇與元朝媾和之後,察合臺汗國與元朝已經維持了十年和平。但是大體上的和平並不能掩蓋小範圍的摩擦,在窩闊臺汗國滅亡後,其土地大部分被察合臺汗國吞併,但霍博(今新疆和布克賽爾)地區則被元朝佔領。畢竟與察合臺汗國交戰數十年,元朝不得不有所防備,因此在這裡駐紮了嶺北行省丞相脫火赤率領的十數萬大軍。窩闊臺汗國滅亡時,察合臺汗國和元朝並沒有就其土地的劃分問題有過商量,因此各佔一塊的結果便會有糾紛。而元朝脫火赤所部與察合臺汗國緊鄰,雙方因為牧場的使用等問題摩擦不斷。這樣的小摩擦平時看來算不了什麼,而結合阿必哈赤的說法,對於也先不花汗可就是晴天霹靂了。於是,他扣留了阿必失哈。

    阿必失哈使團被扣。而元朝對此毫不知情,不久又派出拜住為首的使團前往伊兒汗國。這個使團一入察合臺汗國國境便被也先不花汗扣押,拜住被抓到也先不花汗面前審問。拜住大感奇怪,問道:"今上所遣,不過通歲時問禮,曷有他意?"也先不花汗道:"使者往來,皆言有啟邊生事形跡。汝此行宜得要領,可實言,否則撈掠,汝亦必言。"拜住堅稱自己出使沒有與伊兒汗國密謀。

    但也先不花汗哪裡肯信,讓拜住跪在雪地中,又命人"納諸股,擊之"。拜住大呼冤枉,說攜帶的詔書都在,並沒有任何密謀,阿必失哈根本就是"詭辭",不可相信。也先不花汗檢查了詔書,沒發現什麼,但也不相信拜住,將之扣押起來。在拜住之後,也先不花汗乾脆斷絕了和元朝之間的驛路,又扣押了三批使團。元朝是否聯絡伊兒汗國夾擊察合臺汗國,這已經成為一個謎案。不過,從後來歷史的發展來看,先動手的是也先不花汗,而元朝在被扣留多批使團之後也沒有軍事行動,說明並無動兵之意。何況,此時在位的元仁宗與哥哥元武宗不同,是一個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儒化帝王,登基後進行了一系列儒化改革,重開科舉,並沒有揚兵域外的雄心。

    阿必失哈所言,應該如《完者都史》所記載的一樣,是酒醉後"煽動性胡言亂語"。也許事實是這樣,元朝和伊兒汗國有過關於如何對待察合臺汗國的討論,但應該只是互相結盟,以備不測,結果被誇大成了東西夾擊。可無論真相怎麼樣,也先不花汗已經信以為真了。他調集兵馬五萬餘人,於1313年末1314年初,突襲元在霍博的駐軍。元朝嶺北丞相脫火沒有想到也先不花汗會大舉來犯,倉促間無力抵禦,率軍後撤也兒的石河對岸。待到整頓兵馬後,才與也先不花汗正面較量。雙方激戰一場,察合臺汗國軍大敗,被迫後撤。

    經此一戰,也先不花汗發現察合臺汗國軍隊的戰力不如元軍,而因為十年的和平,察合臺汗國內部大部分貴族不願與元朝為敵,作戰消極,甚至有人給元軍遞送軍事情報。也先不花汗見此不利局面,於是派出使臣求和。然而,元仁宗接待了也先不花汗的使臣,表示這次衝突只是察合臺汗國與西北戎軍脫火赤所部的衝突,並非兩國之間的戰爭,但同時他也敕令西北邊境各路人馬隨時做好戰鬥準備。如果也先不花汗此時堅決停戰也許和平會重新降臨。

    但他誤判形勢,以為元廷並不想和自己全面開戰,自己正好可趁機擊退脫火赤所部,徹底解決與元朝的邊境問題。於是,他再次派弟弟怯別、也不幹率兵進攻脫火赤。這一回,脫火赤早已枕戈待旦,而其側翼,由元朝猛將句容都王床兀兒統領的大軍也前來參戰,察合臺汗國軍遭到迎頭痛擊,慘敗而回,先鋒一千人被殲,僅有七人生還。也先不花汗聞訊,率主力前往報仇,與脫火赤、床兀兒會戰於"亦忒海迷失之地",雙方血戰一天,未分勝負。此戰雖未可說是失敗,但察合臺汗國軍的損失仍十分慘重。也先不花汗知道自己即使單獨面對脫火赤所部也不是對手,於是退兵。按說,已經挑起戰端,應該隨時準備應對對方的報復,可也先不花汗竟然認為和元朝的戰爭可以就此結束,反而抽調主力,命弟弟怯別去攻打伊兒汗國的領地呼羅珊,想透過對呼羅珊的佔領彌補與元朝作戰的損失。

    這種拆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後果極為嚴重。也先不花汗一面求和,面出兵作戰的行為,徹底激怒了元仁宗。這位皇帝雖然文弱,卻也是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子孫,又是被所有蒙古汗國承認的宗主,如何能容忍作為藩王的察合臺汗國如此犯上?1315年,元仁宗頒下旨意,命元西北諸軍全面進攻察合臺汗國。元軍近二十萬大軍兵分兩路,北路為脫火赤、床兀兒所部,南路為駐紮在河西、哈密一帶的諸王寬徹所部,兩路大軍齊頭並進攻入察合臺汗國國境。

    在元軍的猛攻之下,察合臺汗國各路人馬一潰千里,被元軍"轉殺周匝,追出其境",也先不花汗的宮帳被洗劫,他的夏營地塔剌思和冬營地亦思寬全被元軍佔領。也先不花汗急召攻打呼羅珊的怯別所部回軍支援,又被元軍大敗於"札亦兒之地"。如果元軍趁勢繼續進逼,也先不花汗可能會失去更多的土地財富,所幸元仁宗對於元軍的命令僅是奪取也先不花汗的夏營地和冬營地,元軍得勝之後沒有繼續推進。此後,雖然大規模的戰爭已經結束,但小規模的邊境衝突仍持續不斷。尤其是也先不花汗先後發動了對元朝、伊兒汗國的戰爭,導致察合臺汗國兩面受敵,顧此失彼,曾經的安定不復存在,整個汗國在動盪中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愁雲慘淡中,也先不花汗又當了五年可汗,於1320年去世。他的弟弟,政治和軍事能力都超過他很多的怯別成為新一任的察合臺汗國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mcnabox怎麼安裝本地安裝?